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史册上的浙药人物:池志强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07:36: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十年浙江大学药学院院庆特刊】史册上的浙药人物:池志强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4.08

浙药人物

时光荏苒,回望学院110年的历史,无数灿若星辰的名字闪烁其中。从救亡图存到烽火连天,从改革建设到争创一流,无数药学先辈们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以明德弘药之姿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以求是创新之魂闯出引领世界高度。在喜迎110周年院庆之际,学院开设“史册上的浙药人物”专栏,让我们一起探索浙药人炽热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人物简介  


池志强(1924-2020),浙江省黄岩人,我国著名药理学家、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浙江大学药学院前身)。1959年11月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研究生部药理系,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初期曾担任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助教。1953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药理学研究,长期担任上海药物所第五研究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药物所副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他是多个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多个学报的编委。池先生在μ阿片受体领域研究成绩显著,曾当选国际麻醉剂研究会执行委员,是我国第一位担任该组织的执行委员。他还为我国国防科研和药学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01 誓举红旗黎明前

池志强出生于浙江省湖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籍为浙江省黄岩县。父母取名“志强”,以寄心志,为国图强。家庭循循善诱的文化氛围使他从小养成了喜爱读书、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平易近人、胸怀宽广的性格,对他以后的人生历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池志强先生的青少年求学时代,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他初、高中及大学一、二年级均因战争,学校避难在山林寺院上课。其间为照顾弟妹和家境困难,二次辍学,四次从教。在艰苦的求学生涯中,池志强先生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劳朴素和奋发进取的生活作风。他亲历了百姓颠沛流离、生灵涂炭的惨景,这时代之景更激发了他对外来侵入者的痛恨和爱国的赤诚。

1946年8月,池志强先生目睹广大人民缺医少药的痛苦,于是从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化学系转入药学系,从此一生与药学结缘。求学期间,他一边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一边投身爱国学生运动,担任浙大应变委员会安全部负责人。1949年1月经谷超豪介绍,池志强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浙江大学52名地下党员之一。为了做好全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他连续坚守岗位不敢睡觉。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他终于能躺下睡个安稳觉,这一觉足足睡了两天。谷超豪院士在其《祝贺志强同志八十寿辰》诗中,称赞池先生:“学海汹涌投身去,誓举红旗黎明前。”1949年8月,池志强先生以浙大首届药学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留校,任药物化学教授张其楷的助教。当时杭州刚解放不久,市场上流通的很多药品质量有问题。卫生部门经常抽检市场上出售的药品,将它们送到浙大药学系检验。池志强先生在许植方教授指导下挑起了这副重担。他边干边学,认真把关,一丝不苟。他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实验技能,检查出很多不合格产品或伪造药品,出色完成了任务。


2011年10月11日,池志强先生讲述自己在浙大期间的工作与学习情况



02 攻关科学登高峰

1953年7月,池志强先生响应中央“开展科技人员归队工作”的号召, 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报到,在丁光生先生主持的药理室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药理研究新航程,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生命年华写下了一曲曲攻关夺隘、攀登科学高峰的动人凯歌。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广泛流行,病情十分严重。毛主席于1958年7月1日作七律二首,其中第一首就是对血吸虫泛滥的写照:“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为了尽快消灭血吸虫病,中央建立血防办大力推动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池志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受命于危难之时,师从丁光生教授进行血防新药筛选及锑剂毒性解毒的研究。1956年,正当池志强先生与伙伴们将合成的二巯基丁酸钠开始用于解锑毒的研究取得显著效果时,他被选派去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学习,攻读药理系研究生。他在B.M.Kapacuk院士指导下研究前苏联发明的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和中国研制治疗药物吐酒石的解毒作用及吐酒石的毒理及其年龄差异等课题。经过夜以继日的苦心研究,他用严谨的数据证明了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对吐酒石的解毒有显著效果,并证明二巯基丁二酸钠比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更优。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前苏联药理学及毒理学杂志及巯基类化合物研究专著上,不仅受到导师的赞许和同行的瞩目,而且也对推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起了一定作用。



1956年池志强(右一)、秦伯益与留苏导师卡拉西克合影




(二)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的研究
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研究是放射生物研究的一个重大领域,寻找抗辐射防护药当时是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防目标。50年代许多国家实验室争先研究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池志强先生在副博士学位答辩后,到前苏联有关电离辐射研究室访问学习半年。回国后,他顾不上休息,即与研究室同仁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试验,从生物胺、巯基化合物中合成、筛选数千种新化合物,经小鼠、犬、猴等动物试用,发现了432、947和1759等药物具有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作用,并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机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三)强效镇痛剂及阿片受体结构功能的研究

1970年初,池志强先生毅然承担了在众多镇痛剂基础上寻找一种新的强效镇痛剂这项艰巨任务。当时,针对阿片类镇痛剂吗啡的成瘾性,比吗啡镇痛效果更好的芬太尼诞生已十年。而后,国外寻求强效镇痛剂的努力成效不大。他带领同事们从查找分析有关镇痛剂文献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改造芬太尼结构的系统研究,在苯吡啶的吡啶环三位上引入了一个甲苯,合成的3-甲基芬太尼,可提高镇痛效价10倍以上。他又带领同事们乘胜追击,以3-甲基芬太尼为基础合成大量衍生物,从中发现羟甲基芬太尼的镇痛效价比吗啡高6000至10000倍,成为当时世界最强镇痛剂之一。

之后,池志强先生对羟甲基芬太尼的药理特性进行研究。从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必须付出更多的心力,更需多学科知识及深广的药理知识。池志强先生瞄准了羟甲基芬太尼较强且稳定的生物活性,组织团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其对阿片受体的作用特性。经过多年的系统探索,特别是高选择性同位素配体的研发应用,他从受体结合、离体器官生物检定及脑内分布特征等多方面,最后证明了羟甲基芬太尼是一个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Goldstein教授的重复验证。池志强先生通过他的创新设计科研思想指导,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高效镇痛剂,受到国际同行的称赞。


1991年羟甲基芬太尼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03 奖掖后进教育家

自1978年8月起,池志强先生一肩挑起繁重的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另一肩又挑起培养人才的工作,他给学生的正能量影响深远。众多学生从他的实验室学成毕业,分赴国内外工作。他们在池志强先生的教导下,不仅得到扎实、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务实、创新的科研作风,更在如何做人、科学报国的格局和情操上得到诸多熏陶。池志强先生门下第一位博士生姚一和回忆:“1981年暑假,我想报考池老师的研究生,但不知如何着手,于是就想先拜访一下池老师。第一次去上海药物研究所,池老师有一个会议,我守在会议室门口,不知如何是好,也觉得非常唐突。有人告诉他有位年轻人找他时,他出来了。当他了解我的来意时马上打消我不安的情绪,让我稍等他一下。会议结束后,池老师带着我来到他的办公室,详细询问了我学习情况,勉励我报考他的研究生,并指导我应该阅读哪些参考书。正是那次会面,使我坚定了报考的决心。”
这些学生纷纷用自己的创新业绩来报答导师对自己的栽培。1986年,池志强先生悉心指导的研究生王锋纯化μ阿片受体获得成功,取得了突破性学术成果,达到国际前沿水平而被包括美国同行在内的10名专家评审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是上海药物所建所80年来的第一例,也开创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史上的先例。
池志强先生十分注重培养、提拔青年人才,把他们推到岗位上,锻炼他们大胆探索、创新,实现自身价值。对于个别研究生身上争名夺利的苗头,池志强先生毫不客气,教育批评,有理有节,“做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做人”。
要问池志强先生培养研究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他实验室的接班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景根研究员总结了三点:“第一,对研究生工作上严格要求;第二,学术上悉心指导;第三,生活上非常关心照顾。这样可以使学生成长很快,老师做到这三点不容易。”
池志强先生一直把他取得科研成果归功于“集体的发现”“集体的智慧”。他的同事和学生都认为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富有人格魅力和领导魅力,是科研一线的实践者,更是学术研究导向人。池志强先生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是他谦虚谨慎,勤恳耕耘,开拓创新的历程,也是他率领研究室科研团队淡泊名利、团结和谐、协力奋斗的过程。


1988年池志强先生与同事讨论工作


晚年的池志强先生,仍积极参加学位委员会的工作,关心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培养人才不辞辛劳,殚精竭虑,深受青年科技人员的爱戴和敬仰。特别是在引进人才中做了大量工作,并选拔与启用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接替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使科学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平稳过渡与发展。

进入21世纪后,虽然从多个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池志强先生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积极倡导蛋白质组的研究,显示了一位老科学家站在科学发展前沿,放眼未来,并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他不忘母校浙大求是精神的熏陶,常从百忙中挤出时间去母校讲学,为母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余热。当学院领导向他转达了学院师生的新年问候时,他也表达了对母校的眷念和关心,回顾了他们在求学和科学人生中的诸多往事,并对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5年浙江大学药学院领导赴上海拜访池志强院士(左二)

后记

正如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必须站在科学的前沿,在别人的基础上,比别人要跨出一步,才能形成影响力,才会对科学有真正的贡献”,池志强先生始终在药理学的多个领域深耕开拓,硕果累累,不少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池志强院士坚定如磐的政治信念、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高瞻远瞩的大局观、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引领学科的学术思想、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和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永远激励着浙药人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百篇药学故事,献礼建党百年》,中国药学会编著,第225-232页.

[2] 《中国药学年鉴(2010)》,彭司勋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3] 陈永庆. 青山着意化为桥——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学家池志强[J]. 今日科技,2003,10:21.

[4] 林巍. 药理专家——池志强研究员[J]. 中国药学杂志,1997,10:48-49.
[5] 沉痛悼念池志强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http://www.simm.cas.cn/dnczq/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07:48: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9 00:52 , Processed in 0.10111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