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动态] 2019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论坛:聚焦池王爷信仰文化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15:54: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新闻网 | 2019-10-27



首届2019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论坛暨池王爷信仰文化两岸学术研讨会27日在厦门举办。 杨伏山 摄
  中新网厦门10月27日电 (记者 杨伏山)27日,首届2019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论坛暨池王爷信仰文化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办,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从两岸民间信仰五大方面展开专题深入研讨。
  历史资料显示,在中国长期民族融合中,两晋开始中原姓氏士族陆陆续续大批入闽,唐代陈元光开漳、王审知开闽,形成福建特色的姓氏民间信仰群体,至今约有2300多个姓氏。

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杨伏山 摄
  而自唐宋以来,福建人再播迁到粤东、琼、台、浙南以及湖广四川,甚至播迁到东南亚以及其它外域。尤其是闽人播迁台湾而形成的姓氏文化的浓厚基础和氛围,极大促进了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由中国长城学会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会、福建省民俗学会、厦门两岸儒释道传统文化促进会、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瑞安市池氏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本次论坛,围绕池王爷信仰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新发展为主题,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长城学会海峡文化促进会会长石禄生、台湾正春书院院长池学文、厦门大学民族学博士后刘家军、厦门两岸儒释道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蔡江涛、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会长池津光、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原主编蔡干豪、福建省连横文化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连心豪、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傅德露等专家学者与会,并发表主题报告或专题演讲。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会长池津光称,作为池氏后人,他比较关心池王爷信仰与池氏家族的关联。福建池氏后代,人数不多,但人才辈出,早在400年前厦门就出现了赫赫有名的池氏家族。
  经过多年实地走访和研究,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池王爷信仰源出厦门同安马巷,是海峡两岸民间的共同信仰。
  他说,池王爷信仰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经郑经传入台湾,因改朝换代,为回避清政府的嫌疑,并提高池王爷信仰的正统性和神圣性,台湾民间把传说中的池王爷池然改为池梦彪,并赋予其更多的神灵功能。
  福建省民俗学会秘书长、厦门大学民族学博士后刘家军认为,包括池王爷在内的一大批民间信仰,从学科研究角度看,都是活生生的案例,而从当代的时空角度看,池王爷民间信仰,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崇拜,或某一方面的信念,更多的是综合性因素,昭示着两岸一家亲和大中华的概念。(完)
责任编辑:孙静波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15:56:16 | 只看该作者


首届2019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论坛
暨池王爷信仰文化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2019年10月27日,由中国长城学会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会、福建省民俗学会、厦门两岸儒释道传统文化促进会、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瑞安市池氏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论坛暨池王爷信仰文化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基础深厚,承载着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我国长期的民族融合中,两晋开始中原姓氏士族陆陆续续大批入闽,唐代陈元光开漳、王审知开闽,形成福建特色的姓氏民间信仰群体,至今约有2300多个姓氏,在福建境内都有聚居村落、族谱、祠堂、宫庙、祖墓等。另一方面福建人唐宋以来再播迁开基到粤东、琼、台、浙南以及湖广四川,继而播迁东南亚以及海外各国。尤其是播迁台湾而形成的姓氏文化的浓厚基础和氛围,极大促进了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得姓氏信仰文化在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传承保护伟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以池王爷信仰文化与海峡两岸文化新发展为题,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并在五大方面即中华文明背景下的民间信仰文化、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新发展、民间信仰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精神、海峡两岸池王爷民间信仰文化、池王爷精神在新时代廉政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专题研讨。
研讨会期间同时举办了首届海峡姓氏信仰(匾额)文化展和首届“海峡民间信仰文化榜”推介、评选和宣传表彰等活动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17:44:07 | 只看该作者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22:12:32 | 只看该作者
池王爷原型辩析初探
一、池王爷原型的原由思考
1997年3月,我从福州来到厦门,任职于厦门海上安全监督局(厦门海事局前身)。一个偶然的场合,听说厦门市同安县马巷有一个元威殿,供奉着一尊神,人称池府王爷。
池姓在福建乃至全国都是人口小姓,总共不过40万人。这么小的姓竟然有人被尊为神,这位池府王爷到底有何德何能,我感到非常的诧异。带着疑问,我利用假日专程到同安马巷寻觅元威殿。由于事先托人打听过我,很快就在马巷一条狭窄的古街中找到了元威殿。这是挤在民居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庙宇,没有外场,殿外搭着遮阳的凉棚。进入殿内,面积约有100平方米,里面光线昏暗,烟熏香绕,香火尚旺。殿两边供着我不知名的神灵,正殿主祀一尊黑脸神象,就是池王爷。陪我去的同事是泉州人,用闽南话好不容易了解到池王爷的生平事迹,原来是一个神话传说。
在回厦门的路上,我觉得有些遗憾。倒是我的同事告诉我,闽南地区有许多王爷,背后都有原型和故事。池王爷姓池,与你们池氏祖先会不会有什么关联。他的一席话引起了我的思索。美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人的祖先信仰是中国人造神的依据,所有中国神祗都是活生生的先祖”。那么池王爷信仰的依据是什么,他的原型又是池家那位先祖呢?当时由于我还在工作岗位上,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2003年我调回福州,2008年退休后参加池氏宗亲活动,偶尔还会提起池王爷的传说。遗憾的是我接触的福州池氏宗亲从来没有听说过池王爷的故事,无从交流探讨。直至2018年成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在组织编写《福建池氏志》工作中,要把池王爷民间信仰编入志书内,关于他的原型是哪位池氏祖先的问题再次引起深思。
二、池王爷原型辨析
据“池府开基祖庙元威殿”史料记载,池王爷降自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武进士及第(文中举人,武中进士),南京人,姓池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诚。平生为人耿介,居官清正,常怀治国安民、济困扶危之志。近年来,我们遍查明代史料和南京以及福建各地池氏族谱,均无“池然”此人。可以肯定“池然”的姓名和生平均是人为杜撰的。也就是说池王爷这尊神是当地人为造就的。“所有中国神祗都是活生生的先祖”,那么池王爷传说是根据哪位池氏先祖事迹编造的?经查明代闽南地区(厦门原属闽南泉州府)史料,闽南地区(包括厦门)唯有池浴德家族称得上名门望族,因此辨析就首先从池王爷与池浴德家族的关联入手 。
(一)关于姓名
池王爷的姓名与池浴德家族人名有许多巧合之处。
池王爷“池然”与池浴德父亲“池扬”(祖籍宁德福安市),在闽东福安方言中“扬”和“然”读音同为“yuan”。“池然”是否暗喻“池扬”?
池王爷字“逢春”,与池浴德父亲字“春台”,都有一个“春”字。枯木逢春,有死而复生的意思,显然是在纪念故人。
池王爷又名“德诚”,与池浴德的名都有一个“德”字。德诚,有德诚实之意,是用来夸奖人的。
(二)关于生平
池王爷是万历三年(1575年)武中进士,南京人。
池浴德是明嘉靖四十年(1565年)进士,相差十年,一个整数。祖上是嘉禾屿中左所的总旗,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入了军籍,池浴德是军人家庭出身的进士,是否在暗示“武中进士”?
池浴德中进士后,曾经在南京供职,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于1579年,41岁时从南京任上辞职返乡。池浴德与池然都出自京城南京,这里又是一个暗合。
(三)关于事迹
据《池府开基祖庙元威殿》史料记载,池然在调任漳州府道台时,赴任途中于马巷以东7公里处之小盈岭,路遇天使,池然得悉系奉玉帝旨意前往漳州播散瘟药裁减人口。池然道台心中忖度,自已上任伊始,漳民即将遇此灾殃,不如舍己之身代漳郡万千生灵,遂即设计智取瘟药自服。瞬间毒性发作,脸色发黑,化身于马巷。为嘉奖其舍生取义的高尚品德,玉旨勅封为代天巡狩,全称是《玉旨勅封代天巡狩总巡王》。民间称“池府王爷”。
史载池浴德在16年的仕宦生涯中,由于勤政爱民,清廉公正,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名留青史,成为后世楷模。难能可贵的是池浴德41岁托母去世辞官在家,对乡里与地方的事务仍很关心。他在马巷37年经常施舍乡里,自己出资买地建造义冢,收埋无主尸骸。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秋,泉州地区以及整个闽南发生8级地震,加上倭寇骚扰,海盗打劫,当地粮食供应紧张,引发严重饥荒,饿殍无数,瘟疫盛行。池浴德一面为民请命,呼吁开仓救灾,一面举家族之力组织赈灾,施药救济,日夜操劳,平息瘟疫,救饥民数万人。自己身心疲惫,得了一场大病。老百姓有感于他的恩德,为他建生祠,并尊称他为“池府菩萨”。
池然因偷服瘟药救民,被称“池府王爷”;池浴德因赈灾平息瘟疫,人称“池府菩萨”,两者何其相似!
(四)关于元威殿
据《池府开基祖庙元威殿》史料记载,同安马巷元威殿,俗称池王宫。明万历年间始建于马巷五谷市榕树下。明天启二年(1622年)迁建现址。
400年前,元威殿的所在地为同安马巷五甲街,是当地名门旺族蔡姓的聚居地。在古代,祖居地是不允许外姓人迁入的,更何况是建外姓人的庙宇。
从以上种种迹象分析,可初步认定池王爷的原型可能就是池浴德。如果此论成立,那就不难理解蔡家为迁建元威殿而让地了。
史料记载,历史上同安池蔡两家都是名门望族,有姻亲关系,池浴德把女儿嫁给蔡家的蔡献臣。蔡献臣(1563-1641),同安县翔凤里平村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刑部主事。蔡献臣与池浴德的次子、厦门明代名士池显方是好友,对岳父池浴德举家赈灾的善举无比敬仰。
由此推测,池王爷的元威殿与池蔡两家有密切的关系。池浴德是1616年过世的,在他过世后6年(即1622年),池王宫从五谷市榕树下迁往现址。这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池王宫很可能就是池浴德的生祠。而蔡献臣为了纪念岳父,把池浴德生祠迁到蔡家祖居地,改其名为元威殿。“元威”是元始之威的意思。造神者也许在暗示池王爷原型池浴德能立德树威,源自他父亲池扬教悔有方的功劳。史料记载,池浴德26岁考中进士出任县令。上任前,父亲池扬担心他自小耽于读书、不谙世事,难以管理一县之事。池浴德回答:“尽其心力,依古道行之”。父亲大笑说:“善哉!子勉之!”临行前,父亲书写对联为其送别:“世积俭勤,席祖荫,追思昔日;官期清白,戒儿曹,努力将来”。嘱咐其要牢记祖训家训,清廉为官,勤俭为民办事。池浴德跪地接联,携祖训传承和父亲嘱托踏上仕途。为此,造神者把元威殿上的池王爷取名池然,与池扬谐音,就不言而喻了。随着元威殿的建立,池浴德及其父亲池扬的故事就在口口相传中被神化,池王爷的传说也在坊间不胫而走。
经走访同安马巷当地居民,他们说自古以来都是蔡姓人家在管理元威殿,现元威殿董事长叫蔡加吉,是蔡献臣后裔。蔡家在造神中的作用就更加清楚了。
从以上池王爷原型的辨析中可以看出,造神的策划者,对池浴德家族的情况十分了解。在造神过程中,他(他们)很好地掌握分寸,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池王爷和池浴德家族的关系。既不能用真名实姓为池浴德歌功颂德,又在池王爷传说中注入了池浴德家族的诸多元素,可见造神者的良苦用心。有人认为池浴德的女婿蔡献臣在造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有限,对造神策划者无法详细考证。但是造神策划者的用意是非常清楚的,即代表社会民意呼唤着像池浴德这样的清官能成神成仙,保佑苍生,为民消灾除害。
三、池王爷信仰是海峡两岸民间的共同信仰
池王爷信仰的产生年代(1622年前后),正是明朝中后期。一方面“国柄潜移,权幸用事,祖宗之制度,朝廷之纲纪,荡废殆尽”;另一方面,东南沿海海禁与反海禁斗争此起彼伏,闽南地区老百姓遭受着贪官污吏的欺压,加上倭寇骚扰,“红毛”作乱,海盗猖獗和地震灾害,老百姓苦不堪言。特别是厦门地处海防前线,1622年“红毛之战”,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祈盼有清官老爷出现为他们请命。池浴德在朝时勤政惠民的事迹早在坊间流传,辞官返乡37年又在乡里办了许多实事好事。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为他建生祠开始,一个把他神化的活动在酝酿,于是池王爷的传说就应运而生。
自从1622年元威殿建成之后,当地举凡疾疫灾患,如有诉求,非常灵验,膜拜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在农历六月十八日神 诞前后,进香团此进彼出,香火鼎盛,热闹非凡。明未清初池王爷信仰已在闽南地区的厦门、泉州、漳州一带传播,有分炉数百个。
池王爷信仰是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始传入宝岛台湾的。据考证,池王爷信仰传入台湾始于郑成功长子郑经。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1月,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因身心疲惫于1662年2月11日病逝,在台湾不到4个月,因忙于战事,无暇顾及其他。其长子郑经从厦门前来台湾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1663年,清朝与荷兰人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失陷,郑经便撤退到台湾。据平潭屿头岛《民间海底簿》一书记载,郑经从福建撤退时,身背池王爷主牌来台湾。康熙三年(1664年),退守台湾的郑经把政事委于陈永华并采纳陈的“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以陈永华为学院,“自此台人始知学”。池王宫兴建和池王爷信仰的传播应是此后开始,算来至今已有300年以上。现在,池王爷已成为台湾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灵之一,信众遍布台湾金门、马祖、澎湖等外岛以及台南、高雄、嘉义、台中、新化、苗栗、新竹等,岛内多地都建有“池王宫”,据不完全统计有分炉500多座。每年台湾各地都有近万名信众组团回马巷进香,大大促进了两岸对人缘、神缘的认同。马巷元威殿也成了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最频繁、活动最大的民间场所之一。
池王爷信仰之所以在台湾盛行,成为仅次于妈祖的民间信仰,其主要原因是古代台湾和闽南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疾病瘟疫横行,天灾水患不断,老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很大的威胁,而且都认为是邪魔妖道鬼怪在作祟。传说中池王爷池然就是为了救百姓偷瘟药救苍生的神灵,他舍己为民的精神特别受到百姓的崇拜。1683年,福建水师施琅率清军进攻台湾,郑军溃败,明郑政权归顺清朝,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下。清军入台后,池王爷的传说发生变化,池王宫已由单独供奉池王爷,出现了池王爷与他姓王爷合祀,而成为三府或五府王爷。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在台湾的闽南话里,“池”“郑”同音,传说中的池然是明朝的武进士,漳州地区的父母官,“池王爷”闽南话就是“郑王爷”,在台湾很容易让人联系到郑成功。台湾民间(应包括池氏后人)担心驻台的清政府官员怀疑祭祀池王爷是为了纪念郑成功而遭禁祀,就把传说中的池王爷由明朝的池然改为唐朝的池梦彪(史上和族谱查无此人),由单独供奉池王爷改为与他姓王爷合祀,既可回避怀疑又增加了池王爷信仰的正统性和神圣性。尽管人变了,但由闽南传入池王爷传说的基本元素还保留,包括池王爷偷瘟药救苍生、池王爷农历六月十八的神诞,而且福建池氏开闽始祖正是在唐中和五年,从河南随王潮的军队入闽的。无论是号称台湾王爷总庙的台南南鲲鯓代天府的“李、池、吴、朱、范”五王爷,还是麻豆人说的三王爷以及其他庙中供的均有“池”姓王爷,说明池王爷是台湾王爷信仰的代表。五王爷中池王爷看似排行第二,我们分析应是为主。既然池王爷已改为唐朝人池梦彪,所以唐朝国姓“李”象征性地放在首位。池王爷后面还有一个朱王爷,暗指池王爷实为明朝人。
池王爷的信仰在台湾传播300多年,在长期的祭祀活动中,因为“池”“郑”音同,台湾民间通过祭拜池王爷寄托对郑成功的怀念,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池王爷”是从闽南传入台湾,本姓是“池”而不是“郑”这是毫无疑义的。有的台湾专家推测“池王爷”是郑成功、郑经和郑克臧三人的化身未免太牵强附会了。
结  语
经以上辨析,池王爷的原型应是池王爷信仰开始传播前的同时代明朝名臣池浴德。池浴德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无论是当官还是告老返乡,始终心系百姓,为民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地的老百姓有感于他的功德为他建生祠,死后建庙供奉并神化为池王爷池然,应属功烈神灵。池王爷信仰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经郑经传入台湾,因改朝换代,为回避清政府的嫌疑,并提高池王爷信仰的正统性和神圣性,台湾民间把传说中的池王爷池然改为池梦彪,并赋于其更多的神灵功能。由此可见,池王爷信仰同根同源,是海峡两岸民间的共同信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13:02 , Processed in 0.10135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