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老照片】传奇人生 | 湖北孝感池国清:从吴学究到武都头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00:08: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照片】传奇人生 | 湖北孝感池国清:从吴学究到武都头

来自:大美朱湖
时间:2019.11.10

吴学究和武都头,都是梁山好汉,都名列梁山天罡(刚)星且位次极度靠前。

但吴学究是乡村教师,武都头是公安干警,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然而,在大美朱湖征集旧照活动中,一组四十多年的前的照片,却勾勒出有人从吴学究到武都头的嬗变,非常有意思。

这位戏剧化身份转换的人士,就是朱湖中学原教师,后任孝感市公安局干部的池国清。他和网友“阿玲”提供的几张照片,“暴露”了其人生轨迹。

先来看下这组旧照:


【1971年:《朱湖农场塘口学校首届初中毕业生合影(1971.12.2)》。三排右七为池国清。当时的初中是两年制。这张照片上,人物都面向一侧,而非像一般照片那样正对照相机。池老师说:“那时我们还小,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相还是孝感城里的师傅去照的,那时朱湖没有照相的。”】

【1974年:《朱湖高中二O二班七四届毕业生暨老师合影(七四年六月七日)》。二排右四为池国清。其身后是孝感日报原副总编辑管淳。这张照片上,老师和学生往往穿插。如二排左一简修刚,当时是老师;左二王栋成(文昌中学教师),当时是学生。右二汤厚道(汉阳县人),当时是老师。】

【1977年:《塘口中学一九七七届初中二O二班毕业生》。三排正中为池国清,按现在的话说,他占据了C位。原因是他当时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年仅21岁。池国清身后的孙勋福,看起来也像学生,实际上他当时已有5年教龄,比池国清的教龄还长2年。这张照片第二排的老师有:万满英(左一)、王享林(左四)、余志勇(左六)、余小海(左八)、饶新春(左九)、刘伯儒(右二)等。此外,左少文(孝感市人事局原副局长,后任市房管局长)、高凤官、郑式祥、刘自林、涂桂梅等也在这张照片中。】

【1978年:《塘口中学高中班全体师生合影(78.3.18)》。照片由“阿玲”提供。池国清当时是塘口中学高中班老师(此前,池老师曾到汉川师范进修了一年)。】

从这几张旧照上,我们大致可以还原一下池国清老师的个人履历:

1971年,塘口中学初中毕业;

1974年,朱湖高中毕业,同年到塘口中学任教,后曾到汉川师范进修;

1977年,塘口中学202班班主任;

1978年,塘口中学高中班老师……

池老师自述,他高中一毕业,就到塘口中学教书,成了一名老师。

真是无巧不成书,1974年,池国清还是朱湖高中202班的一名学生,1977年,他已经是塘口中学202班的班主任了。从202班毕业,又担任202班班主任。

后来,塘口中学还开办过高中,高中毕业的池老师又教起了高中,成了高中老师。

如果池老师一直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他的人生定位差不多就定格在吴学究的形象上了。

然而,世事难料,1986年,池国清从朱湖职中英语教师岗位上,调到公安部门,成了一名干警。

后来,池老师在公安体系内一路升迁,直到成为孝感市公安局干部,成了名副其实的武都头。

人物形象的这种反差,透过泛黄的历史照片,如此清晰地反映在我们眼前。

       
       
无论是当乡村学究,还是公安都头,池国清一直秉承了朱湖人性格直爽、干事认真的特性,两个岗位都干得不错,都有令人称羡的成绩。

池老师回忆,当时朱湖、塘口的高中、初中,都是两年制,所以,他高中就是从202班毕业,然后在塘口中中学带的毕业班也是202班。

“1972年以前,学校都是冬季毕业;从1974年开始,改为夏季毕业。”在池老师的记忆中,“为了改毕业时间,1973年那届学生,毕业的时间就延长了半年,到74年夏季才毕业。因此,整个1973年都没有毕业的。这也可能是全国性的。”

池老师赶上了学制短的时候,同时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读书又晚,所以他从高中毕业到塘口教书、当班主任时,班上有好几个学生只比他小两岁。

“那时,教初一就专教初一,教初二就专教初二,不象现在跟班上。”所以,池老师一开始就直接教的毕业班,带毕业班的班主任,这足以说明他的教学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出众。

而当时塘口中学的饶新春老师(后调到孝感市一中任教)慧眼识才,给了他展示能力的舞台。

池老师的教学风格,当过他学生的人想必印象很深。

“你说哈列个单词的词性,一口气说出来!”教英语时,他似乎非常熟悉学生们心中的小九九,“不准用汉语词性来判断英语词性!”

的确,大多数农村学生连汉语的名动介主谓宾还没摸清,要一家伙说出英语单词的词性来,确实够为难,很多同学只能根据英语单词对应的汉语意思,反过来推断英语单词的词性。

但池老师不给学生们语言转换的机会,必须一听到英语单词,就立即说出词性。这让不少同学大伤脑筋,然而也因此培养了见到英语单词就条件反射般地了解其词性的学习习惯,相当于从原始社会一跃跨进共产主义,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中英语课本】

从当代英语教学专家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很科学的,也是学外语必须的手段,实质是培养学生以外语思维来学习外语。

但在当时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面对学生外语底子较差的实际情况,也实在有点超前了。

【青年时代的池老师,教学理念相当超前】
从人民教师转岗到公安战线后,池老师的能力再次大放异彩,几乎年年得奖评优,从基层派出所一路上升,直到大市公安局。

在中国,能从基层派出所走到大市公安机关机关,不敢说绝无仅有,但起码也是凤毛麟角。

【池老师警装照】
公安系统的经历,池老师同样出彩。

特别是当年在朱湖派出所期间,为全场人民登记第一代身份证的情景,池老师至今仍念念难忘。

池老师回忆,当时全场有29个生产队,2万多人口,要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身份登记,核发身份证,非常艰难。

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是,出行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不像现在,远程传送就能办理,那个时候的条件,是当今年轻人所不可想象的。


【池老师在公安系统任职期间获得的部分奖章】
“那个时候几难啰。”池老师回忆,因为当时是第一次办身份证,冇得经验,所以上级也非常重视,要求也特别严,首先是不能漏村、漏人。

那时已经改革开放了,人们开始出外打工,平时在塆上根本碰不到人,要通过在屋里的人把信、做工作,一个塆子要跑无数回,才能把人的资料收齐,还要顺便给人照相。

而朱湖有29个生产队,跑了一大年,个个村塆都跑了三四遍,才算把相照完了。

照相也很不容易,首先设备又笨又重,照相机是老式的大架子照相机,架起来像一块门板。同时还要带上发电鼓,才能保证正常照相。

“拖着大照相机、发电鼓,跑到塆上拉人照相,一个塆转三个圈都不止。”而且,当时人们思想也认识不到,不太配合,老年人觉得自己快入土了,办证也冇得用;年轻人在外面打工,也不愿意回来。

好不容易把人蒿回来,照相还是不顺利。因为上级对照相的要求非常严格:女将的头发不能把耳朵遮了,年轻伢也不能留长发把脸遮了。而年轻人恰恰都把头发蓄得长长的,觉得时髦,不愿意剃。所以每次下乡,除了带着笨重的照相机和发电鼓,还要带理发师。

“带着发电鼓,照相机,还要带着理发师,骑自行车,那个时候路又怀,有时候落雨大稀,黑梗半夜的,吃的不是亏。”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年轻伢们理发不愿意哟,他们蓄长头发觉得玩味,叫他们理发,比做不么事还难些。”池老师说,有时跑到田头地角把人抵住,现场剃头、照相。“光照相一个塆跑了三个圈都不止。”


【笨重的老式照相机,网络图片】
从1987年开始,29个生产队,搞了一大年,确认人员,对2万多人登记造册,当时又冇得电脑,全靠人工,“不晓得几难。”

名册造好了,再对着名册编号照相,然后手工填底子,底子是16开的纸,一张纸上份四个身份证,底子填了再贴相片,2万多人,一个都不能弄错。

拥有朱湖第一代身份证的人,对上面的字应该有所印象,手工小楷,工工整整,非常漂亮。

“身份证上的字,一个个靠人写,当时满处找人写,字太差的拿不出胡。朱湖字写得好的就是那些人,记得当时请了肖经纬、管超等人写,他们的字写得好些。”池老师说,2万多人的身份证,从姓名到住址、编号,硬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现在,电脑打字固然很快,但经常出现字库里没有那个字,用别的字代替,造成户口、身份证不符,有很多麻烦。手工填写虽然慢,却很少出现这种问题。


【第一代身份证上手工写的字很漂亮。】
经过一大年的艰苦努力,朱湖全场2万人的资料终于全部登记完成,每个人都办理了身份证。这在朱湖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对每个朱湖人的影响也很深远,甚至是终身的。因为,再往后,无论是迁移、修改,还是升级为二代身份证,都以最初的资料为基础,能要找当时的底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池老师通过他的辛苦努力,把这个基础打得牢牢的,服务了几代朱湖场民。

从朱湖走出的人们,无论到了哪里,他的身份证尾号也许还会保留811到840的印记,那就是代表着朱湖。

当时,朱湖的首代身份证办理工作,还在县级孝感市得了第一名,非常不容易。池老师本人也评为湖北省办理身份证工作先进个人。

现在,人们使用的是第二代身份证,马上还要升级为第三代。现在办身份证也简单了,甚至不需要到派出所现场去,只要远程传送照片、资料就能搞掂。

而办理第一代身份证的种种艰辛,则成了遥远的记忆,更是中国身份证发展史上的一笔精神财富。

如今,池老师已从公安部门退休。而其儒警本色,仍令很多认识他的人赞叹。

一个人,跨越反差极大的不同人生角色,且每个岗位都很出色,池老师做到了。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5 11:24 , Processed in 0.11615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