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7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付兴虎: 池庄(散文)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22:3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知道池庄是加入桐柏文联以后的事情,因为池庄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农民,他叫池长生。


在桐柏,池长生比池庄更有名气,因为他是个作家。


第一次去池庄,是源于对那个素未蒙面的农民作家的崇拜和好奇,便跟几个文友登门拜访。


那时候是夏天,记得有西瓜,有荷花。


西瓜是那天我初次登门拜访不好意思空手的礼物之一,当时就被作家夫人用井水泡凉切开了待客。


作家和他夫人都是地道的农家人的打扮,除了作家双目中的坚毅和睿智,言谈中的文雅,你感觉眼前就是一对中年农家的大哥大嫂,和蔼亲近。


临走的时候,讨要他的成名作《沉浮人世》未果,说是也许网上还有的卖,结果就获赠了两本新书《桐柏山寨》、《筑盾桐柏》。


那次有位文友急着赶回去上课(她是一名教师),不顾作家夫妇盛情挽留就匆匆告别。


离开的时候是三四点钟,小村旁的池塘里荷花开得正娇艳,所以记得那是个夏天。


从那以后,成了池庄的常客。


第二次去是受邀前往,跟文联领导和作协的文友们去池庄采风。


那次在文联李主席的带领下全方位的游览了位于桐柏县月河镇罗堂村这个叫池庄的小村庄的风貌。


在作家夫人厨房忙碌的当口,我们走出村子,穿过麦地,走到一片板栗园。


穿过板栗园的是一条通往月亮河的小路,路的左边入口处是一间红砖红瓦的护林房。


那护林房已经废弃了,但是门口的一块纪念碑却赫然醒目,水泥底座,上边是一块黑色的石碑,上边铭刻着几行红色的楷书:“桐柏县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第一部佛教文化长篇小说《沉浮人世》诞生地。”


池作家跟我们讲起他历经十年,将这一片河滩地改造成板栗园的经历。白天劳动,晚上就在这护林房里写作,这一坚持就是十年。


十年间,这片数百亩的河滩变成了枝叶繁茂的板栗园,每年产数万斤板栗;同时,也成就了一位农民作家,和中国第一的佛教题材长篇小说。


据说池作家为了这篇小说的诞生,是下了大功夫的,为了力求作品真实,他去寺院做了很长时间的居士,一边帮寺院干活,一边体验僧侣们的生活。


我想一部好作品,没有生活的积淀,是没有价值,没有份量的。


过了那片板栗园,就是月亮河,发自北部山区的淮河源头支流之一。这条河到这里弯了大大的一个湾,像月牙儿,所以这条河得名月亮河,这块土地也因河得名月河镇。


月亮河像桐柏很多河流那样,并不太宽阔,在非雨季没有多少流水,有的是软软的沙滩,青青的小草,警惕的水鸟,和从山上被冲下来,一路磕磕碰碰变得圆滑的各色的鹅卵石。


待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从月亮河返回的时候,远远看到池庄那个小村子,房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那里,家家户户烟囱里冒着为午饭而燃起的烟火。这小村落,这些麦田和板栗园,这优雅而沉静的月亮河,静静的,默默无闻地繁衍在这里。


假如没有池作家的邀请,也许此生是不会来到这个地方,尽管我们离它很近。我想我与它们的缘分,是因为我和池作家共同对文字的爱好才建立起了的吧。


后来每年都会有一两次造访池庄,池庄也因为池作家,因为一群文友的到来显得文雅起来,与众不同起来。


据池作家讲,他们这个村子是从清朝开始由湖北孝感迁过来的共同祖先繁衍生息而来的,距今已逾几百年的历史。


池作家讲池莉跟他们也是本家,虽然池莉这个作家名气比较大,但是我并不觉得池作家是想蹭热度,因为池莉在桐柏的知名度并不比池长生高,并且他们年岁应该相仿,大概是同为作家又是同姓的认同感吧。


我知道池作家除了在搜集整理关于桐柏山区的山寨文化,从事红色革命题材的小说创作以外,一直在书写一部关于池庄的散文集,涉及历史、民风民俗、历代人物、历史变迁等。


一部关于一个小自然村落的文集,会写成什么样子,它的社会价值是什么?也许这又将是他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关于一个村落的文集,这本身就是意义所在。不在于字字烁金,不在于篇篇华章,记录和流传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上一次去池作家家小聚,他提到有一个难题不好解决。在他的《池庄》散文集的创作中,写到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事情,涉及到知识青年的部分。


他拿出一张泛黄的旧照片,那是五十年前的旧物,是他远房姑姑香姐同第一批下放到池庄参加劳动再教育的五名知识青年之间友谊的见证。


池作家想找到这一批知青,能联系上他们,来丰富和完善关于池庄这部分重要历史时刻的内容。


但是过了五十年,这些人都失去了联系,他们大概的年岁都是七十左右的人了。只知道当初是开封技校的学生,五个人的名字,和大致所在的省份和地区。


看到池作家一筹莫展的样子,我便想热心帮忙,于是主动请缨,去网上发发帖子,看能不能靠网络和网友的力量找到照片上这五位知青。详细询问了几个人的名字,大概的省份市县,便起草了一个短文,分别在郑州,保定、开封等地方贴吧发了帖子,附上那一张照片的翻拍件。


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过了五十年,那些人都是古稀老人,面貌都发生了改变,因为工作关系住地也会发生改变,更坏的情况也许也有可能发生…..


在反复发帖和反复顶帖中,茫然2等待着,没想到奇迹竟然出现了。当然奇迹是由于地方报纸的记者对这件事引起了关注。


池作家打电话告诉我,有关的地方媒体联系到了他,并且采访了他,希望报导此事。


我非常高兴地告诉池作家,有了纸媒的参与,找到这几个老知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果然有几家相关地方的媒体都参与了报导,结果没多久,几个老知青都取得了联系,并且值得庆幸的是几位老人都健在,对池庄的乡亲对他们的念念不忘非常感激,约定等过些日子一起回池庄来相聚。


为此我非常欣喜,也有些得意,为自己能机智地想到了利用网络平台而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而感到庆幸,也为自己准确地打怀旧牌、情感牌而成功的吸引记者的关注,媒体的转载而成功找到失散的友情而自豪。


突然我对池庄和池作家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感悟。


在桐柏,有多少和池庄一样的小村子?全国又有多少呢?有多少关于农村的故事和事件都和池庄的故事一样发生着。


然而池庄是因为有了一个执着于写作的农民作家而与众不同的,它变成了不普通却不普通的一个。


因为那个热爱写作的农民作家,他一直在坚守,一直在记录,一直用心血书写这个小小村落的历史变迁,沧桑岁月。


一个小小的村庄,也许就是中国农村的缩影,这个村庄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巨变,整个中国的农村也发生了众多的变革。


像池长生这样的农民作家,就是书写这沧桑历史的人,这就是一个农民作家存在的意义所在吧!


池庄,也许因为一个人的作品而被世人所知,在岁月中长存吧!


2020年5月14日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19 16:57 , Processed in 0.07642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