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岁月留痕 | 新华路“红庄”老居民池步洲等的故事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3:54: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岁月留痕 | 新华路“红庄”老居民的故事

作者:金国华
来源:新华路时光
时间:2023-10-28


新华路“红庄”,始建于1945年,明年将迎来它的七十诞辰。2014年11月2日,一群“红庄”出生、“红庄”成长的共和国同龄人,经过2年多的“红庄”老邻居寻亲活动,终于在交大学生食堂组织起了一堂“红庄”七十年老邻居大联欢,来自海内外的180多名当年的“红庄”人欢聚一堂,相互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红庄”人的故事。

01

师徒传奇

当年居住在23号一楼的许士平,虽已年近古稀,身体依然硬朗。对红庄的过往,在他记忆里一切都莫过于他所拜的恩师,大他36岁的池步洲老先生。

池步洲当年住在“南红庄”第四弄,这位“红庄”的老居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立过汗马功劳,当年他作为国民党密码破译专家,曾经破译出日本偷袭珍珠港和日本重要将领山本56动向的密码,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基于此,当年池步洲被蒋介石晋升为国民党少将。


年轻时池步洲和家人一起合影。

后来,建国后他变成了战犯,出狱后居住在红庄。许士平记得,当年,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无线电厂工作。由于跟池步洲之子池芳雄一般年纪,彼此很熟。

因工作关系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日文资料,迫切想学日文,因为知道池芳雄母亲是日本人,爸爸池步洲也精通日文,就通过池芳雄约好了时间想登门求教,许士平到他家后,他却不在。

当时的“红庄”人都很讲信誉,一般情况下不太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于是,许士平感觉池芳雄可能只是意外,于是便再次约定好时间。

没有想到的是,第二次来到池家,池芳雄依然不在。后来知道池芳雄是故意失约。他知道他父亲是战犯,同学跟他爸爸学日语,对叶同学和父亲都不利。想用失约来打消许学日语的念头。

没有想到许士平那么执着。就在第二次来池家,未见池芳雄,并且准备退出之际,池步洲老先生发话了,他问许,你找芳雄什么事?

许说,想来学习日语。

池老先生说,既是你想学日语,那么就直接跟我学吧,我来教你。

就这样,一位国民党少将成了许士平青年时代的日语家庭教师。那时候,正值文革,一般书都很难买,别说日语书了。可是,没有书,怎么教呢?

许士平想方设法托人从北京买到两本日语字典和一本日文小说《小和尚》。

于是一段特殊的师生关系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建立起来了。池步洲老先生对此特别认真,他亲手把10多万字的《小和尚》用卡片一字字一句句工整地抄录下来。通过一边讲小说内容,一边讲单词发音,讲句子,讲文法的形式来教授。

当时约定每星期去池家半天,每次许士平到池家,池老先生已经把许爱吃的面条下好了,看着他吃完面,然后开始上半天课。

许士平记得,那时候,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师生俩变成了无话不说的一对。

他说跟池老学习日语的那段时间,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学到了他的许多为人之道,他说池老对自己后来的人生影响很大。

当年还没有家教的概念,更别提收费了,池老先生不仅不收分文,还亲自为学生下面条,许士平深有感触地说,这在当时的“红庄”,类似的情况很多,但是一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少将,那样认真地对待一个学生。每每想起来,总让自己心潮澎湃。

当年,也正是有许许多多像池步洲这样的“红庄”老前辈的言传身教才熏陶了“红庄”特有的人文情怀。

02

“老三家的来客”

说起“红庄”的民风,许多老邻居都如数家珍一般,“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真是当年“红庄”的真实写照。小名叫“老三”的熊齐邦老人,忘不了“红庄”老邻居,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


熊光楷,1939年3月出生于上海,江西南昌人。195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参加解放军。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外语专科学校。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学部速成班

1939年出生的熊光楷自幼就住在“红庄”,住“红庄”期间,他被“红庄”浓浓的学习气氛所熏陶,就读于延安中学,一直都品学兼优。

1956年熊光楷当兵入伍后毕业于解放军外语专科学校本科班和军事学院高级系速成班。先后在驻德大使馆任武官,1989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熊光楷入伍后,熊家还一直居住在“红庄”,一直到文革后期的1974年熊家才搬离“红庄”。

作为自幼在“红庄”长大的熊光楷对“红庄”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尤其是对“老三”这样的发小伙伴,熊大将军更是难以忘怀,当年,熊光楷跟老三熊齐邦同姓熊,又住一幢楼的楼上楼下,两人的关系又特别铁,因此在部队期间,只要有来上海的机会,他总会挤时间到“红庄”来走走,找儿时的玩伴一起回忆当年的“红庄”童年生活。

老三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一天,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解放军上将军衔的熊光楷,一身便装,独自走进“红庄”,用他浓浓的浑厚上海本土乡音,冲着他家的窗户,一个劲的喊:“老三,老三。”

邻里早已换了一茬又一茬,大部分人并不认识这位面目慈善的68岁老人是谁。可是有心的邻居们发现,在红庄的弄堂口和老人的身边,有不少警卫在值勤,他们猜想他一定是位大人物。

那天,熊光楷上将以一位普通“红庄”居民的身份,故地重游,在老王家畅谈了好几个小时。“红庄”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勾起了他许多幸福的回忆。

老三清楚地记得,这位如今已经是党和军队高级将领的大官,依然未脱当年玩伴的真挚,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给在场的老邻居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熊大将军还表示,“红庄”是他永远无法抹去的童年记忆,以后有机会,他依然会抽空再来“红庄”走走的。

熊将军当年的“红庄”记忆,在现如今已是静安区政府机关退休的,也是“红庄”老邻居的沈元山那里,被归纳为“红庄”四大品格。即重礼仪、擅公益、亲邻里,爱学习。

“红庄”的小孩,走进弄内,见到长辈必称大伯伯大妈妈或阿姨好。“红庄”的社区保洁或其他公益活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参加。“红庄”人无论家庭还是邻里,从未见吵架,相反是互助成风,哪家有人先生日,也会成为整幢楼的一件喜事,这家宴会上上下下挨家挨户送上一碗寿面。

“红庄”的孩子们读书极用功,当时周边学校内,凡各年级的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被“红庄”小孩包揽的。这些“红庄”好品格一代一代地传承,自然也使熊光楷将军没齿难忘了。

03

如数家珍的名人佚事

“红庄”人不仅以红庄的年代久远而自豪,更为这里曾经住过的非同寻常的邻居而感到骄傲。

谈家老人便常常讲起老邻居蒋介石舅妈的往事。他们记得,那时候蒋介石的舅妈居住“北红庄”2号楼的一楼,那时候,她女婿叫王仁和,供职农民银行(“红庄”即当时农民银行所建,蒋介石的很多亲戚均在掌控农民银行。)他们住“北红庄”,故将丈母娘也接来住。

那时候,蒋经国还专程来“红庄”看过老人家。谈家当时的一个小辈清楚的记得,蒋经国进入弄堂就问他,小弟弟,王仁和住在哪里?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蒋经国。

据老人们说,蒋介石舅妈曾卖掉家中良田资助蒋介石出国读书,因而是有恩于蒋介石的。解放初,作为统战对象蒋介石舅妈选择去台湾,当时的统战部门还专门请客吃饭,欢送她,并为她用轿车迎送。

谈家还记得那时候,蒋介石舅妈的右脚不好,走路多有不便,那时候她特别喜欢住30号的谈家小子,执意要抱他同去台湾。

许多“红庄”老邻居则特别怀念文革后走红的“红庄”居民,电影演员向梅。他们记得,当年向梅风姿卓越,为了投拍一部反特影片《保密局的控声》,回到“红庄”家里都不忘走步模仿。


晚年电影演员向梅。

记得当时电影情节中有一段女主角从转盘扶梯走下来的细节。在“红庄”正巧有一幢楼也有转盘扶梯,向梅为了使自己走步姿势、身段和眼神都符合那个年代的贵夫人气质,便一遍一遍地在“红庄”转盘扶梯练习走步,并且叫来邻居们点评。她对艺术完美而执着的追求感染了“红庄”的乡邻乡亲们。

48弄30号是“红庄”中如今唯一已经不存在的建筑,1995年,住这里的5户人家被动迁,房子也被拆。不过5家中的熊家女儿嫁给了当年审判四人帮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养子,此事仍在“红庄”人中津津乐道。熊家女儿读的是卫校,后分到上无四厂,工作10多年一直未婚,后经人介绍嫁给了江华的养子陈长根。

04

难忘红庄“好人”

在“红庄”老邻居的“口碑”中传颂更多的是那些热心为邻里,服务“红庄”的人的社区好人。

热心的杨妈妈,她家住1号,在“红庄”的公用电话亭传呼电话。杨妈妈由此也成了众多有小孩读书家庭的“钥匙管家”。

家家户户小孩上学去了,便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杨妈妈,而杨妈妈并不是只管存放钥匙的。她会趁着传呼电话的间隙,顺道看看张家的门窗是否关好,李家的煤气开关是否关紧。

家住9号四楼的陈海清楚地记得,那一年他在杨妈妈的照顾下特别开心。陈海喜欢吃面条,杨妈妈每天变着口味给他做各种面条,让他开开心心地吃了一年的面条。那年头可不比如今,能够保证吃上可口的面条已是很奢侈的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红庄”里不知有多少小朋友受到过杨妈妈的呵护,大家都习惯了,无论大事小事,只要遇到搞不定的事,找杨妈妈一定能帮忙解决事。

众人家门口的电工住在“南红庄”第四弄,他是当年农民银行里的维修电工。那时候,没有物业公司,“红庄”居民生活上遇到麻烦事都是靠邻里互助形式解决。住第四弄的这位电工因此便成了众家的电工,每到用电高峰期 ,他总是忙里忙外,帮这家换保险丝,帮那家修“方泵”(镇流器)“斯达特”(日光灯上的触闪器),他不仅没有任何服务报酬,还时常自己贴钱买相关电器,其情其景让“红庄”老邻居们至今想来都十分感动。

挺身抵制工业污染的许老先生也让“红庄”人很难忘。那时候红庄紧邻五洲药厂和钛白粉厂,经常有污染的化工气体侵袭。红庄的许老先生经常代表“红庄”居民与工厂交涉,迫使工厂改善作业条件,减少污染排放。

许老先生还代表“红庄”向有关部门反复呼吁,迁移污染化工企业,还新华地区一个清新的环境。这一代表“红庄”和新华地区居民的诉求,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两大化工企业先后被迁移出新华地区。

在“红庄”老邻居的记忆里,类似的红庄好人太多太多。“红庄”正是在无数默默无闻的“红庄”人的哺育下,成为了中华美德的一个缩影。

参考史料

池步洲在抗战中截获了什么情报,为什么说他的情报对二战影响深远

池步洲是中国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他在抗战中破译了几份情报,对二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他究竟破译了什么情报呢?


(池步洲和日本妻子旧照)

池步洲是福建闽清人,自幼家境贫寒,幸得五哥资助才得以读书。天资聪颖的池步洲在福建读完中学后,又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工学和机电专业。抗日战争爆发后,池步洲怀着满腔爱国之心,辗转回到祖国,一心想投身于抗日之中。在留日同学陈固亭的举荐下,池步洲被南京政府吸纳,并任职于中央调查统计局。主要工作是侦收日本密电码,并进行准确地破译。

池步洲没有做过情报收集工作,最初他的确是一筹莫展。不过,他在对密码进行统计后,发现了日本密电的规律。从这个规律中,他又大胆地印证了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比如交战方的军队蕃号或者参战士兵的数量等,如此一来,他由点及面,逐渐找到了日本密电的突破口。

另外,对于日本密电中的隐语,他在结合密码的研究后,也能清楚地明白所指的对象。比如“西风紧”,就是指日本和美国的关系紧张等。这样一来,池步洲很快就破译出了一份份日本密电,这些情报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发给驻美日本大使的情报。经过破译,他准确地推断出,日本打算在星期二向美国开战,而开战的地点正是美国檀香山附近的珍珠港海军基地。


(珍珠港事件)

当时,国民政府和美国是友邦,池步洲在截获情报后,立刻向蒋中正做了汇报。蒋中正震惊之余,又及时将该情报转达给了美国政府。谁知道美国政府认为,中国情报技术落后,此举有挑拨他们和日本的关系之嫌,因此未予理睬。12月7日凌晨,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炸毁了美国珍珠港,让美国一半以上的战舰在这次事件中毁之一旦。次日,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日本非常嚣张,他们将战线拉到东南亚一带,并占据了马六甲海峡,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被啪啪打脸的美国,也非常需要好好教训一下日本,以找回他世界大国的颜面。就在这个关头,蒋中正又给了美国政府一份“山本五十六出巡太平洋前线”的情报。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军大将,由于他能征善战,在日本享有很高的荣誉,并被称为“海军之花”。


(山本五十六旧照)

美国政府恨透了山本五十六。要知道,“珍珠港事件”的首席策划正是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这份情报不仅告知美国,山本五十六将于何时出巡太平洋前线,还准确地标出了山本五十六出巡的路线等。美国政府对这份情报如获至宝,立刻派出16架战斗机成功地截击了山本五十六所乘坐的飞机,而山本五十六也因此丧生。

在二战中,池步洲的情报,不仅帮助中国抗日取得了不少胜利,他还帮助盟军在与日本的战斗中,多次掌握主动权。比如,英国就从池步洲的情报上得知,日本要轰炸印度加尔各答,于是对日本战斗机在中途进行截击,最终将日本战机全部歼灭,阻止了日本的轰炸行为。


(孙科旧照)

再比如,日本曾得到国民政府副主席的孙科将乘飞机到外地公干的情报,于是命日本空军驾机前往,准备置孙科于死地。池步洲在破译出情报后,立刻通知已抵达机场的孙科,阻止他乘机前往。而他乘坐的那架飞机则按计划出行,结果在途中果然遭到日本的拦击坠毁。抗日胜利后,接着又引发了内战,池步洲反对国军这样做,于是他退出了情报组织,转行做了金融管理工作。2003年,95岁的池步洲在日本去世。

池步洲去世后,他的子女将他的骨灰带回中国。当地政府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特意为他立了一块石碑,以让更多的人不要忘记他的功绩。

https://mp.weixin.qq.com/s/EGzaNZTZeUe9J4IlYQfuig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5:50 , Processed in 0.10448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