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7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两岸文脉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0:4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岸同根,根在大陆。漫步闽南,多少文物古迹见证两岸同根同源。
  当台湾同胞能自由踏上祖国大陆时,不少人寻根谒祖,给祖坟扫墓,给祖祠上香,寻找祖籍地和祖屋,构成了一个个“血浓于水”的动人镜头。在厦门,已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涉台文物古迹的祖坟就有:苏益墓、洪朝选墓、陈沧江墓、林君升墓、张晖墓、陈夷则墓、陈俦墓、陈喜墓、陈黯墓、陈化成墓和叶十三郎墓等,祖祠有:芦山堂、郡马府叶氏家庙、林希元祠、苏颂祠堂、江夏堂和萧氏家庙等。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而受台胞祭拜的古墓祠堂就更多了:叶郡马墓、陈宝夫妇墓、陈继周夫妇墓、陈义夫妇墓、颜氏始祖墓、吕肇基夫妇墓、蔡献臣墓、蔡复一墓、蔡贵一墓、卢经墓、黄肇纶墓、许濙墓、丙洲陈氏祠堂、李氏南山大宗、陈太傅祠、嘉禾陈氏大宗祠、殿前继周堂、林后薛氏宗祠、县后崇本堂、后浦拱庚堂、安兜薛氏祖祠、海沧颜氏家庙(崇恩堂)、莲坂叶氏宗祠、锦里馨竹堂、周氏家庙、兑山李氏家庙、霞阳杨氏宗祠、祥露庄氏祠堂、垵山林氏家庙、金柄黄氏大宗祠、坂桥张氏家庙、陈井陈氏家庙、西溪杨氏宗祠、西井陈氏祖祠、英村汪氏家庙、阳瞿陈氏宗祠、仑上黄氏家庙、理学名宦林氏家庙和岭下叶氏祠堂等。在漳州,陈元光墓、陈政墓、许天正墓、李伯瑶墓、丁儒墓、吴凤祠、塔下村张氏家庙(德远堂)等,前来祭祀谒祖的台胞不计其数。

  对于一般人来讲,这也许是一串枯燥的名称,对于某些不珍惜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来说,视之犹如敝屣,但对于千里迢迢颇费周折前来寻根的台胞来讲,那是悠远岁月深处的明灯,是和遥远祖先对话的殿堂,是追寻血脉之源的圣地。天地沉默,祖先沉默,漫漫岁月遮盖了可能让人攀龙附凤的所有光环,没有人会冒认祖宗。谒祖寻根者的胸中涌动的是中华民族奉先追远的热血。他们让人感动,天地有时也为之动容!

  笔者曾在2001年访问金门,发现金门的宗祠很多,小小岛屿,现存祠堂162座(另一说为165座)。为什么这样多?我翻阅由台湾“文建会”赞助出版的《金门宗祠大观》(陆炳文著)、金门县史迹维护基金会编印的《金门宗祠之美》(李增德著)和金门县政府出版的《金门祖厝之旅》(陆炳文著),寻到了答案。用他们的话说:“由大陆内地移向金门的各姓氏族裔,因为卜居他乡,每逢佳节,思念祖先之情益发强烈,几乎每一姓氏都为他们开浯(金门)祖先立牌位、建宗祠。”(陆炳文)我为金门的祠堂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乡愁》,第二段写道:“一双双燕尾翘脊,/令我俳徊不忍离去。/它凌空何为——/是想和天上祖先/千言万语?/或是想飞回/一衣带水的故里?”

  台湾祠堂众多,所祭先祖,祖籍无一不在大陆。台湾学者李亦园说:“台湾与大陆关系源远流长。第一批……迁台的移民,是所谓‘长滨文化’的主人,他们在距今五万年,或是更早的时候由中国大陆移入……”台湾另一位学者周俊杰说:“考古发掘的器物,证明早在旧石器时期,来自中国大陆的先民已在台湾从事拓展活动。”(《由台湾开拓史认识根源》)历史悠远的史前遗址除长滨文化遗址外,还有恒春史前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园山文化遗址、芝山岩文化遗址、卑南文化遗址和角洞文化遗址等。

  这是“血缘”。现在正在泉州兴建的“闽台缘”博物馆,将展示的就是福建与台湾的一系列的“缘”。有人将它归纳为“五缘”,有人甚至总结至“十五缘”(如林沙《话说厦门》)。

  宗教文化是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文化对台湾的传播体现在宗教、艺术、文学、民俗、戏剧等等方面,其中,“神缘”把文化传播的鲜明印迹烙留在文物古迹上。

  厦门、漳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白礁慈济宫,每年都吸引台湾大规模进香团(平均每年10多万人以上)前来朝拜。厦门地区吴真人宫庙原有54座,现存23座。青、白礁慈济宫香火于明末清初传入台湾,台湾至今有保生大帝庙400多座。

  比保生大帝庙更多的台湾庙宇是妈祖庙,据1988年统计,多达500多座。现同安南门妈祖庙被称为黑面妈祖祖宫,在台湾分炉不少。妈祖之所以黑脸,是因为她在兵燹中救人被烟火所熏。

  众所周知,保生大帝原名吴夲(本),北宋福建同安县人。妈祖原名林默,北宋福建莆田县人,福建和台湾同此妈祖“神缘”,共一炉香火,其源湄洲岛!泉州天后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东山关帝庙,又称武庙,是台湾400多座关帝庙的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杨丽华《根在海这边》一书所说:“1990年7月,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李炳南教授到东山关帝庙考察,看了庙里黄道周撰写的对联,恍然大悟地说:台湾关帝庙信仰文化正源于此,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庙的发祥地,台湾诸多关帝庙都悬挂此对联。”

  同安马巷元威殿,亦叫池王宫,为闽台池王爷的开基祖庙。池王爷,相传名池然,字逢春,明万历武进士,闽南任职时为拯民瘼而死,乡人感其德而为之建庙。对池王爷的信仰于清代传入台湾,今台湾以他为主神的宫庙有300余座。自1988年台南海埔池王府首次来厦祭拜后,每年台湾各地池王庙都有上千名信徒来进香祭拜。

  同安小嶝英灵殿,原祀池王爷,清同治年间改祀金门俗神苏王爷。苏王爷,名碧云,同安人,晚年移居金门,因精通航道水情,常为海船导航,死后被尊为“海神”,金门民众奉之为桑梓保护神。

  马巷城隍庙,至今金、澎一带仍有众多信徒。这是因为马巷在清乾隆年间设厅,管辖金门、澎湖等地,民间信仰延续至今。灌口凤山庙,清康熙年间香火传入台湾,今台湾分炉庙宇多达160多座,每年都有台胞进香团到祖庙进香。

  在厦门涉台文物古迹的普查中,不少宫庙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灌口凤山庙,祀清元真君,俗称二郎神,又叫大使公。其香火自四川灌县传到灌口,又于清康熙年间传入台湾,今台湾各地有160多座分炉。

  海沧霞阳村应元宫、同安大同镇龙虎宫、梵天寺、朝元观、西柯镇瑶头村大元殿、洪塘镇三忠村三忠宫、集美苏营皇渡庵、灌口镇李林村徵善堂、陈井村定光堂、深青村泽深宫、湖里禾山镇林后青龙宫、安兜青辰宫等,在台湾均有一定影响,是台胞进香朝拜的目标。

  与厦门一水之隔的金门,现有宫庙263座(据杨天厚、林丽宽《金门寺庙巡礼》)。这些宫庙奉祀的神祇,绝大多数似曾相识。其中,自然崇拜的神祇(城隍爷、东岳大帝、玄天上帝南斗星君、福德正神等)、与中国历史有关的神祇(关帝爷、郑成功、包公、三忠王、神农炎帝等)、闽台地区传统奉祀的神祇(天上圣母、保生大帝、王母娘娘、注生娘娘、清水祖师等)、与道教以及佛教有关的神只(九天玄女、李府仙祖、祖师公、观音大士、释迦佛祖等),更是从大陆移居去的。两岸“神缘”,不可谓不深。

  让我们再看看两岸的“史缘”。

  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是台湾史以至中国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其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的延平郡王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焚青衣处,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的与郑成功有关的历史遗迹,作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少:龙头山寨遗址、水操台遗址、国姓井、太师太傅墓、郑成功杀郑联处、郑成功读书处、樵溪桥及高读琴洞、演武池遗址、演武亭遗址、高崎寨遗址、嘉兴寨遗址、陈士京墓、集美寨遗址等。

  在金门,与郑成功有关的名胜古迹也不少,如延平郡王观兵奕棋处、国姓井、南安郑氏祖坟、鲁王墓、“汉影云根”石刻、洪旭旧居等。

  清朝统一台湾,施琅功不可没。泉州的施琅墓、衙口施氏大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的绩光铜柱坊,是清朝廷为表彰施琅统一台湾的功绩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所建,也是文物保护单位。今牌坊雄风犹存,立于同安大同镇。

  研究台湾史的人,不妨到南普陀寺读读乾隆御制碑。此八块御碑现立置于寺大门外北侧,满汉文各四块,由四只巨大神龟驭着。碑文载述乾隆五十三年清廷镇压台湾林爽文、庄大田等起义的经过。这套碑共有三套,分别竖立于厦门、台湾府城和热河太庙。无独有偶,厦门大学内“建盖大小担山寨碑记”和鼓浪屿“重兴三和宫记”摩崖石刻与此相似,前者记载清嘉庆七年(1802)蔡牵率起义军进击大、小担清军防地的始末,后者记载清嘉庆十八年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募款兴修三和宫,在三和宫前整修战船并率军进剿蔡牵起义军之事。往事已矣!岁月滔滔而逝,留下些许沉积物,让后人研究台湾史时有迹可循。

  当历史翻开近现代篇章时,多少风流人物史迹诉说着两岸的“史缘”。

  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连续剧《沧海百年》,使两岸目光聚焦在台湾雾峰林家。雾峰林家在台的开基始祖林石,漳州平和人。清乾隆初年他从平和县五寨墟埔坪社移居台湾拣柬堡大里代庄(今台中县大里市)。林石的儿子林定邦是抗英英雄。林定邦的儿子林文察历任游击、参将、副将、陆路提督,阵亡后被追封为“太子少保”。林家第四代林朝栋为台湾抗法名将,其夫人杨萍因抗法有功被封为“一品夫人”。1904年林朝栋去世,林朝栋之子林祖密放弃台湾的家产和日本殖民者高官厚禄的引诱,内迁鼓浪屿。他是辛亥革命后第一个恢复中国国籍的台湾同胞。他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创建闽南革命军,参加讨袁护法战争,1918年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少将,1925年遭军阀刺杀身亡,年仅48岁。今天,台湾台中市雾峰乡民主路24号,仍存雾峰林家花园,内有祭祀林文察的宫保第。海峡此岸的漳州也有一个宫保第。它位于漳州市区新华西路观桥顶,是漳州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宫保第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左宗棠及郡官奏请朝廷敕建的,内立建第石碑,碑上镌刻:“祠祀提督林文察,字有理,福建台湾人,原署陆路提督,同治三年冬领兵驻漳郡东关外,十一月初三日,在瑞香亭与李世贤血战,军孤援绝,力竭阵亡。事后朝廷赠太子少保,于死事地方建立专祠。”

  林祖密在鼓浪屿的旧居,那一带也曾被称为“宫保第”,据推测,他祖父死后追封太子少保,封建时代少保亦可称“宫保”,“宫保第”地名由此而来。林祖密旧居是两幢英式楼房,占地面积678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曾是中华革命党活动地点,现为厦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台湾,与雾峰林家花园齐名、面积略大的旧式宅院,还有台北板桥林家花园。板桥林家,祖籍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堡莆山社,即现在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莆山社林氏十四世孙林应寅迁居台湾淡水兴直堡新庄,其子林平侯后随之入台。以林平侯为始祖的林本源家族,在台湾的开发史上卓有声名。林平侯发家后,在祖籍地莆山社设立“永泽堂林氏义庄”,此义庄自清道光元年(1821)至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历时116年,历经四代,是福建省闻名遐迩的公益慈善机构。今天,林氏义庄建筑群犹存。

  台北板桥林家花园,在厦门有“另一个版本”——鼓浪屿菽庄花园。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马关条约》强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国土丧失之痛使林平侯曾孙、爱国台胞林尔嘉(字菽庄)于1896年举族内迁,移居鼓浪屿。菽庄花园就是林尔嘉1913年仿台北板桥林家花园建成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亭榭曲桥,蓝天碧波,不倦诉说着一个家族在海峡两岸久远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台湾阿里山,但“阿里山之神”是漳州平和大溪镇壶嗣村人吴凤,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吴凤五岁随父母入台,居住在诸罗大目根堡鹿麻庄(今嘉义县在埔乡)。他任阿里山通事长达48年。在台湾开发的历史中,他为了缓和汉番矛盾,舍生取义,被尊为“阿里山神”,今嘉义县中埔乡江口村建有“阿里山忠王庙”。吴凤祖籍地平和亦有“吴凤宗祠”。每年吴凤忌日,两岸祠堂同时祭祀。

  祖籍集美后溪兑山村的台湾著名抗日将领李友邦,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时,情不自禁在厦门南普陀留下了一幅摩崖石刻:“复疆”。每字斗大,入石三分,那种把台湾重新纳入国土版图的豪迈之情,历60年而炽热不减!近两年,李友邦的夫人和李氏后人,还到厦门集美李氏祖籍地寻根访亲。
  文物古迹是物化的文脉,两岸文脉让我们想了很多很多。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04:33 , Processed in 0.0946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