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8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谱学知识] 十大寻根圣地之首:洪洞大槐树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08:47: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古朴的民谣里,到底隐藏着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据史书、地方志及族谱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自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年),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洪洞大槐树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


今天,小编重点说说轰轰烈烈的明初大槐树移民。明初的移民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首先,黄河泛滥。元朝时期,黄河有20多年处于决口状态,滚滚洪流一泻千里,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老百姓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尸横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丧黄泉。明王朝建立后,不得不迁外地之民耕种无主之地。


其次,战乱不断。元末农民战争(1351—1367年)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死亡。作为主战场的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几乎成为无人区。


相反,山西确是另一番景象。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内部地势也很复杂,易守难攻,没有受到战火的洗礼。再加上当时的山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近6000万,而山西人口却超过了400万,为移民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客观的可行性。


当时,移民是很惨烈的。统治者定下规矩:“凡五口之家迁二,六口之家迁三,七口之家迁四,八口之家迁五,有丁无地之家全迁。”这一强制政策给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制造了一幕幕生离死别。相传,当时移民的中转站就设在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下,很多人的家谱就是从大槐树记起。


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当初直接的迁入地是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晋等省市。数百年间,峰回路转,这些地方的移民后裔,又辗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东北、港台等地。解放前的“下南洋”,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留学、探亲、定居,到现在,大槐树的后人已经是遍布神州大地、天涯海角。


经过了600多年的开支散叶,今天,自称祖辈是来自山西洪桐的炎黄子孙超过2亿,包括500多个姓氏,遍及全世界。

据《中国通史·明·》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动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为了使移民能顺利进行,明朝曾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到那里土地可以“自便置屯耕种”,还免其赋税三年。


五个关于大槐树移民的传说

据说,当时平阳府广贴欺民告示:凡属平阳府管辖之内各州、县、村镇居民都在迁民范围内,唯有广济寺三里之内暂归驻军管辖,地方无权迁移广济寺大槐树下聚集的民众,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民众不愿离开故土,听到消息后,纷纷赶到大槐树下,等到的却是山西省督司行文,规定凡是大槐树下的百姓全部迁往外省,百姓只能被迫移民。


传说,因政府强迫百姓迁移,行至途中,百姓难忍思乡分别之苦,多不配合。有哭的、有叫的、有破口大骂的、有呼儿唤女的,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并发给凭证,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移的人脱掉鞋子,在双脚的小趾甲上,砍上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甲都是复形的。故有:“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所有的卫生间都叫“解手场”,而当地人也称如厕为“解手”。据说,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有需要方便的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


每到三月下旬,成千上万只小鸟从天而降,形体类似麻雀,但比麻雀略大,颜色较灰,喙尖而内勾,翅大,尾长呈圆形,羽呈灰褐色,脖周有一圈白色,在大槐树祭祖园区内飞来飞去,一时鸟声鼎沸,热闹非常。它们时起时落,交颈偎依,仿佛经年不见的老朋友,在倾诉昔时离别意,畅谈今日在它处的思乡之情。传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去世后所变,生不能归故里,死后化做鸟儿也要飞回故里,看看家乡的变化,祭祖节一过,便自行散去。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但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拜祭,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他们不但没有抢掠,反而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使得附近的百姓免于战乱之灾。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今日大槐树景区尚有题词“荫庇群生”。


六百多年以来,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回乡祭祖的大槐树后裔络绎不绝,形成了丰富的移民传说和悠久的祭祖传统。让这一“祭祖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从1991年开始,洪洞县顺应民情,在几百年祭祖活动的基础上,吸纳了大量民间祭祀仪规,于每年清明节当天举办大规模官民合祭的“寻根祭祖大典”,受到了海内外移民后裔的热烈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8:16 , Processed in 0.07127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