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公子池世祖直系人员简介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7 22:3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作为资料暂时收录,仅供考证!!!


以下为微信群内容收录。


公子池世祖直系人员简介

为了方便族人详细了解公子池世祖信息,本收集整理了从黄帝到公子池共四十八世相关人员简要生平如下,供参考。

史料收集:贵州池健平
2019年6月7日

                                  一    世
        黄    帝: 公元前2717年生,公元前2599年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祖,五帝之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配嫘祖:生子玄嚣(少昊)、昌意。
                                  二    世
        玄     嚣:   又称少昊,黄帝长子。嬴姓,名鸷,出生时间前2422年,前2395----前2322年在位,去世时间前2322年。生子蟜极
        昌    意:黄帝次子。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 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
                                  三    世
        蟜   极:  玄嚣之子,名姬蟜极,别称蟜极。
        配偶握裒 (wò  póu):约前2500生,属东夷部落,生子帝喾、业父。
        颛   顼:昌意之子,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人,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虞幕是虞舜的五世祖。
                                 四     世
        帝喾(kù):蹻极长子,又称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业    父:蹻极次子,为嬴姓始祖。秦国君主及赵国君主共同的先祖。
       配女修:也作”女脩“。颛顼帝之女,生大业。女修是嬴姓族人的老祖母。
                                 五     世
        大    业:  业父之子,生年约公元前2189年,卒于公元前2083年(禹时),颛顼(又名乾荒)的外孙、承继皋陶的理司之职,提倡五伦;制定《大业刑法》完善规章刑罚。
        配女华:女华:少典部落的女子。生子大费(伯益),嬴姓的始祖。
                                     六    世
        伯     益:   又称大费,名伯翳,大业长子,生年不详,约前1973年去世。因助禹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帝舜禅位于禹后,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伯益后来继续成为夏王启的卿士,地位只在夏王启一人以下,直到夏启六年时,病死,享年一百多岁,时夏王朝给予其隆重的祭祀。伯益与夏王启皆是黄帝的后裔。伯益为东夷部落首领。
         配姚氏:生子大廉(实鸟俗氏)、若木(实费氏)。
                                    七    世
        大    廉:伯益长子,约公元前19世纪夏朝时期人,姓赢,廉氏,华夏族,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大费)的长子,舜的外孙。黄帝第六代孙。廉氏后人奉大廉为廉姓的得姓始祖。
《史记·秦本纪》记载:“大廉玄孙日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大廉玄孙中衍,帝太戊使之为他驾车,把女儿嫁给了他。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秦国祖先蜚廉与恶来就是大廉的后代。
        若    木:  赢姓,伯益次子,大廉之弟。其父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立下 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是徐姓得姓先祖。
        若木是汉族神话中的树,长在太阳下落的地方。若木是由于桑树被认为具有再生的生命力而得名的。在这里可能是繁衍子嗣的意思。
                                    八世(失考)
                                    九世(失考)                       
                                    十世(失考)
                                    十一世
         孟    戏:   大廉玄孙。在商帝太戊时,帮助商朝驯养鸟兽,太戊任他同其弟中衍为御人。后太戊把自己的女儿嫁与他兄弟俩,孟戏之后,嬴姓辅佐商朝,世世有功,成为方伯,嬴姓得到很大的发展。      
         中    衍:嬴姓,伯益长子大廉的玄孙,商朝太戊时期政治人物,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先祖蜚廉就是中衍的后代。商帝太戊时期,帝太戊让中衍与哥哥孟戏为他驾车,得到太戊的赏识,并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他们,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兄孟戏,曾孙戎胥轩。
                            十二世(失考)                  
                            十三世(失考)
                            十四世(失考)
        戎胥轩:中衍曾孙。他在西戎之地,与戎人一起生活,被称为戎胥轩他与骊山女所生的儿子为中潏。戎胥轩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
        配骊山女:生子中潏。
                                   十五世
         中   潏:戎胥轩之子,中国商朝人物。嬴姓。伯益的后裔。中衍的玄孙。他是戎胥轩与骊山女所生,在西戎,保西垂。中潏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赵国的祖先。   
                                   十六世
         蜚   廉:亦作飞廉,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的祖先,黄帝后裔。蜚廉善走,与子恶来父子事殷纣。周武王伐纣,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
         秦国分支: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 几→大骆→秦非子;
         赵国分支: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
                               十七世
         恶   来:又称“恶来革”,商纣王的大臣,飞廉(又作蜚廉)长子,以勇力而闻名。武王伐纣之时,被周武王处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飞廉和恶来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的祖先。
         季   胜:季胜是赵国的祖先,是少昊、蟜极、伯益的后代,商朝纣王的大臣蜚廉的二儿子。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
                               十八世
         女   防:女防,是秦国的祖先,是秦国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高祖父,父亲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女防名声不显,事迹不详。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恶来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
                               十九世
         旁   皋:旁皋,嬴姓,是秦国的祖先,是秦国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曾祖父,祖父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旁皋名声不显,事迹不详。
                               二十世
         太   几:太几,嬴姓,是秦国的祖先,是秦国第一任君主秦非子的祖父。
        太几曾祖父恶来是纣王的大臣,被周武王所杀。所以太几名声不显,事迹不详。由于同族造父为周穆王立功,赐为赵氏,所以太几家族也为赵氏。
                              二十一世
         大   骆:大骆,西周时期犬丘封主,蜚廉五世孙、恶来四世孙,秦国始封主秦非子之父。
         渠   父:渠父是造父之子,大骆的堂兄弟,奄父的高祖。
                             二十二世
         秦非子:   (?―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公元前858年去世。
                             二十三世
        秦    侯:   嬴姓秦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公元前857-公元前848年在位,秦国第二任国君,有子秦公伯。
                             二十四世
        秦公伯:   (?-前845年),赢姓秦氏,西周时期秦国第三位君主,名失考,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在位(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二十五世
        秦    仲:   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秦国国君。有子秦庄公、嬴福、嬴禄、嬴寿、梁康伯(公子康,又名嬴庆)。
                              二十六世
        秦庄公:秦庄公(公元前856年―公元前778年),嬴姓,秦氏,《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名其(祺),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其太子即位,是为秦庄公。庄公有子三
(世父、秦襄公、三子名不详)。
                              二十七世
        赢世父:赵氏,秦庄公长子,其父被犬戎所害后,他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
        秦襄公:名嬴开,秦庄公次子,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二十八世
        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秦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二十九世
        秦靖公:秦文公之子,生年不详,公元前718年去世,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静。春秋时期秦国太子。未继位便去世。谥号靖(追谥)。
                               三十世
        秦宪公: 秦靖公(静公)之子,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人,《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秦氏,名立,秦文公之孙,,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三十一世
        秦武公:(?―公元前678年),嬴姓,秦氏,名说,秦宪公(秦宁公)长子,母鲁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
        秦武公初立为太子。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即位后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秦德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76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嘉,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秦德公去世后,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秦出子:秦出子(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秦氏,名曼。秦宪公的幼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之前太子为其兄秦武公,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武公得以即位。
                                三十二世
         公子白:秦武公之子,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弟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是为秦德公。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附近的平阳,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
         秦宣公:(?—公元前664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恬,秦德公之长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秦德公次子,生年不详,公元前660年去世,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伯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在位。据《史记》记载,成公元年,梁、芮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秦穆公: 秦德公少子(?—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秦氏,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史记索隐》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三十三世
        秦康公:秦穆公之子(?-公元前609年),嬴姓,秦氏,名伯罃,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在位。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秦康公母亲穆姬是晋献公之女、晋文公的姐妹。秦穆公在位时,立公子罃为太子。秦穆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太子罃奉父亲秦穆公之命,护送舅父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秦康公去世,其子秦共公即位。
                                三十四世
        秦共公:(?—公元前605年),嬴姓,秦氏,名貑,或名稻,《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在位。《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就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史料记载: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彊,北兵至雒,问周鼎。共公立五年卒。
                                三十五世
        秦桓公:本名秦伯荣,别称秦桓公,(?—-公元前577年),嬴姓,秦氏,名荣,秦共公之子。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81年),与晋厉公沿黄河结盟,后秦国违背盟约,与翟族合谋攻伐晋国。秦桓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79年),晋国派遣大夫魏相赴秦国宣告绝交,即率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讨伐秦国,秦军战败逃跑,诸侯联军追击至泾阳,而后还师。秦桓公继位二十七年后去世,其子秦景公继位。
                                三十六世
        秦景公:名嬴石,别称秦景公,秦恒公之子,生年不详,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在位39年,公元前537年去世。
        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三十七世
        秦哀公:(?—公元前501年),《秦记》作秦毕公,《史记索隐》作秦?公,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籍,秦景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36年(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为之赋《无衣》,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三十八世
        秦夷公: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嬴姓,秦氏,名不详,别称秦夷公,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三十九世
        秦惠公:本名秦伯宁,谥号,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宁,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别称秦惠公,所处时代春秋时期,出生不详,公元前491年去世,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时间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1年,在位9年。
                                 四十世
        秦悼公 :秦惠公之子,本名秦伯盘,谱名嬴盘,谥号悼。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前477年,嬴姓,秦氏,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5年(前491年—前477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秦悼公十五年(公元前477年)去世,葬于丘里景公墓西。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四十一世
         秦厉公:秦悼公之子,春秋战国时期人,生年不详,公元前443年去世,又称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嬴姓,秦氏,名剌,称秦伯剌。《史记·秦本纪》作其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其秦利龚公。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在位。公元前476年派兵攻魏城。公元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公元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
秦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443年),出现日食,白天光线昏暗,能看到星星。同年,秦厉共公去世,葬于人里。秦厉共公有子二人,秦躁公和秦怀公,长子秦躁公继位。
                           四十二世
         秦躁公:本名嬴欣,秦厉公长子,生年不详,公元前429年去世,又称秦趮公,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欣,秦厉共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在位。秦躁公元年(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嬴封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本名秦伯封,别称秦怀公,秦厉公次子,生年不详,公元前425年去世,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4年(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葬于栎圉氏。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四十三世
         秦昭子:怀公长子,立为太子,早逝。
         秦简公:怀公次子,本名嬴悼子(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00年),嬴姓,秦氏,名悼子(有人认为,“悼子”非名),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在位。秦简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政策,则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子秦后惠公继位。
                             四十四世
         秦灵公:本名嬴肃,秦怀公之孙(?—公元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嬴姓,秦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在位。公元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后惠公:秦简公之子(?-公元前387年),赵氏,族谱载其名嬴仁,为与春秋时期的秦惠公区分,一般也称为秦后惠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3年(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秦惠公时期,秦国“四代乱政”进入尾声。秦国失去河西的领土,但也夺取蜀国南郑(今汉中市内)。秦后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后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四十五世
        秦献公:秦灵公之子,本名嬴师隰,又称公子连 (前424~前362) ,秦国国君,公元前424年生于雍城,秦灵公十三年(公元前415年)流亡魏国,公元前384年回国即位,在位22年,公元前362年去世,史称秦献公。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活人殉葬制度、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制等,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有子公子虔、秦孝公。
        秦出公:秦后惠公之子,生于公元前389或388年—公元前385年,又称秦少主,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昌,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2年(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史上又名出子。公元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元前385年左庶长菌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沉入河中,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自秦厉共公(公元前477年—公元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四十六世
        公子虔:秦献公长子,生卒年不详,嬴姓,名虔,战国时秦公子,秦孝公嬴渠梁兄。曾为秦孝公太子嬴驷之右傅(公孙贾为左傅),上将军。商鞅变法时,太子犯法,公子虔受刑。后因犯他法,公子虔受劓刑挖去鼻梁,随后闭门八年不出。
        秦孝公:秦献公次子,又名嬴渠梁,别称秦平王,公元前381年12月6日生于栎阳,公元前338年去世,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谥号孝公(平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赢季昌 :秦献公三子,因极力反对商鞅变法,招致其兄渠梁的追杀,只好敛迹韬光,以避其难,借外出采药经 广西桂林 向江西吉安永丰逃离而隐藏于护城河,由于此地形及生存条件不足以避难,于公元前355年沿雪峰山脉进入古梅山玄溪峒定居,其后不详情。
                               四十七世
        秦惠文王:秦孝公长子,生于公元前356年,去世于公元前311年,本名嬴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孝公卒,秦惠王19岁即位,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311年,去世,时年四十六,谥号为惠文,葬于公陵。
        配惠文后: 本名魏纾,战国时期魏国人,生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的王后,公元前329年生秦武王。
  公元前307年,其子秦武王因举鼎而亡,惠文后支持公子壮争夺王位,公子壮僭立,号季君。公元前305年,以宣太后、魏冉扶持的公子稷一方胜出,惠文后与公子壮遭诛杀。
        配魏长使:  魏夫人之妹,公子嬴壮之母,初为少使,后进位长使,即魏长使。性格刚烈、任性,于符节事件中为保魏夫人而死。
        配唐夫: 生子赢奂。
        配宣太后:芈姓,生年不详,前265年去世,出生地楚国丹阳(在今湖北省),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杰出女政治家。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长达39年,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生子赢稷、赢市(公子池)、蠃悝。
        樗里疾:因居樗里而称樗里子又称樗里子、名疾,秦孝公次子,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胡氏为韩国人。 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
        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秦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为丞相。
        公子华:即赢华,秦孝公三子,秦惠文王之弟。赢华善武,为秦惠文王时秦国大将。秦楚大战,赢华为回救咸阳,突围,力战而死。史料上对此记载较少。
                               四十八世
        秦武王:秦惠文王长子(前329年—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武王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皆得大官。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时年23岁,谥号为烈(悼)王,无子。
        嬴     壮:又名公子壮,封丹阳君,生母是魏长使,生母死后交由惠文后抚养,时任庶长,秉性与秦武王十分相似。前307年,惠文后和秦武王的嫡妻武王后共谋,欲拥立公子壮为王,公子壮便僭立,号季君。随后秦国发生长达三年的王位争夺战,史称“季君之乱”。前305年,联合大臣、诸侯公子作乱,被宣太后和魏冉平定,公子壮等人都被处死。  
        赢    稷:秦惠文王三子,母宣太后。又名赢则、公子稷,公元前325年生于咸阳,其父去逝后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6年即位,公元前251年去世,享年75岁,葬秦东陵。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赢    市:秦惠文王四子,又名芾,别称公子池、公子市,池姓受姓始祖,系出嬴姓。生于周显王戊戌年(公元前323年)九月初三日辰时,生母芈八子(宣太后)。公子池原居雍州咸阳,初封泾阳君。前300年,秦国以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来使孟尝君到秦国为相。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秦攻陷楚国苑城(河南南阳),公子池改封于苑(时年32岁),加封安宁侯,受公爵,与宣太后异父弟魏冉、同父母弟芈戎,及另一同母胞弟嬴悝(公子悝)轮值任秦大将军(相当大司马),被誉为秦昭襄王时期显赫“四贵"。后因范睢入秦谋相离间“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促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66年废宣太后,逐“四贵"于关外回原封地(公子池时年57岁),其后住于宛,生活富足。为回避王室纷争,其后便改原嬴姓取其名“池"为姓,于宛周边繁衍昌盛。
殁于秦始皇癸亥年(公元前238年)正月十一日未时,寿八十六岁。御赐祭葬泾阳县宝鸡山飞凤过江形,甲山庚向,墓前有华表,翁仲誌记。
        配孙氏:封夫人,公元前323年六月初四日丑时生,秦始皇癸亥年(公元前238年)十月初一日戍时殁,寿八十六岁,塟(葬)夫妇同墓,基前有华表,翁仲(石像)誌记,生子一赞襄。 ( 此记载来源于浏阳谱,而彩奥族谱记载为公孙傅,究竞哪一种可信?待考。但推测应不止一子)。
        嬴    悝:公子悝,即高陵君(?-前266年),嬴姓赵氏,名悝,是秦惠文王和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泾阳君公子芾(公子池)的弟弟,“四贵”之一。初封于彭地,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秦将司马错攻韩国,夺取轵及邓两地,并把邓地封给公子悝,292年,封公子芾为宛侯、公子悝为邓侯。后因“四贵”权势威胁王权,秦昭襄王用范雎为相,前262年使“四贵”离开咸阳,到自己的封邑。公子悝没有到封邑就去世。
        赢     通:又名公子通,秦惠文王之子,被封蜀侯,生平不详,据《史记》记载为蜀相壮叛乱所杀。
        赢     恽:又名公子恽,秦惠文王之子,生平不详,被封蜀侯,秦昭襄王初叛乱,被宣太后平定后被杀。生母是卫良人。
        赢     雍:又名公子雍,秦惠文王之子,生平失考,前305年因"季君之乱"被杀。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7 07:38 , Processed in 0.10446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