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池继哲大校:兵器教员螺钉螺帽精神的典范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23:13: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2021.2.6
来源:美篇

这是年近九旬、原长沙炮兵学院兵操教研室副教授池继哲大校的近影。
七十年之前,池老投笔从戎,从此便与人民炮兵的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年来,池老一直默默无闻地从事兵器教学专业,常年与火炮的结构原理、分解结合、螺钉螺帽、操作使用、阵地指挥打交道,培养了无数的基层炮兵指挥员。
熟悉池老的同事和学员们,都对池老一辈子一丝不苟、严丝合缝的严谨工作作风佩服有加,称赞他是“兵器教员螺钉螺帽精神的典范”。






池继哲是湖南省常德地区石门县人,1934年出生。1951年7月,池继哲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在第二次“参干”运动中光荣入伍,进入第四炮校 (1956年改名为郑州炮兵学校) 军事专业队学习。






(池继哲的立功证书)
在校学习期间,池继哲的表现十分优秀和突出,曾荣立三等功一次。






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池继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留校担任学员队区队长。






  (池继哲)
池继哲具有天生的军人气质:相貌稳重端庄,性格正直坚強,作风朴实勤恳,克己奉公谦让。
那时候,学员队的区队长要担负射击操作课程的教学任务。池继哲平时既要管好、带好学员队,又要备好课、讲好课,这不但锻炼了他的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又使他有了教学的经验,为他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带兵练兵、教书育人这两方面,池继哲都是全校卓尔不群的高手。这是1954年12月10日拍摄的第四炮兵学校第三届庆功大会暨选模大会代表合影的照片(局部),最后一排右起第九位是池继哲。池继哲当时在学员队任区队长,1954年1月他第二次荣立三等功。






  (池继哲)
1959年,郑州炮兵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射击操作课程教学组。在选拔教员时,池继哲脱颖而出,被任命为该课程首批专职教员,编制在训练部射击教研室,1964年转隶属于兵器教研室。从此,池继哲开始了为培养战炮分队指挥员而奉献一生的教学生涯。






射击操作课程主要是技能教学,要教会学员熟练地操作火炮和指挥战炮分队,以快、准、猛的火力消灭敌人。郑州炮校教学的主要炮种是122毫米榴弹炮和85毫米加农炮,重庆炮校撤销后增加了120毫米与160毫米迫击炮,1964年增加了130火箭炮。






池继哲深知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员的实际技能,抓“三基"教育,练基本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这方面,池继哲自身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凡是他讲授的科目,他都是先示范、后讲解,或边讲边示范,一招一式都展现出教程规范的标准动作,给学员树立起样板。






池继哲十分重视养成教育,对学员要求严挌,一丝不苟。上课时,池继哲要求人员队形及各类物质器材的放置井然有序,军容风纪、举止动作都要符合条令化、制式化的要求。而且池继哲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自身的表率作用,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无论是在教室、炮场或野外,或是课间休息,池继哲始终保持着挺拔端正的军人姿态,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任郑州炮校兵器教研室主任王崑亭)
池继哲在节假日里也很少休息,他经常是蹲在学员队辅导学员,在中队干部的配合下,组织学员进行达标练习,开展练基本功、竞赛考核等活动,想方设法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使人人都达到训练大纲所要求的标准。池继哲认真负责、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贏得了学员与中队干部的交口赞誉。






1958年,池继哲下连当兵。他来到福建前线部队炮二师当了一名炮手,并参加了炮击金门的战斗。






在激烈的炮战中,池继哲毫不畏惧,英勇战斗,并协助炮阵地指挥员进行指挥,检查规正火炮,保证了火炮打的准、打的狠,受到指战员们高度赞扬。






在炮击金门的战斗中,池继哲荣立三等战功。这是他以一名战士的身份获得的殊荣,特别值得珍惜。
至此,池继哲在入伍后七年之内,已累计立三等功三次,这在军队院校中是比较罕见的。这足认证明池继哲的表现十分优秀,并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






六十年代初,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后,郑州炮兵学校要求教员“一专多能”,兵器教员要会驾驶汽车,能担任汽车教练,能讲授射击操作课,直接瞄准射击要达到首发命中,等等。在那个时期,池继哲和他的战友们一边教学,一边分批参加教研室的集训,按照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标准刻苦练习,确保每个人都能达到训练考核标准的要求,并顺利通过实弹射击考核。






教研室先后在郑州附近的登封县嵩山和荥阳县进行了两次实弹射击考核,每人5发炮弹,对不动目标行直接瞄准射击(85毫米加农炮,2发体验射击,3发考核射击)。池继哲不愧为“神炮手”, 体验射击和考核射击都是首发命中,5发5中。
通过这次的大练兵活动,使院校与部队的训练素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有效的加快了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右一:周建国)
池继哲在郑州炮校执教十余年,他和教研室的战友们,顶烈日,迊风沙,在毗邻的碧沙岗烈士陵园的围墙外那片开阔的炮场上,不知渡过了多少日日夜夜!一年又一年,一队又一队的学员,日复一日的在那里苦练射击操作技能,从他们身上淌下的汗水,足以使炮场一侧干涸的金水河,川流不息!






炮场如同战场,在那里终日响彻着炮车的轰鸣声,传诵着高亢的射击口令声,开关炮闩、装填炮弹的冲撞声(这里且不说“无杂声操作"的景况),仿佛是一串串的音符,组成延绵不绝的的旋律,奏响着《人民炮兵进行曲》的雄伟乐章,在碧沙岗上空起伏迴荡,祭奠着、告慰着那些在地下长眠着的北伐军老兵,让英灵们倾听着、见证着人民炮兵在革命化现代化道路上奋勇迈进的脚步,在冥冥的九泉之下,含笑安息!






(左起:池继哲,邓光宗,谢李芳)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不久,郑州炮校与全军一百多所院校奉命停办或撤销。池继哲起先是在学校参加“斗、批、改运动",后期去河北蔚县炮兵“五七"干校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再教育"。后来被分配到内蒙包头高炮工厂军管会工作,不久又回到郑州炮校留守处待分配。就这样,池继哲和他从事的专业被耽搁了十年之久。






“9.13"事件后,恢复了南京炮校。 1975年初,池继哲调入重组的南京炮校 (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面炮兵学校”) 兵器教研室工作。






(南京炮校学员宿舍)
南京炮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炮兵学校,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停办了指挥专业,但是该校仍以我军唯一的一所炮兵技术学校的名分保留了下来,因而得以保存一批老炮兵专家。






池继哲被分配在加农炮教学组,先后担任过南京炮校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的85毫米加农炮射击操作课程的教学任务,参与组织过三次实弹射击,其中一次直瞄射击。






85毫米加农炮具有初速较大、弹道较低伸、直射距离远、射界广阔、发射速度快等特点,适合配置在前沿阵地对目标行直接瞄准射击。而当时研究直瞄射击的炮兵著名专家孙仲良,就与池继哲在同一个教学组。






(左起:合肥炮兵技术学院王其庆副教授,南京炮兵学院孙仲良研究员,长沙炮兵学院邓光宗教授)
孙仲良(1929年11月-2015年12月22日)解放前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就参加了我党地下组织。1951年1月在第三炮校(南京)入伍,经过一个月的预科学习后,转入军委炮兵学校学习(后称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孔庆洲将军),1952年8月毕业,留校任兵器教员。1960年调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沈阳)射击研究所(三所)任研究员,主要研究直接瞄准射击。1974年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撤销,调南京炮校兵器教研室任教员。1978年后任该校学术科研究员(副师职)。






(左起:李天平、孙仲良、邓光宗)
孙仲良在直瞄射击理论研究方面有一系列学术成果,是建国后我军炮兵直瞄射击理论法则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截至上世纪末,炮兵部出版的兵器与射击操作教程有关直瞄对坦克射击法则的内容,许多都是以孙仲良的研究结论为依据而编写的。







孙研究员在直瞄射击训练器材的研制方面,倾注了毕生心血。为了解决在缩小场地上对运动目标射击综合技能的训练问题,他潛心研制训练摸拟系统历时十余載。1989年由他主持设计研制的“激光对坦克射击模拟系统”获得成功,经总参炮兵部主持鉴定通过后,向全军炮兵推广使用。
孙仲良对直瞄射击法则的研究,是以直瞄射击弹道学理论为依据的,在这方面他具有深厚的学识功底。孙仲良虔诚睿智,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每个数据、每一条法则都反复计算、论证和推敲。其中一些重要的结论,是通过部队实验和实弹检验过的。






(左起:邓光宗,池继哲)
池继哲和原郑州炮校调到南京的教员们,能有机会当面向孙仲良老师求教学习,参加他主持的实验活动,分享其研究成果,感到十分荣幸。
尤其值得学习的,是孙仲良勤奋执着、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即使退休后,孙仲良仍未放弃思考研究,直到最后病重住院,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炮兵建设事业,为探索直瞄对运动目标(主要是坦克)射击要领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孙仲良同志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光辉业绩永远不会磨灭。






1977年11月,池继哲调到长沙炮校筹建处工作,由此开启了他军旅生涯新的征程。






(左一:周建国)
池继哲和兵器筹备组的同志一起,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了繁重的筹备事务之中。不仅要争分夺秒的收集和编写教学资料,联系加工制作教学模型和采购教具,更为重要的是培训新教员,使其尽快地熟悉、适应院校工作的环境。
池继哲在培养新教员方面,表现出十分的热忱和耐心。从部队选调来校任教的新同事,对池继哲在专业上深厚的造诣甚为敬佩,对他平易近人的作风倍感亲切。






(前排右三:池继哲)
1978年3月,中央军委通知对18级以下干部的级别进行有限额的调整。这是我军院校教员和科研人员,自1960年后,18年来第一次调整工资级别。军委炮兵文件明确规定,1951年以前入伍的19级干部调整幅度不超过45%。 在利益面前,池继哲主动向组织申请,放弃参加评审,把指标让给其它同志。池继哲的态度诚恳而坚决,组织上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尽管在一年后教员定职和局部调级时,组织上给池继哲补调到位了,然而池继哲在关键时刻,已经充分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第三炮校定址长沙后, 1978年6月,中央军委正式颁布命令,批准成立第三地面炮兵学校。15日军委炮兵颁发学校编制,兵牵教研室载入编制序列之中。






六月初,池继哲受命率领教研室先遣组,随学校先遣分队去长沙校区接收营房,安排生活住宿事项,勘察训练场地,做好迎接校本部人员和装备进点的准备工作。






6月25日,校本部人员携带火炮、车辆和大批物质器材乘坐军用专列从南京出发,28日凌晨到达长沙。由于先遣组事前做了周密安排,教研室人员和物质器材,于黎明前悉数安全顺利地进入了营区。






(西院礼堂一角)
训练部教员所住的中院营房,原来是湖南省军区独立团一个营自建的简易住房,生活设施很简陋。独立团在撤离时,虽然将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但没有留下什么物件。而学校定制的营具,仍在紧急加工之中,眼下只能打地铺睡觉了。






几天后,陆陆续续有了床板和小马扎,大家就坐着马扎,在铺板上备课办公。那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室内无降温设备,白天一身汗,夜间蚊虫叮咬,难以入睡。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全校官兵开始了建校劳动,边建校,边备课,教研室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地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左一:池继哲)
进点后,池继哲被任命为教研室物资设备组(简称物保组)组长,组员有李银山、朱祖才、侯剑波、彭远明等四人,负责管理教研室图书资料、器材和工具等,同时协助各教学组,在开学前建立起榴弹炮和火箭炮两个专用教室。






(谢李芳副主任正在上课)
所谓的教室,其实是利用原工程兵废弃的破旧库棚,临时装修改建而成。教室里需要分解火炮和火箭炮,解剖零部件,安置陈列架,设置模型和挂图等等。与此同时,物保组还要负责指导炮场的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随着开学时间的临近,教研室全体人员都处在极为紧张的状态之中。池继哲和物保组的同志更是忙碌奔波,起早贪黑的抢时间、赶进度,终于在国庆节前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实现了军委炮兵要求的“当年进点,当年开课”的要求。






1978年10月11日,第三地面炮兵学校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暨第一期开学典礼。






    (陈玉琳校长)
在大会上,军委炮兵高存信副司令员将一面师级军旗授予校长陈玉琳,全体官兵眼含热泪向军旗敬礼,他们为在这面火红的军旗上洒有自己的心血,而感到无比荣幸与自豪!






开学后,池继哲调到火箭炮教学组,物保组由李银山负责(后来,轻武器组的刘秉萍、榴弹炮组的史根芝相继调物保组工作)。
火箭炮组组长是谢李芳(1978年8月到任),池继哲任副组长。1979年12月谢李芳升任教研室副主任后,池继哲任火箭炮组组长,王宝龄任副组长。






  (池继哲正在讲课)
池继哲以前主要是教线膛炮射击操作课程,现在既要教火箭炮,还要讲火箭炮兵器课,同时还要组织全组教员备课与教学活动,这无疑对他来说是新的挑战。池继哲把行政生活管理交给副组长负责,教学业务方面的活动主要发挥老教员的作用,自己则是天天到炮场或专用教室听课。这样,既检查了解教员备课讲课的情况,又熟悉了教学内容,很快他就掌握了火箭炮兵器课程的所有内容与教学方法。无论是给学员讲授兵器课或者操作课,他都游刃有余,显示出了一个老区队长的高超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能力。






在池继哲的领导下,火箭炮教学组团结一致,在完成重大教学活动中表现十分突出。






(前排右起:池继哲、邓光宗、121师炮团曾金成副团长、蒋自立,后排右起:王华祝、赵志忠、第4人为姚福庆,其他两人为炮营教导员和副营长)
1979年7月和12月第一期学员有两次实弹射击,第一次是军事队学员在河南确山进行122榴弹炮和130火箭炮实弹射击,第二次是政治队学员在广西桂林进行130火箭炮实弹射击考核。
这两次实弹射击学校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尤其对政治队学员毕业考核实弹射击尤为关注。这次实弹射击是由广州军区41军121师炮兵团火箭炮营担任保障分队。121师是不久前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英雄部队,但休整后补充的新兵较多,没有进行过实弹射击。其次,桂林靶场目标区域正面不大,周边植被茂盛,火箭炮散布大,射击过程中很可能引发山火。根据上述情况,教研室派出池继哲率领火箭炮组王华祝、蒋自立、姚福庆、赵志忠、赵延文5名教员,在阵地上指导炮手班认真设置火箭炮,检查规正瞄准装置,精确赋予射向,修正单独修正量,确实保证每一发火箭弹都不发生大的偏差,最终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实弹射击任务。






(前排左一:蒋双越副校长)
1983年末,池继哲已50岁了,他主动提出不再担任教学组长,但要求仍在第一线上课,编写火箭炮教材,做学术研究工作。






[1988年5月6日拍摄的“炮兵院校地炮阵地射击改革经验交流会全体代表合影”(局部),第二排右二为池继哲]
这一时期,炮兵军事训练是以“快反”训练为重点,围绕着“反应快、打得准",提高战炮分队作业的精度和速度。从火箭炮占领射击阵地,快速进行射击准备,快速发射,然后迅速撤出阵地,其中各个步骤和环节,都必须遵照“快”和“准”的要求,逐条逐个进行挖潜革新,对其展开深入的探讨研究活动。






池继哲在这方面卓有成就,他主持的火箭炮不调平射击的研究项目,获学校学术研究三等奖;独立撰写的论文《疏开配置火炮时赋予基准射向和测量三差的方法》,在1988年炮兵院校经验交流会上评为一等奖;他与谢李芳合作撰写的《炮耳轴倾斜时的零位零线检查》、《提高纵深差、集火射向修正量精度的研究》两篇论文,均在炮兵院校经验交流会上评为二等奖;同年撰写的《提高瞄准点法检查零线精度的探讨》获得学校优秀论文奖。可谓成果累累,其学术观念和水平堪称一流,在炮兵院校射击操作专业上享有盛名。






  (池继哲近影)
1988年,池继哲被评定为副教授职称,同时由军委邓主席签署命令,授予池继哲大校军衔,享受师职待遇。






池继哲一生勤勤恳恳,谦虚谨慎,默默奉献,在他身上始终保持着豪迈的军人气质,绽放着一种感人的精神——炮兵院校兵器教员特有的螺钉螺帽精神,那就是:严谨、务实、坚韧、执着。






(左起:王华祝,池继哲,周建国)
螺钉螺帽精神,是炮兵院校兵器教员长期与火炮和兵器零部件为伴,感悟和打造出来的一种职业品格与工作作风。






(左起:池继哲,张竞,周建国)
兵器教员具有的螺钉螺帽的精神特质,表现在工作上,有不遗余力的实干精神与务实意识。他们成年累月的隐忍负重,无比坚强地承受着巨大的负载;坚守岗位,尽忠职守,精益求精,执着追求,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国防教育事业。






(左起:池继哲,邓光宗)
螺钉螺帽精神,是兵器专业的职业风尚和光荣传统。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这一精神就在炮兵院校教员队伍中流传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兵器教员,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建功立业。






虽然,长沙炮校等炮兵院校已不复存在,但是,合肥、南京等炮兵院校还在,兵器专业还在。只要事业在,铸造事业的精神就在。






池继哲与老一代兵器教员铸就的螺钉螺帽精神,必将随着炮兵兵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完美,历久弥新,永放光彩!      






  (池继哲近影)
一转眼的功夫,池老从军队退休已经快三十年了。退休后,池老仍然关心时事,关心军队的建设,同时喜欢上了摄影。在与长沙市的老战友们欢聚一堂时,经常可以听到池老铿锵有力的话语声和豪迈爽朗的欢笑声……







战友们衷心祝福池老永远健康快乐!

作者:邓光宗
编辑:周建国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23:13: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福建池剑锋宗亲推荐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3 18:08 , Processed in 0.16420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