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7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福建的“福”字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3:5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东元居士
福建的“福”字

    在探讨“福”字前,再聊聊上文留下的“扣”,即汉献帝改元“建安”之始末,这个话题倒是鲜少有人专文探讨过。首先来看正史《后汉书·献帝纪》关于改元的最初史料:“(建安元年春正月癸酉)郊祀上帝于安邑,大赦天下,改元建安。”也就是汉献帝在一个叫“安邑”的地方,祭祀上帝,并将年号改为“建安”。那么汉献帝为什么跑到“安邑”去祭祀上帝呢?因为当时朝廷发生了李傕、郭汜之乱。熟悉三国的朋友们应知道: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后董卓被诛杀,不过其西凉兵并未完全解散,而是由其旧将李傕、郭汜、张济等率领,从关东杀回长安。吕布败走,王允被杀,献帝被劫持,书称“犯长安”,朝政败乱、生灵涂炭。后来杨奉、董承护驾东逃,李、郭劫夺,一路上“王师败绩”,最后才逃到安邑,相当狼狈,不过总算安身下来。于是,第二年便将年号“兴平”改为“建安”。所以个人推测改元“建安”的意思是希望能从“安邑”这地方重新建元改运,希望国家早日安定,结束动荡。(至少从字面可以这样理解)嘿,果然七月回到洛阳,八月迁都许,接受曹操阵营的迎奉。从此,一方面曹氏得以“号令诸侯”而霸;另一方面,东汉政权也籍此得以再“安度晚年”廿五载。
    好了,该聊聊“福”字了。福建的“福”字源于“福州”的“福”,而福州之称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据明代的《八闽通志》记载:“(福州)本府,汉初闽越王都此,建安初,为侯官县。”之后又几经变革:“隋改泉州,复为闽州,寻改为建安郡”、“唐武德初改为建州,六年为泉州。”注意,这里的泉州并非今天概念的泉州,隋的“泉州”包括闽北、闽东及闽南,治所在闽县;而唐武德的“泉州”主要指闽东。到了“景云二年(702)改为闽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设福州都督府,福州之名由此开始。那么为什么取名“福州”呢?据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也就是福州一名实源自“福山”。福州不仅有“福”山,还有“寿”山呢,真可谓“福寿双全”,寿山以产“寿山石”而著称,这咱先按下不表。唐开元十三年诞生的“福州”与之前设置的“建州”,终于在开元二十一年“催生”出“福建”一名!这年李唐政府设福建经略使,治所就在福州。
    我在前文说过,闽北历史上出现多个“建”字地名,闽东则出现过诸多“福”字地名。不过东元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说如今闽北诸“建”字地大都同源于“建安”而“一‘建’相承”的话,那么如今闽东诸“福”地却可谓“自得其‘福’”。简述如下:一、福州福清市:福清设县始于唐,初名万安县,一度更名为福唐。五代时,闽国改为“福清县”,沿用至今。那为什么称“福清”呢?据《闽书》记载:“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治所。”即福之山、清之水相会处,所以叫“福清”。1990年撤县设市,为福清市(县级)。
    二、宁德福安市:福安设县于宋,关于“福安”之名,还有个有趣的故事。福安地区从唐时起属长溪县,地偏难治,乡人常上书向朝廷申请设县,可一直未见批复。宋代时,任端明殿学士的邑人郑寀为此献诗宋理宗,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理宗用筷子蘸羹汁在桌上写道:“敷锡五福,以安一县”。于是,终于得以设县,并以皇帝御批中的“福”与“安”命名为“福安县”,一直沿用。1989年撤县设市。
    三、宁德福鼎市:宁德辖下的一个县级市。相对而言,福鼎设县时间就比较晚了,之前原为霞浦县地。乾隆四年(1739)析霞浦四里置福鼎县,时属福宁府管辖。而“福鼎”一名是因其境内太姥山之“覆鼎峰”而得名。太姥山的“覆鼎峰”又雅称“福鼎”,据《福建通志·地理志》“乾隆四年奏析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县,取名于二十都福鼎山。”地名沿用至今,1995年撤县设市:福鼎市(县级)。
    最后又一个问题来了,即我们前面所说的福州之名是因为有座叫“福山”而得名,那么这座传说中的“福山”又为什么独以“福”为名呢?据相关文献记载,这是因为传说有座山上住着一位神仙,若有人有幸目睹仙人,那么就是有福气之人!所以就称这座山为“福山”。这是一个见载于古籍当中的古老传说故事。当然,真实与否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福州因“福山”而得名,而福建又因“福州”而得名。你和我,也因之而贴上“福建”的标签,“天然”地成为一名“福建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8 13:55:26 | 只看该作者
一個閩南人的閩北散記



       福建,关于这个两字,几日前我还在和一位友人“胡侃”,我笑道:“福建的‘福’字源于闽东,其代表有福州、福安、福鼎、福宁、福清等泛‘福’字地名。而‘建’字源于闽北,其代表有建州、建阳、建瓯、建宁、建安等泛‘建’字地名。”友人同意了我这个玩笑的说法,也就是“福建”两字从字面上看似乎没闽南、闽西什么事哈。(接着胡侃,相对而言,闽南地名则多带“安”字,如:同安、南安、惠安、安溪、华安、诏安还有新兴的翔安等泛“安”字地名。)

       说到闽北,那么简述一下地理概念“闽北”的建置。汉代属会稽郡、三国时吴国置建安郡,治所在今建瓯。晋元康年间属江州,南朝时属闽州。隋废郡为县,属泉州(今福州)、后又置建安郡。唐代设建州,宋代设建宁府,属福建路。元代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明代置建宁、延平、邵武三府。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到清末设延建邵道(驻南平)领三府,其中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上洋,建宁府领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民国废府制,设北路道、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南平专区;1956年南平的三元、明溪合并称为“三明”,之后成立三明市、三明专区。

       那么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南平市居闽正北、三明市居闽西北、宁德市居闽东北(虽然宁德又称闽东)。所以将南平、三明、宁德合起来正好可形成一个地理概念的大闽北。而这三个地级市,东元正好各自选走了三个景区,即:南平市的世界自然及文化双遗产的武夷山;三明市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名城泰宁;宁德市著名的福鼎太姥山。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11:19 , Processed in 0.08040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