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闽台王爷信仰及送王船的研究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23:4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爷信仰在闽台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尤其在闽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南部沿海地区,王爷信仰及其仪式是社区最重要和最为隆重的信仰活动。由于王爷信仰缺乏妈祖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那样有受到国家政治力量的册封,其信仰传播范围较小,更由于王爷信仰在民间有“巫”和“瘟”的因素,其仪式的活动曾被认为劳民伤财,时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打压,王爷庙被认为是“淫祠”被拆除。王爷信仰在学界受到关注较少,有关王爷信仰的研究并没有得到深入。本文对王爷信仰中的有关问题,结合有关资料及作者自己的田野调查,阐述若干浅见。

一.王爷研究概述

王爷最浅显的意思为皇帝的兄弟,和皇帝万岁相对比皇帝小一级,故也叫“千岁”。但闽南话中的王爷并不完全是皇帝兄弟的意思,而是对于有功德,或者受到崇敬、尊重、敬畏的一种尊称,当这些王爷的闽南话的语意被翻译成汉语的王爷的时候,人们从汉语的意思中去理解王爷的概念,它在闽南语中的语意就消失了。
   
闽南语中的王爷正如上段所说的是对于有功德,或者受到崇敬、尊重、崇拜、敬畏的一种尊称。王爷信仰就是对于这些人的崇拜而产生的民间信仰。这种尊称可以在口述中认为受到玉皇大帝册封,也可以没有这种册封而是百姓对其的尊称。在闽南语中常常这样对人说:哪天你靠自己奋斗成功,人家当你是王爷公、王爷伯,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王爷的崇敬。闽南语中也有这种说法:你这个人这么坏,干嘛不让王爷抓去。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王爷的畏惧。福州人骂人的时候,也有“让瘟神抓去”的说法,这和闽南话是异曲同工的。

王爷信仰目前在大陆学术界研究较少。相对来说,台湾学者对于王爷信仰关注较多。台湾学者刘枝万先生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写下《台湾之瘟神信仰》、《台湾之瘟神庙》二文[1],是学界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对于王爷信仰的揭示,是王爷信仰的研究的开山之作。蔡相辉先生的《台湾的王爷与妈祖》[2]一书,对于王爷信仰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赞成连横先生提出的王爷信仰来自于郑成功一说。长期在台湾研究的外国学者康豹先生写了《台湾的王爷信仰》[3]。该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并以其博士论文的基础,探讨了王爷是何种神明,其信仰的仪式及其社会功能、涵义。康豹先生认为瘟神与王爷是有区别的,大部分的王爷和瘟神沒有直接的关联,甚至扯不上关系。台湾有些地方的王爷是古代的瘟神,但是有些地方的王爷虽然也像瘟神一样是要被送走,从其姓氏、图像、传说来看,他们和瘟神却是完全不同的。大陆学者徐晓望先生《略论闽台瘟神信仰的若干问题》[4]提出了从瘟鬼到瘟神再发展到神格化王爷整个信仰的发展过程。李玉昆先生的《略论闽台王爷的信仰》[5]提出了王爷信仰少数是瘟神,大多数是地方保护之神或万能之神的观点。石奕龙先生对于王爷信仰也做了许多研究,其中石奕龙先生认为从迎王、送王仪式程序中所体现的象征意义看,王爷是由水中的孤魂野鬼转化来的,与瘟神无关。即其来源是被称为“海上漂客”海上的无名尸体。[6]目前,学术界关于王爷信仰的争论在于王爷信仰形成的来源的问题。主要争论焦点在于王爷信仰是否来源于瘟神的信仰。

二.王爷信仰形成的口述版本

关于王爷信仰的民间口述,有许多版本。归纳如下:

1.进士被误杀

这种传说版本在闽南最为广泛。大概版本如下:唐朝皇帝欲试张天师的法力,命进士(人数不确定,有十八、三十六、三百六十名等)在地窖中奏乐,问张天师是否为鬼乐如何应对,张天师作法将进士全部杀死。进士被误杀,唐太宗内疚,册封进士为神,血食四方。
我在厦门钟宅村听到是这种传说,漳浦也有听见这种传说。在厦门同安吕厝这个版本的传说还有加上情节:进士的冤魂在一瓶子里,漂流到吕厝,有人将其打开,冤魂飞出来奔向京城向皇帝哭诉,皇帝册封为神。[7]还有些版本是说进京赶考的进士在海上遇风浪或过河时落水而死和这个版本较为类似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被杀的儒士的冤魂被册封为神。

2.救人献身被毒死

该版本也在闽南地区也非常流行,并且是福州地区关于王爷形成的主流版本。版本如下:某人(故事主人公有进士、官员、或者平常百姓经常行善者等)偶然听到有瘟鬼欲将瘟药投毒在井中,就守在井口劝说百姓不要食用井水,百姓不信,于是自己喝井水证实井水有毒,暴病身亡,被百姓敬奉。以下列举几种我调查和研究中听到和接触的几种版本:

丁王爷,名鸿基,曾为太子內帝官。因遇见瘟神來此处散播毒药,奋然夺而而食之,身死成神。
池王爷,姓徐名春生。任知县時,洽逢天庭派使者欲將瘟药投入龙井池惩罚作恶的县民,徐春生以代放为由骗得瘟药自服而亡。朝廷知其善行封为徐王爺,取龙井池之池赐姓,玉帝則封其为代天巡狩。
唐代五进士投宿驿站时,朦胧听到有瘟神要在五口大井中投放瘟药。他们为了拯救当地百姓,投井而死,百姓看到井中有尸体不敢饮用,避免瘟灾。五进士灵魂升天,被封为王爷。

相传五帝皆里中秀才,省试时,夜同至一处,见有群鬼在一井中下药,相谓曰:此足死城中一半矣。五人叱之,不见。共议守井,勿令人汲。然汲者以为妄也。五人不能自明,有张姓者曰:“吾等当舍身救人。”乃汲水共饮,果中毒死。阖城感之。塑像以祀云。[8]

其中明代余象斗的《南游记》和《北游记》记载的斑竹村的故事最为详尽:

却说玉帝一日升殿,斑竹村中灶君出班奏说:“斑竹村中有三百灶火,百姓俱不行善,恶人为生,作恶非常,不信天地。”玉帝闻奏大怒,准奏。即宣行瘟使者钟仕贵,领旨降凡行瘟,灭了斑竹村一村人民。钟仕贵领旨出朝,下中界,土地迎接。钟瘟神曰:“玉帝闻奏大怒,说这一村人民不信善事可灭,差某下凡,你可将我此药明日巳时放于各井中,与众人饮水,则尽瘟死他一村人民。”土地禀曰:“这里人果不行善,该灭,其中只有一人,姓雷名琼,卖豆腐为生,其人为人心好,常种善根,施舍心重,此人不可害他。”使者曰:“善人当救,余者不可卖放。”将药吩咐土地。土地接了药,变一老人,去到井边等候。正遇雷琼来打水作豆腐,土地于琼背后曰:“此水你多担些去,明日巳时,此水放药,吃人会死,吃不得。”琼听见回头一看,不见其人,琼大惊,心中忖曰:“若天降之神,明日入药于井,害却一村之人,吾安可知而隐之,偷存自己性命?不若宁作我死,倘若救得一村人,亦是老夫阴功。古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次日自天光一起,直至井边等候,看果如言否。果见一老人,手拿一包药而来,正欲放入井中。琼向前一抢在手,土地大惊,正欲抢回,那老子一气吞下,即时瘟死于地,四肢青黑。土地大惊,即时带此老子三魂六魄,上天宫去见玉帝。玉帝闻奏感叹,封雷琼为威灵瘟元帅,头戴百姓帽,赐金花一朵,金牌一面,内有四字:“无拘霄汉。”出入天门无忌,下界助师。雷琼谢恩,奏帝赦一村人民。玉帝准奏。雷琼转回斑竹村,托本村中人梦,个个改过行善。[9]
3.有功德的人士

民间某位官员生前清正廉洁,爱护百姓,为百姓造福,死后被百姓供奉,祭祀为王爷。这个版本最突出的例子为郑成功的故事。版本如下:

施琅收复台湾后,清政府为防止郑氏旧部造反,将郑成功的骨骸迁至大陆。台湾百姓感恩郑成功生前爱民如子,但迫于清朝的统治,只好偷偷祭拜,移郑成功的骨骸的船出海后,百姓的船载着祭品随后遥拜。因闽南话中郑和池发音相识,就把拜的郑王爷假托为池王爷。这就是王爷信仰的由来,载着祭品遥拜郑成功的船就是送王船的由来。
这个说法最早为连横考证,连横认“台人建庙以祀其故君,而假为梓橦之神也”。[10]这个版本作为民间对于王爷的信仰的一种解释固然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这些年来有些台独学者把这个版本的故事作为王爷信仰的由来,为台独的本土文化寻找证据就未免牵强了。王爷的信仰早在清朝以前就有记载了,绝对不是从清康熙年间开始。且池府王爷信仰只是众多王爷信仰中王爷姓氏的一种,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王爷信仰的种类。我们可以从史料中找到在郑成功以前台湾就有王爷信仰和送王船的证据。《诸罗县志》记载:
昔有荷兰人,夜遇船于海洋,疑为贼艘,击炮攻击,往来闪烁。至天明,望见满船皆纸糊神像,众大骇,不数日疫死过半。[11]
   
瑞士人Albrecht Herport于1660年到1662年到台湾旅行,他所见到台湾庙里供奉的叫Joossi神明的描述即可以判断出那个时代台湾已经有了王爷信仰。[12]
   
其他有功德而被称为王爷的版本也有很多。台湾北港镇所供奉得蔡府千岁。据传来历为有一朝廷命官蔡瑞,被发配至一偏僻地区为官。蔡瑞生前勤政爱民,廉洁公正。死后被百姓供奉为王爷。朱王爷,名仙,出身医学世家,任扬州刺史,有一年所属新罗县暴雨成灾,他率官吏救灾,日夜操劳,积劳成疾,歿职于灾区,被奉为王爷。
生前有嘉行或骁勇之士,对国家朝廷有忠义行为死后被百姓尊为王爷。例如开漳圣王陈元光也被人称为陈王爷。施琅部将余华龙被人尊称余王爷。包公被称为包王爷。这些人生前骁勇善战、刚正不阿,死后鬼神亦畏惧之,所以在民间信仰中,这些人也有驱鬼辟邪得功能。有关此类信仰,多为同姓后裔子孙将祖先神格化祭祀。

4.其他种类的王爷

民间信仰中有些王爷是源于动植物的天然崇拜。例如榕树称为松王爷,樟树称为樟王爷,石头称为石王爷。民间有关白王爷和常王爷的崇拜是一条青蛇。王爷并非全为男性,少数地方亦有女性,有些地方把夫人妈崇拜作为王爷。笔者在漳州白礁村调查的时候还听到王婆(王妈)一说,王婆即王爷的夫人,传说是比王爷更为厉害的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23:47:19 | 只看该作者
三.有关王爷口述版本的分析
   
民间有关王爷口述传说种类繁多,即使同种类版本在细节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关王爷信仰的符号也各不相同,尽管翻译成汉字符号都叫王爷。本文主要讨论“进士被误杀说”和“救人毒死说”这两个版本,这两种版本所解释的王爷信仰为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王爷,皆有送王的仪式。
   
从这两种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主人公一般皆为非正常性死亡,皆死于非命、屈死、冤死。在中国的鬼神观念中,这种死亡的灵魂往往得不到安息,经常飘无定所,无人祭祀。得不到祭祀成为孤魂野鬼,有些成为恶鬼,祸害人间。因此民间的信仰将他们归类,纳入公共祭祀的范畴。纳入神明化的鬼当然有信徒祭祀,未纳入神明化的鬼称之为野鬼、恶鬼,民间通过普渡的仪式对其祭祀,让这些鬼吃饱安分守己,不祸害人间。这是“柔性政策”一面,民间信仰中也有“强硬政策”,通过构建出神明来管理对付这些恶鬼、野鬼。管理这些鬼的神的神格并不高,一般管理鬼的事务固然不需要观音佛祖、地藏菩萨出面,也用不着保生大帝、妈祖这样的区域性神明亲身事务。一般社区类事务由社区类神明管理,而玉皇大帝会定期派官员来“代天巡狩”。王爷就是基于这样的需要构建出来的神明。
   
中国人对于鬼神的敬畏自古有之,并将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归罪于鬼神作祟。在古代,由于生活医疗条件较低,发生瘟疫,往往认为是瘟鬼发瘟所至,需要有超自然的力量对他们进行制衡,瘟神就是在瘟鬼的基础创造出来,采取以毒攻毒、以鬼治鬼的方式。徐晓望认为:中国的历史上将行瘟的鬼称为瘟鬼,在宋代以后,这种称呼变成瘟神,至明代这种称谓已经成熟,以神治鬼,体现了人们对于神明观念转换。刘枝万先生认为瘟神信仰经历了瘟鬼-瘟神-渔业守护神-医神-保境守护神-万能之神的六个发展阶段[13]。我基本同意刘枝万先生和徐晓望先生的看法,但这是王爷信仰的来源之
一,并非全部。
   
从“进士传说”中有两个细节值得推敲,一种版本如同安吕厝认为是进士被张天师杀害后其冤魂被放入瓶中,后经人拣起打开后冤魂飞出来奔向京城向皇帝哭诉后获得王爷地位,一种版本认为是进士进京赶考中落水而亡,皇帝感念其苦封为王爷。王爷信仰往往集中在福建沿海地区,这些口述说明了沿海地区的人对于海上外来物的观念。在闽南沿海的渔业作业中或岸边生活中,经常会面对海难死尸,人们往往会畏惧这些尸体,又不能随便处置或置之不理,人们相信不好好处置这些尸体,这些尸体的冤魂往往会寻找该地居民通过灾难形式报复。
   
我所调查的厦门渔港的渔民在海上从事渔业打捞的时候,如果打捞到无名死尸骨头,会立即停止作业,用红布蒙住船的龙眼,返回港口,将尸体骨头送往厦港田头妈宫处理,并给予祭祀。厦门曾厝安的下妈宫,也是处理该地渔民渔业打捞的死尸骨头。厦门钟宅圣祖宫,其功能是处理飘至该地海岸线的无名尸体。类似的庙宇在沿海海岸线上有很多。这固然是人们对于鬼的敬畏,也是人们一种天然朴实的慈善观念:渔业作业如此危险,谁敢担保自己将来没有这样的遭遇呢?
   
这些功能的庙一般都是阴庙,并不能入社区主流的信仰,人们通过这样的庙来处理外来客位的鬼,和王爷被称作外来客位的神是异曲同工的。王爷被称为玉皇大帝派来巡守视察该社区的口述,应该是这些阴庙的鬼被神格化为王爷的一种发展结果。换而言之,这些“海上漂客”应为是王爷信仰的原型之一。
     
瘟鬼也应该是王爷信仰的来源之一。瘟鬼信仰由来以久,我们可以从很多资料中找到“瘟鬼行瘟”的史料:
     
朱梁时有士人自雍之……至旷野忽闻自后有车骑声,少顷渐近,士人避于路旁草莽间。见三骑冠带如王者,亦有徒步徐行谈话。士人蹑之数十步,闻言曰:“今奉命往州取数千人,未知以何道而取?二君试为筹之。”其一曰:当以兵取。又一曰:“兵取虽优,其如君子小人俱罹其祸何?宜以疫取。”同行者深以为然。既而车骑渐远,不复闻其言。士人致州,则部民大疫,死者甚众。[14]
     
翁起,予商友,家于建安郭外,去郡可十里。上元之夕,约邻家二少年入城观灯。步月松径,行未及半,遇村夫荷锄而歌。二少年悸甚,不能前,但欲宿道旁民舍。翁扣其故。一人曰:适见青面鬼持刀来;一人曰:非也,我见朱鬣豹持木骨朵耳。翁为证其不然。明旦方入城,其说青面者不疾而终,朱鬣者得疾还死于家。翁独无恙。[15]
  
尝有邮兵月夜见五人旁相语曰:“城上二金甲人弯弓向我,不可入。”几月,民大疫死十二三,惟城中无恙。自是郡人敬事甚虔。[16]      
     
这些版本和“救人和被毒死”有些相象,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史料记载中,行瘟的都是恶鬼,听见这些恶鬼说话的人并没有任何的行为表示。在“救人被毒死”的故事里,听见鬼说要行瘟的人,采取了通知乡人的行动,舍身挽救了村民,被村民所供奉。这种变化来自于人们在神话意识里不甘于被瘟鬼行瘟而束手无策,制造出一种神明里在神界里制衡这些鬼神。瘟鬼行瘟和故事主人公相斗,是人们对于瘟疫流行抗争。需要说明的是,瘟神并不行瘟,行瘟的是瘟鬼,从鬼进展到神后,瘟神已经纳入神明的体系,是管理祸害人间瘟鬼的神明。在田野调查中,我们看见有些王爷形象面目凶恶,形象丑陋,这和从鬼演变过来是有关的。

闽人对于鬼神的崇敬在历史的仪式上是非常奢靡的,“疫起......居民民鸠集金钱,设醮大傩”[17],这些对于瘟鬼的信仰中如今到哪里去了呢?我认为这种信仰存在融合到王爷信仰之一,即瘟神也是王爷信仰的来源之一,事实上过去许多驱瘟时候许多元素存在于王爷信仰的仪式中。台湾地方记载清末台湾王爷仪式:王船出海,先一日杀生,收杀五毒诸血于木桶内,名曰千斤担,当择一好运气之人担出城外,与王船同时焚化[18]。这和旧时福州送瘟神是一样的。

乾隆年间的《海澄县志》[19]记载了乾隆已丑年(1769年)冬的一次送王船仪式,这次仪式上供奉外来圣位有:

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瘟行灾教主大圣匡阜先生、今年行灾使者布病大王、五方五帝行病大王、五方五帝行瘟大王、五方五帝都天大力魔王、四季八节行瘟大王、五瘟十二年王十二月将、史刘钟李行灾使者、冯姚张李行瘟使者、五瘟都天判官、五瘟使者万石大神、五瘟康舍人、郭太保任太保杜太保、杨使者张水部威雄三郎,柳毗部行瘟关大王、解瘟静明真人、灶瘟墓瘟山瘟使者、土瘟客瘟牢瘟使者、承天符牒使者、瘟司义勇武安大王、行瘟赤白痢疾使者、二十四无行瘟使者、天地水三界行瘟使者、和瘟静明道士、劝善大觉禅师、五岳社庙行瘟使者、朝唱暮览姓名使者、时运气候急喉使者、行四时寒热使者、今年行瘴气神君、今年行瘟病使者、五方猖亡神君打猎大王、行阄放悖注寒注热神君、头眩目暗锁眉锁口神君、锁手锁脚耳聋哑口神君、喉乾口渴禁饮神君、绞校闷心抽肋横眼神君、泻肠泻肚狂言乱语神君、舞脚动手牵弓射箭神君、赤身露体变身刺痛神君、作冷作热为灾为祸神君、脚手胶老咳嗽气急神君、放水放火赤眼泻痢神君、吹螺吼喝收魂摄魄神君、行猪羊牛马鸡犬杂瘟神君、茹毛散发鬼王五方拦路太保、毛一毛二毛三毛四毛五将军、毛六毛七毛八毛九毛十将军、舞弄唱歌童子、吹箫打拍郎君、三宵洞九变娘子、七星洞七仙夫人七仙娘子、薇花秀才薇花娘子、迷魂将军摄魄童子、河泊水官哑口禅师、游街太保白马舍人、船头艄公船尾二郎、押船三使把水大王。

林林总总的神明包含了引起人们各种症状病因的瘟神。仪式中供奉的本地神明有:海澄县城隍尊神、州主唐将军陈公之神、境主神明之神、本坛靖大道师尊、当境列庙祀典王侯、本各家钦奉香火列圣神明、住宅火食司命帝君、福德土地正神、直日功曹三界使者,以及瘟司部一切威灵。 

仪式完,焚香毕,读疏献茶念经,依仪行道,上祈高真赐福消灾。接着送王船,歌曰:上谢天仙享醮筵,四凶作吉永绵绵。诚心更劝一盅酒,赐福流恩乐自然。彩船到水走如龙,鸣锣击鼓闹宣天,诸神并坐同歆签,合社人口保平安。造此龙船巧粧成,诸神排列甚分明,相呼相唤归仙去,莫在人间作祸殃。一谢神仙离乡,龙船到此浮如龙,鸣锣击鼓喧天去,直到蓬莱第一宫。二送诸神离家乡,街头巷尾无时场,受此筵席欢喜去,唱起龙船出外洋。三送神居他方去,歌唱鼓乐乐希夷,亦有神兵火急送,不停时刻到本司。锣鼓声兮闹葱葱,竖起大桅挂风航,装载货物满船去,齐声喝敢到长江。锣鼓声兮闹纷纷,殷勤致意来送船,拜辞神仙离别去,直到蓬莱入仙门。红旗闪闪江面摇,画鼓咚咚似海漂。圣母收毒并摄瘟,合社老少尽逍遥。船主、裁副、香公、舵公、直库、火长、大寮、二寮、押工、头仟、二仟、三仟、阿班、杉班工、头锭、二锭、总铺,合船夥记齐到未时到了!
  
乾隆已丑年海澄的送王仪式,我们可以判断为送瘟神的仪式。
其他有关资料也记载了王爷信仰中有关瘟神信仰的因素:
   
台俗尚王礁,三年一举,,取送瘟之义也。[20]      
每三年大敛财,延道流,设王醮二、三书夜,谓之送瘟。[21]
   
造船送王,亦古者逐疫之意,使游魂滞魄有所依归,而不为历也。[22]  
   
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人们送王是因为对于瘟鬼和厉鬼的恐惧。   
综上所述,王爷崇拜是闽人对于鬼神的敬畏即厉鬼和瘟鬼的敬畏崇拜演化而来。他者的祖先即为鬼,人们相信鬼,尤其是无主祭祀的鬼会祸害人间。鬼祸害人间的形式有多样,行瘟放瘟是祸害的重要形式。在沿海的渔村,无主祭祀海难的孤魂野鬼也是引起渔业灾难的重要因素。人们在他们的信仰意识中创造超自然的神明力量来对付信仰意识中的所认为灾难引起根源。从王爷信仰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看到人们从对于灾害的束手无策到主动协调抗争的过程。就如过去人们认为“年”是鬼,需要放鞭炮来驱逐它,而今春节却成了中国人最热闹的节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23:48:22 | 只看该作者
四.王爷信仰仪式

送王船是王爷信仰的重要仪式。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王爷信仰都有送王船仪式,这固然和经济条件限制有关,也和传统的习惯有关。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送王仪式都和王爷信仰有关,其他的信仰也有送王的风俗。

解放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治愈血吸虫病,毛泽东主席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著名诗句。古代的人们通过驱放水灯彩船,让瘟疫和灾难通过水流漂走,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这种流放纸船、木船的形式后来演化成了王爷信仰中最重要的仪式。人们认为前来巡境的王爷将乘坐王船返回天庭,巡游天河。送王船的频率一般在社区是固定的,三年一次、或四年一次,甚至有十二年一次。其中三年一次或四年一次的居多,如厦门钟宅村以鼠、龙、猴年作为送王固定的年份。如果有重大灾难或瘟疫,也会在神明的示意下举行。

兹将王爷的仪式分为三类:

1.送王船。
这种仪式是围绕着王船的制造、出仓、祭奠、焚烧展开的。
送王船的日期一般在农历十月,也有四月送王。如果某年为送王船的年份,社区的一些人会早早聚集商量本年的送王船仪式的准备工作,一般这项工作由社区的某个寺庙牵头策划,活动的地点也是在该庙举行,参加的人员一般以该庙的祭祀圈信徒和该社区的居民为主。也有以家族为核心展开这项活动的,如厦门海沧新垵村邱姓家族送王船活动。笔者以我亲历的厦门港龙珠殿2004年送王活动作为个案来说明。
   
厦门港龙珠殿是厦门港历史上最大的寺庙,庙里供奉钓艚王和钩钓王,钓艚王和钩钓王分别是厦门港外海作业和内海作业的保护神,生日为农历六月十八,和池府王爷生日相同。在厦门港有一座金府王爷庙,里面供奉池府王爷,是从厦门同安的池府王爷祖庙分灵而来。渔民们认为虽然钓艚王和池府王爷生日相同,但是钓艚王和池府王爷是不一样的神明,钓艚王是他们外海的渔业守护神。而在2004年的送王船仪式上,龙珠殿的旗号是“池府王爷,代天巡狩”,王船仪式上主神却为钓艚王。乩童上身的是主神钓艚王而非巡狩的池府王爷。笔者认为厦门港的王爷应该为钓艚王,这是厦门港渔业发展而形成的神明。而王爷的仪式上出现了池府王爷,究其原因,应该为该庙的主持是台湾人,从台湾带回的仪式符号有关。当送王船的仪式传播至厦门港,他们把这种仪式和本社区的神明祭祀仪式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送王仪式。有学者如康豹认为王爷是没有姓名没有形象客位的神,每科的送王仪式中依靠乩童来得知该科要来巡狩的王爷姓名,如果王爷有形象是主位的本地神明,你把他送走了,该地的王爷不就不存在了吗?厦门港的送王仪式就提出了一个反例,厦门港的送王爷仪式是以本地钓艚王为主。民间的仪式里并不存在现实世界里严密的逻辑思维。信徒的意识里并没有象学者那样其寻求这种对应逻辑,仪式对于他们只是一个传统的程序,他们并不一定在乎他们的仪式存在现实逻辑中的矛盾,佛道同存等学者认为现实逻辑中的矛盾在他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们只追求仪式的热闹而已。
   
龙珠殿在2003年农历10月的时候就接到钓艚王的指示要于2004年送王船。2004年3月开始,他们就租用了一个仓库,从惠安请来师傅造船。造船开始时候有个仪式,主要是洁净和驱邪,整个王船制造过程一直要保持现场洁净,不允许妇女和闲杂人员靠近造船现场。在2004年8月,王船的大致已经建造好了,人们通过卜杯来询问神明确定了送王的大致日期。10月27日凌晨,王船开始出仓。整个王船厂显得非常严肃,用红线划出区域。只有身着黄色制服的龙珠殿的管理人员可以接近王船。主持人先做了“请五营”的仪式,请五路天兵天将来保护整个仪式的进行,这也是整个送王仪式的正式开始。天兵天将降临后,人们开始清理王船出厂的通道,主持用法绳鞭打王船四周和出厂通道,这个过程是严禁任何人观看,除主持外的任何人都必须要回避。主持接着往王船船身泼水,王船就可以出仓。人们在船底安上板车轮子,把王船推到一块空地,这是本次送王仪式的现场。10月28日在龙珠殿内进行迎王仪式,乩童通过神明上身表示神明已经来到,人们把钓艚王的神像请到了送王的现场。在随后的时间里,道士不停地举行诵经法事。10月29日,信徒们带着祭品早早的来参拜王爷。中午举行了普渡仪式,人们把祭品分为生熟两份排成两列,熟的祭祀完后带回家吃平安,生的将抛进海里祭祀鬼。下午,人们把王船推向曾厝安海滩,点火焚烧。
   
总体而言,厦门港送王船的仪式令人感到威严神圣,仪式的禁忌很多,人们在庄严的气氛中完成整个仪式,仪式中的主角是本地钓艚王,而不是外来的池府王爷,仪式上甚至找不到池府王爷的影子。这体现了王爷信仰中的地方特色。
   
厦门海沧新垵的王船仪式和厦门港不一样,它是社区一个欢乐热闹的聚会。新垵村以邱姓为主,该村的王船仪式实际上是一个家族的仪式,王船仪式的主办者是该村的宗族组织,王船的制造和举行仪式的地点在邱姓的祠堂。

王船仪式是该村一个欢乐的节日,仪式上没有太多的禁忌。在震天动地的鞭炮声中,村里的年轻人将三四吨重的王船抬起游街,家家户户摆香案迎接。最后王船在村子靠海的方向烧掉。需要指出的是,新垵人相信,王船焚烧后,如果桅杆倒下时是指向海边。村里将会有灾难,而如果指向村里,则村庄平安,这很有送瘟的意味。
   
厦门钟宅的送王是由该村的多个庙联合举行的,在送王仪式中,可以看到各个庙在村庄信仰重的地位排次。钟宅的送王其实是对于该村民间信仰各个系统的一个整合。

2.送王
送王和送王船是不同的,送王仪式中没有烧王船,这和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小社区无力承办大型的送王船仪式,因此都是采用送王的仪式,最初也许是经济原因,但慢慢这也就形成了该社区的传统了。笔者经历了厦门穆厝和坂美社区的送王,这两个社区人口不多,社区规模较小,送王都没有采用烧王船的仪式。
   
坂美的送王一年一次,一般都选择在农历十月上旬,而穆厝的固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八。坂美送王中,主办者由该村的清水祖师庙牵头,有意参与送王仪式的人在该庙举行卜头家的仪式,通过掷茭获得圣茭次数的多少来决定的头家的获得,圣茭次数多的依次为大头家、二头家、三头家。大头家要承担活动的大部分费用,并主祀大王爷,二头家、三头家祀二王爷、三王爷。尽管卜到大头家要花费很大的钱财,但是村里有经济条件的人无不以此为荣,认为是莫大的福气和荣誉,在卜到大头家后宴请亲朋好友庆贺。
   
此类送王仪式一般只有一天。2005年的11月20日,穆厝举办了迎王的活动,乩童通过占卜得知此次要来的王爷为三位,分别姓康、金、李。活动的凌晨,穆厝人带着本社区二河宫的两尊王爷(石奕龙先生认为是王审知兄弟)以及三副由凳子扎成的简单神轿前往村边迎候王爷的到来,这三个凳子代表三个王爷,当乩童掷交显示王爷到来的时候,鞭炮身震耳欲聋。人们在二河宫的前殿临时做了个王爷府,把三位王爷迎回到王爷府,先敬上洗脸水,毛巾、牙刷,再敬上点心。二河宫的管理人员守候王爷府到天亮。天亮后人们纷纷来祭祀,并举行仪式犒赏王爷带来的兵马。午后,乩童上身代表巡狩的王爷和本地二河宫的王爷、水源宫的妈祖一起巡穆厝全境,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摆香案迎接。晚上,人们抬着三个凳子把王爷送走,并把凳子焚烧。

送王的仪式一般较送王船的仪式简单,穆厝在以前曾有送王船的仪式,现在限于经济条件无力承办,该为这种简单的仪式。而坂美一直就采用这种仪式。

3.王爷信仰的其他仪式

王爷信仰中中有许多仪式并非是王爷信仰本身独有,其他信仰仪式上都有存在。如“放五营”,民间信仰活动中都害怕一些恶鬼来捣乱,会请天兵天将来保护整个活动的秩序。这些天兵天将分作东西南北中五营,所谓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因此每一路军都有相对应的颜色,中路为黄色,管理五路军的神明是中路军的中坛元帅哪吒。人们在仪式上都要举行仪式酬谢这些将士以及他们带来的马匹。
   
除了通常的送王和送王船仪式外,王爷仪式还有“暗访”的仪式,这种仪式不定期的在夜间举行,主要工作是缉捕恶鬼,驱除邪崇,气氛上显得极为阴森,不似日间神明游境一样热闹喧哗。[23]社区内出现瘟疫或其他不如意的事情,人们就请王爷来社区暗访驱除恶魔。

王爷信仰还常常夹带着其他仪式,如做普渡、拜鬼魂,占卜生活中杂事等,体现了闽南信仰中的繁杂,也是王爷信仰仪式和其他仪式的相互传播整合。
送王并非王爷仪式独有,厦门妈祖龙王宫每年也要举行四次的送王仪式。妈祖龙王宫主祀妈祖和龙王,每年妈祖和龙王生日及羽化的四个日子,该宫都会举行送王仪式,人们把祭品用船载到海上扔进海里,给那些海难死亡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这是妈祖和龙王庆典赐予他们的祭品,该社区的人把这种仪式也叫作送王。
   
参考文献
刘枝万《台湾民间信仰论集》
康  豹《台湾的王爷信仰》
徐晓望《略论闽台瘟神信仰的若干问题 》
李玉昆《略论闽台王爷的信仰》
石奕龙《同安吕厝村的王爷信仰》
颜芳姿《鹿港的王爷与暗访初探》
黄文博《瘟神传奇-曾文溪流域王船祭巡礼》台南县县立文化中心编印

文章来自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81526010007w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7 13:28 , Processed in 0.07572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