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4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夜郎国研究(与綦江、六枝等地域交集)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07:3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夜郎王室
7.1.遁水圣母
《华阳国志》:有竹王者,兴於遯水。先是有一女子浣於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闲,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养之。长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晋人不知汉事,故以汉晋夜郎县为夜郎国,对后世影响极深。
遯水,即遁水,也即存水,就是今天北盘江。北盘江是遁水圣母的故乡。历代竹王的母系都是来自彝部。末代竹王的母亲就是来自彝人谈指部,的岳父名叫翁指,是谈指彝部的首领。
今天安顺、六盘水、黔西南地区,自古为滇黔之咽喉、地理之要冲,是夜郎文化的核心覆盖区域。夜郎时代末期的谈指彝部应该是彝部夜郎的中枢,是多同夜郎国之南角与彝部交融地带,是鳖部夜郎与彝部夜郎结合最紧密的纽带区域,是巴、彝两大民系团结奋斗的历史大舞台。公元前27年末代竹王被斩首之后,这一带是末代夜郎王子邪务依托谈指彝部作最后抗争的重要基地。后来翁指也被斩,邪务下落不明,夜郎国灭亡。西汉末期将大夜郎县分散后的小夜郎县设置于此,即两汉大部分时期的夜郎县设置于此,东晋牂牁郡一分为三之后的夜郎郡县均设置于此,是早期贵州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竹王与遁水圣母的二元信仰,反映鳖部与彝部之间的姻盟在整个大夜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7.2.夜郎王多同
夜郎王,竹王,多同,是同义词。
苴同,竹筒。多同,大竹筒,大王,竹王。夜郎王,应龙王,鳖人的王,鳖国国王。鳖国且同部与且兰部并非平行关系,且同部就是鳖国本部,且兰部源出于且同部,且兰部下属于且同部。中世播州杨氏土司与黄平州土司就是这种关系,地理空间也差不多,历史确实惊人地相似。多同就是夜郎王,是历代夜郎国王的通称,也专指汉武帝时与唐蒙会盟的夜郎王。
公元前135年,汉朝遣使唐蒙来到夜郎国谈夜郎入朝、设置郡县、封王授爵、合击南越等事,双方达成了盟约。同年设置犍为郡,以夜郎苴同部设置夜郎县、以夜郎且兰部设置南夷县,夜郎县鳖邑为郡治和县治(初期并未设置鳖县),夜郎县娄山关驻督尉。汉朝授唐蒙夜郎都尉,并修建夜郎道和南夷道。同蒙会盟,标志着夜郎国的山门已经打开,夜郎地区进入郡县制与地方君主制双轨并行的时代。
公元前111年,夜郎发兵合击南越,十万夜郎精兵浮江而下,与东路汉军会于番禺。夜郎苴兰部没有发兵,实则防范汉朝,汉朝八校尉趁夜郎兵力分散,进驻夜郎,斩头兰,以南夷县地设置牂牁郡。南越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筰侯,焻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沉儣郡,焻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公元前27年,牂柯太守陈立斩末代夜郎王兴于且同亭,夜郎国灭。
同蒙之盟中有使其子为令,多同已届中年或老年。兴被斩之时,其子邪务已经成人,兴最少也届中年。可见从公元前135年同蒙会盟至公元前27年兴被斩这中间108年时间,最少还有二到三代竹王。与唐蒙会盟的多同,不是兴的父亲,而是他的曾祖或高祖。夜郎地区君主制与郡县制双轨运行时代最少经历了四到五代竹王乃至更多。
既然多同点头即可开犍为郡,如果多同尚在,斩头兰还不至于令群夷震怖。虽然郡县乃大势所趋,而汉朝也不至于与多同直接冲突,古代的盟誓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会更强一些。所以多同必死于公元前111年之前。
红土之上,万山深处,定有其人之大型陵寝。
一个传承千年、拥兵十万的独立王国,一个名耀千秋、威震四方的高原君主,为何能够不战而请入郡县?
《史记》:从巴属符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可见太史公亦有不公之时。岂非把历史当作儿戏。话又反过来讲,既为汉武之臣,剪裁汉武之事,亦属必然。
拥兵十万之时,为何不战而降?斩头兰之时,为何无人反?而108年之后的公元前27年,等到汉朝已经将夜郎、南夷二县修成犍为12县、牂牁17县共29县,斩末代夜郎王的时候,仍然有22邑反汉。22邑相当于今天200县。仅牂牁17县已经北起娄山关,南至进桑关以南。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与夷为姓曰「遑耶。」诸姓为「自有耶」。世乱、犯法,辄依之藏匿。或曰:有为官所法,夷或为执仇。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恩若骨肉。故南人轻为祸变,恃此也。其俗徵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夜郎民族其实也喜欢谈经论道,对于盟誓的坚守有一种宗教情绪,这是中原学士嘲笑的材料。

唐朝贞观十六年,在昔日老鳖国和夜郎国的国都鳖邑设置最早的遵义县,属播州。明代播州分为遵义、平越二府,遵义府历明、清、民国、至今。从贞观年间的遵义县开始,遵义这个名字也用了大约1400年。原老鳖国、夜郎国的国都鳖邑、秦代夜郎县治、汉武帝年间的夜郎县治、唐代夜郎县治,都在今天遵义地区的土地之上。以遵义为名,不明白唐朝的学者心中是怎么想的,难道真的是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么?
在我们的文献当中夜郎王多同的背影确实早已极其模糊,而赤县已远,应龙难追,鳖国已灭,夜郎亦亡,多少欢歌与惆怅,多少斯文与伐谋,俱随战火烽烟而逝,惟遵义二字却深深地刻入大地。
7.3.头兰
苴兰,竹篮。头兰,大竹篮,大王。头兰是历代且兰国王的通称,也专指公元前111年被汉朝八校尉斩掉的头兰。
《史记》: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觽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头兰,常隔滇道者也。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
多同发兵,而头兰未发兵,夜郎不放心汉朝,所以没有尽发夜郎兵。夜郎兵下南越,汉八校尉进夜郎,汉军有备而来。头兰被斩,标志着夜郎彻底进入衰落期,随后大夜郎县和大南夷县分别被修成两郡各有十余县。彝部成为大夜郎国晚期的主力和依托。
今黔东南州、黔南州北部交界地带为老鳖国苴兰部的核心区域,是且兰夜郎国的中心,且兰国都和汉武帝时期的大南夷县治所应在附近。犍为郡南夷县是牂牁郡的前身。这一带也是早期贵州高原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7.4.末代夜郎王苴兴
《水经注.温水》云:豚水东迳牂牁郡且兰县,谓之牂牁水。水广数里。县临江上,故且兰侯国也。一名头兰,牂牁郡治也
近人多以为牂牁郡且兰县在苗岭东线,郦道元以为故且兰国在牂牁水,都不准确。且兰国以老鳖国南境苗岭东线为基地向东、向南拓展,所以且兰故国应在今黄平、福泉、贵定一带。初期的牂牁郡,其社会基础应该在更南。汉朝斩掉头兰之后所设置牂牁郡及且兰县治所,在且兰国南境红水河之滨,今广西河池地区,属于传统越部范围。牂牁郡是汉朝在夜郎地区的第二个行政中枢建制,广西北部地区是郡县制之后大夜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地方官故意挑拨夜郎鳖部、彝部,与越部之间的矛盾,扶持越部,以弱制强,所以鳖部、彝部不服。
孝昭始元元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牂柯、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柯,大破之。后三岁,姑缯、叶榆复反,遣水衡都尉吕辟胡将郡兵击之。辟胡不进,蛮夷遂杀益州太守,乘胜与辟胡战,士战及溺死者四千余人。明年,复遣军正王平与大鸿胪田广明等并进,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上曰:句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其立亡波为句町王。大鸿胪广明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间岁,武都氐人反,遣执金吾马適建、龙额侯韩增与大鸿胪广明将兵击之。至城帝河平中,夜郎王兴与钅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牂柯太守请发兵诛兴等,议者以为道远不可击,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张匡持节和解。兴等不从
命,刻木象汉吏,立道旁射之。
杜钦说大将军王凤曰: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汉家加诛,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豫调谷积要害处,选任职太守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
罪恶未成,不怀疑汉家加诛。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待寒冬高原雪凝,草民难以集群。杜钦真谋士也。
大将军凤于是荐金城司马陈立为牂柯太守。立者,临邛人,前为连然长,不韦令,蛮夷畏这。及至牂柯,谕告夜郎王兴,兴不从命,立请诛之。未报,乃从吏数十人出行县,至兴国且同亭,召兴。兴将数千人往至亭,从邑君数十人入见立。立数责,因断头。邑君曰:将军诛亡状,为民除害,愿出晓士众。以兴头示之,皆释兵降。句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劳吏士。
公元前27年深秋,新任牂柯太守陈立一刀下去,夜郎国灭。
苴兴是末代夜郎王。兴之被斩,标志着大夜郎国彻底灭亡,也标志着同蒙会盟之后夜郎王族试图维系的双轨制彻底结束。对于普通夜郎民众而言,封建郡县制取代君主奴隶制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可惜郡县制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根基并不牢固,后来随东汉而崩溃。
7.5.夜郎王子邪务
邪务,即苴务,末代夜郎王苴兴的长子。苴兴在且同亭被斩首之后,邪务与其外公谈指二人正式走上与汉朝对抗的道路。
《汉书》:“(夜郎王)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收余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反。至冬,陈立奏请募诸夷与都尉长史,分将攻翁指等。翁指据厄为垒,陈立使奇兵绝其饷道,纵反间以诱其众。都尉万年曰:兵久不决,费不可共。引兵独进,败走,趋立营。陈立怒,叱摩下令格之。都尉复还战,陈立引兵救之。时天大旱,陈立攻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挂首出降。
22邑,相当于今天200县。当时牂牁郡北起大娄山附近,南至进桑关以南,也仅17县。而牂牁郡勾町、漏卧等越部显然不属于这22邑。这22邑涉及犍为、牂牁、武陵三郡的鳖部和彝部。
公元前26年夏天,翁指被斩首。此后文献当中再也没有关于邪务的记载。
而此后数百年,这一带獦獠、土人的反抗并没有中止。鳖族变成了邪族,苴务也成了邪务。隋代在老鳖国腹地北境置务川县。唐初置务川郡,领务川、涪川、扶阳三县,旋即改为务州。今遵义地区仍有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与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中国仡佬族人口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唐初在老鳖国腹地东境置有瑘川县,即邪川县,属今遵义地区风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交界地带。今风冈县仍有邪川镇,即唐朝邪川县城。唐初在老鳖国腹地西境曾设邪施县,属今遵义县、金沙县、仁怀县交接地带,县城在今遵义县鸭溪镇。而唐初在老鳖国国都鳖邑附近设置了最早的遵义县,今天仍属遵义县。
不狼山,就是大娄山。大娄山如慈父,混沌而沧桑。邪川县、邪施县、务川县、务川郡,不就是文献中下落不明的夜郎王子邪务的化身么。他仍在大娄山之麓,他仍在乃父的膝下。
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獦獠则以仡佬族称之,土人则以土家族称之。
7.6.竹王三郎
《华阳国志》:因斩竹王,置牂柯郡,以吴霸为太守。及置越嶲、朱提、益州郡。後夷濮阻城,咸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後嗣,霸表封其三子列侯。死,配食父祠。今竹王三郎神是也
而《太平寰宇记》:其夜郎侯降,封王,不言杀之,至成帝时犹谓之夜郎王。焉得云竹王被杀,后封其子为侯,与班文全乖,自疑《华阳国志》为怪诞也
《华阳国志》记斩竹王置牂柯郡,实谬也。历史事实是,前111年,斩头兰,置牂柯郡。前27年,斩竹王,灭夜郎。所以汉朝封竹王三郎神,是在灭夜郎国之后,不是在置牂柯郡之后。
公元前27年深秋,新任牂柯太守陈立一刀下去,末代夜郎王苴兴应声而倒,但牂柯郡并没有从此太平。于是汉朝地方官一方面将继续反抗的夜郎王子邪务彻底污名化,一方面重新塑立了一个新的神----竹王三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07:33:26 | 只看该作者
三郎祠遍布黔、桂、鄂、川、滇、湘各省。  
8.夜郎时代的文曲星
8.1.犍为硕儒——舍人
老鳖国腹地,东、南、北三面乌江环闭,西有赤水,背靠大娄山,鳖水、赤水流域实为高原大粮仓,天然自成王国。上古鳖国于此地世袭统治逾千载。中古播州杨氏土司盘踞鳖地历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725年共29代。鳖国虽名南夷,实乃夏裔,农耕稻作,文教兴盛,既别于随畜迁徙的寻常边夷,又免于中土战火焚毁与朝代更替的破坏。西汉前期的这个山国,就是一个被历史遗留下来的上古东方文化的巨大信息库。
清代郑珍《汉三贤记》:汉制:诸曹撰吏自除郡国中。文学公不定鳖产,定是下县人无疑。舍人为犍为郡本地人。而县籍需细考。
鳖县(今遵义)或南安(今乐山)。就其生平而言,舍人后来随侍汉武帝,当在光武年间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臣,即当在犍为郡治所在鳖邑的时候。就《尔雅注》的内容而言,应该诞生于地理相对封闭的一个传统文化高地。南安,开明氏故地。鳖邑,开明氏祖地,而舍人早年老鳖国未废。在战国秦汉的战火烽烟时代,鳖邑文士应该更好地保全了上古文字之音义。就后世陈迹而言,隋唐之前鳖邑已有舍月山,唐代有舍月县。南安有尔雅台,一说乃西汉郭舍人注经处,一说乃东晋郭璞注经处,两边都舍不得,与舍人之名异趣。南安尔雅台始见于宋代,而且千百年一直视为郭璞注经处,到了清代意识到真正郭璞注经处或在夷陵,才转追为郭舍人注经处。
今西华师范大学胡宁《尔雅台的学术文化论争 》:乐山尔雅台的记载最早见于北宋。田锡有诗句郭璞书台古钓湾。苏辙《初发嘉州》诗曰:“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黒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苏辙云有古郭生诗句下,用小字注有一字。可知,苏辙诗中的郭生即指郭璞。乐山尔雅台的由来还有一种新的说法,即因汉代郭舍人而建。这一说的提出者是清人吴省钦和赵熙。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汉代南安(今四川乐山)出现了一位笺注《尔雅》的名家郭舍人,而在清代其所著的《犍为文学尔雅注》被辑佚出来。赵熙为此还在尔雅台题了一副对联,“名字谁寻景纯上,江山如画聂阳西”,并在台正中墙壁上大书汉犍为舍人注尔雅处九字以正视听。
本《志》断舍人为鳖邑人。初犍为郡仅设夜郎、南夷二县,鳖邑属大夜郎县。乐山尔雅台,不必是舍人注经处,但反映了西南人民对于这位犍为前贤的共同追思和敬仰。
犍为郭舍人,即早期犍为郡治鳖县南郭之外舍月山人。唐代,舍月山以东为舍月县,舍月山以西为遵义县,后俱属遵义县。在中古以前这一带应该也发生过舍肉遵义的事件,所以有舍月、遵义之名。而组织修建乐山大佛的播州海通法师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故事见载于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文献,是在遵义县和舍月县命名之后。舍月山不甚雄壮,而于鳖水盆地间仰视之,亦高山也。
郭舍人通经史、训诂、音律,原为鳖国学士,犍为设郡后录为文学卒史臣,后为汉武帝随侍。所谓幸倡,受宠的乐师也。应另有官职,微不足载。汉武帝喜欢听他演奏夜郎版本的上古雅乐,中土当时恐已失传。
后世学者通常将犍为郭舍人幸倡郭舍人分作二人,为之讳也。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犍为郡文学卒史臣舍人,汉武帝时,待诏待诏二字,证明其实一人。千百年来能数得出几个让人混淆的郭舍人,何况同为汉武之臣。
《史记》、《汉书》都记载,郭舍人与东方朔、枚皋常伴汉武帝左右,诙啁而已。东方朔、枚皋都是汉代顶级辞赋家。封建时代,大师亦玩物,大师级万物。我考证及此,悲哀以极,躁不忍续。而《史记》、《汉书》中传主郭舍人尚在东方氏之前,亦证明两个郭舍人必为一人。
东武侯的母亲是汉武帝幼时的乳母,号称大乳母,受公卿大臣敬重。但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掣顿人车马,夺人衣服。管事的不敢惩处乳母家,于是上奏请求将乳母家搬到边地,汉武帝准奏以示公正。乳母哭着找到郭舍人求援。郭舍人令她在向汉武帝辞行时快走两步又回头望望。乳母谢罪辞行时果然快走两步又回头望望,快走两步又回头望望。郭舍人断喝: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乳而活邪?尚何还顾!汉武震栗,回思哺育之恩,乃收回成命。
郭舍人有《尔雅注》三卷,南朝萧粱时期失传,散见于后来各本注解当中,清代马国翰辑为《尔雅犍为文学注 三卷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郭舍人《尔雅注》是秦代文字大改革之后第一部注解《尔雅》的典籍,其后才有刘歆、樊光、李巡、孙炎、郭璞辈,是汉唐学士通往先秦诸子乃至上古文化时代最重要的一座桥梁。郭舍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不逊于西汉之后任何一位学问家,即使后来者能够找出他的瑕疵并超越。后世称其注古所未训之经,此之谓继绝学也。
我读清代吴氏《古文观止序》,实觉平淡,而其选文之注评却极精辟,何故?荟萃了江淮间历代经师的讲义。同样的道理,舍人也不可能是打开《尔雅》突发灵感挥刀成注,实乃集成了累世边国贵族对汉学的研究和保存。由后世沿用犍为舍人尔雅注犍为文学尔雅注的名称可知,该《尔雅注》为官方作品,不是个人作品。这样的官方文化工程一般由国家组织,不由郡县组织,可推知其成书年代在公元前135年至公元前130年之间,即夜郎王室还控制犍为郡于鳖邑的时候,即犍为郡等于夜郎国的时候。这个最初版本的《尔雅注》可以称为夜郎版,带有形象工程的性质,是夜郎人文的炫耀。确实堪称功德无量。

《史记.滑稽列传》诸子有籍,郭舍人独无籍。同朝幸臣,岂不可知其籍,岂无从考其籍。无籍,隐籍。无籍,即夜郎籍,甚或夜郎氏。《史记》完稿于斩头兰之后。而智救乳母一节,太史公实赞之也。


8.2.
蜀人先师——文翁
 《汉书》: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列选了中国古代教育家29人,其中文翁这一条目中写道:中国西汉蜀郡太守,汉代郡县学的发韧者。”“文翁兴学的成就,不仅培养了一批吏材,如张叔,汉武帝时征为博士,官至侍中、扬州刺史;而且推动了邻近属县的兴学,如巴汉亦立文学。蜀地此后出现司马相如、扬雄等知名才学之士,与文翁兴学造成的社会风气亦不无关系。景帝嘉奖文翁兴学,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至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
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文翁在成都城南建立文学精舍讲堂。《华阳国志》记载:始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作玉室,后来人们称为文翁石室文翁玉室
后世奉文翁为蜀人先师。由《汉书》可知,西汉前期蜀地依旧僻陋有蛮夷风,尚未完全汉化,故文翁化之。而事实上蜀地素常为西南文教之先,蜀中开明氏遗族果真无文教?西南夷果真无文教?当然不是,无需列证。但文翁推广文教亦功莫大焉。诸史皆沿袭尊其为先师,正属礼之所在。
8.3.南域先师——尹珍
《华阳国志》: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受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材。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后汉书》:郡人尹珍,字道真,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四川通志》:汉,尹珍……从许慎受五经还,巴渝之人始知学。《遵义府志》: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南川县志》:一尹子而綦江、南川、正安、绥阳、桐梓皆附之“……先生教授时,黔蜀地相接,其影响遍及綦南两邑’”
尹珍从许慎学五经,从应奉学图纬,而归教南域,不仅是一位大学问家,而且是一位大教育家。
毋敛是尹珍的故土。汉代毋敛县相当于今天贵州省黔东南州南部、黔南州东南部,和广西柳州地区北部、桂林地区西北部,治所在今广西三江一带。晋代毋敛县治所在今贵州境内。
尹珍辞官后,在芙蓉江毋敛坝设务本堂手建草堂三楹,设馆收徒教学。明万历年间绥阳知县詹淑修建旺草公署时挖得一块石碑,上刻汉尹珍讲堂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绥阳旺草一带为播州芙蓉县治所,证明尹珍除了在芙蓉江毋敛坝设务本堂,还在芙蓉江上游绥阳等地开办学堂。尹珍传教及归葬之地在今遵义地区和重庆南部一带。
古人的生活自由度与今人无法比较,去留之际,多有章法。尹珍辞官讲学,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京师或其它当时的文化中心地区,一是归还故乡。而芙蓉江一带尚在鳖县以北,东汉时尽属犍为郡符节县,不属牂牁郡,更不属毋敛县。《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在重土轻离的时代,尹珍何故在芙蓉江创设务本堂?毋敛不在芙蓉江。毋氏为牂牁国旧姓,毋敛、毋单都是越部旧地,且兰国曾经占领这里,公元前111年头兰被斩之后复置毋敛县、毋单县。是否尹氏与大娄山东麓的芙蓉江有关呢?其务本堂必有所本。
《华阳国志》:(牂柯郡)大姓龙、傅、尹、董氏(鄨县)大姓王氏。这一带的,应该出自应龙氏,即夜郎氏。且同、且兰占领牂牁地后,鳖人与越人在珠江上游一带也是大杂居,小聚居,大姓聚族而居,保留了各个民系自己的个性。这些大姓是逐渐汉化的夷人,不是汉族移民。大姓的核心就是原来各君长国的王室,他们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文化修养。夜郎国灭两百年之后普通的人未必明白,而训诂大师尹珍必定清楚,其归息大娄山麓,亦算追本溯源。
在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中,历朝历代有均默许他们假托中原大姓的潜规则,这是比移民更经济的做法。今天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很多都有明朝自江淮地区迁移到云贵的族谱记载,而在迁出地却无案可查。云贵地区很大比例的汉族也属此类情况。所以当代学者很容易将这些早期夜郎地区的大姓误作汉族移民。汉晋时代这一带的汉族移民的规模和势力都远远没有达到文献记载的这些大姓的水平,否则唐宋元明云贵高原的历史就应该是另一番光景。
尹珍布道于今遵义、重庆一带,因其原籍牂牁毋敛,今贵州、重庆、广西、云南四省均尊其为人文先师。民国时代贵州省在遵义地区正安县划出一部分土地另设道真县,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儒学家、教育家。由正安务本堂、绥阳尹珍讲堂、及遍布这一带的尹子祠而知,尹珍其人的学问和汗水真实地洒布于这一方土地之上。
8.4.市井大道——严君平

严君平(公元前86——公元10),名遵。《汉书》泛称君平为蜀人,卖卜于成都市。《华阳国志》称其为成都人。《太平寰宇记》则谓严君平,临邛人,卖卜于成都市。明《名胜志》亦曰:严君平故里在(邛)州东十五里,地名万石坝。《邛州志》载:君平墓,在州北十里童家桥。今邛崃市已划入成都。
严君平是西汉著名的道家学者、思想家。汉成帝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因势导之以善,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日得百钱足自养,即闭门读《老子》。精老庄之学,终身不仕,著书十万余言。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杨雄执弟子礼。年90余,以其业终,史称蜀人爱敬。著有《老子注》和《道德真经指归》13卷(《隋书·经籍志》作《老子指归》),使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前书已佚,后者今仅存7卷。
一说严君平原名庄君平,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今世有学者因严君平与庄周生平类似,认为二人应该是同一个人。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庄周事迹,司马迁在严君平之前已离世,所以严君平与庄周不可能同一人。严遵之名,或亦化名,有师庄周之意。
而陈寿《三国志·秦宓传》:书非史记周图,仲尼不采;道非虚无自然,严平不演。以君平与孔子并提,虽有不识轻重、不辨边际之嫌,但也反映严氏影响之深远。孔子合与释迦牟尼并提,而严君平及其弟子杨雄等对于道家思想在西南地区的传播,实堪与六祖慧能将释家思想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并论。后世佛教在东南沿海的影响更甚于中原,后世道家在西南地区的影响亦重于中原。李白进取功名失意,还能斗酒诗百篇。东坡被贬五岭之南,犹咏红豆最相思。都有很深的道家思想的烙印。而在西南地区,凡人告别世界之后,通常不是佛门法师送行,而是由道士先生超度。进以孜孜,退以淡淡,历史塑造了这一地域特殊的文化气质。
虽然道家淡泊功名,严君平、杨雄一脉对道家思想的传播,未必逊色于文翁、尹子对儒家思想的传播,毕竟儒学是大潮奔流。
8.5.辞赋大师
8.5.1.司马相如
汉赋与唐诗同属风雅之事,实际功用不大,但都是中华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重唐诗而轻汉赋,大约是汉赋过于华贵,而唐诗更为平易。适当增加中学教材中汉赋的篇目,其实未尝不可。只知唐史,不晓唐诗,怎么理解唐人的内心呢?只辨汉史,不学汉赋,怎么感受汉代的气息呢?中国人文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万年前人文早期至尧、舜、禹为神巫文化时期;夏朝至隋唐为贵族文化时期;隋唐科举以后为世俗文化时期。三个时期的中国人是三种人类。阅读唐代李白、韩愈等文豪写给当权者的书信,发觉他们的趣味与今人无异。而东周列国孙膑、庞涓、管仲、鲍叔牙辈的故事又是另一番光景,与今人气质大是不同。以世俗时代人类之心,度上古时代人类之腹,又怎么能够准确呢。
汉赋结构宏阔、辞藻富丽,是两汉400年间的主要文学形式。汉赋首推西南。西南首推司马。司马相如是汉赋的最杰出代表。
 司马相如(约前179117),字长卿,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一说成都人,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成人文经典。其事《史记》记述已详,本《志》从略。
《史记》:相如口吃。《汉书》:(杨雄)口吃不能剧谈。胸中意向江河奔涌,奈何舌头重如泰山。其实不是口吃,而是秦汉语言刚刚统一,当时的蜀音距离秦音实在太远,要用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力气表达,上国雅客误以为口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07:34:05 | 只看该作者
8.5.2.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西汉后期著名辞赋家。 代表作有:《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杨雄年轻时钦慕屈原司马相如的辞赋,以司马相如的赋为范本,写了不少华丽的辞赋,传至京师,为汉成帝所喜,召为给事黄门郎。扬雄后来认为辞赋不过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法言·吾子》),转而研究经学。他认为,经莫大于《易》传莫大于《论语》,于是就模仿《周易》写了《太玄》,模仿《论语》写了《法言》。还撰写了《训纂》、《方言》、《苍颉训纂》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著作。杨雄也是汉代经学大师。杨雄受严君平影响很大,其思想介于儒、道之间。
杨雄事迹详见《汉书》,本《志》从略。
8.5.3.盛览
盛览,字长通,牂牁名士,西汉著名文学家、辞赋家。关于他的籍贯,一说贵州福泉,一说云南大理。《贵州通志》:盛览,牂牁人,字长通,著有《合组歌》、《列锦赋》二篇,其文久佚。《万历云南通志》:盛览,字长通,叶榆人。学于司马相如,所著有《赋心》四卷。
盛览之名,最早见于西汉末年刘歆《西京杂记》。
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其友人盛览,字长通,牂牁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乃作《合组歌》、《列锦赋》而退,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
今四川师范大学房锐《盛览、张叔从司马相如受学说辨析》认为:《西京杂记》中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万历《云南通志》等把牂牁名士盛览称为叶榆人,并称其撰有《赋心》的说法显然属于附会。换句话说,盛览从司马相如受学的说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距司马相如去世已有六年时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管辖大理及叶榆一带,距司马相如去世已有八年时间。可见牂牁名士盛览不是叶榆人,而司马相如与盛览的对话发生在牂牁置郡之前。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不可能确定盛览的县籍。盛览与相如同为汉代前期辞赋大师,有交往,二人曾探讨赋心的问题。后人尊崇相如,故云盛览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这句话反映了二人之间未有师徒之名或师徒之礼。盛览与相如应该相见于长安,而不是今一般认为的成都。
牂牁17县辖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南部、广西北部、湖南小部、越南北部。早期郡治且兰。
9.
夜郎文化 9.1.夷经

夷经是西南夷典籍的总称。中原学者无可分类,总称为夷经。夷经的内容很广泛。秦汉时代应该鳖部、彝部、越部都有典籍,除了记事、记物、伦理、律法、宗教、文学、工艺等等,多有歌颂竹王的内容。
《华阳国志》: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与夷为姓曰「遑耶。」诸姓为「自有耶」。世乱、犯法,辄依之藏匿。或曰:有为官所法,夷或为执仇。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恩若骨肉。故南人轻为祸变,恃此也。可见夷经对于西南夷内部邦国团结、社会安定、人际协调、生产安排等方面影响很大。
夜郎灭亡、东汉分裂之后,彝部称雄高原逾千载直至清代中期彝族土司解体前夕,所以后世彝族的经书保存较好,内容体系比较完整。
由于这些民族经书多由历朝历代经师共同完成,不仅包含了许多上古信息,而且包含了很多后世的信息,甚至包含了不同时期中原文本的信息,使其成为研究民族地区风俗文化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对于严肃的历史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古以前或中古早期的民族经书版本,当视作省之重宝、州之至宝。
9.2.夜郎《尔雅注》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没有争议的是:《尔雅》为中国先秦文字、词语知识的汇编。
战国、秦、汉之后,尤其是秦代文字大改革之后,中国文化出现一个大断层。不能够精确认识先秦时期的文字、词汇,尤其是齐、楚、燕、赵、韩、魏、越、巴、蜀等被灭各国的文字、词汇,更何况更多的边地的文字、词汇。而地处边缘、自成体系的老鳖国上层贵族,一方面既接受了统一的秦篆,另一方面也保全了先秦各国多种版本的典籍和注解知识。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遣唐蒙与夜郎王多同达成协议在夜郎地区设置犍为郡,犍为郡最初实际由夜郎王室控制,犍为郡治所在夜郎国都鳖邑。舍人,夷名不详,鳖邑南郭外舍月山人,原夜郎国文臣,转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臣。舍人负责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尔雅注》,其后才有刘歆、樊光、李巡、孙炎、郭璞等人。舍人《尔雅注》集成了鳖邑一带学士保全的先秦各国文字、词汇、语言信息,展示了大夜郎国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中古学士通往先秦诸子乃至上古文化时代最重要的一座桥梁。
没有夜郎版《尔雅注》,就没有尔雅经学。没有尔雅经学,就没有汉代以后的一切经学。没有经学,就没有儒学。没有儒学,也有一个中国,但那是另外一个中国。没有儒学,也有这片土地,但那是另外一种文明。初入汉朝的夜郎郡国的这件文化形象工程,成为中华文明史必经的一座桥梁。
9.3.夜郎竹
夜郎乃竹国。夜郎人以竹为姓,以竹为食,以竹为居,以竹为王。竹,是夜郎人的生活,也是夜郎人的信仰。
夜郎腹地赤水河、芙蓉江、洪渡河流一带产大楠竹。鳖邑、黔中、湘西一带盛产斑竹,《新唐书》播州土贡只言斑竹。夜郎地区还特产一种中实而节高的邛竹,又名扶老竹,是制作拐杖的上佳材料。邛杖在汉代就行销各地,甚至大夏(今伊朗一带)。白居易:一条邛杖悬龟榼,双角吴童控马衔。晚入东城谁识我,短靴低帽白蕉衫。
仡佬族人称竹子为仡佬,意为我们就是仡佬、我们就是竹子。世界上到处都有竹子,中国南方遍布竹林,而将个体的生命、族群的文化与竹子结合得如此之深的非夜郎后裔莫属。
《遵义府志》:金竹。其竹不大,乡人食其笋利。旧时,绥阳县城左右弥望借金竹林,故得金竹里之称。今垦尽,惟望草里金钟山近日竹笋最盛。郑珍之时,人们对夜郎文化兴趣不浓,所以不敏感。夜郎氏覆灭后其直系后裔称为金竹世家,首领一般称为金竹公,在汉朝仍可享受优厚食禄。史上金竹成林成片的地方何止一二,而得名金竹里的地方却不多。
苗岭中段有金竹寨,为布依族金氏土司所有,元代置金竹府,明代置金竹长官司,后升为金竹安抚司。金竹金氏后来散居今贵阳、长顺一带。清代金大中、金晦叔侄重修《金氏宗谱》,考证今天长顺县广顺镇一带金氏为夜郎王之后。
今贵州省长顺县政协地方文献《浅谈夜郎故地---广顺》:因为氏祖上是贵州小有名气的安抚司使,当时作家史时对这家土司源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古少昊金天氏之后,另一说是汉将金日碑之后至洪武入黔任长官司。为了不附会,金大中与金晦从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开始集中精力研究,至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得出结论:其鼻祖是夜郎王。
清代金大中《金氏宗谱序》:历年有心者犹将志之,况我祖宗历世久远,虽不敢方谈之浩翰,槐之崔巍,然派衍一千八百余年,丁蕃祚永,亦江之一脉,槐之一本也。可不述其传流,记其源本,以昭示后人哉!或曰:金姓,古少昊金天氏之后,金盖以氏为姓,如唐出于尧,夏宗乎禹也。余谓天下独一金姓欤哉!凡金姓者,皆可
宗少吴也。或曰:金乃汉将金日碑之后,世居江南徽州府歙县,越五百世而至密定,洪武调北征南乃始来黔,有功而封金筑安抚司者。此与祖宗之流传,《黔书》之记载未合,不免有误。余常博稽史册质之,《宗谱》证之:传闻,在汉初有西蜀嘉定民间女,浣物于遁水,有大金竹长三节,流入足间,其中有声,剖之,得一儿,归养之。有才武,众归从之,自立为夜郎侯,指金筑为姓,今杨老三郎塘是其地,竹二郎、三郎是其子也。越三世而有金筑多同,袭夜郎侯职。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以番扬令唐蒙为中郎将,率千人入夜郎,厚赐多同,谕以威德,约为置吏。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22),夜郎侯金筑多同入朝,汉武帝封为夜郎金筑王,置夜郎县属牂牁郡。且兰君叛,汉武诏金筑多同讨之,且兰平。汉武多
夜郎王功厚,赐之。至唐贞观十七年,夜郎金筑王入朝,太宗嘉其远归,赐李姓,改置夜郎州,属四川遵义府,今本宗有承李姓为土司者。唐开元二年(公元714),改为金筑安抚司,去其夜郎王号。
《金氏宗谱》至少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对于夜郎王室的追思。金竹府,亦名金筑府。贵阳市简称,由此而来。这一带属于夜郎文化核心覆盖区域,后世成为云贵高原东部的政治文化中心。今贵阳市民族文学学会弋良俊《撩开历史帷幕,触摸神秘夜郎》:这几处(斗笠寨、杏林峰、坝寨),金家是大姓,布依族多,苗族次之,汉族也不少。这说明,迁地不同,金家就与当地苗族共居,汉族共居,新中国成立后,有的金家人移住城镇,多改为汉族
彝部历史分为武米、洛举、撒骂、金竹4个历史时期,鳖部末代夜郎王和彝部首领苏阿纳共世时处于武米时期的末期,金竹时期也是彝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
今安顺地区镇宁县蒙正苗族不信神,敬奉祖宗竹王,竹王成了维系一个家庭的人身依附。生需要得到竹王的保护,死后也要得到祖宗竹王的承认;因此,男性成人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有了竹片为证,到阴间祖宗才承认。妇女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尚的崇拜。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已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竹王的信仰,在鳖部、苗部、越部、彝部都非常深刻,是夜郎各族历史与血脉之一部分。
9.4.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刘禹锡的《竹枝词》,选入今天的小学教材,是我国小学生必背的85首诗歌之一。
《旧唐书·刘禹锡传》说:“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新唐书》: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伫。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
《旧唐书》、《新唐书》都是公共书籍,不是文化秘笈。正史明载竹枝词最初是夜郎诸夷朝拜祭祀之时的伴歌,刘禹锡等人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人诗体传遍华人世界。后世结合各地风土人情与方言特点发展为巴蜀竹枝词、湖北竹枝词、湖南竹枝词、江南竹枝词、岭南竹枝词、闽南竹枝词、北京竹枝词、塞外竹枝词等等。而今天将小学教材中刘禹锡的《竹枝词》注释为古代四川民歌,是不准确的。历史文本具有一种过滤性。
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情姐下河洗衣裳》、《太阳出来照白岩》的基本旋律也是一阕四句,一句七字。换一换歌词,都可以用哭述追思的腔调来咏唱。比如哭述一个告别世界的老人,随意编词,循环吟唱,可以唱几天几夜。竹枝词应该有多种旋律,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旋律,不同地区也有不同。古人用这种小调来追思祖先、送别亲友、颂赞恩德、吟唱生活,这些旋律都应该属于竹枝词。竹枝词的旋律并没有失传。

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
手里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

悬岩陡坎不稀罕,唱起歌儿忙砍柴。
走了一山又一山,这山去了那山来。

只要我们多勤快,不愁吃来不愁穿。


《太阳出来照白岩》

太阳出来照白岩,金花银花滚下来,
金花银花我不爱,只爱小妹好人才。

太阳出来照半坡,金花银花往下落,
金花银花我不爱,只爱小妹唱山歌。

月亮弯弯两头钩,两个星星挂两头,
金钩挂在银钩上,郎心挂在妹心头。

月亮弯弯两头尖,两个星星挂两边,
金钩挂在银钩上,郎心挂在妹心间。

太阳出来亮堂堂,犀牛望月情深长,
郎有心来妹有意,有心有意结成双。
情姐下河洗衣裳
仡佬族民歌
情姐下河洗衣裳,双脚踩在石梁梁。
手拿棒捶朝天打,双眼观看少年郎。

棒捶打在妹手指,痛就痛在郎心上。
小河流水哗哗响,郎影照在清石上。

妹拿棒槌打衣裳,水溅郎身冰冰凉。
要怪就怪河里浪,害得情姐心慌慌。


下面这个旋律,本《志》撰者幼年在遵义洛安江流域乡下汉人聚居区听来(不完整)。哭嫁或哭丧时有女人发出此种声音,凄恻以极,故难忘却。《新唐书》:其声伧伫。白居易凄凉古竹枝。原始竹枝调正是这种味道。一阕四句,一句七字,中有若干虚词、哭声、哽咽声,拖声长短自由。这个旋律在这一地域跨民族流传久远,格式、基调、适用场所皆与文献记载相符,除了竹枝调之外的东西难得这种影响力。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也是我们最陌生的东西,它隐藏于文化的最底层和生命的最深处。
6556 6  6 /-- -- -- -3/53 65 3- --/-- ---- --/ ,(第一句)
6556 35 5 /-- -- -- -3/17 65 -- --/-- ---- --/ 。(第二句,1为高音)
6556 6  6 /-- -- -- -3/53 65 63 --/-- ---- --/ ,(第三句)
6556 35 5 /-- -- -- -3/35 43 2 --/-- ---- --/  。(第四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07:34:46 | 只看该作者
9.4.夜郎酒
茅台、五粮液、董酒、泸州老窖,属于中国传统八大名酒。习酒、郎酒、珍酒、鸭溪窖酒、湄窖、贵州醇、安酒、黔春、筑春、匀酒,属于国家级以上金奖名酒。平坝窖、金沙窖、贵阳大曲、叙府大曲、尖装曲酒、麟泉特曲、泸香大曲......,俱为中国精品名酒。
在贵州地区与四川南部,诞生如此高密度的优质名酒品牌颇令世人瞩目。究其深层原因,今世大部分专家学者持盐道说,即这些地区在古代盐巴贸易通道上发展起成群的白酒酿造基地。而中国古代有多少条贸易通道?且东方酒文化的沉淀有多长的历史?
《史记》: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南越王用枸酱宴请汉朝钦使唐蒙,唐蒙问哪里得来的?南越人说牂柯。牂柯国早已灭亡,唐蒙时代属于且同夜郎国和且兰夜郎国。唐蒙回到长安问蜀贾人,蜀贾人说只有蜀国出产枸酱,是我们卖给夜郎的。
这么好的东西,蜀人为什么不将它卖到秦岭北边的长安,而由夜郎人辗转万里运到了南越番禺?秦朝、汉朝的长安是世界贸易中心,蜀地也早在公元前316年就已经纳入秦国版图,当时由长安经过成都到南亚、西亚的贸易通道后来由朝廷推动形成南方丝绸之路,至少秦国蜀郡、汉朝蜀郡的美酒长安人早就如数家珍,而枸酱对于唐蒙和他的同僚乃至司马迁都是一个新的发现。所以蜀贾人的说法实在太幽默了,蜀贾枸酱四字今后可以作为一个成语使用。蜀贾人的说法,和今天众多学者包括通用教材将竹枝词当作蜀国小调是同一种做法。当然历史典籍之中那个什么好东西都属于自家的蜀贾人只是某一个人,而不是豁达开朗的蜀人整体。
蜀贾枸酱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马太效应,颇值得社会学者和历史学者深思。
枸酱的身份,今天有两种观点,一是美酒,一是调料。中国古代非常崇尚礼仪,而酒被称为百礼之首,秦汉时代的外交频度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值得用来款待汉朝使臣的食品,值得唐蒙四处夸赞的食品,值得太史公载入史册的食品,应该是一种美酒。蒸馏酒诞生之前的酒都是低度酒,用今天的食品分类来看,商周秦汉时代中国人所喝的酒与调料或饮料的界限并不明显。今全国各地偶尔可以遇到贵州老乡挑着担子卖的糯米甜酒,与夜郎时代酒的距离应该更近一些。
枸酱是一种早期的低度酒,口感醇和而深长,是今贵州、四川一带酱香型白酒的始祖。以粮食为主料,加入植物果实,一般认为加入了拐爪子。拐爪子,又名毕酒子、逼酒子,即泌酒子的意思。
毲《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是鳖人大禹的部族发明了酒,杜康在仪狄之后。遵义仁怀赤水河一带出土的商代酒具大口陶尊、陶杯、陶壶,是鳖人时代的酒具。这一带也属于远古鳖人的核心居住区域范围。芙蓉江汉墓出土精美的青铜酒具蒜头壶、提梁壶,鸭溪汉墓出土青铜提梁壶,是夜郎时代的酒具。新舟宋墓、杨粲墓等出土的梅瓶,桐梓县夜郎坝宋墓出土《夫妻对饮图》石刻,反映中古播州土司时代的酒文化。还有习水县大合水《侍饮图》,以及不胜枚举的明清酒具,反映了这一地区源远流长、延续不断的灿烂酒文化。
夜郎地区是世界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贵州、四川一带,尤其是二省交界的遵义地区、宜宾地区、泸州地区,是当代中国酒文化和白酒产业的中心。
9.6.夜郎茶
1980年秋,贵州省晴隆县科委舒滕元和县农业局卢其明在该县笋家箐发现茶子化石一块,经鉴定,三粒茶子中两粒发育正常,一粒发育不全。为第三纪时期残坡堆积物中形成的茶子化石。茶子化石的出土地点的三叠纪地层,说明茶树的发生期约在中生代末至新生代初,距今7千万年左右。红土高原是茶树的原生地。
《华阳国志》: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又:园有芳蒻,香茗。巴蜀地区在周代已将茶叶作为贡品。
《华阳国志》:平夷县,郡治,有珧津、安乐水,山出茶、蜜。平夷县相当于今天毕节地区东部。
而西晋傅巽《七海》记载有南中茶子。当时巴蜀地区种植茶树,要到南中地区选取种子。到了晋朝茶文化的中心仍在南中地区。
今贵州科学院向应海、南京农业大学鲁新成《老鹰茶——贵州大娄山民族民间古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大娄山脉及邻近山区,始饮于该地区,始种于该地区
茶文化的发展线索应该是:7000万年前,茶树原生于中国西南地区红土高原;五六千年前,茶叶原产于中国西南大娄山及邻近地区的上古鱼互鳖人部落(即以今遵义为中心的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地,鳖人就是今天西南地区仡佬族和土家族的祖先,人类最早饮用的茶叶是老鹰茶);两三千年前,饮茶习惯在商周时代由巴蜀南部地区向整个巴蜀地区传播;秦汉以后茶叶种植生产逐步由巴蜀地区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
中华茶文化源于上古,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滥觞于明清。唐代陆羽《茶经》中,说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就是今天遵义地区和铜仁地区。夜郎地区不仅是中华茶文化的源头,唐宋时代仍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而中世播州土司与思州土司不断向南拓展,使整个贵州高原地区的茶叶生产都得到迅速发展。
明代成立的贵州布政司为中国第二大产业产地和第二大贡茶来源地。仅次于浙江布政司,而明王朝起于江南。贵州布政司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贡茶来源地。如务川都濡月兔、普定朵贝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贞丰坡柳茶、都匀毛尖茶、大方海马宫茶、织金平桥茶、金沙清池茶等等,均为有史可查的贡品。近现代士风中断,所以今天的新贵们喝茶只是作一个喝茶的模样,只辨包装之精美,不识茶叶之优劣,而明代的人是真正地懂得喝茶。
后世夜郎地区遍地茶场。2005年遵义市政府在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务川县、正安县、道真县建立西部茶海,为中国最大茶叶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茶叶航母。此六县正属大娄山麓,乌江河套,老鳖国之境,夜郎国腹地。可谓:
夜郎茶之乡,
西南茶之邦。
中华茶之国,
****茶之王。
注:“****”处隐二字,以示公正。属于将来时态的历史。

9.7.夜郎音乐
红土高原及周边地区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内容最丰富,音乐形式最高级,音乐色彩最瑰丽的地区,没有人明白是什么原因。一般认为蛮夷民族本来就喜欢蹦蹦跳跳、对歌唱曲,以此作为答案。事实上对山歌唱小曲不可能唱出苗族大歌、侗族大歌那么灿烂、美妙、复杂的和声,这是东方传统民歌的王冠。
古夜郎地区稻作、定居、君长制,与《史记》所记其西随畜迁徙的部落不同。古夜郎人的主体包括亡国的巴国、蜀国、苴国等国上层贵族,和秦汉西南地区鳖部、彝部、越部诸多民族,既保存了中原早已失传的上古雅乐等音乐形式,又融入西南多民族传统的音乐形式。在秦汉中原文化大变革时代,夜郎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老鳖国一带本身就是一座处于备份状态的巨大的上古文化信息库。
今天的人们听到这些古夜郎民族大歌,确实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感慨。两千年前汉武帝将原来鳖国的宗匠级乐师舍人请去,他欣赏到的是何种的声音。在古琴拨动的那片刻时光,在箫管响起的那些黄昏或者清晨,汉武大帝又在思想些什么。
199612月在正安务本堂附近大城寺出土的蟠螭纹青铜甬钟系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宫廷乐器,应属鳖国晚期或夜郎国前期的文物。正安县小雅镇出土的战国青铜乐器錞于錞于属于古代打击乐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作为贵族举行祭祀、朝会、宴飨等礼仪活动时的伴奏乐器。
《遵义府志》:上元时,乡人以伴灯为乐。用姣童作时世装,随月逐家,双双踏歌,和以音乐,艳以灯火,抑扬俯仰,极志增妍,谓之曰闹元宵。其中所唱《十二月采茶歌》,如三月采茶茶叶青,茶树脚下等莺莺二月采茶茶花开,借问情侬几时来,音词清婉,莫详所自......是知天籁自然,矢口成妙,不可以操士风少之也。
鳖部的民歌宽阔而空灵,后世的经典曲目《太阳出来喜洋洋》、《情姐下河洗衣裳》、《太阳出来照白岩》、《龙船调》、《黄杨扁担》、《洞庭鱼米香》、及川峡号子等等,其基本音乐元素均属鳖部遗韵。越部的民歌尖高而婉丽,多和声、拟声,蝉歌鸟鸣,流水之音,天籁之曲。今世越部的大歌侗族大歌等,周游列国,享誉世界。湖广地区的苗部民歌近鳖部,云贵地区的苗部民歌近越部,博采众长,蔚为壮丽。彝部的传统民歌高亢而苍凉,若有遗世女子,处高山之巅深情歌唱,类藏歌。彝部也有情趣小调。
9.7.夜郎气质
中庸精神。
中国之谓,可曰中央帝国,亦可曰中庸之国。中庸之道,乃中华文化之最高精神追求。本此中庸大道,故乃以仁待人,以德治国,以和处夷。翻开数千年中国交往史,中国特别怀柔,诸夷特别强悍,而诸夷终究融于中庸之炉。翻开夜郎交往史,臣于楚、秦、汉,怀服彝、苗、越,鲜见干戈,而竹王至尊。夜郎亦仁和礼仪之邦也。
《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秏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弘因子言西南夷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 这段文献显示:到西汉中期,西南夷与匈奴仍然并为两患。而汉朝最终对二者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法,施夜郎以权谋,与匈奴以和亲,即敌软我硬、敌硬我软之术,暗合一千年之后北宋苏洵所谓威、惠之策。战国秦汉之际,上古礼制崩溃,法家崛起一统天下。
重新解读汉晋文献中的夜郎,再次凝视这个高原古国中正厚重的背影,感觉特别中国。

信义品质。
唐朝以鳖县地置郎州,后改播州。播州有遵义、舍月等县,舍月山以东为舍月县,舍月山以西为遵义县,后俱属遵义县。舍月、遵义二县的得名,应和古代的舍肉取义事件有关。而组织修建乐山大佛的播州海通法师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故事见载于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文献,是在遵义县和舍月县命名之后。
娄山之麓、乌江环抱的夜郎国腹地,属于西南地区开发较早、文教兴盛的区域。却又是血气颇重的一方水土。可谓文质并重。
末代夜郎王苴兴之陨,文献中只记载了杜钦之谋略、陈立之果敢等等。兴之被斩,必属单刀赴会。最后那夜,他行走在山野荆棘间,迈向茫然的归宿,内心的感觉必定是庄严的。

神圣情怀。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与夷为姓曰「遑耶。」诸姓为「自有耶」。世乱、犯法,辄依之藏匿。或曰:有为官所法,夷或为执仇。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恩若骨肉。故南人轻为祸变,恃此也。其俗徵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夜郎民族不仅也喜欢谈经论道,而且对于盟誓的坚守有一种宗教情绪,这是中原学士嘲笑的材料,也是地方官制夷的捷径。
一个具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是值得尊重的。一个没有宗教精神的民族,是可悲的。

10.
夜郎民俗
10.1.黑神庙 《遵义府志》:贵州黑神庙,通祀南霁云。按:四川简州之神庙祀宋州李大全,广西省城黑神庙祀平章也儿吉尼。是有三黑神矣。遵义黑神庙祀土主,不定何人。按:遵义祀土主与川主、药王,称三圣,乡城以为重祀。不知土主何人。或曰任贵也。愚考祀土主,特四川之俗。遵义本蜀地,故同。而土主亦随地而异祀。巫山祀知县李镇修。雅安县祭祀汉邛谷王任贵,天全州祀李真人,蒙阳县祀韦皋,铜梁县祭祀赵延,通江县祀洋州刺史李继贤,仪陇县祀晋张英,彭县铁峰祀姚苌,其庙皆名大主庙。而遵义祀任贵,前籍无明文,恐谈者仅知雅安之祭祀而实之也 又云土主,又云任贵,又云恐谈者仅知雅安之祭祀而实之也。何言实之,虚则实之。郑珍欲言却止,疑指伏诛的播州杨氏。
今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贵州移民会馆主要供奉唐南霁云;又供奉黑神。黑神(贵州)本指明代富顺刘本,他曾任贵州按察巡史,多惠政,死后授荣禄大夫,后人奉为黑煞福神,故称其祭祀庙为荣禄宫或黑神庙 而今土家族仍祭祀黑神,称为黑神祖,并建有黑神庙。把黑神视作驱邪赶秽、消灾灭病的神灵,每年六月六日这天聚集庙前,给黑神披红挂彩,烧香放炮,隆重祭祀。 黑神庙,既云大主庙,又云土主庙,出于部落时代的英雄崇拜和战国秦汉的夜郎时代的竹王崇拜。而后世多祭祀官长或大贤,可曰偷梁换柱,亦可曰与时而异。
黑者,褐也,在西南语境中黑、褐的概念是混同的。黑神,即赤神,即人文始祖赤帝。黑神庙,西南仅有,远古祭祀赤帝,战国秦汉祭祀竹王,秦汉之后碎散为多姿多彩的西南各地土主  10.2.川主庙 川主,即河神。西南地区的川主,不仅是一种自然崇拜,后来主要祭祀远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鳖令、李冰等都是历史上知名的治水英雄。而禹王庙祭祀大禹,川主庙祭祀李冰及李二郎。过去每年六月六,都要抬川主菩萨出游求雨、祈祷丰年。而行省时代的川主宫,多为四川会馆,不是单纯的宗教场所。
《彭水县志》:“川主庙祀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或谓当祀赵昱者。考赵与李皆以治水立劝于蜀,并具有川主之称。然李先而赵后;且李所治为全蜀上源,赵则仅在嘉州而已。又李之淘滩作堰,功在生民,不徒以异迹见称;若赵但以道术免一时之灾,不能使千载后民食其利也。可见川主也有祭祀赵昱之说。 现代和当代众多学者质疑李冰修建都江堰的说法。 民国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黄芝冈《大禹治水与李冰治水的关系》:李冰即古蜀国国王鳖灵(),鳖灵合呼即为冰,冰亦即《山海经》中的水神冰夷,而非秦昭王派出的秦守冰
民国四川大学蒙文通《成都二江考》:蜀土有二江,其来久矣!认为成都二江早在秦昭王派人来修堰之前就存在,而决不是秦昭王派人来修建的。 此外,蒙文通《巴蜀史的问题》、喻权域《宝瓶口和江沱是李冰之前开凿的》、魏达义《成都平原古代人工河流辩解》、郭发明《鳖灵治水试析》、剑虹《岷江水利与巴蜀繁荣》等论文,都对秦堰说提出了怀疑。
今四川工商学院杨继忠《李冰身份有新说》:
《史记·河渠书》是最早记载冰凿离堆穿二江’(即修都江堰)的。该书把冰凿离堆穿二江放在大禹治水之后、西门豹治水、郑国治水之前。西门豹治水在公元前440,秦灭蜀在公元前316,这说明修都江堰是在秦灭蜀之前。按一部分人的观点,都江堰是秦灭蜀后过了60余年的秦昭王末年修的,那么,都江堰与郑国渠是同时修的,为什么秦史上明确地详细地用140多字描述秦修郑国渠,而对同时的功效规模名气大得多的都江堰,只字不提。到处刻石颂秦的秦王朝,不可能这样谦虚,在秦史中只记郑国渠而不记都江堰。司马错向秦惠王论伐蜀,理由是蜀为天府’,得蜀可以富国缮兵为进一步灭楚攫取物质后盾。天府形成的前提是都江堰水利,可见都江堰的开凿是在司马错率秦军灭蜀之前。司马错灭蜀后,又立即率军队在成都上战船顺流
而下去攻打楚国,如果没有成都二江’,军队怎么行船?要等60多年后秦昭王末年修都江堰吗?等不及了。所以说冰穿二江成都之中’,是在秦灭蜀之前的古蜀国时代
本《志》断云:史上曾有蜀王鳖令无疑,蜀王鳖令曾大规模治水无疑,开明氏十三代曾大规模修建蜀地水利工程无疑,蜀灭之前成都二江已通、天府之国已成无疑,蜀灭之前蜀地曾有大规模蜀王崇拜无疑,秦汉之后大规模的蜀王崇拜终止于李冰崇拜无疑。鉴于诸史矛盾,是否有蜀守李冰、秦国是否大规模修缮原来蜀国的水利工程设施,应作别论。三几年的任期,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可能开展修缮工程。公正地看,不能排除确有李冰其人且曾开展修缮工程或后续工程的可能。而李冰作为治水英雄的文化符号,亦无必要摧毁。秦汉之际大规模的蜀王崇拜已不可能,可以认为正是智慧的蜀人选择以蜀守冰的符号取代蜀王鳖令的名号,而保全了一种久远的信仰。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覆灭的不仅一个王朝,连同一种文明。 10.3.且同亭
且同亭,竹王祠,相当于且同神庙。后世文献以同亭为国,或者为都,有误。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夜郎城,县东二十里。《志》云:汉县置于此,犍为郡都尉治焉。其东北有且同亭。
夜郎城,即汉武帝年间大夜郎县都尉驻地,在桐梓县东二十里。且同亭,在夜郎城东北芙蓉江一带且同国内。
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牂牁太守陈立杀末代夜郎王兴于且同亭。夜郎国灭。
10.4.竹王三郎祠
末代夜郎王苴兴在且同亭被斩首之后,邪务与其外公谈指二人正式走上与汉朝对抗的道路。
《汉书》:“(夜郎王)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收余兵,迫胁旁二十二邑反。至冬,陈立奏请募诸夷与都尉长史,分将攻翁指等。翁指据厄为垒,陈立使奇兵绝其饷道,纵反间以诱其众。都尉万年曰:兵久不决,费不可共。引兵独进,败走,趋立营。陈立怒,叱摩下令格之。都尉复还战,陈立引兵救之。时天大旱,陈立攻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挂首出降。
而此后数百年,这一带獦獠、土人的反抗并没有中止。鳖族变成了邪族,苴务也成了邪务。汉朝地方官一方面将继续反抗的夜郎王子邪务彻底污名化,一方面将苴兴的三儿子塑立为一个新的神----竹王三郎。按照夜郎氏世袭传统,邪务为世袭竹王.竹王三郎祠取代竹王祠,有偷梁换柱之功.
三郎祠遍布黔、桂、鄂、川、滇、湘各省。  
10.5.家家养乌鬼
《古汉语词典》:乌鬼.1.川俗事奉的鬼神名。或称乌蛮鬼。唐杜甫《戏作俳谐遣闷》诗之一:"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仇兆鳌注:"蔡寛夫《诗话》:元微之《江陵》诗:'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悉卖卜。'乌鬼之名见于此。巴楚间,常有杀人祭鬼者,曰乌野七神头,则乌鬼乃所事神名耳。或云''字乃''字之误,理或然也。邵伯温《闻见録》:夔峡之人,岁正月,十百为曹,设牲酒于田间,已而众操兵大噪,谓之养乌鬼。长老言地近乌蛮战场,多与人为厉,用以禳之。《艺苑雌黄》谓乌蛮鬼。"参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另有二说:
2.(1)
鸬鹚的别名。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明焦竑《焦氏笔乘.乌鬼》:"鸬鹚,水鸟,似鶂而黑,峡中人号曰乌鬼。子美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言此乌捕鱼,而人得食之也。"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乌鬼'有种种解释,有人解为鸬鹚(四川人呼为'渔老鸦'),我认为比较可靠。"
3.(2)
猪的别名。或特指祭鬼神用的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七》:"《漫叟诗话》云……'予崇宁间往兴国军,太守杨鼎臣字汉杰,一日约饭乡味,作蒸猪头肉,因谓予曰:川人嗜此肉,家家养猪,杜诗所谓"家家养乌鬼"是也。每呼猪则乌鬼声,故号猪为乌鬼。'"宋马永卿《懒真子》卷四:"仆亲见一峡中人士夏侯节立夫言:'乌鬼,猪也。峡中人家多事鬼,家养一猪,非祭鬼不用。故于猪群中特呼乌鬼以别之。'此言良是。"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遣闷》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或读为上声,或读为去声。沈存中《笔谈》以乌鬼乌猪,谓其俗
呼猪作乌鬼之声也。《蔡宽夫诗话》以乌鬼为巴俗所事神名也。《冷斋夜
话》谓巴俗多事乌蛮鬼,以临江,故顿顿食黄鱼耳。《湘素杂记》以鸬鹚为乌鬼,
谓养之以捕鱼也。然《诗辞事略》又谓楚峡之间事乌为神,所谓神鸦也。故元微之
有诗云:病寒乌称鬼,巫占瓦代龟。梦弼谓当以此《事略》之言为是也。盖养
乌鬼,食黄鱼,自是两义,皆记巴中之风俗也。峡中黄鱼极大者至数百斤,小者亦
数十斤,按集中有诗云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也。然是鱼岂鸬鹚之所能捕哉?彼以乌鬼为鸬鹚,其谬尤甚矣。或又曰乌鬼谓
猪也,巴峡人家多事鬼,家养一猪,非祭鬼不用,故於群猪中特呼乌鬼以别之
也。今并存之。
《梦溪笔谈》:杜甫诗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世之说者,皆谓夔、
峡间至今有鬼户,乃夷人也,其主谓之鬼主,然不闻有乌鬼之说。又鬼户者,夷人
所称,又非人家所养。克乃按《夔州图经》,称峡中人谓鸬鹚为乌鬼。蜀人临水居
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余在蜀中,见人家
有养鸬鹚使捕鱼,信然,但不知谓之乌鬼耳。
《遵义府志》:今市井及四舍祀之,缙绅家否。杜子美诗曰:家家养乌鬼。即此也。注杜诗者以乌鬼为鸬鹚,或云猪,皆非。按:奉坛神者,其神以径尺之石,高七八寸,置于堂右,倚壁,曰:坛等。上供坛牌,粘于壁,旁列坛仓。其牌或书罗公仙师,或书镇一元赵侯元帅郭氏领兵三郎,两旁列称号数十,名皆不可穷诘。每岁一祭,杀猪一,招巫跳舞、歌唱彻夜,谓之庆坛。毕,张白纸十二,巫自划其额,洒血点之,粘坛侧,谓应十二月之数。或曰:世奉词,可致富。稍息,致家道不昌。
乌鬼,不是鸬鹚,不是猪群,而是坛神。西南各地皆有,不独乌蛮。乌蛮之俗不可能漫及川峡湘鄂,必属以夜郎为中心的西南各族上古遗风。
今土家族庆坛仪式包括:交牲、开坛、请水、扎灶、操神、封净、签押、放牲、打印、造刀、交刀、回熟、迎百神、拆坛放兵、发圣、小开山、招兵、出领兵土地、扎坛、开荤敬酒、记簿、勾销、打红山、送神、安神等25坛完整的法事
坛神,夜郎时代及上古时代供奉的是夜郎各族的神,夜郎灭亡之后则供奉各种新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07:35:20 | 只看该作者
10.6.端公与道士先生
歌舞庆坛的巫师就是端公。
除了道观中的修道士,西南地区还盛行一种民间自修的道士先生。说是自修,其实也是师徒相传,主要内容与夜郎时代乃至更远古时代的神巫文化关系紧密,却以黄老之说贯串之。也有拜道观道士为师的。基本上属于半巫半道。
在巫道的行业里,道士先生侧重于道,而端公侧重于术。也可将侧重于道的道士先生呼为文坛端公,而将侧重于术的端公呼为武坛端公。
道士先生善阴阳、风水、五行、八卦。主要从事看阴阳二宅为亡人开路引魂,为亡人家属辟邪攘灾。武坛端公主要从事:书符安胎,起油架火,治癫打邪,打符收境,烧胎,打胎,镇宅下罩,倒身灵符,禳关上锁,赎魂买命,遣瘟设送,起送瘟火,安龙谢土,清宅打符,照牌管兵,行走香火,通启百门。武坛的端公们出师后可称为掌坛师。掌坛师由师傅传法,传法器、师牌、符咒、手诀。
夜郎诸裔跳端公时展示的上刀山、过火海、下油锅等绝技,融武术、气功、障眼法、原始化学、及秘传巫术于一体,虚功实功兼有,常人不得其要,切不可轻易尝试。今云、贵、川、渝、湘、鄂、桂各地旅游风景区多有此类表演,常冠以中华一绝之名号。
当代社会对于此类神巫信仰整体上持开放包容态度,而各地境况不一。有将巫术杂技包装作文化品牌四处巡演的,有纳入地方文化保护目录的,有懂得端公戏的退伍军人被奉为传统文化活化石的,亦有仍然排斥否定的,与各地官吏的认识不同有关。
10.7.端公戏
《遵义府志》:[《蜀语》:男巫即端公。《仁怀志》:凡人有疾病,多不信医药,属巫诅焉,谓之跳端公。今民间或病或崇,即招巫祈塞驱逐之,曰禳傩。其傩必以夜,至冬为盛。盖先时因事许愿,故报塞多在岁晚。谚曰:三黄、九水、腊端公。黄,黄牯;水,水牛。皆言其喜走时也。其术名师娘教。所奉之神,则剩二鬼头:一赤面,长须,曰师爷;一女面,曰师娘。谓是伏羲、女娲。临事,各以一竹承其颈,竹上下两篾圈,衣以衣,依于案左右,下承以大碗。其右承一小案,上供神曰五猖。亦有小像,巫党椎锣击鼓于此。巫或男装,或女装,男者衣红裙,戴观音七佛冠,以次登坛歌舞。右执者曰神带,左执牛角,或吹,或歌,或舞,抑扬拜跪以娱神。曼声徐引,若恋若慕,电旋风转,裙口舒圆。散
烧纸钱盘而灰去,听神炫者盖如堵墙也。至夜深,大巫舞袖挥袂,小巫戴鬼面,随扮土地神者导引,受令而入,受令而出,曰放五猖。大巫乃踏阙、吹角、作鬼啸;侧听之,谓时必有应者。不应,仍吹而啸。时掷茭,茭时,谓捉得生魂也。时阴气扑人,香寒烛瘦,角声所及之处,其小儿每不令睡,恐其梦中应也。主家亦然。间有小儿坐立间无故如应人者,父母不觉,常奄奄而毙。先,必斩茅作人,衣祷者衣履,至是,歌,肴以酒肉,载以茅舟,出门焚之,曰劝茅送茅,谓使替灾难也。事毕,移其神像于案前,令虚立碗中,歌以送之。仆,则谓神去。女像每后仆,谓其教率娘主之,故迎送独难云]
阅读这段文字,寒凉古意,扑面而来。这是清代流行于夜郎腹地汉族聚居区的跳神仪式,也是比较原始的端公庆坛仪式。
后世将端公跳神庆坛等夜郎神巫信仰与地方戏曲结合而衍生一个新的戏种,名叫端公戏,又称坛戏。《遵义府志》称为阳戏。阳戏顾名思义就是也可以在日间表演的端公戏曲,是对其傩必以夜的古俗的发展和丰富。端公戏实际是巫跳神歌与大筒子戏合流的产物,它的发展大约经过了坛戏神歌、筒子戏与职业班四个阶段。
端公戏是一种巫师组班装旦末丑、巫步神歌、踊踏欢唱的地方小戏。因其行头简单,一包袱可携,所以又叫打包袱。端公戏作为一种从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发展演变形成的戏剧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与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民间信仰有密切联系,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端公戏至今还延续着古代傩祭仪式的若干古朴形式,保留着既娱神又娱人的功能。同时,端公戏也保留了部分中国戏剧艺术的初始形态,对研究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今西南各地乃至江淮一带都有端公戏。

11.夜郎概述
11.1.夜郎概述
夜郎氏,即上古鱼互部落鳖人应龙氏之余裔。鳖人应龙氏居中国西南赤土之上、赤水之滨、乌江河套、赤县之国,是上古赤帝部落的核心。炎、黄大战蚩尤九黎部落于涿鹿,应龙氏战功卓著。鲧、禹治水,应龙与随。其国又称鳖国、鳖部、鳛部、鲧部。
大禹称雄西南,建立蜀国鱼互王朝,即中国夏朝。商代大禹后裔娄人仍居乌江河套、娄山之麓。周代鳖部臣于楚,为黔中郡鳖邑。鳖令西迁,为蜀丛帝,国号开明。开明氏有蜀国、苴国等。前316年,秦灭蜀、苴、巴。前311年,秦以武关外地易楚黔中地,夜郎氏臣秦,设夜郎县。秦末夜郎复国,号令西南诸夷。秦汉之交,夜郎极盛。前135年,汉武帝遣唐蒙叩符关请夜郎入朝,开犍为郡。前111年,汉朝借夜郎兵伐南越,汉八校尉斩且兰君,开牂柯郡。前27年,汉大将军王凤采纳杜钦之谋,趁夜郎王室罪恶未成,未疑汉家加诛,遣太守陈立斩末代夜郎王,夜郎国灭。
鳖部又为西巴之源。鳖,即巴。巴,即鳖。巴即鳖之转音。大禹时代,鱼鳖巴与龙蛇巴联姻,故有灵蛇负鳖之大联盟图腾。三苗,即楚。黔中郡时代,楚人进入乌江流域。楚灭后,楚之余裔为苗部夜郎。杜宇氏曾主蜀国,开明氏禅让蜀王,自此鳖部与彝部世代联姻。夜郎时代,鳖部与彝部共灭苗岭以南牂柯等国,且兰部得红水河,且同部得北盘江,彝部得南盘江。牂柯余枝句町、漏卧等部,悉尊竹王,为越部夜郎。
鳖部夜郎、彝部夜郎、苗部夜郎、越部夜郎,即司马迁之谓西南夷。上古应龙氏为中华人文之源,秦汉夜郎氏也保护和传承了辉煌的文明。大夜郎地区是东方酒文化的源头,是中华茶文化的源头,是楚辞汉赋的绿色森林,是民族音乐的蓝色海洋。这片土地之上的一切人文,自然带有一种神鬼巫师的气质,似若披有一件神秘瑰丽的面纱。
夜郎文明,与巴文明、蜀文明、楚文明、越文明、彝文明、等周边文明体血脉相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楚灭亡之后,夜郎国继续屹立西南数百载。夜郎国灭亡之后,其历史与文化则尽皆委地为泥,任由数说,面目全非。
当一种文明失去与外部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失去自我进步乃至嬗变更新的可能,这种文明注定走向衰落。而当承载一种文明的主体完全崩溃时,这种文明必然被其它的文明所覆盖。

11.2.夜郎历史关键细节问答
1)夜郎的本义是什么?
夜郎,即应龙。应龙氏是上古赤县赤帝部落的核心,参与涿鹿之战协助黄帝部落打败东方蚩尤九黎部落。应龙氏也是鲧、禹时代西南鱼互部鳖人的核心,是鲧、禹治水的主力。
2)夜郎氏与中华民族是什么关系?
夜郎氏的祖先赤帝、大禹,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战国秦汉时代的夜郎氏及夜郎各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3)夜郎氏姓什么?
上古时代有氏无姓,战国秦汉时代夜郎氏以为姓。
4)夜郎国的前身叫什么?
夜郎国的前身就是鳖国,又名鳖部、鲧部、鳛部,乃鱼互部鳖人应龙氏之国。
5字的发音和含义是什么?
南音[BAO],北音[JU],通
6)遵义杨保什么意思?
杨保,即夜郎苴连读。就是后世仡佬族,为夜郎王族后裔。
7且同什么意思?
即苴同,本义为竹筒。且同国,就是夜郎国本部。
8多同什么意思?
本义为大竹筒,指夜郎王。
9且兰什么意思?
即苴兰,本义为竹篮。且兰国实为夜郎国拓展形成之分部。
10头兰什么意思?
本义为大竹篮,指且兰国君。
11)夜郎国包括哪四大民系?
鳖部夜郎、彝部夜郎、苗部夜郎、越部夜郎。
12)夜郎国有多大?
《后汉书》:夜郎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
13)夜郎国的中心何在?
夜郎国都,在原鳖国国都鳖邑一带,属今遵义地区。
14)古代鳖水何在?
今遵义洛安江。
15)且兰国都何在?
且兰国都在舞阳河上游一带,今黔东南州黄平县、黔南州瓮安县附近。
16彝罗什么意思?
彝罗也是夜郎的译音。彝族为夜郎王室的母族,彝部夜郎。
17)遁水圣母的故乡何在?
鳖部与彝部为姻盟,遁水圣母的故乡在今北盘江流域,属今安顺地区、六盘水地区、黔西南州一带。
18)夜郎国与东周时代的蜀国是什么关系?
同源关系。夜郎氏与开明氏同出鳖人应龙氏。
19比兹卡什么意思?
比兹,即鳖。卡,即族、家。比兹卡,即鳖族。今土家族为鳖部夜郎本族。
20)夜郎国与巴人是什么关系?
鳖巴为巴人的重要支系,巴子国灭亡之后,夜郎国为巴人政治支柱。仡佬,即夜郎。比兹卡,即鳖族。夜郎氏灭亡之后,没有汉化的鳖人成为今天仡佬族和土家族。
21)夜郎国与楚国是什么关系?
周代鳖国臣于楚国,设黔中郡鳖邑。
22)苗部夜郎的来源是什么?
楚黔中郡时代鳖人与楚人大杂居,小聚居。楚国灭亡之后,没有汉化的楚人依附夜郎氏形成苗部夜郎。
23)越部夜郎的来源是什么?
在夜郎崛起之前生活于苗岭以南的牂柯、雕题等国,属洛越民系。
24)夜郎国与秦国什么关系?
战国时代秦国以武关外地易楚黔中地,于鳖地置夜郎县。
25)夜郎国什么时代最强盛?
秦末汉初。
26)夜郎国与汉朝是什么关系?
135年,汉武帝派遣唐蒙叩关请夜郎入朝,设置犍为郡,夜郎地区进入郡、国并存时代。夜郎国为汉朝犍为郡属国,但实际影响超越犍为郡。
27)中央集权制下夜郎地区设置的第一个直属朝廷管辖的行政中枢何在?
即前期犍为郡治所鳖邑。
28)中央集权制下夜郎地区设置的第二个直属朝廷管辖的行政中枢区域何在?
由于鳖邑为夜郎国老巢,汉朝犍为郡另起炉灶。元光五年,移治南广县,昭帝始元元年,再迁治僰道城。南广县在今宜宾珙县,僰道城在今四川宜宾市区。宜宾一带为中央集权制下夜郎地区设置的第二个直属朝廷管辖的行政中枢区域。
29)唐蒙从何处入关见夜郎王?
巴符关,在今泸州合川县。
30)中央集权制下夜郎地区设置的第二个直属朝廷管辖的行政中枢建制是什么?
牂柯郡。
31)汉朝何以设置牂柯郡?
111年,汉朝斩头兰,置牂柯郡。头兰,即且兰国君。被斩者不是夜郎王。
32)牂柯郡治所何在?
且兰县,不是且兰故都且兰邑。且兰县在牂柯江畔,今广西河池地区红水河流域。
33)夜郎国如何灭亡?
27年,汉大将军王凤采纳杜钦之谋,趁夜郎王室罪恶未成,未疑汉家加诛,遣太守陈立斩末代夜郎王,夜郎国灭。

12.夜郎地区大事记
1)、五六千年前,赤帝部族生活在中国西南红土高原及周边地区,这一地区又称华阳地区。黄帝部族生活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这一地区又称华阴地区。华阴地区与华阳地区,是早期华夏族的两大摇篮。东部是九黎部族所在的九嶷地区,也是中华各族的发祥地之一。
2)、约5000年前,涿鹿之战爆发,黄帝部族联合赤帝部族打败强大的九黎部族。乌江中游的鳖人应龙氏作为赤帝部族的核心力量参与了涿鹿之战。
3)、约4100年前,鳖族首领鲧协助舜帝治水失败。随后鲧的儿子大禹治水成功,禅让以获天下。
4)、约4000年前,鳖人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中央政权——夏朝。
5)、约3000年前的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楚国向西扩张臣服乌江流域的老鳖国。苗部大举进入乌江中上游一带。楚置鳖邑属黔中郡。
6)、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鳖令带领鳖部的一支西迁,曾定居赤水河、岷江下游,在乐山一带立国。鳖令部族协助蜀王杜宇治水成功,禅让以获蜀国,开创蜀国开明王朝时代。杜宇部族退回朱缇。
7)、春秋时代,越部在苗岭以南红水河流域建立牂柯国。
8)、战国早期,蜀国开明氏走向强盛。
公元前387,蜀国夺取秦国的南郑(今陕西汉中)
公元前368,蜀王夺取巴子国嘉陵江上游地区,封其弟葭萌于此建苴国。
同期,即公元前四世纪早期,老鳖国复国,形成苴同部和苴兰部。苴同部即多同夜郎国,苴兰部即且兰夜郎国。鳖部与彝部以姻亲形式结盟,灭牂柯国,多同夜郎南境达北盘江,且兰夜郎南境达红水河以南,彝部夜郎南境达左右江上游,建立起包含鳖部夜郎、彝部夜郎、越部夜郎、苗部夜郎的大夜郎联盟。
9)、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国、苴国、巴国。公元前311年,秦以武关外地易楚黔中地,夜郎臣于秦,设夜郎县。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
10)、秦代,夜郎地区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象郡徼外之地,而秦国对夜郎地区的实际影响非常有限。
11)、秦末大乱,夜郎复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汉代交趾刺史部在苍梧一带,滇国在今云南中西部,邛都国在今四川西昌一带。大夜郎国包括今贵州全部、四川南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云南东部。大夜郎国,是以鳖部多同夜郎国、且兰夜郎国等君长国,彝部谈指国、谈稿国等,越部勾町国、漏卧国等,及苗部小国,共数十个小国组成的联盟。鳖部与彝部的姻盟在大联盟中处于核心地位。大夜郎联盟内夜郎各族均尊竹王多同为神。
12)公元前202年,汉灭秦。
13)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拜唐蒙为中郎将,出使夜郎。唐蒙与夜郎王多同达成在夜郎地区设置犍为郡、尊重夜郎王的地位、借兵十万攻打南越等共识。同年置犍为郡,及夜郎、南夷二县。夜郎县即多同夜郎所统领北部西部各小国。犍为郡、夜郎县,设治所于鳖邑(当时未置鳖县,属大夜郎县),犍为都尉驻夜郎(驻地在今桐梓)。南夷县即且兰夜郎所统领大夜郎东部南部各小国。南夷县治为原且兰国都,今贵州黄平、福泉一带。
置犍为郡,及夜郎、南夷二县,汉朝打开了大夜郎国大门,从此夜郎地区进入郡县制与君主制双轨并行时代。
14)、公元前135至前111年之间,夜郎王多同离世。
15)、公元前111年,汉朝攻打南越,多同夜郎发兵协战。且兰国按兵不动,汉八校尉斩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此后大夜郎县和大南夷县分别被修成犍为15县、牂柯14县,共计29县。其中犍为郡鳖县、夜郎县、平夷县于西汉晚期划入牂柯郡,故西汉末年犍为郡12县、牂柯郡17县。夜郎国步入衰落期。
牂柯郡治且兰,不在且兰国都,而在且兰国南境红水河南岸,今属广西河池地区。
16)公元前27年,牂柯太守斩末代夜郎王苴兴,夜郎国灭亡。夜郎彝部首领谈指与夜郎王子邪务集合22邑反汉。
17)公元前26年夏,谈指被斩首,邪务下落不明。
13.夜郎有关的文献
1.《史记》。顶级史家的顶级文献。且夜郎于汉武帝时走向解体,司马迁与多同、唐蒙等其实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史记中关于西南夷的记载应被视作第一文献。当然史记是从汉朝的角度记录历史。另外太史公虽名垂千古,也是一个人,也有个人情感。比如汉代西南夷郡县制的确立,前135年同蒙之盟开犍为郡为先,前111年斩头兰开牂牁与越巂诸郡为继,前27年陈立斩兴及灭翁指为成。太史公将司马相如使诸夷与唐蒙使夜郎并提,应该是故意模糊了史实。相如背后兴讥进谗,有失君子之道,太史公却为之洗白。相如失官的事也语极含糊。司马相怜,人之常情也。
2.《汉书》。沿袭《史记》,有增补。
3.《后汉书》。沿袭《史记》、《汉书》,有增补。
4.《华阳国志》。关于西南夷的历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可以视作一本书,《华阳国志》为第二本重要文献。常璩遍览两汉魏晋史料而作华阳,其详细远超三本正史。而常氏以巴蜀为大,俯视南夷,其指牂牁人懦怯、干篡等语,实乃史家之大忌也。而况常璩之世,牂牁犹存。
5.〈〈水经注〉〉。与人神鬼怪并存的《山海经》相比,郦道元《水经注》的专业性与严谨性确立了它的权威地位。晚近考证夜郎地区地理沿革必定参照《水经注》。
6)、郑珍《遵义府志》、《牂牁十六县问答》等。
郑珍,字子尹,晚清遵义府人,经学家。主要著作有《巢经巢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轮舆私笺》二卷,《凫氏为钟图说》一卷、《亲属记》一卷、《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汉简笺正》八卷、以及《深衣考》、《老子注》、《辑论语三十七家注》、《说文大旨》、《说文谐音》、《转注考》、《释名证读》、《说隶》等。
郑珍的经学,尤其是小学,对20世纪中国国学界有极深的影响。章士钊《访郑篇》:“西南两大儒,俱出牂牁巅。经巢尤笃实,著述纷云烟(经巢,代指郑珍)

郑珍主撰、莫友芝辅撰的《遵义府志》,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时人以与《水经注》、《华阳国志》媲美。
郑珍的《巢经巢诗集》也备受诸家推崇。吴敏树:子尹诗笔横绝一代,似为本朝所无。当代胡先骕:郑诗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远驾乎其上者。当代钱仲联: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经训一菑畲,破此南天荒
后世关于汉代牂牁郡所涉今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各县的划定,多本《牂牁十六县问答》。而研究夜郎国,《遵义府志》自然是最重要而且可信度较高的史料之一。
郑珍其人,以《遵义府志》闻名天下却婉拒《贵阳府志》之撰俸,识四十九万字而不可炊。子尹先生亦颇另类。
本《志》撰者为遵义沙滩后学,故私以略记郑珍简况于此。
7)、其它。
近代、现代、当代学者也对夜郎历史文化做了大量研究。限于资料,以下仅录今贵州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院长熊宗仁对近五十年贵州省内这一课题研究概况的总结。
关于夜郎的族属,熊宗仁《贵州研究夜郎五十年述评》归纳为:
夜郎的族属主要有五种观点。
谢人说:认为夜郎来自周代徐淮夷中的谢人。
仡佬族先民濮人说:认为夜郎、牂牁皆僚人所居,僚人呼竹为盖脑,即仡佬的异写,而僚人为古濮人后裔。有的学者具体地论述道:西汉时夜郎王族是濮人;到魏晋时夜郎王族融合为濮、僚,后统称为僚人;隋唐以后,夜郎王族又改名仡佬。至于夜郎国内所居住的人们的族别,则有今之布依、水、苗、彝、仡佬等族,其中仡佬族即夜郎王族是土著族。
越、濮、羌同为主体民族说:认为由周到秦汉,百越系的僚人、南蛮系的濮人、今彝族先民的羌人,在夜郎地区都是主体民族。
彝族先民说:认为夜郎由羌系的夷、僰、濮和百越系的僚人三个民族联合组成,夷在其中处于首领地位,夷即今之彝族先民。
百越说:其一认为夜郎族属为百越,而濮人、僚人都是对越人的一种别称;其二认为夜郎是由百越中按历史上的亲疏关系分为僚人和濮人的两部分组成;其三认为闽、瓯、骆都是越人共有的自称,在内部互为别称。夜郎地区各部的名称,均含在这三种自称之中持百越说者,大多认为夜郎的主体民族为今布依族先民。
此外,在夜郎的族属研究中,最早有人提出苗族先民说。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致认为苗族之进入贵州,时间远在夜郎之后,而苗族自己的传说,也对苗族先民是夜郎的主体民族作了否定

关于夜郎的政治中心,熊宗仁《贵州研究夜郎五十年述评》归纳为:
综合各家所言,夜郎中心有且兰部说和夜郎部说两种。前者认为古牂牁郡的首府在故且兰县,它自然是继之而起的夜郎这一部落联盟的中心。且兰君是夜郎中最大的王,其领地在今贵州麻江、福泉、黄平一带。后者认为夜郎的中心就是联盟中的夜郎部,但具体又有六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今黔西南州及六盘水一带;二是今云南宣威、沾益一带;三是今黔西南州的望谟、贞丰一带;四是今黔西北、滇东北一带;五是今贵州赫章可乐;六是今黔中的安顺、六枝一带。尽管对夜郎政治中心地理范围的认识分歧很大,但大多数论者认为它在今贵州西南或西北部
本《志》撰写过程中所涉历代国内其他学者研究成果,文中俱已注明。

14.
摸铁者
十月的一天,在太慈桥旁边的五眼桥下,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跪在水里,手在水底石块间缓慢地摸索。水不足半尺,清澈透底,假日的阳光温柔地铺在水面。他在摸鱼?摸蟹?还是摸贝壳?我问旁边的人。人说:摸铁。我才发现他的小背篼里装了不少废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带建有几个重型工厂,河道里所以有些废铁,小孩用绳子绑块磁石很容易探到,然后用手抠出来拿去卖钱。他这个法子还是挺高明的,我小时候捡铁要走很远,从早逛到晚还找不到几块,而他的小背篼里明显有些分量了。他的整个身心都在河底,似乎忘掉了河上的桥、桥上的人、这座城市、我们的世界、以及飞流而过的时光。忘掉了欢乐。也忘掉了忧伤。无所谓欢乐。也无所谓忧伤。他跪在清浅的水里,手在水底石块间缓慢地摸索。说不定他
又摸到了一块什么。



(今天刚刚完稿,原计划修理十天八天再发布。搜索了一下仡佬族的节日,十月初一是牛王节,古代为鳖人新年伊始的第一天。正是今天!还有什么更好的日子选择呢?挂出去再说吧。欢迎赐教。)

何沙滩(沙滩老鳖)
20081029(夏历十月初一)谨于中国.贵阳.太慈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18 06:00 , Processed in 0.14701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