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7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瑞安池海英:书香校园又添一抹亮色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08:43: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11.2

  ——塘下镇中心小学博雅园楹联长廊侧记                                                                                        文/池海英

  在岳麓书院的大门上挂着一副非常有名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典出《左传》,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寓指并果不其然地实现楚地出人才,岳麓书院更是英才汇聚,该联已成为湖湘文化的标杆之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海之滨,罗山之巅,碧绿宁静的塘河水孕育了勤劳奋进的塘下人,更是走出了一名大儒——陈傅良,开永嘉学派之先声,开启塘下理学名镇美誉。近日,塘下中心小学校园内博雅园楹联长廊又增添了几副对联,用实木手工镌刻,墨绿填色,古色古香,为校园文化增色不少。笔者领你前去一探究竟。









                                      1.        昔年“孟母三迁”,强调了优良的文化氛围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塘下镇中心小学重视文化教育,让校园里弥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以经典滋养塘下一小的莘莘学子。         走进一条林荫道,道路并不宽阔,而两旁树木繁茂,郁郁葱葱,遮挡了夏日的阳光,来往的人在树下乘凉、避雨,是学校门前常见的情景。塘下镇中心小学新校区,就坐落于这条林荫道的尽头,地处塘下中心地段,环境优美,历经十几年的岁月沧桑,正等待着修葺一新。最近,校博雅文化园兴起,正中央新建了一条弧形长廊。在郭克胜校长的指导参与下,打造一条楹联长廊被提上议事日程,由我邀请我市文化学者负责楹联的内容撰写与书写。






                                     2.        这想法已有半年,但因学校杂事拖延,直到今年暑假我才着手动工。一个夏日的黄昏,瑞安市诗联学会的三位诗人池万松、陈德门、周翔,和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陈关杰等老师应邀而来,七八个人相聚外滩88公社,酝酿撰联事宜。                我简单介绍了学校博雅园及长廊,提出撰写四副楹联的想法。在场的老师们认为首先考虑相关塘下的古联,其次才是他们创作。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他们搜寻的三副古联:        一日江山蒙笔力,百年名字满人寰。(陈傅良)       务求知古如君举,尤喜能文似水心。(孙衣言)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格言至论日陈于前。(吴廷康赠孙衣言)         虽说三副都是相关瑞安塘下名家的旧联,但总觉内容单一,味道欠佳。商议决定,只留一联。暑期还有些时日,酝酿创作最好不过了。开学初,我收到五副对联,由郭校筛选录用四副。        请瑞安哪几位书法家来书写呢?我们思量再三,决定邀请瑞安市书法协会主席陈养绿、副主席张金国、陈千亮,及塘下一小学子张弛。前三位书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瑞安书法界上的精英。说到学子张弛,系张金国之子,毕业于我们塘下一小,现就读于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专攻书法,擅长篆书。塘下张家父子同时为我校书写对联,细想颇觉有趣,想必日后定是一段佳话。





                                  3.         楹联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是中华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一副好联,包含大量文学信息,意涵丰富,语言优美,和诗同样起到警世喻人的作用。校园里悬挂楹联,既是营造文化氛围,更是以此勉励塘小师生。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格言至论日陈于前。”【书写:塘下一小学子:张弛】        “好学深思”出自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最早是史学家司马迁提出的。好学深思是方法,心知其意是运用此方法达到的理想程度,此为真正的治学之道。每天把圣贤的格言至论放在案头,对照自己的言行,作为座右铭。受其熏染,渐渐习惯性照格言至论去做。久而久之,其品性好像天生如此。        这是一对古联,可能是集句联,从儒家经典中摘录,并非吴氏原创。在《瑞安旧联今读》中收编此联,并提及吴廷康赠孙衣言一说。后查百度另有说法,此联最早可能是满洲旗人崇绮所作。至于事实真相,有待深入查证。





  “塘水碧澄,文澜不竭;罗山葱郁,秀气常钟。”【撰联:瑞安市诗联学会副会长池万松集句改写;书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瑞安市书法协会副主席陈千亮】        主要以中国传统意象:“山” “水 ”做文章。水,灵秀,蕴含才气。山,厚重、葱郁。山水文脉绵延不竭。塘河水、大罗山孕育了塘下人民,一脉相承,成就一方人才。        此联是诗词协会池万松老师改写而成,改自孙衣言题龙川赵氏祖庙联:水绕一村,文澜不竭;峰屏四面,秀气常钟。塘下的山水,便是塘下文化源源不断的内在力量。





         “木铎声闻,知行博雅;弦歌时起,桃李芳菲。”【撰联:瑞安市诗联学会副会长池万松;书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瑞安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张金国】        木铎:古代宣布政教发令时或有战事时用的大铃。现指上课铃。弦歌:指读书声(吟诵,摇头晃脑地读。)铃声、读书声不绝于耳,校园里花木芳菲,环境宜人,莘莘学子知识渊博,言行文雅。喻指博雅园是读书的好场所,塘下一小是出人才的地方,塘下学子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此联紧扣校园景物,寄托了对学校与学子美好的愿景。





          “书声琅琅塘下犹稷下,赤子拳拳罗山如船山。”【撰联: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关杰;书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瑞安市书法协会主席陈养绿】       “稷下”指“稷下学宫”,战国“百家争鸣”源于此,与塘下一小呼应,同为官办学校,教书育人,志存高远。明清大儒王船山(王夫之),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是明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罗山”喻指塘下曾出大儒陈傅良,成就塘下理学名镇,诞生永嘉学派思想经世致用。与“船山”呼应,表明塘下会出高才,继往开来。此联加上落款有五字重复,也考量书法家的书写水平。






  四副对联,内容各异,书写各成面貌,精彩纷呈。感谢各位老师不吝赐墨,为我校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塘下镇中心小学以“德达才实,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为核心理念,全面构建文化体系。此次诗联镌刻于书香校园,也是该精神之具体体现。希望四副楹联能够成为一道小小的人文风景,可以为塘小学子带来一些美好的启发和记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10:54 , Processed in 0.06239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