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0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谱学知识] 族谱“拼世代,拼名人,拼官职”的真相与通病

[复制链接]

38

主题

135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14:3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族谱“拼世代,拼名人,拼官职”的真相与通病

一、话说古代族谱的真伪    由于早期家谱大多没能保存下来,现存家谱大都是明清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所修,而所述先祖事迹都远远在明清以前,甚至上溯到受姓前后,其间相距数千年,要做到真实可靠并非易事。因此,过去修谱者在追述祖先源流、先人事迹时,张冠李戴者往往有之,混淆颠倒基本事实、与历史不符合的现象也很常见。有些可能与编修的人故意做假有关,有些则是历史的原因使然。    家谱是私有制的产物,最初的功用是为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服务的。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正是为了私利,家谱造假自古有之。最初家谱造假发生在有族谱的王公贵族阶层,明中叶以后,家谱造假蔓延到了已经有了族谱的民间,清朝道光以后家谱造假风行所有姓氏。    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


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    有资料说,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已经几乎丧失殆尽了!到了宋代,社会上是很少见到有什么人家能够捧出旧家谱来的。因此,许多家族的世系早已断了线、失了传。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没有任何什么“最原始的族谱”。    世上早有“盛世修谱”的说法。明清两代,都出现过纷纷修谱的时期。为了一些家族修谱方便,明清两代都还有专门替人伪造家谱的“谱匠”。这些替人修谱的“捉刀”手,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不写具体姓氏的通用家谱世系作为“道具”,每当有人延请修谱,就填上延请人的姓氏,再稍作修改,令修谱者心满意足。“谱匠”大功告成,银子也就顺利到手。    这样修出来的家谱,常常就是好几个家族同一个面孔。而且,家谱之首都煌煌然写有欧阳修、苏轼、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题跋序言。其实,这些东东也都是“谱匠”的杰作。对于这样的家谱,不了解真相的人将其视为祖传之宝,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了解情况的,而且嘴又不紧牢,不免有时漏风,传出了一些关于“买家谱”、“偷祖宗”的秘密。


家谱上造假,也许用普遍现象来概括不算为过。究其根源,“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由谱系”可能是古人的主要原因。借古人之名气、显耀自己的家族是今人的动机。二、闽南族谱的通病无论是曾镇府、丁儒,还是陈政、陈元光,都不是来自光州固始。只是因为王审知独优固始人,故曾镇府、丁儒、陈元光的后裔才自称来自光州固始。以后更相沿袭,遂为其族谱与某些地方史志所采用”。闽南人人喜冒充籍光州固始的现象“虽经有识者莆田人郑樵、莆田人方大琮等的揭露抨击,


仍相沿不替,且越演越烈,明末以降,连唐初就在闽南建立了赫赫功业的陈元光及其一部分部将的后裔,也不能免这个改祖籍的习俗,将祖籍改为固始”;“固始现象”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唐朝后面的五代闽国有一大批将士来自光州固始,在社会上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地位,所以自五代以降,先有一部分来自江淮的移民为了沾王审知家族桑梓的光,将祖籍地改为固始,后来并非来自江淮的汉族移民也冒称固始人,流风所被,最后连闽粤土著后裔也编造或改窜族谱,将祖宗伪托为固始人”。现存最早的光州固始县志——明嘉靖《固始县志》,以及后来的清乾隆《重修固始县志》却又只字不提陈元光及其先人。


从谱序透视古濑叶上祖叶水平        仙游叶氏祖及源流世序备受争议。闽粤发源于仙游叶氏的各处叶族,原修谱人或仍留存仙游最早四篇原序:       靖康元年丙午(1126北宋最后一年)太学生叶雍的《古濑叶氏谱序》,称雍序。      乾道二年丙戍(1166即南宋39年)绍兴二年进士,左仆射叶颙《仙游叶氏谱序》,称颙序。      淳熙三年丙申(1176,后世改淳祐三年),大监(原谱太监)叶棠《南阳叶氏谱序》,称棠谱。       宝祐五年丁巳(1257年)仙游进士傅一新应叶庆衍之邀著《南阳叶氏谱序》,称傅序。       细读这“四序”,仙游叶氏上祖源流脉络从“颙序”显现。这序仙游叶族未见存续传承,惟现代珪塘新编谱籍从同安录自叶庆衍序文。据传同安、南安、福清、南海等地叶族的这些谱序,都是从仙游(卖摇鼓担)的叶光美手里购得;南安叶族获取前“三序”约在明朝成化年间的1485年。明眼人一眼能看出:“颙序”后部分及落款明显是“借托”;“棠序”是承“颙序”而续的“祖孙序”,写序时年、序文有如龙凤飞舞的迷局,疑问重重。      “雍序”:古者因生以赐姓,胙至土而命之氏。


叶氏之先与楚同姓:当周成王时举文王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居丹阳其后也。至春秋沈诸梁者食采于叶,故后世子孙因以邑为氏,而别于楚焉。叶南有地曰方城,北至县三里有诸梁冢。县人祠之曰叶公丘。自秦氏赢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丹阳与南阳分为二焉。丹阳故秦章郡,汉元封二年更名为丹阳,以析扬州之地也。历汉以还郡名,间或有废置,而名不易焉。今润州之丹阳、郑州之南阳是也。唐之季年,黄巢陷洛京冠中原,江淮大扰,士大夫避乱者携家多南迁焉。叶氏遂自丹阳徒居兴化军莆阳之仙游(顺宋时说法,军即县,兴化军979年设立),盖不知其几迁而至也。今其族或居苍括或居富沙或居长乐,间散处莆之阳,皆始同涉也。自我祖初至时胥宇于清泉里之北岩山下,今其墓在岩山之原,一在余家山犬眠地也。自北岩再迁归仙岭之西北地今古濑,即旧居也。世数即远,失其家谱,。若(好像是)润州之丹阳、郑州之南阳。前世仕宦显达今不复序,如前数宗皆略而不尽。今只载始祖之居于古濑者,作为宗派讳行之图。上自高祖,下至元孙而为世代别者。……。今列其昭穆,属其讳字、志其坟墓之地、忌辰值日刻之板,以备后之子孙传之。      


叶雍立序时距古濑开叶约250年,应是仙游叶族最早的谱序。总观全文,上列的“前数宗皆略而不尽”,该是“失其家谱”,他自己只知道一些,没有原谱为依据,自己没有把握全部写出来,因此,古濑始祖前数宗上祖“不能尽写只能皆略”。尽管古濑上祖世序未著述,但这篇序文有三条信息诉诸后世:1、古濑始祖有上祖世系,其祖黄巢入闽(879年)时已在莆仙;2、上祖只有两道坟墓;3、曾著始祖以下古濑叶氏的“宗派行图”。        越40年的“颙序”道:夫姓者紀祖之所自出,万世而不可易也。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使居人各有所别,而无散乱错杂之患。吾祖叶氏曰谌始于雍州人也。后经传之所载,圣贤之所称:梁陈(502~589年,南朝时南方的轮替王朝)之后、隋唐之余嗣,续代有人矣。仕宦无旷,或曰南阳郡,初以叶氏著之史传。晋南渡(与梁陈朝代倒置,316年匈奴灭西晋,司马睿317年南渡建康建立东晋)黄门侍郎六代孙居西京冀州归化县,故叶氏而在冀。后因五季之末(唐末五个轮替王朝)七代孙雍宗遂携三男,长曰孜、次曰攷、季曰歙同时及第出身,官至朝请大夫。昆季三枚各寄居。孜居光州固始县。孜之后而生七子,三男早亡。


歙同时及第出身,官至朝请大夫。昆季三枚各寄居。孜居光州固始县。孜之后而生七子,三男早亡。炎曾应进士及第出身,官至光禄大夫、荣曾承荫朝奉郎、光曾迪光郎、挺曾承兄荫将士郎。吾祖分折,仅有炎曾一人徒居处州丽水县感德乡德润里。故叶氏而在处者。自此始,炎曾之子枲、勉。枲迪功郎,官至朝奉大夫,……枲任饶州太守。枲生清,迪功郎,任兴化军莆阳簿尉,受翁家之女为继辇,遂居莆阳兴福里翁庄,后移于瀛头居住,故叶氏而在莆中也。清【生三男:长曰晔,任登仕郎;次曰处廉,居龙中山前;季曰处俊,居龙中山后。晔转宣教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复改仙游县不禄,遂居仙游县。享寿五十九岁。】仅有一男讳興孙,迁居万善里地名古濑。故叶氏之在古濑者自兴孙始也。興孙而生三男:曰绵、曰森,曰瀛。【曰绵十代而曰颙孙……。乾道二年间诏入朝宰正简太师。】……。其余孙子各系他谱余姑述。吾祖六子孙略作一谱,以贻后世子孙之龟策也。岁     乾道二年丙戍十二月三日正简左仆射叶颙序       总观序文,开序和结尾有如大手笔者所书。然谌始雍州,南朝时(420~589)人,雍州在陕,属北方,此时是十六国的前后秦相继占据。有关历史事件与朝代前后倒置、


官称职名都为宋代才有的,表述失实。两大括号内所述属篡改,晔应是叶棠次子彦晔取单字而来,处廉、处俊是叶棠长孙和次孙,都演化为清的三个儿子;落款署名更露出马脚:叶颙左仆射是乾道二年12月15日诏封的,次年12月18日逝于莆田;正简是乾道六年由其侄子叶元潾请谥的。立序时间又早于诏封、赐谥,更不可能自称“左仆射”“正简太师”!故此,“谱序”非托叶颙之名伪作就是篡改谱!但告知后人:1、古濑叶始祖谌出自雍州,是“经传之所载、圣贤之所称”。2、首次揭示古濑叶族上祖源流脉络,即“谌公世系”3、道明后有续序:“其余孙子各系他谱余姑述”。越十年,叶颙孙叶棠紧接“颙序”著古濑始祖及其后的世序,即“颙序”的“祖孙篇”(序文1176年署可见无错)。谱文不乏演化名讳,膨胀世代之弊。如“清生晔”:世人疑为叶棠大儿子彦晔取单字演化而来;其次,把“颙序”興孙误为“與孙”,即谱序里的“吾祖四公與孙顺流而下,转山之阳……”。自此始,“與”就成为古濑叶族的“始祖公”;再者,把興传的三男:绵、森、瀛,变为“其长曰俨,次子曰二公,名失,居上坂古新仓也;季子曰三公余,创居林田之东,生二子:长四公创居西埔,次五公檀,实仍旧居。


由此,仙游后世修谱即把興长子绵变为“俨”、把“颙序”里的森(棠序缺失)置“與”前为“與”父,、余祖父;而“余”应是“颙序”的瀛,讳或号为余;谓“四公”者,按“棠序”俗称排序,亦应是余缺失的长子,创居西埔的四公,后人将其冠与前而为“四公与”,后世续谱都无法言其始祖“四公與”怎来的,仙游谱传几乎以叶棠“谱序”传录,以讹传讹。        “棠序”叙述古濑宗祖有关时间上自相矛盾:“唐元和间(806~820年)吴元济乱蔡,我先祖自浙中与堂兄弟四人皆行入闽”;“又四世焉,广明伪巢之乱(879年黄巢农民军入闽),吾四公與孙顺流而下古濑胥宇”;“一公俨,唐昭宗时人也(889~904年)”;“五公讳檀,卒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自少卿公(素)生梁初(907~923年,素:908~968年),而上三代皆习儒冠,生唐懿、僖之后(二帝在位时859~888年)”。以此时年计算:清约于814年24岁时入闽,至879年“又四世”,90年间五代人?素以上三代,即与、余、檀三代。那么859年至素生时的908年前后为50年,传四代?檀生9子8传,924年逝,他活几岁?可见是拼世代讹传。      


〖古濑叶氏历代事记第二〗:“始祖公十一代,创居古濑,卒葬梧桐山,今都官坟垓下”。注:都官即叶宾。奇怪,始祖没有列名,是否已遗失了?如名“与”就和儿子名“余”犯忌了,所以不一定是“与”,应该是始祖名失,儿子名“与”,这样才和“遗书”传说故事相合。据传当时有的说十一代祖名“与”,有的说十代祖名“与”,最后采取折中“与”“余”就产生了。余与二字喈音,可见“与”“余”应是同一个人。       “雍序”里古濑上祖坟墓惟“北岩之原”和“余家山”两处;50年后的“棠序”就增加“延庆山”“上余后山”两处。“棠序”1176年立,而叶棠1228年始知台州、1245年殡,他几岁写序?会比他祖伯父叶雍知道得多?        叶颙及其孙叶棠都是仙游叶族名宦,著谱序是叶族大事,其生平若无记载,后世子孙定然记述,然在仙游《叶氏历代族谱事迹》里竟查不到有关他们著谱的事。闽粤各处从光美接手的“棠序”与仙游《叶氏历代族谱》基本一致;上祖的世序与“颙序”、尤以莆田埕头的叶氏族谱如出一辙。“埕头叶氏世系”记录:仙游第七代迁埕头。该族摘自《南阳叶氏入闽前后族谱》第88页“南阳叶氏世系源流宗谱”第69世:晔公,行二八元浚


次孙,以祖泽荫迪功郎任莆田县尉,继娶邑为内翁庄,六桂翁氏女,因居翁庄也,今兴福里之瀛洲,即后叶埕头是也。卒葬唐厝边山后。有“宋迪功郎叶公神道碑”在焉。子三:处廉、处俊、处厚。瀛头祠堂处俊公建,前叶龙泉祖祠处廉公建。因此祖孙两篇“谱序”应是出自莆田埕头叶棠后世或邻里叶人编撰。        颙棠两“谱序”是伪托,它何时出现的?叶棠逝后12年,仙游叶氏同邑进士傅一新在为叶庆衍谱的序里说:仙之叶公庆衍,其先祖出光州固始县,五季始入闽,分居别地者皆先世载之详矣。……子昂公尤为世所郑重,叶氏之作由来久矣。……谱成嘱予序。“傅序”与“雍序”一样,条理清晰,说事严谨、史事相合,谱文出彩。“棠序”与两谱序相较反差大,相形见绌。“傅序”叙明古濑叶氏先世已有详细谱载。        稽得莆田《古濑叶氏家乘》龙门派——居素后代世系,即开莆郑公露旧谱宗派图(古谱手抄本,已被虫嗤)载谌~与15代的世系:入闽祖清是11代,12代晔、13代興。晔、兴二墓都葬余家山(“雍序”一道,应是兴逝后归葬余家山的),興传三子:绵、森、瀛;(德化叶庆衍后裔留存的世序亦同)15代與,唐僖宗时人(873~888年)——证实“棠序


续“颙序”错接:把興传三子篡为:俨、失、余;“棠序”自称黄巢之乱四公與孙顺流到古濑胥宇,这里又言其是唐僖宗时人,未生或刚生没几岁就来古濑开基建祠?可证“雍序”“傅序”是真谱,“棠序”是伪谱或篡改谱;莆田叶氏家乘至今存留,说明古濑上祖世序在“傅序”之前已出现,并流传古濑周邻叶派。        光美辈(应为埕头人)兜售的“颙序”“棠序”应是其先世于南宋中期写成的谱牒,抄录序文,借托叶颙、叶棠祖孙官宦署名,改头换面、拼挪他人名字入谱序、进行增“父”添“祖”。如埕头叶晔 变为古濑上祖;在给南安叶族的古濑原世序后面,添上“宁”为檀之孙、葺之子;立、绎、胜、迅之父;把古濑9世继陶的重孙、12世的與孙挪为古濑叶族始祖;把9世继益的孙、11世的俨调包作“四公與”的长子,如此一般地欺名盗世,捏造宗祖,杜撰世序!见证“棠序”拉虎皮做大旗,不乏谎唐言!       鉴于颙棠“谱序”如上诸多是非,托品无疑,于是有识人士责疑:“谌公世系是个假世系”,是“枪手”制造。那古濑上祖世序是真是假?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假使光美辈为三百银两要上高梁,必须有条绳索或有个梯子作为介力方能爬上梁,否则,尽最大能耐凭地而跃是跳


谌始于雍州人也,后经传之所载,圣贤之所称”。这揭示叶氏得姓、源流等有史传记载;入闽先祖曾有讲述叶人身世而后代代相传,或有简单记述传世。经纪历世,后裔叶人有条件书写宗祖世序了,即根据祖宗传说或留存的简单记录,整理成谱。这样,就难免谱文中有关时间、年代、历史事件、先人职事出现时序颠倒、张冠李戴、阴差阳错的痕迹。至于宗祖世代名、字、讳、号由于时间年代关系,遗忘、丟失、错记、误录都可能存在。颙棠“谱序”更是典型的见证!根据“雍序”所述,古濑叶氏先祖世序由来已久,早于他立序之前。尽管他本支族“失之家谱”,但其他支派或仍存续流传。稽古濑先祖源流世序,现惟有谌公世系流传,别无他世系。故该世系应就是真世系。由于上述原因,世系又是惟一,借托他名,伪篡世序就成一种必然。         根据莆仙等地多谱载,讳清入闽应有其人;“雍序”言黄巢入闽,其祖居莆阳之仙游,胥宇北岩山下,其后再迁归仙岭之古濑。但迁北岩山下之前呢?“颙序”言清任莆阳簿尉,遂居莆阳翁庄,后移居瀛头。后始传子兴,清年老又迁居北岩山之原;兴生第三子启名瀛(以名纪祖居地),后讳或号余(或与),;兴年老又带家人到古濑万善里安家开业;瀛(余或与)


嗣后建祠,后世就以他为开基祖。诸谱载清生于836年,这和其后所传四代子孙时年相矛盾,是为误。应是唐元和间(806~820年)入闽,才能与已知时年、时事相合。       综上诸谱序和其他谱载,参照江南诸省叶氏共祖其他谱牒,钩拟出古濑叶族上祖世序脉络,以供参议:        叶望玄孙叶愿(约生于270年,以世叶总谱世序为26世),东晋二年,即318年山东任职,后避战乱迁河南新安(与谌迁雍州地域上才说得通),其七世孙谌再迁雍州。叶谌(约486年生),534年鲜卑氏高欢率兵渡黄河陷洛阳克北魏,谌移入陕雍州(扶风);谌七代孙孜:约715生,在“安史之乱”(755~762年)期间返迁光州固始;孜传四子,后均南迁:炎曾为长子,约生于745年。淮西王李希烈782年叛唐,叛军占据豫南和襄樊与唐军对峙、混战多年,南阳局势混乱。于是,炎曾徒浙江丽水,传子枲。枲约770年生,随父居丽水,枲后任职于饶州鄱阳。枲生子清。清约生于790年、814年随军入闽,后任职莆阳,约820年传子兴,居瀛洲;兴约850年生其三子小名瀛,黄巢入闽时迁古濑,后讳或号为余,始胥宇开叶,纪以为始祖;余约于875年生子檀。


檀约于906年生第7子葺,908年生第8子素。这从时间界尺、先祖迁徙与历史事件,时代、社会环境、人类的生育规则、仙游始祖上世,即“雍序”阐明的墓道数等较为相合。若非全面、科学的综合考量推算,就可能陷入明清时代“拼世代、拼官职、拼名人”的续谱巢臼。,虚伪谱系仍将继续流传,讹诓欺祖,遗误后世。谌公以下至兴世序,尽管存疑,然可避虚就实,去伪尊真,择真传世,才不失是种最佳的谱传法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8:42 , Processed in 0.10334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