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池莉勉励年轻人:做好自己,我们的武汉才会好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4:28: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池莉勉励年轻人:做好自己,我们的武汉才会好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3-11-30

“我选择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作家,用我有限的能量热爱文学、热爱文字、热爱写作,热爱我们的武汉,热爱我的读者。”11月29日,由武汉市文联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艺心向党”崇德尚艺名家新秀大讲堂第六期活动在长江演播中心开讲。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池莉以《我们的武汉》为题,和读者共话“我们的武汉,武汉的我们,我们的自己”。面对现场300多位文学爱好者和青年学生,池莉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分享了她在写作道路上的探索和对这座城市的情感。

“‘缘’属于量子纠缠的物理概念,正是基于文学的量子纠缠态,今天大家从武汉三镇聚到了一起。”十多年前,池莉便迷上了物理学,她的作品《大树小虫》就涉及物理学的量子力学。演讲中,池莉以此为开篇,讲述她在自己的作品与读者关系之中,以及在武汉这一地理场域中的种种纠缠。

回忆初心
“在写作写作再写作的过程中找到自己”


池莉在“艺心向党”大讲堂上开讲。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池莉曾经无数次在作品里描绘武汉这座城市,她以文字为窗口也让许多外地朋友对武汉有了最初、也最生动的认知。讲座现场,池莉分享了《烦恼人生》与读者见面的跌宕起伏:两年里三次投稿三次被要求修改;在逼仄的筒子楼房间里,《上海文学》的编辑一页页翻阅;从上海寄来的电报引发的期盼、悬念和激动;带着作品原稿第一次坐飞机……历经种种犹豫、煎熬,池莉始终坚持自我。

1987年,《烦恼人生》在《上海文学》发表,时任主编周介人在“编者的话”中写道:“我们已很久没有读到这一类坚持从普通公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平凡且又显得琐碎的家庭生活、班组生活、社交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与‘诗意’的现实主义力作了。”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小说新写实流派的发轫之作”,池莉也由此成为一名专业作家。

池莉回忆,以武钢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为主角的《烦恼人生》,原名为《一个产业工人的一天》。因为这部中篇小说,池莉成为武钢的“顶流”,在上下班的轮渡上,她被一位武钢工人认出,大家奔走相告,兴高采烈:“我们的烦恼终于让全国人民知道了!”文学的魅力和作家的价值,让池莉回忆起来依旧觉得温暖。她说,自己对写作有一种不计后果的勇敢。“我只对方块字、对把方块字写成有意味的文字感兴趣,在写作、写作再写作的过程中找到自己。”

《烦恼人生》后,池莉又陆续发表了《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你以为你是谁》《云破处》等作品,以武汉作为故事的地域场景,努力探寻城市文学创作之道,其中多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话剧和舞台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李敬泽在评价池莉的短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时说:“她在人生的种种不容易中写出了英雄气,写出了普通人生命里的金戈铁马、慷慨磊落。”池莉表示,“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其实是一个哲学命题,“说的是气候、地理、城市、时代给予我们一种寒冷、一种炎热,该怎么活好?”

告白武汉
“蔬菜甜津了,城市好大气”


池莉给读者签名。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走过青春年华,看过四方风景,池莉还是更喜欢武汉。她说,武汉四季分明,天然氧吧滋养皮肤,武汉的蔬菜“甜津了”。“大江大湖大开大合,雅兴忽来诗下酒,豪情一去剑赠人,这是一种大气、豪气。武汉优点之多,对我们或短暂或漫长的一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要去磨合它、喜欢它。”

出生在武汉,生活、工作在武汉,池莉说:“我们可以走遍世界,但必须有一个故土、家乡作为自己的根基。认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空间,并且和它良好磨合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也是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意识到,这就是武汉。”池莉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弃医从文、挤公交上下班等经历,讲述自己与武汉这座城市的磨合点滴。“我们的武汉好不好在于我们自己好不好。当我们认识了自己,做好了自己以后,我们的武汉才会好。”

数十年来,池莉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寻人”,寻找武汉人,寻找“做自己”的武汉人:长春街一家蔬菜小店的老板,她观察了20多年,看着他变胖、人到中年、长出白发,却永远精神十足,衣着整洁干净。在池莉的笔下,小职员、下岗女工、餐馆老板等等都成为了故事的角色。池莉坦言,武汉人性格中有着粗犷的一面,更有真诚的一面。写作中,她始终奉行着真、善、美的人生准则,“世界上的至真、至善、至美都天然存在,只是被积年的岁月风尘所掩盖。我的写作,为的是拂去那些灰尘,让真、善、美显露出光芒来”。

勉励读者
“保存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意识”


读者向池莉提问。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从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到《生活秀》,从江汉路一条街上人人都晓得的“猫子”,到吉庆街卖鸭脖子的“来双扬”,池莉笔下的主人公选择的都是“拥有自己人生的人”。池莉说,作为写作者,自己写的不是烟火气、小市民,而是在为自己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积极寻找的人。“我写的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在寻找一种让我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我写下的所有主人公和非主要人物,都是我选择的典型人物,他体现着生命的独特性和对自己的确认性。”

池莉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有自己的才能、兴趣、思想、头脑、爱恨情仇的独立个体,而且要终其一生去维修自己、保养自己、纠正自己。她也希望读者能通过文学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激励自己,保存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的意识,文学的力量也在于此。“在这无比恢宏的宇宙空间里,我们的渺小无法形容,但我们生而为人,我们得知道自己,要有自己的意识,而不是随大流。”她真诚地提醒大家警惕“躺平”等迷失自我的行为,“年轻时总觉得有大把的时间,其实不然,生命只有一次”。

现场,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武汉情智学校等10余所学校的师生踊跃与池莉互动。还有众多读者通过大武汉客户端、新华书店报名来到现场与作家面对面。互动环节中,池莉真诚细致的解答,让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的研究生方妍感触颇深:“我感受到了做自己的重要性,想要完成某部作品,一定要更贴合自身,把真正的自己表达出来。”她也从池莉的作品中感受到浓浓的“汉味”,“通过文字,语言可以‘传于异地,流于异时’,池莉的作品中记载了很多武汉的方言和文化,有利于未来我们再来翻阅时,了解武汉当时的风貌。”

活动现场,不少读者带上了池莉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交流分享。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郭国荣现场带来一套30年前出版的《池莉文集》,泛黄的纸张承载了他青春时期的文学梦。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己从年轻时期就喜欢文学,池莉的写作给了自己很大的影响,“池莉的许多作品都深入武汉、扎根武汉,对我很有启发。我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将更多触及武汉地域性文化”。

■ 人物名片
池莉,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创作的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人生三部曲”),是中国新时期“新写实小说”文学流派发轫之作。历年来获得各类文学奖项80余种,《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云破处》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楚剧及法国话剧。作品被翻译为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韩语、泰语、越南语等多个语种在海外出版。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7 15:54 , Processed in 0.09056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