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池瑞贤:沃野传书,军比白鸽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26 21:41: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池瑞贤:沃野传书,军比白鸽

来源: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19.08.11

视频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ab8XJieLoacKrMTUUBccZQ

近日,我院“红音·砺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来到澧浦镇澧浦村,拜访退伍老兵池瑞贤。“池瑞贤老人可是我们村的宝贝,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个老英雄了,也很长寿,已经快九十岁了。”1932年出生,如今已八十八岁高寿的池瑞贤老人依旧健朗,声如洪钟,颇有当年的豪情。池老的家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充满了历史的气息和时代的韵味,似乎在为我们讲述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一、一朝入伍,不负少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池瑞贤,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走向强大的艰辛历程,在建国初期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说起自己当兵的经历,老人抬起眸子,望向远方,坚毅的眼神仿佛穿越了70载的岁月,来到了1950年的新中国。他缓缓开口:“我母亲在我7岁时去世,我祖母养育我到11岁也离我而去,我父亲在我14岁时也离开人世。我没有什么兄弟姐妹,18岁时就去当兵了。当时我觉得解放军是为老百姓打仗的,我就特别想去当兵,响应毛主席号召就去了。”没有家人的守护,没有家族的依托,未到及冠之龄的池瑞贤选择了守护神州的人民。


在军队里磨炼了两年后,朝鲜战事告急,池老所在的队伍被派往朝鲜参加战斗。耗时整整四个月,一百二十多个日夜,从上海到安东(丹东的旧称),穿越秦岭淮河的分界线,历经秋冬两季,部队于次年春天到达朝鲜。那是池老第一次离开家去这么远的地方,也是他第一次上战场。虽然已经入春,但北方的风还是那么刺骨。“真实的战场和部队里的训练是很不一样的,刚到朝鲜做军事准备的时候,我整个人就像一根被拉伸的弹簧,很紧绷,根本吃不下饭,觉也睡不安稳。但真正投入战争的时候,那种七上八下的感觉就没有了。”回忆起自己初次上战场的青涩模样,池老眯起了眼睛,露出了浅浅的笑容。这笑里有对选择入伍的无悔,更有对曾经不平凡岁月的致敬。

二、孤独野行,繁星为伴

老人当时是第三野战军第七分区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八十二团三营八连的通讯兵,负责联络各个作战部队,输送情报和军事指令等。当时部队里称通讯兵为“猫头鹰”,白天躲起来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行动。“作为通讯兵,最重要的就是要安全地传达消息,如果我们白天活动就很容易被巡逻的敌军发现,一旦情报落到敌军手里,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每到下午5点左右,吃过晚饭,池瑞贤就把衣服翻一面穿,漏出黑色的内衬,隐蔽在夜里。队伍和队伍之间的距离很远,为了及时传达情报,往往一个晚上,他们就要走一百多里路。夜间行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一方面晚上路都看不清,走起来很费劲。另一方面,初来乍到的通讯员不熟悉路线,难辨别方向。渐渐地,走过一条路线的通讯员,会做一些暗号来指明方向,比如把削尖的树枝藏在树边的草丛里,尖头朝向哪里就往哪里走。经过训练,池老掌握了一些辨别方向的技巧,比如树比较光滑的一面是朝向东南方向,粗糙的是朝向西北方向。那些迷失方向的时刻,那些无人问津的夜晚,当老人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无物以向之时,他将坚定的志向化作心灵的罗盘。


战争无情,生死无常。讲到牺牲的战友们,池老眼里蒙上了一层水雾,数次哽咽和沉默。虽然通讯兵不在阵地一线,但战争从来都是一场生死博弈。地雷就是这场博弈中最危险的因素。数不清的战士们在匆忙赶路传递情报的时候,失足踩到了地雷,轻则炸断双腿,从此残疾,重则当场丧命,尸骨无存。池老也曾经历过这种惊险的时刻,目睹过惨剧的发生。“有一次我去执行传输情报的任务,快到达指定地点的时候,发现要联络的部队与我之间隔着一大片开阔地,很大,有几里路远。敌人的飞机大炮都盯着这个地方,一直在不停地轰炸。当时任务紧急,我无论如何都得准时送达情报。穿越这个开阔地真的非常危险,不知道多少次炮弹都在我身边炸开,有一发炮弹爆炸掀起的泥差点把我埋起来。地上都是弹坑,好在我没有被炸到,成功穿越了开阔地,完成了任务。当时我也不怕,一心只想着任务,后来回想起来还是感到后怕,可能一个万一,我就回不来了。还有一次,我们路过一个小村庄,敌人在村庄里面用手榴弹放置了诡雷,我的两个战友在搜索过程中触发了诡雷,当场就被炸死了。他们在路的左边,我就在路的右边,只能说我运气好,捡回了一条命。我现在经常想起我那些在朝鲜战场死去的战友们,和他们比起来,我实在是太幸运了。他们很多人的遗体现在都还没有归国。”谈到这里,老人无奈地摇摇头,眼中含着泪。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那些无法回到故土的将士,也终将化作一缕忠魂,与国梦相接,与民心相连。

三、岁月峥嵘,我当如歌


在那个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战士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就算有,吃的也都是又冷又硬的干粮,数量很少,根本吃不饱,渴了也只能喝雪水,部队里的战士往往因此患上严重的胃病。池老的身体就是在那个时候留下了病根。当时,战事频发,通讯任务的压力很大,池老连轴转了十几天,胃病发作,加上身上有伤,支撑不住昏了过去,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了之后要求池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但池老当时心系战场,担心队伍的情报讯息不能及时传达,就背着医生偷偷逃回了阵地,向组织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带病工作,同时鼓舞当时已经陷入疲劳状态的战士们。上级知道这件事情后为池老记了一次三等功。谈到那次表彰,池老语重心长地说:“我只是做我该做的,这个三等功我受之有愧。”当年的证书连同那一张喜报被放在一个经过精致包装的袋子里,老人还另用一块布料将它们一齐包裹起来,仔细保管。它们是那段峥嵘岁月最好的见证,更是池老永远的回忆。


战争结束后,志愿军的任务还没有结束。池老的队伍在朝鲜呆了几年,支援朝鲜的建设工作。志愿军不仅是朝鲜战场上的钢铁长城,还是和平建设时的工业脊梁。老人记得,当时一大早就起来干活,负责帮当地建设基础设施,比如说公路、房子、桥梁等等。“虽然每天干活非常累,但只要想到我们志愿军是在帮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是在做一项正义的事情,我就充满了力量,就有动力继续干下去。”

离开军队后,老人便回到家乡的村委会工作,继续发光发热。而今,他已儿孙满堂。回想往日,着眼于今,老人很感念国家今时的强大,也希望自己可以把军人身上的红色基因传递给祖国的下一代。



孤夜独行,他是曙光的守护者;漫漫征途,他是奋进的力行者。志愿军,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一种精神的代名词。红色精神如歌,代代传唱,余音绕梁。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7 22:33 , Processed in 0.09741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