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81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官埔油扇——闽东人的记忆之美(池建华)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2:57: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样式独特的官埔油纸扇堪称“中国一绝”。它的制作大致五道工序:一是取料,选用匀称篓竹,根据扇径取料;二是做扇骨,先“开丝”,后“剥白”留青,穿上一根篾条为“扇骨”,篾青末端用细线连成扇骨;三是裱纸;四是题诗作画;五是上油、晾干。

官埔油纸扇演绎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过去福安民间迎新娶媳,油扇是不可少的礼品。在电风扇没有普及之前,油扇也是消夏的必备用品。在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是这一传统产品的唯一产地。做这种扇子要选用长势匀称、大小适中、竹节较疏、厚薄相宜的

官埔油扇,盛行于明清时代,目前福安官埔是其唯一产地。在电风扇没有普及之前,油扇是福安乃其闽东一代民众消夏的必备用品。制作官埔油扇,大致有五道工序,即取料、做扇骨、裱纸、题诗作画、上油并晾干。官埔油扇,扇柄上方的扇面用毛竹做成30°弯曲的扇弧,风力比普通纸扇大2—3倍。

一把小小的油扇,承载了福安人浓浓的乡情。

官埔油扇,风行于明清时期,坐落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是其独一产地。在电风扇没有遍及之前,油扇是福安乃其闽东一代公众消夏的必备用品。制造官埔油扇,大体有五道工序,即取料、做扇骨、裱纸、题诗作画、上油并晒干。

官埔油扇,扇柄上方的扇面用毛竹做成30°蜿蜒的扇弧,风力比一般纸扇大2—3倍。在福安官方,端五“送节”、迎新娶媳,油扇都是必弗成少的礼物。现在,福安文化部门正在网络清算官埔油扇相干材料,动手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咱们盼望经过拓宽思绪,把油扇家产从头动员起来,使官埔油扇重放光荣。”汤崇华和池建华一起表白了他们的希望。

作坊是不久前才重修的,可汤崇华他们却曾经想出了许多新点子。汤崇华说,记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初步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刻,外地当局就应用油扇打过计划生育的宣扬告白。“受此启示,咱们盼望未来能和外地一些企业建树合作关系,应用扇面图文为企业做告白宣扬”

“咱们此次重修油扇作坊,也有一些新的主意。”汤崇华说,好比,从前的官埔油扇直径都唯一三四十厘米,往后,他们想要制造一批直径60厘米的油扇,请外地名家在扇面题诗作画,作为装饰品来发售。

他以为,把油扇包装成装饰品或纪念品,商场应当仍是对照辽阔的。“前一段时间,就有人筹办为‘6·18’宁德投洽会订做一批小银扇作为纪念品。请求表面做成官埔油扇的外形,但扇身要用银打造。”

据了解,现在,福安市文化部门曾经初步网络清算官埔油扇的相干资料,为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后期筹办工作。一起,为了进一步维护好这项传统技能,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往年年初,李凯馆长发动汤崇华、池建华等技能高深的乡民从头建树了油扇作坊。

作为一种依靠于制造人自身技能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官埔油扇,将从头被归入大众视线。

颠末电风扇等电子产品的打击,油扇商场无疑只约束在了“送节”和部份有恋扇情结的白叟身上。寂静了20多年以后,官埔油扇才又因其奇特的制造技能,逐步被人们所器重。往年2月,记者在停止《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盘货》系列报导采访时,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中看到了官埔油扇的相干先容。

据福安市文化馆馆长李凯先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官埔村绝大多数人抛却了制造油扇的副业。只需两家人不断在做,每年从正月做到阴历七月,做出来的油扇首要作为人们“送节”的礼物。

再者,很多上了年龄的白叟,炎天出门时,也仍然喜好带上一把油扇,用来遮阳消暑。

汤崇华指着一把刚做好的油扇说:“官埔油扇,款式奇特,在天下是绝无唯一的,可谓‘中华一绝’”。他还通知记者,官埔的小孩儿,从来风行做“蚕丝扇”。小孩买一把只做了骨架的油扇,而后把蚕养在上面,蚕吐的丝一层层结在扇架上,就造成了扇面,极其绝妙!。

在汤崇华家的小作坊里,他现场为记者演示了“取料”历程。随后,他把方才截取上去的竹管,竖竖立在地上上,右手持一把弯刀,几秒钟后,就把竹管平匀地破成了8片。这道工序叫做“开丝”,是做扇骨的第一步。

“开丝”后,要“剥白”留青,再穿上一根蔑条为“扇肩”,蔑青末了用细线联缀成扇骨。做成扇骨以后,要裱纸、题诗作画、上油、晒干。

题诗作画,是制造油扇的一个中间环节。制成一把款式奇特的油纸扇,至多要颠末五道工序。汤崇华通知记者,初度要到山上砍毛竹,竹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成长2年阁下的。原资料有了,接上去是“取料”,制造者要依据扇径取料。

官埔油扇,不但风大,并且美妙、经用。传闻,在官埔,汤崇华制造的油扇颜色鲜艳,极其美妙。汤崇华和池建华是表兄弟,从小在一同学做油扇。上中学时,汤崇华对水墨画产生了粘稠的爱好,最喜画梅、兰、竹、菊。

回家后,他把在校园学到的字画常识用在了做扇面工艺上。凭着本身的美术功底,汤崇华改进了颜料的分配技能,用他调制的颜料在扇面上题诗作画,颜色会越发鲜艳可儿。

“有了这个扇弧,官埔油扇的风力就比一般纸扇横跨2~3倍。”炎炎夏天,拿着如许一把风力实足的油纸扇,真是满意啊!难怪在福安官方,有如许一句鄙谚“葵扇拍拍,糟菜配茶”。它是说,人们在夏天里,围坐在一同,手摇油纸扇,边吃糟菜(一种腌菜)边品茗谈天,其情其景令人神往。

“团扇,团扇,佳丽并来遮面。”官埔油扇,形状与团扇极其类似,仅仅扇柄上方多了一个30°的扇弧。

“面临这类情况,咱们做油扇的希望,也只是酿成了少年时期的一个妄想。”池建华感触地说。

但是,油扇的灿烂时期仍是一去不复返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跟着闽东机电业的打开,电风扇初步在官方遍及。有了电风扇,油扇的最大功效———乘凉,被替代了。”池建华说。今后,油扇商场进入低迷状态,夙昔做油扇的人们也大多抛却了这一谋生,改做其余职业了。

“油扇在福州的销路也很好,价格也能卖的比宁德区域更高一些。”池建华说。官埔人都晓得如许一段旧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有团体到福州去卖油扇,扇子很快畅销,赚了很多钱。

这人一乐意,就用卖油扇得来的钱,给本身买了一样高等奢侈品———皮鞋。阿谁时刻,皮鞋在村庄是极其难得的。但是,他的这双皮鞋却在一个下雨天,被水“溃散”了。村里人笑着说:“如今想来,他当时一定是被卖鞋的给骗了,买回一双牛皮纸做的假皮鞋。”

池建华的堂弟池建龙通知记者,他6岁的时刻,就初步随父亲到穆阳卖油扇。而从官埔到穆阳,要翻过一座山,幼小的池建龙累得走不动了,就跳到父亲挑的油扇担里去睡觉。“父亲一头挑着油扇,一头挑着我,晃晃悠悠地上路了。”

传闻,在电风扇遍及之前,官埔有60%以上的家庭以做油扇为副业。夙昔,在福安的繁华街道上,不管是卖衣服仍是卖鞋帽的店肆,都要从官埔零售一些油扇来卖。“没有风扇的时刻,油扇销路不断很好,人们时常挑着担子到穆阳、下白石一带去卖,还时不时乘车到霞浦、宁德、福州卖。”

13岁时,池建华有了第一次卖油扇的履历。吃过晚餐,几团体带上一担油扇,到电影院门口并排摆上三五个地摊,初步叫卖。在池建华的影象里,事先油扇的代价小扇只需0.15元一把,大扇0.3元一把。

“不外,气象热的时刻,一早晨也能卖出五六十把。买卖还算不错。”除下雨,当时,影院门前天天早晨都摆满了油扇摊。

“等长大了,我也要开作坊,做油扇。”池建华回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是许多小伙伴的独特希望。

8岁起,他就初步跟奶奶和叔叔学做油扇。“天天放学后,就和堂哥堂妹们一同绑油扇,绑够一百把就可以赚到5毛钱。”池建华沉醉在了对旧事的回想中。他说,当时,1分钱就可以买两个糖块,以是绑油扇赚的钱够孩子们买许多零食了。

“咱们小时刻,一有空,就去帮大人绑油扇,并且,许多小孩子在一同绑也很高兴。”

茶余饭后,一家男女老少聚在一同做油扇,是乡民池建华幼年生活的首要内容。

乡民们说,已往,福安官方迎亲娶媳,油扇也是必弗成少的礼物。男方要备齐大、中、小各种规格的油扇,到女方家送礼,并且,女方家支属不管男女老少,大家有份。传闻,这是隐喻一家长幼数代同堂。

婚后,这个风俗还要继承连续,汉家三年,畲家一年。

端五节,福安人对付油扇的影象无处不在。赛龙舟时,梢公们也不忘用画面鲜艳的油扇点缀本身的船舶。“水面上,每艘搏浪飞舟上都有一道油扇建立的亮丽光景”,汤崇华说,“岸边,赶来旁观赛龙舟的人们,手里也少不了一把油扇遮阳”。

从远处看来,人群中,花团锦簇的油扇高下升降,非常耀眼。

据乡民先容,端五以油扇“送节”的风俗,由来已久,大概从明清时期不断连续至今。这些油扇,承载着外婆对小外孙的心爱和母亲对女儿的祝愿,也承载着浓厚的亲情和群众对团团圆圆、和和美佳丽生的祈盼。

“每年正月刚过,咱们就初步制造油扇了,端五前夜,也许能制成近万把。”村里一对做了近50年油扇的老汉妇说,虽然储藏了这么多的油扇,每年端五,仍是供不应求。平常一把油扇卖三四元钱,可端五节,假如没有事前预定,就是花五六元也挺难买到一把油扇。

汤崇华笑着说:“有时刻,扇面还没干,就被买走了。”

官埔村乡民汤崇华通知记者,在福安官方,每当端五,外家都要给女儿“送节”。“送节”礼物中,官埔油扇是必弗成少的。“端五节前四五个月,就初步有人来村里订做‘送节’油扇了。



每年端五节,坐落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最为热烈。一担担“红礼担”中,装的都是过节用的大大小小的油扇。

在闽东,尤其是福安,任意一个成年人都能跟你说上一段油扇的旧事。油扇,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道翻开影象的闸口。摇着油扇讲故事的奶奶、在扇面上养蚕的孩提、用油扇遮阳的婷婷袅袅的?女。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0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iw.org 于 2021-12-8 23:04 编辑


官埔油扇第五代传承人池建华先生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06:39 | 只看该作者
官埔油扇 30度扇弧的美丽哀伤

 描上画的油扇被放在屋顶晾晒

  宁德文化产业网消息 它从夏日的清风中徐徐走来,“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一柄油扇在手,流动万般风情。当电扇、空调等产品垄断市场、工业制品甚嚣尘上之际,制作油扇这种传统的老手艺宿命般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无人问津。

  福安年轻人小愚拍摄的纪录片《最后的油扇》蹿红网络,纪录片用影像钩沉历史,掀起网友们的集体回忆,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人们也因此认识了这个在福安的小村镇—官埔,有人猛然间惊觉,“这油扇不正是小时候爷爷奶奶哄我们入睡时扇的扇子吗?”

  油扇是当地 人婚嫁时的必备彩礼

  现代化的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未曾被忘却的传统依然在发挥作用。官埔油扇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福安民间流传民俗—但凡迎亲娶媳,油扇是必不可少的礼品,男方需备好黄瓜鱼等礼品,装入红布袋和“红礼担”,当地人称为“送礼”,送给女方亲眷。到端午节之际,女方回礼,娘家也要送“红礼担”给婆家,礼品中也必备油扇。

  福安人这种婚后“送礼”的风俗,汉家人婚后送3年,畲家人婚后送1年。作为礼品赠送的油扇,送出时还有讲究,其大、中、小等规格需准备妥当,以传达一家老小数代同堂的寓意。

  小愚说,在宁德福安、周宁、柘荣等地,每到端午节前夕,街上依然可见送“红礼担”的人们,五月初一“送节”的人家最多,这一天也是官埔村最热闹的时候。这种延续至今的风俗,虽然已不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般普遍,但仍有人们像信仰一般代代传承,一担担的红布袋和“红礼担”,从肩挑的岁月中走来,大大小小的油扇,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疼爱和母亲对女儿的祝福。

  油扇这一形象曾一度被人当成福安的标志。手里拿着油扇到外地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可能是福安人。当地的老艺人郑鸿生回忆,唐山大地震后,村里还特意组织各家各户赶制了数千把油扇送往灾区,并在扇面上精心绘制卫生防疫的相关宣传。

  “小时候奶奶怕电扇风大,吹太久容易感冒,所以经常用油扇扇风让我入睡。”在小愚的记忆中,油扇还和童年养蚕的一段经历有关。那时候,他们会利用扇面破损的油扇或新买的油扇扇骨自制蚕丝扇,蚕丝扇以油扇的扇骨为基础模型,把已经吐丝的蚕宝宝们放于扇骨之上,蚕宝宝们吐丝结网,待镂空的扇骨被蚕丝完全覆盖时,蚕丝扇便做成了。

  “制作蚕丝扇,是福安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小愚说,如今使用油扇的人日渐稀少,只剩下民间“送礼”的习俗,在勉力支撑着油扇的市场。

  30多道精巧工序环环相扣

  据官埔当地人粗略统计,在电扇空调等产品尚未大规模普及前,官埔村有60%以上的家庭以制作油扇为副业。上世纪70年代末,是官埔油扇最鼎盛的时期。郑鸿生老人还记得,彼时几十家油扇作坊遍布官埔街。在福安繁华的街道上,鳞次栉比的商店,不论是卖鞋的还是卖衣服的,店老板们都会从官埔批发一些油扇放在店里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的萎缩凋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官埔村的多数人放弃了制作油扇这项并不赚钱的营生。如今油扇的光景已大不如前,官埔村制作油扇的作坊仅剩两家。现年62岁的郭菊英老人便是当地还在坚持制作手工油扇的老艺人,她也是小愚的纪录片中聚焦的主人公。

  郭菊英自20岁嫁入官埔后,就开始靠制作油扇营生,掐指一算已有42年。时间沉淀,油扇从最初的谋生工具渐渐融为她生命的一部分。一年中,除了春节外,郭菊英的空闲时间都被制作油扇填满,她一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制作,一把油扇从骨架到成型,大概要花两周时间。

  据当地的老艺人们介绍,官埔油扇涉及30多道大大小小的工序,大致分为取料、做扇骨、裱褙、画扇画、上油晾干等。制作油扇的作坊多为“夫妻作坊”,这手艺也讲究男女搭配,男匠操取料、开竹、做扇骨等

  粗活,女匠则谋裱褙、画扇面等细活。小愚说,官埔当地仅剩的两户油扇作坊,也是两对夫妻作坊。

  油扇选用的竹,需厚薄相宜、大小适中、竹节不宜过密。制作油扇扇骨的工序十分精细,手工艺人在取料时,会事先选出一段竹子作为扇子的把手,即扇把。然后根据扇子的大小,截取出相应长度的竹管,破篾、开丝。接着要做出“扇肩”,在扇把上方的竹节两边各开一个小孔,穿上一条稍微粗一些的篾条作为“扇肩”,其长度大约是扇子周长的一半,“扇肩”还要用细线固定,使其绷紧弯成弓形。

  官埔油扇的一大特色是,其风力比一般的扇子要大2至3倍。这个奇特之处便得益于制作过程中的“秘方”—官埔油扇的扇柄上方,用毛竹做成了弯曲30度的扇弧。

  油扇的骨架做好之后,要用吸水性和韧性较好的棉纸将扇面、扇底进行裱褙,裱褙后的油扇初具雏形,接下来的工序便是美化和上油,在扇面上绘画一些花鸟虫鱼,或写上“清风徐来”、“心平气和”等雅言,再刷上一层桐油,待晾干之后,油扇便大功告成。这些工序环环相扣,可谓精巧。从青年到老年,郭菊英陪着油扇走了大半辈子,每道工序早已烂熟于心,如今已年届高龄,身体难以再承受这般体力耗费。“一天花十个小时的时间做油扇,长期坐着劳动缺少运动,体重从90斤涨到了150斤……”

  “饿死也不愿学油扇技艺”

  “郭菊英的儿媳说饿死也不愿学油扇技艺,经济效益太低……”小愚说,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他再次感受到官埔油扇面临濒临失传的危机。“仅剩的两户做油扇的人家,他们的家人并不愿学习传承,油扇技艺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官埔油扇作为福安文化特色的象征形式,当地政府也曾试图挽救这项传统技艺。2005年,官埔油扇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2008年还启动了官埔油扇抢救保护与发展方案,但这些政策并没能“力挽狂澜”。

  “几年前,官埔油扇曾计划申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为这些技艺缺乏传承人等诸多客观原因,官埔油扇目前只列入宁德市的非遗名录。”福安市文化馆馆长刘文说。福安市有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等知名旅游景区,曾有当地人士建议,应以旅游为契机,将官埔油扇发展成为福安市特定的旅游纪念产品,但这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去年,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举行开园仪式时,当地的旅游部门曾计划,在官埔油扇的扇面上绘制开园仪式的演出节目、名单,送给外来嘉宾以推广官埔油扇,但这个计划也因一些阻碍而落空。

  去年,官埔油扇曾迎来一批“意外”的订单—北京一客商定制了300把油扇,要销往美国;还有厦门的一批客商慕名而来,预订了2000把油扇。这个消息虽令人惊喜,但却似昙花一现般,此类订单此后再也没出现过。这个“意外”也让部分人意识到:官埔油扇并非没有用武之地,若把它当成一把扇子看待,自然无人问津,若把它当成一项值得欣赏和收藏的工艺品看待,或许还隐藏着一些“商机”。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07:1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08:56 | 只看该作者
实拍:记忆中的那一抹清凉,官埔油扇摇动悠悠乡情

https://v.qq.com/x/page/b31526aupib.html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27:35 | 只看该作者
八闽千姿:油扇“送节”过端午 村民重建作坊

2008年06月08日

中新社福安六月七日电 题:油扇“送节”过端午

  作者 郑长灵 高越伟

  端午节将至,记者在福建福安城北官埔村的村民们家中赶巧看到他们正在准备“红礼担”,很是奇怪,里头装的都是大大小小的油扇。一打听,原来在福安民间,每逢端午,娘家都要给女儿“送节”。“送节”礼品中,官埔油扇是必不可少的。

  “端午节前四五个月,就开始有人来村里订做‘送节’油扇了。每年正月刚过,我们就开始制作油扇了,到端午前夕大概能制成近万把。”村里一对做了近五十年油扇的老夫妇说,尽管储备了这么多的油扇,每年端午节,还是供不应求。平时一把油扇卖三四元钱,可端午节,如果没有事先预订,就是花五六元也挺难买到。有时候,扇面还没干,就被买走了。

  福安端午以油扇“送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大约从明清时代一直延续至今。这些油扇,承载着外婆对小外孙的疼爱和母亲对女儿的祝福,也承载着浓郁的亲情和民众对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人生的祈盼。

  端午节,福安人对于油扇的记忆无处不在。赛龙舟时,舵手们也不忘用画面艳丽的油扇装点自己的船只。“水面上,每一艘搏浪飞舟上都有一道油扇搭建的亮丽风景。”村民汤崇华说,“岸边,赶来观看赛龙舟的人们,手里也少不了一把油扇遮阳”,远处看去,人群中,花团锦簇的油扇高低起落,十分炫目。

  村民们说,过去,福安民间迎亲娶媳,油扇也是必不可少的礼品。男方要备齐大、中、小各种规格的油扇到女方家送礼,而且,女方家亲属不论男女老少,人人有份。据说,这是隐喻一家老小数代同堂。婚后,这个习俗还要继续延续,汉族人家三年,畲家一年。

  福安市文化馆馆长李凯介绍,官埔油扇,盛行于明清时代,位于福安城北的官埔村是其唯一产地。制作官埔油扇,大致有五道工序, 即取料、做扇骨、裱纸、题诗作画、上油并晾干。官埔油扇,扇柄上方的扇面用毛竹做成三十度弯曲的扇弧,风力比普通纸扇大二到三倍。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官埔村绝大多数人放弃了制作油扇的副业,只剩下两家人一直在做。

  沉寂二十多年之后,官埔油扇才又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种依托于制作人本身技艺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官埔油扇在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端午节里重新纳入公众视野。

  目前,福安市文化部门已经开始收集整理官埔油扇的相关材料,为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保护好这项传统技艺,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今年年初,李凯馆长动员汤崇华、池建华等技艺精湛的村民重新建立了油扇作坊。

  “我们这次重建油扇作坊,也有一些新的想法。”汤崇华说,以前,官埔油扇直径都仅有三四十厘米;今后,想要制作一批直径六十厘米的油扇,请当地名家在扇面题诗作画,作为装饰品来出售。

  他认为,把油扇包装成装饰品或纪念品,市场应该还是比较广阔的。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29:05 | 只看该作者
油 扇
□邱 灵

时间:2020年09月15日
来源:福建日报

印象中,执扇多是一件风雅的事。举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倜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清冷幽媚,“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百转愁肠,还是京戏《贵妃醉酒》中杨玉环手腕腾挪间,那柄泥金手绘折扇流露出的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绝代风华之美,诗意盎然之境。而“鞋儿破,帽儿破”的济公老儿摇着一把烂蒲扇招摇过市,《西游记》中能扑灭火焰的巨型芭蕉扇,这些“下里巴人”的经典故事,则演绎着另一番世态人情,温热地熨帖着人心。

老家福安,地处闽地东北,群山环抱,山盆地貌使得福安的夏日更为闷热。在物资匮乏的过去,扇子是消暑纳凉的必备,而福安当地就自产自销着一种油扇,因制作工艺的作坊集中在官埔街道,故以“官埔油扇”冠名。

官埔油扇,显然不入袅娜娉婷的画风。一段竹节当扇把,天然雕饰,简单直接。扇把不与扇面平行,而是呈30度的弧角。常见,在大而圆的扇面上,简约勾勒着一些花鸟,或题写几个雅言,“无上清凉”“莲叶田田”“愚眼看世界”等等,古拙清淡,有禅画之风。风力绝不是一般纸扇可以同日而语的。相传,制作油扇的手艺,最初由宫廷传出,可想工艺的别致细腻、精益求精,之后流入民间,工序无多变化,样式上则趋于简朴,大抵减省了那些精雕细画,也更适于平民生活的日常需要。

从前,福安家家户户随处可见一把官埔油扇:它是饭桌上的碗盖,灶火边的“吹风机”,拎袋时不勒手的托柄,聊天拉呱时的把玩,放学时接孙儿的一杆“旗帜”……记忆中,油扇还是爷爷的随身装备,平日里,他别在身后的裤腰带里,冷不丁,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摇将起来……上大学后,爷爷总会赶在我返校前夕,大老远地去买光饼、炒米、祭灶糖等一些土产分给同学,烈焰八月,他就顶着这把大油扇来遮阳,偶时落雨,油扇也能拨开雨帘救救急。

如今,官埔街道上只剩下两家“夫妻作坊”。男匠操取料、开竹、做扇骨;女匠则谋裱褙、画扇画、上油等细活。制作油扇的工艺十分繁琐,据当地老艺人介绍,它涉及30多道大大小小的工序,大致分为取料、做扇骨、裱褙、画扇画、上油晾干等。头一步——取料,需取厚薄相宜,大小适中,竹节较疏的细竹,手艺人会事先留出竹节部位的一段作为扇把,而后根据扇子的大小,将扇把以上的竹管均匀劈成八片,再开成50多条细竹丝,即为“开丝”。扇面越大,竹丝就得开得越多,像孔雀开屏,以撑托扇面。继而“剥白留青”——剥去竹丝的篾白留下篾青。接着作“扇肩”,在扇把上方的竹节两边开出一个小孔,待晾干晾透以后,穿上一条稍微粗一些的篾条作“扇肩”,其长度大约是扇子周长的一半,然后用细绳分上、中、下三层依次将竹丝连缀起来,固定在扇肩两端,绷紧使扇肩弯成弓形,整个扇面与扇柄形成30度扇弧,这正是官埔油扇的独到之处,扇出的风力可比普通纸扇高出两三成。上油是最后一道工序,讲究桐油刷面,桐油较一般化工轻油自然原生,柔韧性好,上过油后的扇面更加油亮光泽,且坚韧不易破裂。一把油扇从骨架到成型,大概要花两周时间。

手作,就一定会有遗憾,但也正因了这些遗憾,成就了每把扇子的独一无二,官埔油扇是巧于应对这些遗憾的。恰如“蚕丝补洞”,一场深埋缱绻、不舍缠绕,这何尝不是对缺憾的尊重,对生命无常的接纳,还有,对生活中诸般不美好的温柔以待。

官埔油扇一扇,凉风劲爽,空气中尽是老福安的熟悉味道。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31:30 | 只看该作者
时间:2021.8.10
来源:福建日报

东南网8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广 摄)近日,在福安市八一小学暑期公益培训班上,福安官埔油扇非遗传承人池建华向同学们介绍官埔油扇的制作过程。暑期公益培训班由福安市政府免费举办,旨在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目前全市共设立16个培训点,推出9个课程类别33个课程科目75个教学班,受益青少年学生达2273名。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33:47 | 只看该作者
阮兆菁:清风徐来油扇情

时间:2019-12-18
来源:三都澳侨报

说到福安的官埔油扇,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扇有关的人和事。这与人与事有关的,其中就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英烈,他就是福安籍的闽东革命先驱施霖烈士以及他写的《白扇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施霖应用流传于闽东地区、百姓家喻户晓的《白扇诗》曲调和演唱形式,填入革命内容的歌词,唤醒穷苦大众的反抗意识,“一把白扇画牡丹,财主收租太不堪,不管收冬割无谷,一斤半量不让宽;两把白扇画牡丹,国民党政府贼做官,凡是都是帮地主,穷人无罪要坐监……”当你听到这些朗朗上口、成为了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的白扇诗,一种对先烈们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

这白扇和官埔油扇密切相关,因为,大而圆的官埔油扇是画牡丹的最好材料。

扇子是一件历史非常久远的生活用品,尽管它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但这丝毫不妨碍它后来的功能演变。在平民生活中,一把扇子在手,就有了扇风纳凉、夜晚驱蚊、出门遮阳等功用,而扇子到了书生小姐的手上,还多了调情的成分。唐朝诗人罗隐在《扇上画牡丹》中这样写道:“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一把扇子可寄寓山水风情,可演绎悲欢离合,款款中也能折射出一段悠悠的历史,宛如那脍炙人口的《桃花扇》,不经意间成就了血溅泪染的爱情和南明一代的兴亡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诸如空调、风扇等的出现,使凉风四起。但扇子依然不可替代,人在户外或者遭遇停电,扇子就是你去燥解烦的知己。如今,在炎炎夏日的傍晚时分,当你走进福安的大街小巷,古宅老厝,依然可以看到戴着老花镜、摇着油纸扇的老奶奶,悠然自得地沉浸在安逸的世界里,身边摇篮里呀呀学语的小孙孙,也在奶奶摇来的轻风中露出天真灿然的笑容。猛然间,你会发现,扇面上简约写意的花鸟山水的图案,和“心定神闲”“清风徐来”“莲叶田田”的题字,蕴含着哲理,寄寓着深意,这些来自民间艺人的书画,同样给人艺术的美感,在一摇一扇的清风里,这不知不觉地滑进我们心中的哲理和美感,让我们时时感受到它的深刻内涵。

福安官埔村是油扇唯一的产地,过去家家户户都制扇,久而久之,官埔油扇也就成为这村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全村制扇的历史还得追溯到明清时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手工精巧,分工明确,环环相扣,堪称福安传统手工产品一绝。手工制扇技艺世代传承,即使到了油扇风光不再的今天,仍然有人家秉承祖业,靠制作油扇维系营生,男的操取料、做扇骨等粗活,女的谋裱褙、画扇面等细活。在一个盛夏的下午,我们走进了官埔村,阵阵清凉袭面而来。当我们走进一户人家时,看到的是全家的男女老少正忙着制作油扇。家中的长者见有人客来,便放下手中的活,迎上来和我们聊了起来,他首先告诉我们的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今年初夏,官埔油扇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飘洋过海,销往美国。进入美国家庭的将不仅是缕缕清风,而且更是官埔油扇深厚的文化底蕴。说起油扇的制作技艺,老人更是侃侃道来。

官埔油扇自明清盛行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据老人回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是官埔油扇最为红火的日子,数十家油扇坊分布在大街小巷上,门前悬挂着一串串的油扇,宛若大朵大朵的花瓣在绽放,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唐山遭遇大地震时,官埔百姓在当年的紧巴日子里依然心系国家,依然牵挂灾区,总想能为受灾的同胞做些什么。当接到大队部的赶制油扇的紧急通知后,人人上阵赶制油扇,还特意在扇面上题画卫生防疫等宣传内容。这批几千把油扇及时送往了灾区,送去的是福安人民的一份深情,捧上的是韩城百姓的一瓣心香!

官埔油扇在当地还有着很重要的身份,与福安独特的“送节”传统民俗结下悠久的情缘。过去福安民间迎亲娶媳,油扇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礼品,女方的亲属人人有份,油扇的大中小规格品种样样齐全,隐喻着一家老小数代同堂,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婚后每逢端午节,油扇要连续送上三年,吉祥如意的祝福随风扇至。而农历的五月初一,官埔村那更是热闹非凡,前来购买油扇的人络绎不绝,将制扇人家挤得是水泄不通。一担担的红布袋,一方方的红礼担,炫耀着小孩们过节的新衣,展示着簇新油亮的油扇。这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们的疼惜和怜爱。无怪乎这种淳朴的习俗沿袭至今,依然充满着浓浓的乡间情愫。

一柄油扇,万种风情。

官埔油扇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却是精致得很。据老艺人们介绍,官埔油扇制作工序大致可分为取料、做扇骨、裱褙、画扇画、上油晾干等五大类三十多道。选材是最基础也是最先进行的一道,选取长势匀称、竹节较疏的细竹是为关键,根据制作扇子大小截开一根根竹管,并留出竹节部位的一段作为扇柄,尔后,将扇柄以上的竹管均匀劈成八片,再切开成50多条细竹丝,即为“开丝”。扇面越大,竹丝就得开得越多,就像孔雀开屏,以撑托扇面。之后是“剥白留青”,即剥去竹丝的篾白留下篾青,再在扇柄的竹节两侧各开出一个小孔,然后将这些竹料晒干晾透以防蛀。接着是截取较为坚固的毛竹,破开后削出一根根竹条,穿过扇柄的小孔作扇肩,其长度约为扇面周长的一半。然后用细绳分上、中、下三层依次将竹丝连缀起来,固定在扇肩两端,绷紧使扇肩弯成弓形,整个扇面与扇柄形成30度扇弧,而这正是官埔油扇的独到之处,扇出的风力可比普通纸扇高出两三成。油扇骨架做好后,用吸水性和韧性较好的棉纸对扇面、扇底进行裱褙,扇子也就雏型初具。晒干后,在扇面上画上笔触简单的花鸟草木、山水日月,或是才子佳人、天神仙女,或是题些“心平气和”“春风满面”之类的雅言佳句,再刷上一层桐油,整把油扇便可收刀完工。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精制几把“蚕丝扇”,即把要吐丝的蚕放在做了骨架的油扇上,让蚕在上来来回回地吐丝,一层层的蚕丝网在了扇架上,就形成了轻盈透亮的蚕丝扇,其质感优雅、艺术韵味,乃扇中极品。油扇的功用极多,在风扇、空调没有普及之前,油扇是福安百姓必备的消夏用品。端午赛龙舟,舵手们也不忘用画面明丽的油扇装扮自己的船只。极目远望,那泱泱的水面,一艘艘斩风搏浪的飞舟上,用官埔油扇搭起的亮丽风景直逼眼帘。岸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观看赛龙舟的人们手里也少不了一把遮阳的官埔油扇。茫茫人群中,清拙简朴的油扇随着呐喊助威声高低起落,十分惹目抢眼。

“官埔油扇制作技艺”因了它的悠久历史和精湛工序,于2008年12月入选第二批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因它的工艺复杂,销路不畅、制作者收入微薄,除了一些老者仍坚守外,而他们的子孙尽管熟识技艺,但还是另谋生计去了。如何保护、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湛技艺,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福安福安,幸福平安!在这片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神奇土地上,奇特的山水、神秘的城堡、罕有的冰臼……构成了一幅幅雄浑壮阔、美妙绝伦的美丽画卷!我们期待那堪称“中华一绝”、饱蕴着文化及艺术之美的福安官埔油扇,再写新篇,再创辉煌。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23:37:27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福安市民间手工技艺能手名单

池建华  官埔油扇制作技艺  城北街道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8 15:35 , Processed in 0.13262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