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筑] 消失的憨桥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5 17:03: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读宋维远老师的《钟情憨、醉、卣的瑞安人》一文,勾起我记忆中憨桥。现在的邮电北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前,还是一条清波荡漾的河。河南北走向,自南边的大街向北,依次有八角桥、憨桥、西河桥。小时候,我不知道这条河叫什么,如今也无心去向当地老人打听一下,只是猜度该叫西河,因为它在旧北城门西边,且有西河桥之桥名所系。沿河两岸的民居鳞次节比,据说邑贤大户也有居于此附近的。记忆中的憨桥只可供行人过桥,不像八角桥、西河桥桥面与路平直可行车。青石砌就的憨桥略有拱态,往桥面去是须上几级石阶的。

桥的西边是第三巷与五一巷的十字路口,是这一路段惟一的可通往东西南北的,所以过往行人尤其多,而行人朝东去,走憨桥是捷径。桥的东首便是黄宅与德象女校旧址,从一座西式洋房的穹形门洞穿过,把桥和路连接起来,通往小沙巷。门洞的左手砖墙上嵌着一块不越两尺的青石板,阴刻着“敢心桥”三字,其碑题为“宣统元年正月吴之翰创建。邑人池志澂题石。”穹门的两旁的一幅对子,也是由瑞安的乡贤池志澂撰写的。这座桥不仅供行人过,还是附近居民闲聚的去处。春夏时节的早晚间,便有人或坐在桥栏上,或是搬把竹椅坐在门洞里,喝茶下棋谈天说地看桥下船来船去听河边埠头女人洗菜涤衣刷马桶时的叽叽喳喳。


  我家原先住在第四巷,就在憨桥附近。小时候,母亲带我到她同事“阿斗叔”家,是要过憨桥的,他家就在黄宅里,从门洞内的一扇小门进去就到了。“阿斗叔”叫刘永和,是一个很风趣幽默的人,我看到他那地包天的大下巴,总是好奇地要问他为什么下巴这么大。他便咧嘴一笑,用手摸摸我的头,说“我是大人呀。”难道大人的下巴就应该大吗,我想。这时候,我感觉他的下巴更大了。

“阿斗叔”曾是蓝球队员,会拍照,我十岁那年在物资局老楼里的留影还是他给拍的呢。我初中毕业后,不想再读书了,在父母为我找工作前,有一段时间就闲在家里。父母工作忙,就给了一些任务,偶尔去打酱油菜油黄酒买盐买糖买味糖。五一巷的酱酒店开在第三巷口,买了东西后,不着急回家,而会跑到憨桥上,站在桥中间东张西望。看埠头女人洗什物的姿势,看船上艄公划桨的动作,看站在岸上从河边撩“虾几”那些后生的劲头,看门洞内那些围观奕局者的各色表情,心想着回家能凭回忆画一些速写。而我于清晨跟着母亲去大沙堤菜场买菜,来去是必须要走憨桥的。清晨的憨桥,看起来是很宁静的,只有脚踏青石桥面的踢嗒响。从前听一些当地人侃道:有个人造了这座桥,别人说他是憨的,于是就叫这座桥为憨桥。闻言我也信以为真。

当我读过《钟情憨、醉、卣的瑞安人》后,才知道这坊间风语,原多是以讹传讹,如果无有心之人为之匡正,这造桥人的一番功德便要湮没于岁月中了,他的美德便得不到后人的传颂。憨桥由清光绪廪生吴之翰建造,他自号“八憨老人”,乃是瑞安创学、乐捐、反帝之贤达。池氏为桥所撰之联“湖上桥,桥上亭,亭上楼台,二十载经营,君真果敢者;壁中石,石中书,书中姓氏,千秋纪念,我亦有心人。”原来这联中“敢”、“心”二字才道出一个大善至憨的道理,而我的理解便是有拳拳的济世之心,方能有助人无求于名利的果敢之为。我不知道池氏为什么在联中用“湖”而避“河”,作为乡贤,绝不可能是笔误,留下应景称谓不切之虞。我想也许是他认为湖为蓄水,喻浩淼的如水之德千秋不涸。变迁总是在创造与毁灭之间徘徊。随着河道变通衢,敢心桥消失了,如今只留着那刻有“敢心桥”的石碑孤独立在残旧的砖墙中,是遗憾还是庆幸,谁人说得明白。然而,两位因此桥而有敢心的乡贤故事还应该讲下去。毕竟,历史中美的事物需要让后人去了解,才能不发生忘却的无知。

  作者 李浙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5 01:10 , Processed in 0.11067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