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4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战火中历练的老兵池德超:“我的师长是罗炳辉”

[复制链接]

455

主题

1592

帖子

45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18:55: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08月01日 10:55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作者:陈玲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一位叫池德超的军人,如今已是九十二岁的高龄,从当年的冲锋少年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耄耋老人。他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碾庄战役……战火不停,负伤不断,池老的肺部至今残留着无法取出的子弹碎片,在池老的家中,听老人讲述那段难忘的革命往事!


池老于家中接受采访
“我的师长是罗炳辉!”
1944年7月,刚满18岁的池德超瞒着父亲加入了新四军,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我当时参加新四军的时候,我们对日本鬼子的反攻战已经开始!”池老打过两次鬼子,“第一次是在江苏宿迁,第二次是在山东枣庄,我们拔掉了鬼子很多据点,俘虏了大约二十个鬼子。”
1945年,当部队开到山东沂水附近时,我见到了我们师的罗炳辉师长。那里的地主、恶霸跑了,师部就设在一个地主的家里。据池老讲述,罗师长是很胖的一个人,行军得骑着骡子,还得两匹轮换着骑,毛主席说他是“罗胖子”,可这“罗胖子”不简单,1933年任红九军团军长,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1943年起任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
罗师长最厉害的还要数枪法准, 有一天在师部,吃完饭有战士让让罗师长给大家露一手“师长顺手接过一支枪,就在不经意间,几乎是我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时,朝着十几米外的一只麻雀“啪”一枪,麻雀应声落下。” 在旁边围观的一群战士惊得睁大了眼睛,这可是我亲眼所见,提到枪法准,罗师长说,“我这都是子弹练出来的!”
池老珍藏与战友合影
1946年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山东解放区进攻,罗师长放弃治病赴鲁南指挥,“我们新四军绝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今天我们南下,不是回家探亲,而是要打胜仗的!”池老笔划着罗师长当时的动作给我们看,“攻克下枣庄,罗师长因病去世了,才49岁!”说着池老掩饰不住的悲伤,偷偷试掉了眼角的泪水。后来,为了纪念罗师长,“安徽省天长市在1946年6月至1960年1月间,曾两次改名为炳辉县。”
“血战孟良崮!粟裕老总‘虎口拔牙’和‘中心开花’的战术奇袭敌军”
1946年10月,蒋介石命令张灵甫率74师向江苏省涟水县进犯,当时,池德超是连队的通讯兵,经常连夜往营部送信。有次他不小心掉进了化粪池,顾不得浑身的臭味,爬起来继续前进。
“那时,夜里74师的火炮向我们的阵地轰炸不停,白天更有敌军飞机低空轰炸,我走上一个木桥,桥上全都是尸体和鲜血,走路都打滑。敌人扔炸弹的飞机来了我就趴在尸体上躲炸弹……”池老说,1947年5月,粟裕老总当机立断,采取“虎口拔牙”和“中心开花”的战术奇袭敌军,以6个纵队的兵力向孟良崮上的74师发起总攻。74师负隅顽抗了整整3天后全军覆没,张灵甫毙命。
依然精神抖擞的老人在采访时显得十分和蔼
“老百姓都是好人啊,救了我的命!”
池老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是:血战孟良崮时,一发炮弹落在了池德超的身旁,他负了伤,吐血不止,老百姓抬着担架将他运下战场送进野战医院。
“我记得当时受伤了,就模糊的看到一个穿白大褂的护士过来,问我可要喝米汤,我刚喝了两口,飞机来了,炸弹炸的到处都是……”轰炸结束后,护士不见了!路过的老百姓就将混杂着被炸起的尘土的米汤一口一口的喂我喝下了,然后老百姓就把我抬着跟部队一起走了。路过一片洼地时,“我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拿手舀起水来喝”老百姓抓着我的手说:“小同志,你现在可不能喝水啊,重伤后喝水是要大出血的。”老百姓的救命之恩,让池老感恩至今。
从18岁到30岁,他将青春献给了人民军队,战火和伤痛如暴风雨袭来,他将枪口对准敌人,从不后退。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碾庄战役……他所经历的一系列战役,反映了华野创立前后的历史印记。经历过多次血战,1956年池老正式转业, 1982年底,从合肥市供销社正式离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但在与记者对话时,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他让我们感到,在战火中的那个时代,支撑生命得以继续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勇敢地活下去。
老人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采访时,老人妻子生病住院,老人拿出年轻时和妻子的合影与众人讲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主题

1592

帖子

45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5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2:58:26 | 只看该作者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安徽涌现出一批英雄部队和英模人物,其中有一位名叫池德超的军人,如今已是九十高龄。他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碾庄战役……他负伤不下火线,肺部留存弹片至今。近日,在池德超家中,记者听老人讲述起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1944年7月,刚满18岁的池德超瞒着父亲加入了新四军,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1946年10月,张灵甫率74师向江苏省涟水县进犯。当时,池德超是连队的通讯兵,经常连夜往营部送信。有次他不小心掉进了化粪池,顾不得浑身的臭味,爬起来继续前进。
  池德超说,1947年5月,粟裕老总当机立断,采取“虎口拔牙”和“中心开花”的战术奇袭敌军,以6个纵队的兵力向孟良崮上的74师发起总攻。74师负隅顽抗了整整3天后全军覆没,张灵甫毙命。血战孟良崮时,一发炮弹落在了池德超的身旁,他负了伤,吐血不止,老百姓抬着担架将他运下战场送进野战医院。不久后,敌人轰炸了医院,护士遭遇不幸,老百姓将米汤一勺一勺地喂给池德超喝,米汤里混杂着被炸起的尘土。老百姓的救命之恩,让老人感恩至今。
  1982年底,池德超从合肥市供销社正式离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但在与记者对话时,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风采不减当年对于即将到来的建军90周年,池德超有些兴奋,他期待着看到人民解放军更多的最新科技装备,以最先进的力量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主题

1592

帖子

45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55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2:58:54 | 只看该作者
从18岁到30岁,他将青春献给了人民军队,战火和伤痛如暴风雨袭来,他将枪口对准敌人,从不后退。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碾庄战役……他所经历的一系列战役,反映了华野创立前后的历史印记。负伤不下火线,肺部留存弹片至今,体现了他无畏牺牲、栉风沐雨的革命精神。他以个体的命运,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他让我们感到,在战火中的那个时代,支撑生命得以继续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勇敢地活下去。


1 我的师长罗炳辉

1944年7月,刚满18岁的我瞒着父亲从家乡江苏沭阳偷偷加入了新四军,任第二师五旅十四团一营三连的连部通讯兵。从此开始了我十二年的军队生活。当我参加新四军的时候,我们对日本鬼子的反攻决战已经开始。我记得只打过两次鬼子,第一次是在江苏宿迁,第二次是在山东枣庄。我们拔掉了鬼子很多据点,俘虏了大约二十个鬼子。
那时刚刚参军的我年轻气盛,在打鬼子时竟用刺刀伤害了一个日本俘虏。当时我负责通知日本俘虏吃饭,按照要求,要有几个俘虏先去将自己的饭菜抬过来,我说的汉语俘虏听不懂,一个鬼子上来就打我一拳,我火冒三丈,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于是端起枪刺向这个俘虏,将其刺伤。指导员立刻阻止了我,他说:“他们已经放下了武器,我们不能伤害俘虏。”事后我想想,还是觉得有些后悔,日后的历练和罗师长的影响让我渐渐成熟。
1945年,当部队开到山东沂水附近时,我见到了我们师的罗炳辉师长。那里的地主、恶霸跑了,师部就设在一个地主的家里。罗师长是很胖的一个人,行军得骑着骡子,还得两匹轮换着骑。毛主席说他是“罗胖子”,真是名不虚传。这“罗胖子”可不简单,1933年任红九军团军长,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1943年起任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他创立了梅花战术、火烧野牛等游击战术,被美国记者斯诺誉为“神行太保”。
最厉害的是,罗师长的枪法特别准,这可是我亲眼所见。有一天我到师部去,正好碰上一名战士让罗师长给大家露一手。只见师长顺手接过一支枪,就在不经意间,几乎是我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时,朝着十几米外的一只麻雀“啪”一枪,麻雀应声落下。在旁边围观的一群战士惊得睁大了眼睛,既而掌声一片。罗师长放下枪,说,“我这都是子弹练出来的!”
我还记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国共停战协定,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罗师长放弃出国治病的机会,主动请缨赴鲁南指挥。行前,他在誓师大会中,挥着拳头对大家说:“我们新四军绝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今天我们南下,不是回家探亲,而是要打胜仗的!”6月16日,部队攻克枣庄,这也成为罗师长戎马一生的绝唱。五天之后,罗师长因病逝世,我们心里都很难过。为了纪念他,安徽省天长市在1946年6月至1960年1月间,曾两次改名为炳辉县。

2血战孟良崮
蒋介石可咽不下这口气,1946年10月,他电令自己的黄埔学生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向江苏省涟水县进犯。这个整编师有着三个师的兵力,配备全套美式枪炮,号称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一。这是要找我们复仇的,可以说是来势汹汹。
当时我是连部的通讯兵,得躲开敌人,经常夜间往营部送信。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掉进了老百姓的化粪池,我顾不得浑身的臭味,爬起来继续前进。那时,夜里74师的火炮向我们的阵地轰炸不停,白天更有敌军飞机低空轰炸,我走上一个木桥,桥上全都是尸体和鲜血,走路都打滑。等送信到了驻地好久,我随手往肩上一摸,还有一块粪便干在身上……
我们坚持到了1946年12月,伤亡惨重,不得不从涟水城撤退。消极情绪也在军中蔓延,在大撤退中,我的一名战友抱怨:“我们打不过74师啊,我跑不动啦。”我的营长大声说道:“我们总有一天能把这块硬骨头啃掉!”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1947年5月,莱芜战役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在山东战场上集中了约24个整编师约45万人。吸取了以往被分割歼灭的教训,密集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我们的粟裕老总当机立断,采取“虎口拔牙”、“中心开花”的战术奇袭敌军,以六个纵队的兵力向孟良崮上的74师发起总攻。
我们七纵没有参加总攻,而是在垛庄附近阻敌增援。敌人的83师师长李天霞与张灵甫不和,为保留实力,李天霞只派了一个加强团向孟良崮增援,我们没有让他们前进一步。黄百韬的25师则不遗余力地向74师支援,却被六纵的弟兄们阻击在黄崖山。25师与74师一山之隔,却无法改变74师全军覆没的结局。国民党的飞机不敢低飞,我们的高射机枪能把它打下来,飞机空投的枪弹、食物、医药大多数落到了我们阵地上,蒋介石成了我们的运输大队长。孟良崮上的74师顽强坚持了整整三天,最后全军覆没,张灵甫战死。在我看来,张灵甫是被乱枪打死的。

3负伤后老百姓救下了我

“苏中七战七捷”夜打海安时,我们在护城河里泡了三个小时,不敢发出声响。行军之时我极度疲倦,站着都能睡着,三次跌倒在稻田里。在一次通讯途中,我发现高粱地里有人,掀开高粱一看,地里都是去世同志的遗体,原来这都是当地老百姓自发把我们战友的遗体埋葬在高粱地里的。在好多时候,老百姓都会塞给我一些山芋,也不要我的钱。那时候我们经常拿帽子吃饭,因为一仗下来,行军携带的碗具就全破碎了。
血战孟良崮的时候,一发炮弹落在了我的身旁,我负了伤,吐血不止。是老百姓抬着担架把我从战场上运下来的。老百姓抬着我路过一片洼地时,我好像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拿手舀起水来喝,老百姓抓着我的手说:“小同志,你现在可不能喝水啊,重伤后喝水是要大出血的。”后方的医院医疗条件极差,没有止痛针。不久后,敌人轰炸了我们的医院,炸死了护士,也是老百姓将米汤一勺一勺地喂给我喝。米汤里混杂着轰炸后的尘土,但我只有喝下去,才能活下去。我记得当时照顾我的老百姓都是很大年纪了,因为那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参加解放军了。
更值得我终生铭记的,是老百姓对我的救命之恩,我常常对老伴提起此事,没想到自己还能活下来并成家,真的很幸运。在后来的一次体检中,医院发现我肺部有一块0.3cm×0.6cm的金属异物,这枚致命的炮弹片,险些穿透我的肺部。当它扎进身体之前,我配枪的厚实弹夹削弱了炮弹片的冲击力。当时我配备的是汤普森冲锋枪,此枪能够连发,火力十足,不然的话,我估计现在也没机会说这些故事了。

4 我的妻子傅祥华
1954年,傅祥华成为我的妻子。
为抗美援朝战争训练新兵结束后,我老伤复发,住进位于芜湖市的一家军事医院。医生建议我退伍休养,退伍后我转业至芜湖的一家地方医院。在那里,我遇见了傅祥华,她是组织给我介绍的,帮助我们这些老兵安家。我说我比你大十岁,也没有文化,你愿意吗?她觉得我品质很好,讲话不绕弯子,于是和我结了婚。
我妻子当时也是一位孤儿。1936年出生于芜湖市,日寇在此扫荡时食河豚中毒,于是用毒气、枪炮报复沿岸百姓。妻子的父母双双遇难,年仅28岁、26岁。结婚后,老伴对我非常好,可以说没有老伴,我是活不到今天89岁的。为了让我康复,婚后,她不让我抽烟喝酒,每天给我下面条、面疙瘩,助我消化。

1958年,单位为响应支援省城建设的号召,将我从芜湖调至合肥市药政管理局工作,老伴随我一起来到合肥。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合肥市里很多人以有一只红袖标为荣。文斗很快发展为武斗,在三里街、大东门、工大北区等闹市区,人们打红了眼,我们在屋内只能贴着墙走。我感觉二十年前我们打仗都没有这么乱过。

1967年8月30日,我和我的几个孩子差点死在了这一天。当时,我坚守在三里街上的糕点果品公司里,看护着货架上的商品,这都是国家财产。已经四十多天没有下雨了,合肥郊外的大地一片荒芜,市内的造反派们却打得激烈,街边店铺大多被洗劫一空。我的四个孩子,十二岁的老大背着老四,带着老二和老三冒险来到公司。他们实在受不了高温,过来吹吹电风扇。“爸爸,我要喝水。”就在我领着四个孩子转身入内倒水的时候,一伙人驾驶货车冲进公司大门,货架全部坍塌。不幸中的万幸,从尘土中爬起的我们都没有受伤。孩子们却连续好几个晚上做着噩梦、冒着冷汗……

好在国家不久后恢复了生产和社会秩序,改革开放后,我们一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1982年底,我从合肥市供销社离休回家,到现在不觉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人物简介
池德超,1926年10月出生于江苏沭阳。1944年7月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二师五旅十四团一营三连通讯兵,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血战孟良崮等战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场上都洒下了鲜血,至今炮弹片仍留在体内。上世纪50年代转业至芜湖,后调至合肥,在合肥市药政管理局、供销社等单位工作。1982年底离休。
(实习编辑:李雨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3 05:05 , Processed in 0.09736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