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台儿庄大捷 英烈鲜血染红大地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08:5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07-07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台儿庄大捷 英烈鲜血染红大地

“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有很多,诸如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等,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那就是台儿庄,中国京杭大运河岸边的一个有着古老城墙的小镇。”

这是1938年4月,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在《生活》周刊对运河古城的这场战役给予的评价,台儿庄大捷被写入世界战争史。

1938年3月23日到4月7日,中国将士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半个月的激战,毙伤日军上万人,取得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史称“台儿庄大捷”。

双方反复争夺城池,死伤枕藉。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回忆起战争的惨烈程度,还忍不住战栗。“你害怕的事情肯定记得清楚。”

黄土变血泥

今年84岁的李敬善老人,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之一。战争过去79年,那时刚刚记事的孩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不过,每每回忆这场战争,李敬善依然觉得“身上的汗毛会竖起来”。

记忆里,李敬善总忘却不了一个场景:战争结束以后,台儿庄城内的土是黑色的,就和倒了一盆酱油在地上的颜色一样。“那时候我们年纪小,不知道是血,一下雨,雨水落在地上就变成了黑褐色,那真是黄土变血泥。”

“你想想当时的情况多么惨烈,土壤让血染到了什么程度才能是这样,死十个八个人肯定不能。”李敬善忍不住感慨。“1951年,台儿庄建了一所中学,我们学生就去挖土坑。随便挖两锹,就能看到白骨。”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远去。2008年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增添了不少商业气息,但只要细心观察,战争的记忆远没有消失,古城内受伤士兵的雕像、战场的照片,以及弹痕累累的墙壁仍然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惨烈。

台儿庄古城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城中尚存53处战争遗迹,是保存二战遗迹最多的城市。

古城内袁家后巷李家老宅,是台儿庄古城大战遗址纪念园一处著名景观,灰白色的砖墙上,深浅不一的弹洞清晰可见。“墙上的大坑是手榴弹的弹片崩的,小的可能是步枪机枪打的,因为重修的原因,现在墙上的弹孔少多了。”

李敬善正是这座老宅的主人。当年,李家在此开设了“义丰恒”字号杂货铺,以经营糖茶、糕点、丝绸、棉布为主,兼营南北水果、干制海鲜等杂货,算得上是台儿庄规模较大的字号。

这里,也是战斗最惨烈的地方之一。敌我双方的巷战就在这里发生,向城南进攻的日本人遭遇国军的机枪阻击,最终被困,没有能够往南再进一步。在这里,守城部队吹响反攻号角。

战场上官兵尸体来不及处理,李家老宅的三间屋子被用作临时停尸房。李敬善的父亲是战后第一批返回台儿庄的逃难者,他和村民帮助部队掩埋了这些尸体。李敬善听父亲说,多数都是国民党部队的尸体,统一的灰色军装。

“逃反”保命

一开始,台儿庄的老百姓并不明白战争的危险性。

“幸好跑了,要不跑肯定都活不成了。”李敬善回忆说,在战争开始之前,老百姓都不相信日本人真的会来,直到国民党部队进城,才意识战争真的来了。

在村民“逃反”之前,当时守卫的台儿庄第2集团军孙连仲部队已经进驻台儿庄,开始布防。四个城门,只留下南门供老百姓出城逃难。当时部队向老百姓宣传,“战争马上就要来了,这必定是一场恶战,愿意走的,赶快收拾东西逃难去吧。”

战争的阴霾在台儿庄上空笼罩,城内贴满了写在红黄绿各色纸上的标语:“誓死不做亡国奴”、“与日寇血战到底”。不远处,藤县传来的枪炮声越来越近,在柳树发芽的时节,台儿庄村民不得不走上逃难之路。“我记得很清楚,我坐在拉货的车上,车子走到柳树底下,我就折柳条吹口哨。”

没有明确的方向,只是听说日本人从北边过来,所以往南逃。在祖父的带领下,5岁的李敬善以及全家三十多口人,牵着牛车,带着可以置换口粮的货物,离开了台儿庄。

一路上,尘土飞扬,逃难的队伍长达好几百米,一眼望不到头。李敬善的周围,随处是熟识的乡邻。

最初,人们抱着侥幸心理,前行的速度很慢,一天不到十里路,而且“一步三回头”。台儿庄枪炮声响起时,他们还没有走远。

“因为还是恋家嘛,谁想把家给扔了呢,很多人心里的想法就是,这个仗到底能不能打起来。”李敬善回忆说,听见枪炮声音越来越近,人们才着急逃命。最终,李敬善一家人在“大榆树”落脚,现在的江苏省邳州市。

台儿庄战役研究会顾问、83岁的任世淦,在战役爆发时只有2岁,父母抱着他死里逃生。“在藤县保卫战爆发后,父母带着我躲进了后面的大山里。”

距离台儿庄约12公里的一个村庄,没有出去躲难的20多口人被日本人杀害,只剩下一对八岁和六岁的兄妹,因躲在高粱秸秆里面才幸免于难。兄妹俩亲眼看到祖父被日本人用刺刀捅死。

57人敢死队
战斗打响了。
1938年3月24日,日军2000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向台儿庄大举进攻,目标是台儿庄的北门。
中日双方围绕古城北门的清真寺反复争夺。清真寺的望月楼,是当时整个台儿庄的最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拉锯战持续了六天七夜,坚守台儿庄北门的186团1营在城北门外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1营官兵几乎全牺牲在台儿庄北门,尸体遍布清真寺内外。
位于清真寺旁的186团指挥部,是目前古城遗址中留有弹孔最密集的一处。清真寺院内的一颗柏树也难逃战争的摧残,树干处留下了一个个弹孔。
“清真寺周围一栋完整的房子都没有,全都是烂砖破瓦。”李敬善回忆说,即使没倒的屋子也都不完整,很多地方都是扒开的机枪眼。
台儿庄的守城部队是第2集团军的31师,按照战斗部署,坚守三日便可完成任务,但没想到和日军争夺了半个月。
今年82岁的屈令婉,是31师参谋主任屈伸的二女儿,她现在还有些懊悔,父亲在世时没有了解更多的战争故事。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一生最难忘的就是台儿庄大战。每次回到父亲曾经战斗的地方,看着破败的街区,子弹穿透的弹孔墙,屈令婉忍不住哽咽流泪。
在台儿庄战役中,屈伸带领部队开赴台儿庄布防,在徐州面见李宗仁接受任务并领取作战地图。战斗打响后,指挥所设置在台儿庄一河之隔的铁路桥下,就近指挥台儿庄及附近的战斗。屈伸每日进寨巡逻,随时掌握战斗进展情况。
屈令婉回忆说,父亲深知此战非同一般,出发前曾向住在武汉法租界一家医院中的母亲去了一封短信,说道:此次作战不同以往,凶多吉少,九死一生,如果我不再回来,你就带着儿女回三原老家去吧。
战斗后期,师长池峰城因劳累吐血,参谋处长屈伸临危受命,代副师长之职,负责制订司令部计划,主持部队的调遣和指挥作战事宜。
日军的炮兵阵地,在台儿庄以北的刘家湖附近,白天是大炮、飞机的轰炸,夜晚放火焚烧。整个台儿庄,无时无刻不在炮火中颤动。在炮火轰击下,台儿庄上空硝烟笼罩,城内屋塌垣断,血肉横飞,官兵相继阵亡。
在一次观察指挥炮弹着力点时,一枚炮弹皮落到屈伸脚下。他俯身捡起这块发烫的弹片,上面还有淋漓的鲜血。他递给身边的战士,沉痛地说:“这是敌人的铁,我们战士的血!”
3月31日,日军已占领台儿庄五分之四的街区。为了夺回台儿庄的西北角,屈伸征集组织了20名敢死队员,加上请愿杀敌的37人,凑成了57人的敢死队。敢死队员集体立誓,“反正不活着回来,我们的生命换得成功那最好,不成功便自杀以报国家。”
57名敢死队员分成6个小组,手持大刀、长枪从日军侧背冲入城西北敌军阵地,与日军开展白刃战,活着回来的只剩下13人,其中1人因为觉得没有完成任务在返回途中自杀了。屈伸不得不派人将幸存的队员监视起来,怕他们自杀。
“给部队留点种儿”
400年繁华的运河古城化为废墟。
一名日军士兵事后在日记里写道:“四小时下天津,六小时占济南,小小台儿庄,谁知道竟至于这样困难!其惨状实为人间地狱。”
在台儿庄战斗中幸存下来的第30师176团3营营长忤德厚事后回忆,街道里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
守城部队死伤无数。31师师长池峰城曾向指挥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请求,撤退到运河南岸,给部队“留点种儿”。
孙连仲也电话请示李宗仁,“我们把敌人消耗得差不多了,能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退到运河南岸,好让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也是长官的大恩大德。”
这一请求遭到李宗仁的拒绝,“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指数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亲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抗命令,当军法从事。”
孙连仲回复,“长官有此决心,我第二集团军牺牲殆尽不足惜,连仲亦以一死报国家。”
为了稳住军心,参谋长屈伸向31师官兵下令 ,如果擅自撤退,一律格杀勿论。“我同师长一道进城共赴国难,决不让官兵牺牲而我们苟活。”
战场形势逐渐扭转。一直到4月3日,战斗进入尾声,日军残部开始突围。
在尸体遍布的城池上,有幸存的官兵高声哼唱抗战歌曲:“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亡国的条件不能接受。”
本版文/本报记者 郑林
内存
退休老教师20年搜罗日军暴行
“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刻骨铭心的一段历史”。回忆起这段历史,台儿庄战役研究会顾问、83岁的任世淦坐在沙发上不禁一声长叹。
“我出生在这里,对日本鬼子的印象很深。我嫂子的父亲是被日军杀害的,我老伴的祖母外祖母是被日军杀害的。”全面抗战爆发80年以后,任世淦平静地陈诉着家中的遭遇。
1997年,从山东滕州官桥中学校长岗位退休后,任世淦开始实地调查日军侵华罪证。他想知道,在鲁南苏北的土地上,日军到底做了哪些抢掠、奸淫、屠杀的恶行。这些事实不是历史课本泛泛而谈的“日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
这是一场历史文化苦旅,却一发而不可收。20年时间,任世淦骑着自行车,按照地图,几乎走遍鲁南苏北,行程约6万里,访问了大大小小1600多个村庄,从活在世上的数千位老人那里“抢救”即将消失的战争记忆,形成了百万字的调查资料。在任世淦的家中,珍藏近40本泛黄的笔记本和数千张黑白照片。
悲惨、触目惊心……任世淦屡屡提及这些词汇。在调研中,一位幸存者哭诉说,日本兵用一把斧头就砍死他一家14口人。在藤县的白沙河镇,一个清晨,日军就屠杀了83个村民,任世淦先后进村十次,反复核实。
岁月逝去,很多人已不愿意将过去的苦难重新拿出来诉说,任世淦只能不断地做思想工作。临沂一个村庄的一位男性告诉他,自己的奶奶就是被日军侮辱后杀害的。
任世淦说,在他访问的这些见证者老人中,约99%的老人已经不在了。“唯一庆幸的是,这些老人在若干年前,活着的时候,我到了他们的面前,记下他们想说的话,把他们的这份记忆留了下来。”
这两年,年岁渐大,体力不允许任世淦再频繁出去调研,他开始整理资料,百万字的资料分成了逃亡卷、屠杀卷、性暴力卷、烧光卷、掠夺卷、奴役卷、死鬼子卷。
工整的繁体楷书,一笔一画将散落的历史记录在册。“我希望借此安慰为我们这个民族牺牲的无数烈士的英灵。”说到这里,任世淦难掩激动。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20:19 , Processed in 0.10411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