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 秘闻| 石牌村的解放之谜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4:49: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朝始建村
石牌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董氏基祖董裔隆从南雄迁徙来此,结茅定居,渐成村落,称为董村。其后裔在董村住了约200年,即到了第八九代祖公时,人口迅速增长,第八代祖公共有10个儿子,于是另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先后建新房。新址就在庙边岗西北边。其后在蚬壳墙村已住了约100年的池姓后裔,已各繁殖到第五代,第五代的5位祖公共生了11个儿子,于是另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先后建新房。新址在庙边岗东北边。董、池两姓后裔在新住地定居后,人口稀少增长,两姓居住地就逐渐连成一片。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两姓村民另择村名,并以庙边岗的名字,取名为庙边岗(村)。

明代村落逐渐扩大
庙边岗(村)取名后,经过近100年,董、池两姓后裔繁衍昌盛,庙边岗村村民迅速扩大。这时潘姓后裔亦繁衍昌盛,从原著地不断向周围扩大。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早期,庙边岗村的董、池姓后裔住地基本上与潘姓后裔住地连成一片。这个时候,谢氏在谢角湾(村)已定居近100年,繁衍到第四五代后裔,谢氏第四代(市桥谢氏第九代)龙桥于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钦命为山西典试大主考,后特授福建永定县知县有3个儿子,6个男孙,仕途三代,谢龙桥有岭南人杰之称。谢后第四代开始先后回乡建房纪念祖先,新址在石螺(今石牌西河大街)。

取名“石牌”
明代嘉靖年间,庙边岗村已发展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多姓氏的村庄,山桔顶前面一带已形成商铺云集的村中心市场,由于此市场地处山冈前面,村民称之为“山前市场”,此名一直流传至今。当时村民经济繁荣,人口昌盛,又由于庙边岗周边有许多石器,如石马、石龟、石鼓等,鼓村民把村名改名为“石牌”。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石牌村仍属永泰乡管辖。

石牌现存石像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随即广州全市实行军事管制,市军管会向各区派驻军管代表。10月21日,市军管会派军管代表赖竹岩(90年代曾任广州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人接管原石牌区公所和石牌区警察分局(地址均在石牌村),随后接收原石牌堡乡乡公所(地址在石牌村中立堂)。

同时进行政权机构改制:区公所改为区人民政府,警察分局改为公安分局,废除村保甲制,建立乡人民政府和农民协会。

赖竹岩(右)参观广州市十年修志成果展(1996)

1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决定将原有冼猎杨区和石牌区合并为石牌区,区辖下6个行政乡(石牌、冼村、猎德、杨箕、寺右、石东)。

接着建立政权机构,石牌区人民政府设在石牌董良湖公祠,石牌区公安分局设在石牌潘氏宗祠,首任石牌区区长赖竹岩(任期1949.11.15~1951.6),且兼任石牌区公安分局局长,同年12月成立中共石牌区委员会(地址设在石牌村中立堂),赖竹岩任区委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7:56 , Processed in 0.07520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