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9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温大校友|池昌斌:不惧挑战,跨界生长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7:04: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大校友|池昌斌:不惧挑战,跨界生长

来源:温州大学
时间:2021-08-24

校友名片

池昌斌
我校教育学院

91级普师专业校友

池昌斌,男,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导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导师,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人才计划导师,首都教育《师说》栏目主讲嘉宾,北京时光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个人专著《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获得2017年最受中国教师欢迎的100本书TOP5。

个人寄语

大学时期一定要大量地读书,不断思考。阅读有很强大的魅力,会对人产生长远的影响;要有一定的格局观,要敏锐地洞察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对发展趋势要有一定的判断力;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会使你离开学校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不会轻易迷失;要有“利他”思维,这样的人更能做成事情。

饮水思源,难忘母校岁月

池昌斌谈起母校,哪怕是时光已如白驹过隙走过二十多年,他对学校的布局还是印象深刻。“学校只有两个很小的操场,进校门就面对着很长的台阶。进门左边是食堂,再往上走就是一个小操场,左边是教学楼,右边是宿舍楼,对面还有一个图书馆,再往上走到后山操场就是一片很大的竹林。”

他对母校最深刻的记忆是每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言语中满是敬佩之情,特别是提及语文老师易明震老先生。易老先生抗战时期毕业于国立重庆大学中文系,给池昌斌上课时已经年过花甲,但站上讲台依旧精气十足,满腹经纶,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能流利背诵红楼梦里的每一首诗词。每一次开课都像“百家讲坛”,上下五千年,学贯中西。池昌斌觉得,老师们不仅拥有卓越的学识素养,而且很开明。这些老师的存在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虽然学校那时的设施比较简陋,但是我们有很优秀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母校颇有西南联大的气质,现在想起来学校的一切都很让人印象深刻,包括那颗樱桃树,我们曾经看它从无到有、从青色变成红色。”



宝贵三年,埋下能力种子

池昌斌出身农村,入学面试时考官曾怀疑他是否适合教育工作。在母校的三年里,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他认为自己获得了更为宝贵的财富——受益一生的能力。

母校独特的育人模式给予每一位学生发展自己所长的机会,旨在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受学校开放育人模式的影响,池昌斌在这三年里培养了绘画、书法、阅读等兴趣爱好,众多作品获得好评,他还成为了校园最早一批玩摇滚乐的人。在这三年里,他和老师谈论国际时局,进行观点碰撞。“我的学业成绩很一般,但是我的精神很富足,思维很开阔,心中有世界。很感谢母校的培养,让我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国际观的人,这对我后来的工作与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池昌斌说。

他认为,学校不能只是优秀成绩的加工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对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格局观、美学意识的培养。池昌斌也希望每一位温大学子可以认识到独立创新、批判思考的重要性,不要将目光局限于成绩,要加强各方面核心能力的锻炼。



长久积淀,不断跨界生长

起初,池昌斌选择母校只是因为毕业后可以解决户口问题、能够被安排一份工作,但后来的经历让他渐渐爱上了教学、爱上了教育。

他刚毕业就被分配去一所离家二十公里、条件特别不好的农村小学任教,三年之后又到了另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学校任教。当时城乡差距很大,学校设施条件极差,没有围墙,还能看到农民养的猪跑到操场上“散步”。路途遥远加上条件艰苦的客观因素让池昌斌没有办法回家和外出学习。六年任教时光,池昌斌一直在小山村呆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这六年里他还坚持做一件事情——阅读,他读了将近400本书籍,涉及哲学、历史、商业、法律等多领域。除此之外,他还订了很多90年代中国重量级的新闻媒体杂志,如《南方周末》《南风窗》《方法》等,它们让池昌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能够通过这些杂志知道中国及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听到思想最前卫的关注中国、关注世界的媒体声音。

“虽然工作的前六年我没有参加任何教学比赛,没有获过任何奖,也没有机会展露自己的才能,但是这六年的大量阅读让我有了比较厚的积淀,使我能够在今后走得更高、更远。” 在池昌斌的眼里,这六年是往后六十年甚至更久的宝贵积淀。也正是大量的阅读让池昌斌能够在2001年有机会展示时一鸣惊人,让大家领会到了这位从来不露脸的老师对问题解读的深刻理解,看到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精彩教学,看到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只有在起跑之前让自己积蓄足够多的能量,才能跑得越远,凭借六年积累的底蕴,池昌斌之后只花了九年时间就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从乡村教师蜕变成一线名师。



池昌斌认为,一定要选择在足够厉害的平台上与一群足够厉害的人向着同一个目标做足够有挑战性的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让自己的能力和思想不断迭代、突破和进化。作为一个教育科技公司创始人,可以通过产品创新让更多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受益。池昌斌认为中国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提升,但目前的学习渠道单一有限、不够优质,希望能够融合互联网技术和教师专业素养,聚合中国名教师,为中国的千万教师打造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为教师、校长提供教育的辅助工具,做好校长和老师的工作助手,为教育行业和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7:1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nloy83 于 2021-12-3 20:13 编辑

平阳师范学校(1943∽1995普师)名录(池)
池宗华,1944年春入学
池昌宣,1952年春入学(初师甲班)
池敏敏,1952年春入学(初师乙班)
池云源,1953年秋入学(初师丙班)
池云聪,1954年秋入学(小教轮训甲班)
池仁贶,1955年秋入学(短师甲班)
池宗任,1976级数科
池爱燕,1984级普师(2)班
池昌松,1985级普师(4)班
池战艇,1987级普师(3)班
池昌交,1990级普师(2)班
池昌斌,1991级普师(1)班
池昌凯,1994级普师(1)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504

帖子

378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83
板凳
发表于 2021-12-6 12:41: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家族是在明朝末年从福建漳州搬到浙江省平阳县山门镇碇埗头村的。据家谱记载,我的家族在那个村子里待了二十几年,因为经常被洪水围困以及当地大姓人家排挤,后来没有办法,就跑到最偏僻的大山里开荒,扎了一间茅草屋,在那里生存下来一直到现在。由于山高路远,没有哪个人家愿意把姑娘嫁到如此偏僻的山沟沟里,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并没有使得我的家族人丁兴旺,祖辈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到了我爷爷那一代就剩两个人。我爷爷在家种地,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小叔以帮别人在海边打鱼为生。后来,小叔公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混乱中失踪了,不知道是死是活。36年后,我们才知道,当年小叔公被抓到了台湾做苦力。我爷爷为他烧了36年的冥币纸钱,他居然还活着!然而,一直到他去世后7年,随着两岸交往大门的打开,我们才得知关于他的确切消息:小叔公一人流落台湾,在国家大动荡的大背景下,历经人间劫难,终身未娶,悲苦一生,晚年竟靠卖气球为生。由于我家地处偏僻山区,在父亲6岁那年,奶奶不堪贫苦离家而去,父亲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长大成人。当我查阅完家谱、梳理完家族的历史,不免感慨万千,家族的不幸可谓远远多于幸福,安居乐业的情形很少在几百年的家族史中出现,而颠沛流离、充满不测、生活艰辛则是常态。也正是这样的家族历史,铸就了我们一家坚忍、善良的性格特征。

节选自池昌斌《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2:56 , Processed in 0.09919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