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临海报》创办记忆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23:0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办记忆

2014年11月04日
  □杨  益

  记得是1994年初春,市里准备到深圳举办一次招商引资活动,我当时在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当秘书,平时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爬爬格子,这习惯在上高中读书时就养成了,隔三差五有一些不入流的“豆腐干”块文章见诸报刊。

  临出发招商只有十多天的一个上午,时任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杜康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能不能发挥一下你的特长,这几天马上编一张报纸,这次带到深圳招商用。”我回到办公室,坐在吱呀发响的藤椅上,脑袋一片空白,一张报纸是怎么出炉的,我当时一无所知也可以说是无从下手,我首先想到的是打电话求助台州日报社的几位朋友,当天下午,时任《台州日报》专刊部记者池锦蕾就带着版样纸赶到了我办公室,还有资深记者杨元梁一再鼓励我:“不要怕,我们帮你!”一个多星期的日日夜夜,对开四版的《临海开发报》从组稿到排版就已基本就绪,我记得在报眉上还打上一句醒目的标语:“临海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开放的!”说来凑巧,就在那一次招商会上,市委市政府真的把市府大院也卖了,这就有了现在的耀达商场。待到招商出发前一天,我把委托《台州日报》印刷厂总共印刷了800份,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送到了杜康主任的办公桌上。

  一个多月后的1994年5月24日下午,杜康主任来到我办公桌前:“杨益,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屁股还没坐下,他就已开口:“你能不能办一张《临海报》?上次你编的这张报纸大家反响都很好,特别是几位主要领导都非常满意。”我说,“那我就试试看吧?”他说:“这不是试试看,如果你有决心,我马上就要向市长书记正式汇报。”或许有了那一张“招商报”的经历,我有点胆大:“那好吧,我尽最大努力!”第二天一早,杜康主任就告诉我:“陈市长、苏书记我都已经汇报过了,他们都很支持,你现在就起草《临海报》筹办报告吧,等会送到我办公室。”几天后,时任市委书记苏建国把我叫到办公室,他说:“小杨,这一次市委市政府不给你一个编制,也不给你一分钱,你去办一张报纸给我们市委市政府用!”这一边是时任市长陈国平还有杜康主任早已在经费、办公用房上想办法了。股份制!在当时倡导“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大环境下,记不清是谁的提议,伟星集团出资6万元,市政府招待所出资6万元,新华集团出资3万元,台州房屋开发公司出资3万元,18万元启动资金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协调下,很快就汇到了报社临时账户,作为注册资金,我在工商局注册了“临海报发展有限公司”,由时任伟星集团董事长明丕白兼任董事长,由我担任总经理,这就有了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包国强后来的一句玩笑话:“我们临海拥有全国唯一的一张股份制党报!”

  市委很快发文决定,由省委下派挂职锻炼的市委副书记姚盛德担任筹备组长,我担任筹备办公室主任。随后,市委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包国强兼任《临海报》总编,我担任副总编(主持工作),包国强部长借用市政协会议室首先给我们7个采编人员开了一个会,散会后走到会议室门口的阳台上,包国强部长拍着我的肩膀笑笑说:“杨益,我只是开头挂挂名噢,生活就全靠你自己做了!”

  当时省内县市办报不多,我们赶赴奉化等地考察办报经验,万事开头难,可能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在奉化回来的路上,我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晕车——趴在路边吐了一地。

  经过杜康主任多次协调,老市府大院门口左边的二间“外面下大雨里边落小雨”的平房就成了《临海报》的诞生地。

  1994年7月19日下午3时左右,我骑着自行车来到洪池路台州日报社四楼照排室。照排室里没有多余的坐位,曹凌云、洪流、赵虹等,我们一帮人就坐在门口的鞋柜上开始校对、清样。照排室门口朝西,四点左右,西晒的太阳早已把我们炙烤得汗流浃背,一字一句,我们睁大眼睛,不敢半点马虎,强烈的太阳光还不时刺激着我们的眼睛,这时,时任《台州日报》副总编洪锦沸先生,可能是从儿子洪流那里得到消息赶来了,他一屁股坐在鞋柜上,容不得我半句客气,拿起一张大样笑着说:“版面太多了,我帮你一起看看!”

  7月20日早晨2点多钟,可能是由于厂里工作衔接原因还是当时我年轻不懂事,洪池路台州日报印刷厂里,《临海报》创刊号PS版已经上机的印刷机怎么也不见开动,坐在印刷机前的我和洪流两人真的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无奈又无助,半夜三更,洪流到街上寻找香烟店,我硬着头皮又找到了池锦蕾,她爸爸时任台州日报总编辑,她敲开爸爸的房门,由于电话无法接通,池总立即起身出门亲自去敲门协调,早晨四点多钟,印刷机终于缓缓开动……

  时隔32年,《临海报》又与临海人见面了,这一天,我们报社所有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市民分发赠阅试刊号。这一天,姚盛德副书记、包国强部长特地来到报社祝贺,办公室里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我们就站在门口的空地上寒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得感谢本报摄影记者若君大姐,用黑白照片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这一天,我们报社全体工作人员晚上在回浦路一家名叫“友情楼”的小餐馆二楼举杯庆祝,一醉方休的我不知什么时候被同事们送进了中医院急诊室。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夜给我挂针的那位护士,几年后当听说她的外甥女跟我找对象时,连忙找到我如今的丈母娘:“杨益,我认识!是个酒鬼!”

  说是“创办记忆”,其实更准确地应该说是“复刊记忆”。解放前,临海曾有过《赤霞报》,1949年解放军进城就有了《临海电讯》,1956年5月《临海报》创刊,1959年6月郭沫若先生专门为《临海日报》题写了报头,直到1962年国家困难时期,《临海日报》停刊。

  回忆起来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有记忆不清,或者表述不周之处,还望当年见证者指正。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12:03 , Processed in 0.08175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