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6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民族智慧的守望者——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池建周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19:24: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客户端 (杨晓刚 秦珂 杨国存)年画——刀尖下传承下来的民族记忆,每一块幸存的年画古版里,都隐含着汉民族先民曾经的悲喜基因。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庄镇三流河村,池家年画就是这样一个静静记录历史烟云的存在。池氏族人,以一颗“巧匠心”,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源源不断地传承着。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池家年画,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造纸术和雕版印刷于一身,主要工序全用手工操作,具有传统的民间工艺特色。它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如今,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池家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池建周更是将绘画艺术融入雕刻作品之中,同时又以娴熟的牙雕技法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使池家年画得以丰富、创新、提升,焕发出新的光彩。






代代相传 播种梦想
根据《池氏家谱》记载,明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池宏德从山西洪洞县迁民来到内黄县三流河村。池宏德当时是怎样创立池家年画的,目前已经没有相关资料和文字记载。
“在古代,年画只是当时一种寓意吉祥的年节装饰艺术,印制年画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没有留下相关资料。” 池建周十分遗憾地说。
池家年画始于明初,在清雍正、乾隆年间曾一度兴盛。过去年画销售主要集中于农历腊月,摊贩们在集市上设摊销售。内黄县池家年画主要分布在以内黄县东庄镇三流河村为中心的周围村庄,鼎盛时期有年画作坊7家。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根据党的指示,池家年画以抗日、反内战和劳苦大众为题材,创作、印制了很多年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池家年画得到了迅猛发展。那时,内黄县东庄镇三流河村池家、李新张村等村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顽童,大多能从事年画的印制工作。
磨难来自 “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池家年画被视为“封建迷信”,遭到毁灭性破坏,年画作坊全部拆除,印制工具悉数销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池家年画将改革开放融入创作题材,使年画再度兴盛,甚至出现了方圆百里竞相争购的现象。当时,池建周正在上小学,家庭的熏陶,平时的耳濡目染,兴趣自幼时点燃。
“过去,年画是农村千家万户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到了农历大年三十,门扇上贴门神,门框上贴对联,土地至门口,灶王进厨房,仓神进粮仓……如果过年不贴年画,就好像烧菜没有放盐一样没有滋味。”池建周绘声绘色地讲起春节贴年画的习俗。






笑看坎坷 直面人生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改变了,社会形态开始变迁,传承人几乎断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式微,甚至有消失的危险。纯手工制作的池家年画在高速发展的印刷业面前逐渐败下阵来。“我记得那个时候,印制年画的画版有的变成了搓衣板、有的变成了盖水缸的盖子、有的甚至被劈开当柴火烧。”池建周惋惜地说。
“年画是宝,却无法养家糊口。”作为池家年画传承人的池建周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前些年,花费成本和时间制作出来的年画却没有市场的尴尬处境,让池建周也很无奈。迫于生活,他曾经想过放弃年画研究这条路,然而动摇和彷徨只不过是头脑中瞬间的一个闪念,稍纵即逝。
“正是有了一代一代民间艺人的传承,池家年画才能够流传到今天,它凝聚着民间艺人的心血。现在,它传承到了我这里,我必须坚持,不能放弃!”池建周不求名利,默默耕耘,无论自身经济条件如何,都未曾放弃心中的那份难舍之情。单纯依靠印制年画无法维持生计,更谈不上发展。传承、创新、发展,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这些工作都需要靠他自己投入。“一年需要花费六七万元,幸好我有一份固定的工作,目前,我的工资全部投入其中,不然无法维持现状。”池建周说。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池家年画,多年来池建周四处奔波,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展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生病了,扛着;为了省钱,不舍得购买卧铺和高铁,总是买普通火车票,住宿费和餐费更是能省则省……
付出终有回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池家年画再度兴起。“近年,我们池家年画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荣誉。被市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为2014、2015、2016、2017年度安阳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为河南老字号”池建周笑着说。






近年,该坊系列产品多次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青年“三阳开泰”旅游创业创意大赛等规格较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国家级盛会;池家作品被作为文化礼品赠送给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波兰、意大利、马耳他、智利、拉脱维亚、香港、台湾等中外友人,被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俄罗斯民间艺术博物馆、河南省工艺美术馆永久馆藏,中国文字博物馆销售。
池建周多次应民进安阳市委、内黄县教体局邀请,走进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安阳市高新区第一小学、内黄县第三实验小学等学校,为1000多名学生现场展示、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年画。每年,池建周计划走进10家院校、军营、警营、企业进行全方位地突出地域特色文化、非遗风采,并现场展示、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家年画制作技艺。
池家年画的艰难处境也让池建周担心传承问题。“我的儿子池云飞在部队服役、3个侄子都在学习池家年画的制作,传承不会在我这一代中断,但如果池家年画一直是背在身上的包袱,如何传承下去是无法回避的课题。”池建周说,为了让池家年画更好地发展,他还走进学校指导少年儿童进行木版年画制作,努力让已有百年历史的池家年画得到传承和发展。






博闻强识 创新发展
市场枯萎,是民族工艺要面临的共同课题,池家年画也不例外。要让自己的艺术生涯继续下去,那就得让池家年画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曾几何时,年画作为一种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传播载体’,通俗地反映了几乎所有民俗文化内容。”池建周说,“不管以前还是现在,要想搞好年画创作,需要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技艺只是木刻的基础,在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拼的就是文化。”
池建周自幼就极好读书,他多次讲,书本是最好的老师。他看的书包罗万象,既有传统文学,也有陶瓷、骨雕、漆雕等旁类的工艺美术,吸取其好的技艺,加入自己的理解,而后巧妙融入到作品里。






在池建周看来,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文化、悟性三者缺一不可。于是,他研究了大量的年画书籍,先后寻访了全国十几个年画产地,与各地民间艺人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同时收藏了大量的年画。他在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创作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年画。
2011年国庆节前,他听朋友说,著名版画家、邮票设计家、水彩画家张克让,带领学生在林州市太行大峡谷写生。于是,就独自一人到大峡谷寻找张克让拜师学艺。他不怕山高路险,逢人就打听,经过6天的寻找,终于见到了张克让老师,得以从选景、构图到造型、色彩等六大环节中习得高招。
池建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将绘画艺术融入雕刻作品之中,同时又以娴熟的牙雕技法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他每每雕刻人物,都会查阅大量资料,揣摩人物的性格、内心想法,雕刻出的人物形神具备,极具神韵。






创新发展 成绩斐然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将它发展为事业。”池建周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11:21 , Processed in 0.18479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