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黄茂林|池超波老师出书琐记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6:07: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iw.org 于 2023-12-31 16:08 编辑

黄茂林|池超波老师出书琐记
作者:黄茂林
来源:厦门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5-09-14


作者:黄茂林

2012年3月5日傍晚,当我把池超波教授的大作《古典音乐欣赏随想录》(修订版)50册样书送到厦大白城他的住宅时,池老师紧紧抓住我的双手,轻轻一声“谢谢”,两眼湿润,随后情不自禁抱住我,此时我能感觉到他身体微微的颤抖。我能理解,这是一个古稀老人高兴、激动的时刻。

池超波教授今年高寿88,是我30多年前在厦大哲学系读书时的老师,我学生时代所敬仰的老师之一。池老师当年给学生讲授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著作。时隔30多年,当年池老师讲述的具体内容我已忘得差不多了,但我依然清晰记得他讲课时的情形。他总是穿戴整洁,头发一丝不乱,一副“北大毕业生”的派头;眼光专注,流露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语速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因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他的课堂学生总是满满的。

池老师的专业是哲学,但同时他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音乐爱好者,尤其对西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早年在北大读书时,他是北大学生和教师合唱团的指挥。参加工作后,只要有空闲,他总要弹上几首。即使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他也没有放弃。据说他退休后,最开心的是,黄昏时在厦大芙蓉湖畔给不认识的学生讲解古典音乐,如遇到知音,惺惺相惜,他总不会忘记邀请他们到家里,一起弹奏,共同欣赏。我记得当年池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双手支撑在讲台上,而手指头总在动弹,当年同学谈起此事总是不解。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我看了法国电影《虎口脱险》,片中主角是一名乐队指挥,德国鬼子一直在追捕他,而他在跑路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似乎总是在弹曲子。那时我才恍然大悟,池老师原来是不由自主地在弹钢琴。



池老师所著的《古典音乐欣赏随想录》,正是他的专业与业余爱好的有机结合:站在哲学的高度评析西方古典音乐。记得那是2008年9月,我社当时还在厦大本部那栋旧大楼办公。有一天,忽然一位老先生颤颤巍巍找到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池老师,忙让座倒水。只见池老师从随身的手提包中掏宝贝似的拿出一迭稿子,是400格手写稿,字迹工整清洁。他告诉我,那是他十几年的心血,希望在我社出版。他说,你先初审一下,看是否有出版的价值。他一再叮嘱,要我严格按出版社的有关规章制度审稿。他说,不要因我是你的老师,你就网开一面,假若你这样做了,我的书因“走后门”而出版了,那与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是格格不入的。我忙答应,说一定牢记教诲,严格把关。

我抽读了书稿中主要篇目,觉得可以出版,当我打电话告诉他时,他非常高兴。他说,你接下来一定要帮我认真改稿。他说他写文章几十年,行文造句已形成习惯了,肯定存在不少差错。你要大胆地改,不能因为我们是师生,你就有所顾虑,缩手缩脚。他说他的书是准备给许许多多的人阅读的,假如有读者发现了书中某处的错别字,那不等于在眼前盘中餐里见到一只死苍蝇吗?我听了忙连声答应。其后,当我把我社编校过程中改动的一些地方拿给他审核时,他连说改得好。如果有不同看法,他会说,此处我是这样考虑的,供你参考,最后由你决定。

2009年初,我社刚搬入软件园不久,那段时间,池老师三不五时会从厦大或前埔明珠养老院(池老师一儿一女都在美国定居,因晚年体弱多病,经常和师母住进养老院)坐公交车一路颠簸来社里找我,而且大多没有事先约定。他解释,如果约了,怕我不敢外出,特地等他,误了更重要的事。他说:“你还在职,比我忙,今天见不到你,我可以第二天再来。”也是在这段时间,我经常在清晨五六点钟被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惊醒,我眼睛有点老花,拿起手机不管是谁,先应了一声“池老师”,十拿九稳就是我那可爱尊敬的池老师。此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说,昨晚他看清样,发现某处可以改得更好一点,要与我商量一下。因为年纪大了,醒得早,又担心自己年老记性差,所以这么早把我吵醒,实在抱歉,等等。我忙说没关系。

池老师来社里找我,办完正事后,也经常与我聊天。有一次,池老师谈了对我社的观感。他说,为出此书,他接触了我社的几位同事,无论是社领导,还是负责印刷、排版、校对及封面设计等环节的同事,还有我这个“老”学生,都不怕他这个老头子的啰嗦,不厌其烦,真不容易,是一些做实事的人。在社里见到其他同事,大家忙忙碌碌,看样子事业蒸蒸日上。他说,你20多年前毕业到厦大出版社工作,现在看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听到这,我忙说,我们做得还不够,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池老师也经常谈他的经历,谈他对人生的感悟。他说他80多了,生命进入倒计时,人老了总会下意识地回忆往事,他一生与人为善,然而在“反右”时期和“文革”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因赶大潮,被拉上政治马车,说过违心的话,写过违心的文章。为这些“过错”,他一直不肯原谅自己。现在趁出版本书,在“自序”里,他有机会对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做了一次回顾,也可以说,是一次思想彻底清理的过程,这是他写作本书的初衷之一,也是他人生最后的心愿。为此,他非常感激我社,感激我这个30多年前的学生。

我在社里工作近30年,很庆幸有机会结识厦大许多学问深厚、虚怀若谷、敦厚善良的老教授,池老师是其中之一。我一直为有这样一位老师而自豪。


(这是我的旧作,现重新修改并发表,谨以此文献给我国第31个教师节)

https://mp.weixin.qq.com/s/Th2wDfgyaNgnmvwrZCydZw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0:17 , Processed in 0.09301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