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根] 台湾老兵池宗鸿寻根北民垸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4:43: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iw.org 于 2020-6-9 14:49 编辑

台湾老兵池宗鸿寻根北民垸
文/池宗鸿
池氏一族,始祖乃周文王之子公子池之后裔,堂名“中牟堂(百家姓里是‘西河郡’)”。澧县池氏,原居江西南昌府南门外瓦渣街大栗树。明朝末年闯王之乱,一世祖乃远走湖南澧县,卜居于涔水之阴,分为东西两房,那时是来了两兄弟的一世祖呢?还是一世祖生了两个儿子而分为东西两房?因无族谱可资查考,就无法向后辈儿孙交代了。
我属西房的九世孙,但西房人口比东房为少。由于池氏一族逐渐繁衍,乃有池家河的地理名称,大家聚居于池家河及间堤,人口不及一百户,可见人丁不旺。
祖父德新公,祖母贺氏,生我伯叔四人,大伯承衢公,二伯承衡公,四叔承术公。大伯四叔早逝,二伯晚年娶妻郭氏,居住七根松,郭氏带来一子,伯父于我出门后收养,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但他是我最亲的人了。先父承卫公,娶我母张氏,闺名开亮,生姐绍桂,当我八岁时嫁给表哥郭先清,现已儿孙满堂,但两夫妇早于民国四十八、九年先后亡故了,我母后又生了一子,不幸早殀。母亲到了三十六岁才生我,民国五十八年我母不幸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我接到外甥来信告知后,不禁暗自悲伤,正应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即于七十四年母亲冥诞时在家以清香俎豆哭祭在天之灵,去年中元,假慈惠堂石壁分堂超渡,率妻及子前往拜祭,以尽人子之孝思。我之出生,亲友前来我家祝贺者,络绎不绝,还送了一块“嵩嶽降神”的大匾悬于屋梁,可见亲友对我的期望了。可是我的一生,不但不能成“神”,就连做人也都一事无成,现已年近花甲,真是愧对亲友之祝福了。我的乳名念祖,谱名宗鸿,从军后因思乡心切,乃以乳名之义而取字思源,即以字行于世。小的时候,得了一种“流痰走气”的怪病,可能就是今天的小儿麻痹症吧!一位堂兄也得此症,终生以手仗膝行走。我能痊愈真是奇迹了。病中经常发烧,幸得在台去世的池涯的父亲宗立哥,那时他年轻力壮,亏他跑到津市大药铺替我磨“羚羊角”的水给我喝,方可退烧。那时磨羚羊角的价钱不讲钟点,也不讲重量,而是以几寸香为准,那就非有体力不可,记得磨一寸香是一块袁大头的“花边”,可见价格之昂贵。宗立哥现仍健在,而其年龄已九十多岁了。我读常德职校时,左大腿经常发肿,幸我父亲是中医,替我开了药方,炼制药丸吞服,虽然腿不肿了,但现在有时不良于行,可能是“流痰走气”的后遗症吧。说起我的学历,真是“辉煌”,却没有一张文凭,小学念过郭田堡、顺林驿、弘毅小学,高小(今日之五、六年级)有梦溪、新竹。在新竹高小时,因为背不出书,老师不准我吃中饭(寄宿校内)而与老师吵架,甚至打破老师的眼镜,经父亲讲情,留校察看,毕业的那一学期不肯返校,父亲就送我去南民垸读私塾,因此又没毕业。次年就读于庹航校长在大堰垱所创办的澧阳中学,与澧县中学只隔一条河,读了一年半,因立案不准,被教育厅查封了。在台的学长就我所知有周以兴君,到现在我最怀念的还有蒋宗媛、彭信淑、唐希聪等学姐,她们都叫我弟弟,事隔四十多年,她们都已是年迈老妪了。我只好再去窑埠渡的明道中学继续念书,不料是年春遭日机轰炸,学校只得解散,我急忙逃回家去,这时战况紧急,父母乃率我及族婶、族弟(东房的人)驾着我家的小船,沿涔水上游逃难,行至中途,遭到日机机关枪扫射达数小时之久,幸而全家平安。乃驾船继续往上游而去,到了石门交界处,日寇仍在后面追逼,母亲乃将法币暗藏在我夹衣腋下的口袋里,命我与族婶、族弟离船,我于是拜别父母,一行三人毫无目的地远走石门、慈利、桑植、龙山、湖北来凤,直到宣恩落脚。这时堂婶已与一位同行的四川籍挑脚佬併居,我们四人就在宣恩买了两架捍烟机,自购烟叶捍烟出卖,一般人称之为“难民牌香烟”。这时有位宣恩县政府的杨姓职员,介绍我到县政府抄写公文,我就住在他借来的老百姓家,我的月薪被他拿走,后来与父母联络上后,父亲寄来的钱也被他取走,因我年纪小,加以小时候娇生惯养,不会照顾自己,以致身上长满了虱子,有如乞儿一般,乃离开杨家,到县属城关乡公所(也在宣恩城内),当録事。这时发生了一段趣事,有位土财主,每年收入数百担包谷,但因欠缴钱粮关在乡公所旁碉堡内,后来准他交保,但星期日没人代写切结书,警长带他去找我,写好后送上去就获得自由了,土财主认为我的学问了不得,就要招我为婿,警长一直从旁怂恿,我硬是不肯才作罢。第二年家乡光复,父亲率同外祖母的堂侄郑维贵叔到宣恩接我回家,我父亲宅心仁厚不但不向杨姓职员索讨欠款,反而谢谢他对我的照顾。就此离开宣恩,乘坐烧木炭的汽车,到了巴东,再改坐白木船东下茅坪,再晓行夜宿回家,母亲见到我喜极而泣,分别一年多,母子重逢,真是悲喜交集,难以形容。
在台的池正仲就读常德职校,次年就随他一同入学,学纺织科,我对这科觉得厌烦,没有毕业,就随志榜侄跳到私立大麓高中,校长黄衍钧先生,学校在安化蓝田,那时长沙的学校大多疏散在蓝田,当时有精炼、明德,女中有周南、明宪等学校,在台的大麓学长有胡绪祖君,有一天我们班上的英文老师不知何故骂湘西人是“动物”,因而引起学潮,胡君那时已是三年级学生,还是学潮的领导人哩,从此减低了读书的兴趣,恰巧先父逝世,于是整装返澧,先在郭田堡小学当了一年老师。我的干爹刘岳麓老先生认为我当老师没出息,因他是澧县民报前社长,于是写了一封信给现任社长龙辅卿先生,推介我去当校对及学习记者,新出社会的我,对记者完全不懂,我虽写过一次稿纸获得采用,但仍不感兴趣,以校对而言,不过是两张蜡纸的油印报,认为不是长久之计,乃与友人曾士爱去到永绥找张县长谋事,龙社长还给一张澧县民报驻永绥特约记者凭书。到了永绥,那里大部分是苗族,因环境不宜,又回到家乡。这时我已娶妻钟吉兰,她也暂回娘家去了,后来在姐姐家又娶万转秀,但两妻皆无所出。去年外甥郭泽民自家乡辗转来信说,钟氏已改嫁,现已儿孙满堂,万氏改嫁两次,已死多年了。我们这一代,都是来台的一世祖,子孙们将来回到大陆,假使我们事先没有一点交代,让他们如何寻根呢?所以我写了这篇短文,作为后代的参考。唯我的家乡北民垸,据志榜侄及外甥郭泽民在前年从家乡来信说,北民垸一带因闹水灾,现已将居民迁移到公安、松滋、安乡外县市及附近的大踪堰等地,原住家乡的人都打“散花汤”了,将来我池姓子孙已无根可寻了,写到此处,不禁黯然神伤。文章摘自《澧水乡谭》第八辑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4:44:08 | 只看该作者
2019.8.14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5 23:09 , Processed in 0.12978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