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评池老师的《雷雨》(2011-08-27)

[复制链接]

5029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15:4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斗门中心校   董燕萍
《雷雨》是人教版二下册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文章用精练的文字,精美的插图,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坐在 池老师的课堂中,感受着池老师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加上一个个精彩的亮点,让人在惬意中享受一次次的惊喜。
一、渗透段落意识
二年级的孩子,对段落的意识还不强。池老师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再找找文中相应的段落。在交流中,学生一下子找到了1——3段写雷雨前,就是第6小节的归属成问题,有的认为是“雷雨中”,有的认为是“雷雨后”,池老师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孩子去读读第6小节,从“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看,雨停止了吗?“雨声也小了”说明雨还在下,只是变小了,应该归属“雷雨中”。课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成三个大段,脉络清清楚楚,学生认识了自然段的同时,也初步有了分段的意识。
二、高效提质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池老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池老师根据这句话的特点,适时插播多媒体“雨声”让同学们听完之后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啊?”当学生说出“倾盆大雨”、“狂风暴雨”等时再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这句话的朗读,并且体会到了雨的大。
三、把段落读成一首诗
“雷雨后”的景色十分优美,美得就像一首诗、一幅画。池老师在这里做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处理,把文字还原成一幅唯美的画,改编成一首美丽的诗去读读,真是太有创意了。通过诗歌的形式,学生的朗读更入情入境了。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池老师的课亲切、细腻、扎实、生动,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清新自然、不落俗套,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老师在文本处理上的深厚教学技巧,令人深深折服。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11 18:27 , Processed in 0.07378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