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音乐中的回忆——记黄岩籍音乐家池志立(何方)女士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29 10:29: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字橘花 | 音乐中的回忆——记黄岩籍音乐家池志立(何方)女士

作者:项洁
来自:黄岩文化馆
时间:2023.08.14

作者小记


从黄岩走出去的全国有影响力的老一辈知名人士并不多,作为一个革命家、音乐家,池志立(何方)的革命经历和革命成就在黄岩区范围看更是屈指可数,他的大弟弟是池志强是中科院院士,并且她家中的兄弟姐妹全部走上革命道路,这种情况在黄岩也是为数不多,这是其一。

何方早年投身革命,后来,在北京从事音乐工作,生活简朴低调,有关于她的情况,官方基本没有报道,家乡知晓的人不多,关于她的资料,家乡也少有人整理。我也是借着海燕老师这次约稿的机会,从亲人的角度写了她的一些真实经历,我与何方姑姑也接触多次,很多经历和感受都是第一手资料。这也算是为给后人留下相对详实一些的历史史料,这是其二。

黄岩人杰地灵,特别是新时期的知名企业家更是人才辈出,但老一辈的革命家屈指可数,走一个就少一个,他们都是黄岩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精神风范应该让更多的黄岩后人了解和学习。

暑假,女儿回家了,家中响起了久违的钢琴声,有一首熟悉的旋律又在耳边响起。女儿弹奏的这首曲子是《夏令营旅行歌》,是上世纪50年代纪录片《幸福儿童》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作者是何方,我们的二姑妈。

二姑妈兄弟姐妹一共五人,二姑妈排行第二,是女儿爷爷的二姐。二姑妈原名池志立,寓意立志报效国家,何方这个名字是参加革命后改的名字。二姑妈解放前就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共产党,并且,她家五个兄弟姐妹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图一:2000年12月,何方回故乡黄岩,在长潭水库和弟弟及弟媳合影 :
左二:何方(池志立),
左一:何方的大弟弟池志强,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左四和左三:何方的小弟弟何平(池志莘)与弟媳。


上世纪30年代,二姑妈在黄岩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即黄岩师范学校的前身,后来并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求学期间(1933-1937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日益苦难深重的岁月,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二姑妈与学校的热血青年积极投入到抗日宣传工作中。后来,二姑妈考入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解放后并入上海音乐学院),在福建音专,二姑妈和一批进步同学积极投身革命运动,期间成为学生骨干,并在学校被选为学生自治会副主席。


只能从这些音乐物件 还原那段岁月的惊心动魄

一直以来,二姑妈都是我们晚辈非常敬重的一位长辈,在我的心目中,二姑妈不仅是一位革命家、音乐家,更是一位慈祥的长辈。

听我爱人说,小时候他和妹妹随父母在石家庄生活,那时候离北京二姑妈家比较近,一到寒暑假,他们兄妹就喜欢到二姑妈家玩。二姑妈不仅很疼爱他们,而且很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我爱人从小喜欢音乐,从中学开始就喜欢自己学着谱“瞎写”一些“曲子”,还把写好的歌曲寄给二姑妈看。对于这样非音乐专业的“小白”作品,二姑妈无论工作有多忙,都会抽空给他回信,鼓励他继续努力,并且从音乐家的角度,很认真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姑妈对每一个晚辈都非常关心,或许是缘分吧,或许是她的慈祥和平易近人,我和二姑妈特别聊得来,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我们一直保持通信。那时,我爱人在部队,我们经常为两地分居而苦恼,二姑妈会经常写信安慰我们,鼓励我们要勇于直面生活的困难,并且要趁着年轻,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2000年,二姑妈回老家探访亲友,看到我和爱人在弹电子琴,她就给我们示范弹奏,非常耐心地指点我们。我女儿出生以后,二姑妈会经常打电话或写信了解我们的生活情况,她特别喜欢我女儿,每次通电话都会叫着我女儿的小名,问小宝贝的情况怎样。

记得是2013年夏天,女儿上小学那年,我们带着女儿一起去北京探望二姑妈,那时她已是92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还亲自带我们去品尝北京小吃。

这些年,二姑妈时常会让她的孩子给我们寄一些北京的糖果特产——在二姑妈眼中,我们始终还是孩子。我们也会寄一些黄岩蜜橘给二姑妈尝尝。二姑妈一吃就知道,是“正宗”的黄岩蜜橘。虽然现在物流很发达了,在北京也能买蜜橘,二姑妈总说,不一样的,家乡的蜜橘最甜。

二姑妈一生严以律己,她常教育晚辈们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上世纪80年代初,二姑妈住进了二姑父单位公房新华社宿舍以后,40多年来没有换过住房,一直住在这里,并多次谢绝单位为她更换公房。

虽然那时她和二姑父都担任领导职务,但她从不搞特殊化,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上世纪60年代,二姑妈积极响应上山下乡号召,鼓励孩子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二姑妈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留在北京,全部送到了内蒙、边疆等艰苦的地方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加建设。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二姑妈不管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始终不忘初心。她非常关心我国电影音乐事业的发展,即使在离休以后还担任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负责编撰了《中国电影音乐编年大事记》,并积极参与编辑《中国电影音乐文集》。

虽然二姑妈很早就离开家乡黄岩参加革命,她与家乡与母校始终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她经常通过新闻、报纸等媒体,以及给我们写信、通电话的方式关注家乡的发展,对家乡的巨大变化非常欣喜。2000年回家乡时,二姑妈还专门带我一起去走访她的母校黄岩师范学校。那时,黄岩师范学校位于九峰路14号,还未搬迁合并。

在二姑妈的母校黄岩师范(现台科院)校史上记载着二姑妈的一段回忆,“正是母校的教育,为我们初步奠定了应如何做人的最最基本的思想基础,使我们在四十年代能够接受党的教育,步上革命的道路。这四年,影响我们的一生”。在这段回忆中,二姑妈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今年5月,突然传来噩耗,二姑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听说,她走的时候很安详。二姑妈生前多次交待家人,后事从简,千万不要打扰亲朋好友。北京的表哥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时,二姑妈的后事都已办结束。

百年的征程,一生的奋斗。二姑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她所挚爱的音乐事业。音乐伴随了二姑妈的一生,二姑妈也用一串串跳动着时代强音的音符为我们展现了那一段段难忘的历史画面。手捧这本珍贵的歌谱,雄壮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仿佛穿越到战火纷飞的淮海战役战场上,二姑妈和她的战友们正在唱响胜利的凯歌……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8 22:07 , Processed in 0.09058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