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池姓”介绍
系承嬴氏,始祖为赢池(公子池),为我国当代第二百一十姓。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池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北、湖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
池姓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风俗通·姓氏篇》。
〔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①源自以居住地为姓。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古代城墙称为垣,城墙周围的护城河称为池。
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就以池为姓。另据《风俗通》记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
又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姓》记载,池姓,以所居为姓也。②源自赢姓。战国时期,秦国公族有大司马公子池,其后裔子孙遂以祖先字池为姓。
〔郡望〕池姓的郡望主要有西河郡、西平郡、陈留郡。西河郡:战国时魏国初置。汉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又设西河郡。相当于今山西、陕西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堂号〕池姓的主要堂号有同安堂。同安堂:明朝池裕德,同安人,以进士知遂昌县,听断明决,升太常寺少卿。
〔堂联〕池姓的堂联主要有:中牟循吏(池瑗);咸淳大魁(池梦鲤)。听狱明断(池裕德);代炙救亲(池斌)。
〔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池氏6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5例。
池姓的历史名人秦代有丞相池子华;汉代有中牟令池瑗;宋代有池鄂,又有状元池梦鲤;明代有池浴德,同安人,太常寺少卿;又有诗人池显方;清代有池生春,楚雄人,为国子监司业。
〔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池姓7970人,临汾市406人,洪洞县27人。
〔供橱〕池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五号供橱。
〔字辈〕民国12年残本《池氏家谱》,青海西宁池姓一支字辈谱为:“叶立美正,卫兴达权”。
〔迁徙〕
洪洞大槐树移民濮阳池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濮阳县五星乡池寨村;
河北赞皇池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赞皇县;
武清池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鹳窝迁居武清县大良村;
北京池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居北京市门头沟大村;
河南内黄池氏一支始祖讳宏德,于明洪武三年自山西洪洞迁居河南内黄县三流河村。
始祖有两个儿子,长大后分居,长子池福居西头,次子池禄住东头,住西头为西股,住东头为东股,西股为东门、西门,东股也分为东门、西门。
西股东门十七世池碰于1910年迁东庄东街定居。
西股西门十八世池富元于1914年迁西关定居。
西股西门十七世池连清于1904年迁内黄南街定居,其长子富旺当兵在贵州省贵阳市定居,其次子天旺在河北无极县定居。
东股东门十八世池学周、十九世池春安、池春法、池富云、池富田于1934年在天津市保邸县新海口镇定居。
二十世池现华于1952年在新海口镇定居。
二十世池秋安于1942年迁山西洪洞县上阁楼村定居。
另外,北羊坞姓池的是东股的一支后裔,大约迁走有二百六七十年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