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池莉:我愿永远求新求变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25 23:4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2-10-17


    作为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来来往往》的原作者,池莉今年可谓好事不断,除了凭借中篇小说《看麦娘》获得奖金10万元的“红河文学奖”,(该奖是国内奖金最高的文学奖),由小说《生活秀》改编的电影又好评如潮,更令人羡慕的是她所有小说几乎都卖得相当好,有媒体戏称其为文学“暴发户”。
    没有什么事能影响我的写作
    除了正常专心写作之外,作为武汉文联主席的池莉还担任着一些社会工作,对就任这个职务外界有一些看法,池莉认为:文联主席不是我要当的,是文联的群众无记名投票选举的。选举之后,它就成为了我拿国家工资的职务。我不考虑别人对我的职务有什么看法。这个行政职务实际上是体制造成的,文联需要一个主席。没有什么具体的行政事务影响我的写作。
    前一阵有关学术界的抄袭事件吵得沸沸扬扬,在文学界的池莉也被传出一些抄袭传闻,关于此事,池莉的态度是,觉得非常无聊,所以坚决不予理睬。“如何界定抄袭,我没有研究,不敢胡说。但是我清楚我自己的事情。关于我的这件事情,我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一是我的2万多字的小说最后的修订版本,时间是1994年4月;而对方的一篇千字通讯,发表在《北京晚报》1994年7月(这种说法来自于网上);这种发表的前后关系,已经就说明了问题。二是小说这种文体,不存在对于其它纪实文体的抄袭。小说就是根据社会的各种信息,包括口头故事,里巷传说,新闻事件,传记史料来进行写作的文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谈到把作品《生活秀》的话剧改编权无偿赠送给了人民艺术剧院,有些观众认为这部小说的内容并不适合改编成话剧,对此池莉的回答是:“我不懂话剧,我不敢胡说。有话剧界的内行非常希望改编,我于是表示了我对话剧的支持。”
    池莉从来不参与小说的改编,完成新长篇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有没有想过参与影视创作?池莉告诉记者,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过别的计划。写完了小说,往后还是写小说。用她的话说:“写小说多好!”
    假如在乎别人,我不会当作家
    池莉如何看代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池莉告诉记者,她已经写作20余年了,从1987年发表的小说《烦恼人生》开始,就不断有作品获奖,所以自己从来找不到“暴发户”的感觉,别人怎么戏称都无所谓。价值问题是专门的社会科学问题,“我不懂,不敢胡说。”
    池莉的小说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同时也有一些文学界人士对它的文学性提出质疑,可她对这种文学批评并不在乎。池莉认为:“文学批评是非常自然的一种存在,谁都是活人。我的态度不在乎,原因在于,我就是一个不在乎的人,天生就是。假如在乎他人,我就不会选择作家这个个体化程度极高的职业了。我只在乎我自己的热爱所在,只在乎写作本身。”
    谈到她的作品多数关注市民生活,有人曾经专门跟她就知识分子写作的问题做过一些讨论,池莉说:我以为小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根本属性是审美。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欣赏的过程,感动的过程,震撼的过程,启智的过程;而绝对不应该是一种社会调查报告,更不是界定社会阶层的社会学分类。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对文学艺术的认识还如此狭隘,简单乃至错误,我个人深感悲哀。这个话题,也就是我在去年“中日女作家会议”发言的宗旨。我们的古人比我们有见识,他们不是这样看待文学作品的,否则,也就不会留传下来《红楼梦》、《金瓶梅》这样的小说。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太猛烈和漫长了,以致于现在那些没有经过阶级斗争岁月的人,也盲目地被渗透了阶级决定论,盲目地接受了错误的文学话语,我真是深感悲哀。
    池莉阅读的范畴非常广泛:只有数学学科是绝对不读的。“因为我对数字毫无感觉”。其它的书,翻翻,有感觉,就会读下去。
    我从来没有什么写作风格
    与池莉同为“新写实”代表作家的刘震云曾称:逼真模仿生活不是小说最根本的功能,跟那些充满想像力的作品比起来,它在艺术境界,艺术灵性上要差一些,池莉是怎么评价“新写实”这种创作手法的小说的?
    池莉说:我从来都不知道何谓“新写实”,我从来都没有涉及过文学理论和批评的领域,无法在假定的前提下谈及“新写实”是否穷途末路。现在的我,比较明白一个道理了,这就是,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这个问题我不懂,我就不敢瞎说。关于想像力,我认为,单纯地提及这种能力,是不科学的。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想像力必须与洞察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达到高度的一致,乃至锤炼成为一种接近本能的能力,这才足以使得文学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胡思乱想,奇思异想,这其实是谁都会的,儿童和精神病患者最具有想像力。但是为什么他们的想像力几乎构成不了文学作品呢?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后面的两种能力。小说所表现的真实生活,其实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了,如果与报告文学、日记、传记等类似于纪录片的作品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一点。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流派的小说,无论小说使用什么样的艺术技巧和手法,都有可能成为充满想像力和艺术灵性的作品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一塌糊涂的作品。
    池莉拒绝承认自己有所谓创作的风格。她说一个人的所谓风格,是别人看出来的。“我从来不知道我是什么风格,也从来不有意去形成或者改变什么风格。我的写作宗旨是始终不变的:这就是对于中国人人性的挖掘和表现。具体到每一部作品,由于取材的局限,其视角,语感,结构等等艺术技巧,肯定都会不同,都会求新求变。” (苏米)
     《北京娱乐信报》 2002年10月13日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4 22:13 , Processed in 0.08580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