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75|回复: 0

[人物] 童文佐:所好如一写春秋——与农民作家池永良的40年神交

[复制链接]

5052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25
发表于 2023-9-23 18: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童文佐:所好如一写春秋——与农民作家池永良的40年神交

来源:史志山西
时间:2017.12.12

2015年11月上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高中同学池云广从忻州繁峙县打来的。稀罕!从1977年1月高中毕业后,我们近40年没有联系过。寒暄、问候、互道长短后,他说他父亲想和我通话,我激动万分。老同学的父亲是池永良,虽从未谋面,却是我与之神交40多年的偶像,要和我通话,自然是很激动了。池叔在电话中告诉我,近几年他出版了四本书,要给我寄来。

0.jpg
池永良79岁照片

1975年春天,我在应县梨树坪中学读高中,与池云广住一个宿舍。慢慢地,也“认识”了池云广的父亲池叔。

池叔1937年春出生在山西省应县南山的原梨树坪乡小部村。行过乞,给老财主放过牛,因家穷念不起书,在教室窗外“偷听”完成小学课程,后上了高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岁参加工作并迷上了文学。21岁时,曾在《火花》发表过小说、诗歌。还写过长篇小说《夺印》,出版社已经定稿,但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未能印行。后回乡务农而停笔。此后历经坎坷,虽然生活艰辛,但从没放弃对文学的爱好。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要省吃俭用订刊物报纸,一忙完农活就埋在书堆里。

640.jpg
篆刻“力莫如好 好莫如一”

了解池叔的这些经历后,我就暗暗地把身边这个作家作为崇拜偶像了,因为我当时一直做着文学梦,也希望能发表自己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从池云广家里借书了。当时学校没有图书馆,有书可借,无疑是一个望外之喜。

读高二时,我先后从池叔那里借读了《创业史》《红旗谱》《林海雪原》等书。我看书的速度很慢,一般自己喜欢的书要反复看五次以上,因为在当时能借到一本喜欢的书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后来高中毕业,离乡参加了工作,我的文学梦也基本破灭了,和池云广家也再无联系。只知道池叔曾去我们村卖过衣服,还在我们家住过,但因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无缘一见。     听说,1981年,池叔从应县搬到了繁峙县。2002年,65岁的池叔二次拿笔,用了近15年的时间完成了《血泪春秋》《风雨春秋》《致富春秋》《桑榆集》共计120万字的四部巨著,圆了自己的文学梦。现为山西作协会员。

640 (2).jpg

2015年11月中旬,我收到池叔寄来的书,他还委托我转交朔州图书馆收藏三套。

池叔创作小说三部曲《血泪春秋》《风雨春秋》《致富春秋》以树林村老树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为背景,从1937年的抗日战争写到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致富的今天,记述了老树一家近80年的奋斗历史和悲欢离合。其中,《血泪春秋》描写了树林村人参与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从1937年写到20世纪50年代初。《风雨春秋》描写了杨树村人在合作社、人民公社,以及大跃进、集体生活期间的生活。因致富心切,步子迈得过快,又因人口猛增,加之天灾人祸,导致粮食短缺,社员们的生活尽管极其穷苦,但他们没有怨言,面对困境依然充满希望。《致富春秋》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富有地方特色的质朴语言,栩栩如生地把改革开放以后的树林村生活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部小说浑然一体,独具特色,不愧为中国农村变革的一部春秋史。仅从土地这个人类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为例,在这80年中,从土地少数人占有,到打土豪、分田地,到土改、到集体所有,再到土地承包到户到人,几乎浓缩了中国从抗日战争起80年来的土地变革史。有血、有泪、有苦、有甜,池叔把它真实地艺术地记录下来,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价值不可低估,就像一坛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散发出特有的弥香。

《桑榆集》为池叔的读书、读史随笔,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作者几十年对文学苦苦追寻的坚实足迹,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睿智思索,对文学艺术理论的深刻领悟。出版社编辑认为:“《桑榆集》内容丰富,语言凝炼、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640 (3).jpg

“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这是欧阳修在《集古录》目序中的一句话,表达作者收藏金石的一种心境。我从池叔一生所好如一和他的作品中似乎也读出了这种心境——足之所好,写而老焉。池叔之所以能在65岁以后,用不到15年的时间写出四部巨著,也印证了欧阳修“力莫如好,好莫如一”“ 好之已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的观点。且池叔对文学好而专一,好专则功深,功深则力强,已经达到了“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的境界,成功也是必然了。

而我作为池叔的崇拜者,先是喜好文学,后因工作喜欢上新闻,之后转好经济学,后又热衷古籍版本学研究,像狗熊掰玉米棒,掰一个丢一个,最后所获无几,亦反证了这个观点。池叔一辈子所好如一写春秋,实在难能可贵。

(作者童文佐系朔州日报社总编辑)

https://mp.weixin.qq.com/s/t6XZzLd_6WH-cL6sIZr-LA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11-4 22:09 , Processed in 0.091246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