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6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一位90岁的厦门乩童,他的命运和送王船绑在一起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01:13: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位90岁的厦门乩童,他的命运和送王船绑在一起
  1.
  阮过水老先生,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
  这段时间他几乎很少待在家里,一直在外面忙碌奔波。11月14日-11月18日,由他主持的送王船祭拜仪式,将在沙坡尾连办五天。
  这场每三年一次的民俗活动,阮过水接手了几十年。如果不是他默默坚持,可能厦门再也不会出现送王船。
  
  2.
  送王船,传说起于明朝初年,是闽南一带主要的传统民俗,现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追溯源头,盘根错节,内情颇为复杂。既有民间信仰的存在,也有海边渔民之历史。
  早先厦门还是小小渔村,每一户渔民出海,能够依靠的,除了自身对大海的理解,剩下的只能交于天命。
  但谁能对占据了地球70%以上的大海,有着深刻理解呢?所以大部分时间,渔民把自己的生计命运,交托给老天爷。
  信仰,由此而来。
  
  3.
  阮过水的早期命运,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从小生活在沙坡尾,以海为生。上世纪40年代末期,整个中国大地,面临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乱迁移。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阮过水连人带船一起,被军队征用,驶向只有一海之隔的台湾。
  那时候他以为,这是一次短暂行程,跟以往出海打渔差不多。阮过水跟妻子说,自己去去就回,让她安心在家照顾好三个年幼的儿子。
  然后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年,几近绝望。
  
  4.
  在台湾的日子,阮过水没有军籍,不能入住眷村。他被安排在同样靠海的基隆港,继续打渔谋生。
  出于对厦门故乡的思念,他跟几个同样被征用的闽南渔民,在基隆造了一间庙宇——龙珠殿,至今香火不断。
  一万多个日子,太平洋上的海风,吹过日出日落,潮涨潮息。阮过水一直活在回家的念头里。
  上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他终于申请到回厦门探亲的机会。
  
  5.
  三十多年过去了,孩子们早已在厦门成家立业。曾经的厦港龙珠殿,也改成养老院。
  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信仰。阮过水起了重建龙珠殿的念头。
  只是那时候的厦门,因为历史原因,几乎买不到跟祭拜有关的物品。所以他每次往返厦门,自己带过来。
  当时从台湾回厦门,需经香港中转,大包小包,阮过水一个人扛到厦门。
  
  6.
  没有庙宇,阮过水就把那些从台湾带来的祭拜物品,放在自己的厦门家里。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池王爷像。
  池王爷,送王船仪式的源头。
  据民间故事记载——池王爷,南京人氏,文武双全,奉旨入漳州任官,途径同安古道小盈岭,遇瘟疫使者,后者欲前往漳州散布瘟病。为救百姓,池王爷吞下瘟毒,全身变黑,卒于马巷。
  闽南乡党感其恩德,建庙以祀。瘟疫使者禀奏天庭,玉帝免去漳州之灾,并嘉奖池天王代天巡守,守卫闽台一方。
  送王船,即是闽南民间为纪念池天王,寄托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尤其以命相搏的出海渔民,更是把池王爷视为佑护。
  
  7.
  听说池王爷回来了,阮过水位于大学路100号的家中,成了渔民的聚集地,大家隔三差五过来祭拜。
  阮过水自己最希望的,还是恢复送王船活动。
  第一届送王船,办在1995年。出于历史原因,活动没有声张,默默进行。
  那一年的深夜,厦门珍珠湾海边,火光燃起船身,照亮整个夜空。阮过水带着一帮渔民,在沙滩上,用行动献出自己的虔诚。
  随着时间流转,进入新世纪,送王船已经是闽南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阮过水终于举办了一次非常隆重并且体面的送王船活动,参与宫庙来自两岸,巡游队伍多达几百人,礼生唱经,乩童作法。
  
  8.
  乩童,是一个不太方便言说的民间身份,带有一些些神秘色彩。
  采用百度百科的说法,这是一种类似灵媒的职业,可以跟神明或鬼魂对话。
  阮过水是池王爷的乩童,简单来说,是被池王爷选中的民间代言人。
  送王船仪式,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请神明附体,名为“起乩”。每一届送王船的具体时间,由乩童起乩选出。
  整个起乩过程,点香、请神、敲打令尺鼓、念经、上身、交代事宜、完毕退去,需要全程见证。
  这里会出现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不做科学分析,仅供各位听闻):
  阮过水平时只懂讲闽南话,但在起乩的时候,神态大变,讲得出一口流利的文言文,类似古代南京官话。
  
  9.
  起乩完毕,选定时间,阮过水就要投入王船的建造当中。身为渔民,他对渔船的古法结构,了如指掌。
  督造王船的几十天时间内,他几乎不怎么吃东西,仅靠喝葡萄糖维持体力。
  等到王船造成,一切遵循古礼。
  比如船头正面为狮头图案,两侧插上左青龙右白虎的护法旗;船中设置微型王爷庙,前头两侧共有47个彩纸神像,代表“八大水手”、 “三十六官将”等池王爷部下;船尾要有赤黑白绿黄五色旌旗,配十二生肖彩绘图案……
  王船行至海滩,阮过水空手挖出沙沟,象征通往天河的水路。再以纸钱金箔引火,化吉焚烧王船,祈求万事平安。
  
  10.
  李阿姨是送王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之一,她丈夫也是渔民。
  早些年间,每次丈夫出海,她只能守在家里,一边织网,一边等待丈夫回家。
  那些牵肠挂肚的等待,全靠在心里向池王爷默默祈祷,有所寄托。
  今年年初,在厦港街道的支持下,避风坞的王船厂被改造成王船展示厅,对外免费参观,成为沙坡尾的一大民俗景观。
  今年11月18日的送王船祭拜仪式,应该更值得期待。
  只是阮过水已经90岁了,那些跟他一起恢复送王船仪式的渔民,也一个个老去。
  他很担心,年轻一代已经没有渔民,了解送王船意义的,少之又少。这份信仰,不知如何往下再传。
  下一次送王船,是三年之后的事情。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7 10:06 , Processed in 0.08706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