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5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池至路散文两篇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1:49: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永春乡土文学
2018-10-04


〖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文/池至路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一条蜿蜒曲折、水气氤氲的秀丽河流,叫桃溪。因了“众水会于桃溪一源”这一说,故取地名“桃源”。“永春”,“桃源”,顾名思义,不禁令人生出太多温暖和浪漫的联想,更有那“万紫千红花不谢”、“一簇人烟似画图”的绝美景色在吸引着世人。
在这片林木蓊郁、四季如春的土地上,丘陵绵延,繁花似锦,峰回路转处,又见炊烟袅袅、几户人家,不时地,在田间地头或沟旁山角,总可以看到怒放的桃花站成一树树的灿烂……
当然,永春岵山北溪的桃花是最有名的了。
挑一个风和日丽、云淡天青的日子去观赏。但见,桃花谷层峦迭翠,危壁峭拔;仙泉漫流,飞瀑溅珠;莲塘毗连,山水辉映;阡陌交错,水车牛耕,真乃一派田园农家乐。万千桃花夭夭,灼灼舞春风。粉红色的、粉白色的,还有紫红色的,姹紫嫣红,清丽可爱。桃花娇小的花瓣,就像一个个含羞女子,妩媚又柔美。在花海里倘佯,欣赏着桃花的千姿百态。清风飘逸于花间,沁脾润肺,荡魄幽情,悠然静坐于林中,修身养性,平生足矣。
是啊,如此这般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一方山水,可谓为仙境、为佛地,甲于他邑矣。你看,蓬壶马氏真仙生性聪颖,结茅悟道,为民治病,医术通灵,她的忠孝美名,传为佳话。百丈仙山,人间胜境,传奇隆盛,妙趣盎然。你可知她低首凝眸时,流露出的慈悲善良?!你听,自锦斗飞凤山乌髻岩传来了阵阵悠扬的梵音,那是黑脸观音施秀英孝义感天、救苦救难的深情呼唤……
汇集了无数涓涓细流而成的桃溪河,跋涉到县城开阔地带后,河床逐渐变宽变深。溪面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桃红柳绿与高楼大厦闪烁的五彩斑斓霓虹灯,那动感的曼妙景象,恍若天上人间。


且行且游玩,走累了,随便踅进一条街巷,很容易便能找到一爿门口写有“咯摊”两字的小饭馆。
一张八卦桌配几只矮凳子,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食。乳白色的大骨汤,上面漂浮着水豆腐和炸豆腐,再将新鲜的五花肉、瘦肉、小肠、大肠、蛋肠、猪肺等倒入汤中煮熟后,便可捞上来大快朵颐了。
在碗中撒些切碎的葱花,舀来沸汤将其烫熟。喝上一口清香的热汤,暖暖胃,大伙的话篓子也开始打开了——
先从这颇具永春地域特色的“咯摊”说起,再谈到久负盛名的永春老醋、石鼓白鸭汤、蓬壶肉羹汤等;接着从名优特产永春芦柑谈及茶中名品永春佛手茶;还从牛姆林旅游区、桃溪治理言及美丽乡村建设;又从隋置桃林场、魁星岩、普济寺议到永春纸织画、龙水漆篮,最后,则是从城镇日新月异的建设展望到蔑香、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宏图大略……
永春,一片寄托了无数游子无限眷恋的故土。她是一个清新宜居的福地,到处是旖旎的风光、奔放的野性、张扬的个性, 一切都美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来吧,请相约到这桃花盛开的地方来吧!
〖香之缘〗


最早见识篾香,可追溯到孩提时我观察母亲燃香祷祝。她手持一把红色篾香,点着后,肃穆站定,口中念叨祈祷的同时,手里紧握神香在揖拜着。善良的母亲,笃信“为人处事要对得起神明对得起良心”、“敬神敬佛添福寿”。借助升腾的烟雾,母亲向神佛菩萨或祖先,传达了深深的敬意或无尽的哀思,并祈望万能的他们庇护安康。
母亲说,香火是联系人世与鬼神的桥梁。点上香,便人神感通了。
每当我出远门,临走时,母亲照例拈香朝天祈求神灵保佑。拐过那块田时,我会习惯性地回头看,但见青烟飘荡、火星明灭处,虔诚的老母亲在忙碌着。那一幅剪影,无数次依稀梦里再现,泪湿枕巾……
感念于香的神奇,也就对其多加关注了。


原来,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呢!曾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抑或是寻常百姓,一炷清香,一团氤氲,幻化出几多祥瑞、几多曼妙。香烟袅袅,飘逸灵动,感格鬼神,清净身心。
熏香,最初用于祭告天地神灵。随着异域香料的大量传入,上流社会与文人雅士阶层逐渐将香道发扬光大,其中,苏东坡、黄庭坚、朱熹等文人墨客还吟诗作赋进行渲染、传颂。《西厢记》《红楼梦》等古籍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焚香”、“品香”的动人场景,这些描写使我对香的理解,从佛堂庙宇烟雾飘渺的宗教膜拜氛围带回到皇室贵族乃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来。品香、玩香的闲情雅致,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颇具韵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闻香、品茗、插花、挂画、鼓琴、赏月,凡此种种,令我浸淫在中华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意境里,这份陶醉,这般喜爱,无以复加。
目光自诗书经卷处收回,再投放到永春达埔声名远播的制香产业,那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传奇!带着几分期盼,怀揣些许悬疑,我随“泉州作家采风团”走进汉口村,耳闻目睹并尽情品读了跨越悠长历史长河的永春香文化——
透过历史风云,感受阿拉伯蒲氏先人的沧桑足迹,我仿佛看到岁月深处蒲氏制香人的不朽身影……


逝者已杳远,后人更发奋。达埔镇目前已成为我国四大篾香生产基地之一,并荣获“中国香都”称号。他们还开发出香熏治疗、除菌祛湿、驱瘟避疫等多种神香功用,不断拓展香产业链,产品远销海内外。
在制作车间,娴熟自然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你看,从精制竹枝、沾水、上粘、再粘水、上香料抡纸扇、晒干,直到精选、包装这一道道工序,都是很有讲究、很有章法的。我最喜欢看“展香”、“轮香”和“切香”这三个步骤——工人们用双手手掌把香做圆形的转动,成把的香枝时而成扇形分开,时而如一朵旋转的香花,观者无不啧啧称赞,都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拍摄。另外,晒香绝活“掷香花”也让人流连忘返,那团团簇簇的艳丽香花,井然晾晒在空地上,蔚为壮观。
倾听讲解员娓娓道来,欣赏香道表演的激情演绎,再细细端详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香制品,我对制香者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联想到历史悠久的中国香文化又成新时尚、香产业不断创新并发展壮大,兴奋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点燃一炷香,泡上一壶茶,听一首古典名曲,偷得浮生半日闲,夫复何求?!与香结缘,我很珍惜!


池至路,1969年生于尤溪。1992年7月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天湖山能源公司工作。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生活.创造》《泉州青年报》《福建能源报》等报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7 08:05 , Processed in 0.10924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