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虞城一个村庄有800“池”姓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21:21: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iw.org 于 2018-12-20 21:23 编辑



  阅读提示

  在虞城县县城南7公里,虞城县大侯乡宋集村,居住着一个池姓族群。该族群人口约800人,是一个集中居住、人口较少的姓氏族群。
  池姓在百家姓中,排名在200位之后,在我国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极广泛的族姓。我市的池姓,除睢阳区有零星分布外,绝大多数集中居住在虞城县大侯乡宋集村。
  池姓名人

  池梦鲤(公元1224—1279年),字德华,出生于赣州市。南宋著名大臣。南宋朝时期状元,进士出身,于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中甲戌特科状元,是江西赣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池仲鱼(生卒年待考),池氏始祖公子池第49世之裔孙。汉朝名人。
  池峰城(公元1903—1955年),原名迟凤臣,河北景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雄。
  池莉(1957年—):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池姓源流有五,“殃及池鱼”另有说法

  综合池姓家谱及姓氏源流方面的文化,池姓的源流有五。
  其一,出自嬴姓,始自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他的后代中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
  其二,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
  其三,源于氐族。出自东汉末期西北地区古仇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仇池国,指由魏、晋之际由氐族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
  其四,少数民族改为池姓。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的氏族;明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据史籍《皇朝通志 氏族略 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持佳氏,亦称持嘉氏、迟佳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石盏氏,在金国时期称女真赤盏氏,以姓为氏,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持佳氏多冠汉姓为池氏、迟氏、张氏等。
  其五,池姓还有一个重要的源流,出自封地名。在公元前10世纪中叶,黄帝41世胄、汤殷23世之裔,殷姓,名字叫民,因辅佐周穆王(西周第五王)有功,周穆王封民食邑于池(河南省渑池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为姓。“民”是池姓的太始祖,至今有2900多年的历史,渑池可谓是池氏开姓的发源地。
  公元前655年,池姓先祖居渑池有300多年后,迁徙西河(今山西临汾河以西,即渑池至离石一带)。池氏居西河开始繁盛。据《元和姓纂》讲,池姓郡望西河,即由此而来。后又有池氏分支转迁西平(今河南西平县一带)。
  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有河南省西平县池溥,在广东连州为官,解甲返乡,途经江西赣州,因爱其山川之胜、风俗之淳,遂择居赣州水东镇,成为赣南池姓之鼻祖。溥生二子,长曰旭,次曰移郎,其旭又传二子:梦鲤、梦熊。而池梦鲤中宋咸淳甲戌(公元1274年)特奏恩科状元,时称咸淳大魁。尔后,池梦鲤被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等职(南宋的制置使系在用兵前后为控制地方秩序或捍卫疆土负责边防军事而建置的官职)。后来,宋末著名爱国名将张世杰,曾在赣州城南市街建“释褐坊”,为池梦鲤中状元盛况题写了赞文:“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行驺,仪曹致勤,词秩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斯文。”高度评价了池梦鲤的诗文和功业。如今赣州市水东镇七里村保存的《池氏宗祠》,就是纪念宋末状元池梦鲤及祭祀列祖列宗的一幢宗祠古建筑,是赣南池氏族人的总祠堂。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原意说的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在池姓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典故:北魏孝文帝时期,在公元471年,池氏总代数49世之裔孙池仲鱼,封授城门侯,而因城里失火,皇上责罪于池仲鱼疏于护城不力,被革职,并诛九族。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池仲鱼家族因城里失火无故遭受株连之事,说成了如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成语而广为流传。
  虞城池氏源于江苏,迁来200余年
  虞城县大侯乡宋集村的800池姓族人,成立了一个姓氏理事会,族长为池文影和池召。然后按传承分了长门、二门、三门、四门、五门、六门,各“门”又选了两个负责人。据池文影介绍,宋集池姓,源于江苏省邳州市燕子堡镇池氏宗族,在宋集居住已经200余年。
  200年前,在今江苏邳州市燕子堡镇,有一支池氏族人,或因躲避战乱,这支池氏族人的一户池姓人家,带领居家老小,背井离乡,一路西行,最后在今安徽省萧县黄口镇刘楼村落户。由于池老汉夫妇一路挨饿受冻,积劳成疾,没几年便相继过世。
  池老汉夫妇膝下有三个儿子,当时老大已娶妻成家,两个幼小的弟弟便与哥嫂一块生活。在当时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两个兄弟与哥嫂之间因生活琐事产生了一些矛盾,日积月累,矛盾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两个兄弟与哥嫂大吵一架,然后卷起铺盖甩门而出。当时,两兄弟中哥哥有十五六岁,弟弟只有十二三岁。
  两兄弟轮换挑着行李,继续西行,靠乞讨和给人家打零工维持生计。数天后,两兄弟走到今河南省虞城县大侯乡宋集村,便在这里落下了脚,扎下了根。
  几年过去了,勤劳、憨厚的两兄弟渐渐长大成人,在本村好心人的帮助下,两兄弟在此娶妻生子,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又过几年,有一天,两兄弟商量,现在我们兄弟两个都已成家,而且有了儿女,我们应该请个有文化的先生帮我们立个家谱。两兄弟一拍即合,于是,就请本村最有学问的教书先生为池家立家谱。几天后,教书先生通过精挑细选,反复斟酌,选出了“凤、福、来、廷、文、星、吉、兆”8个字作为池氏辈分,同时为哥哥取名池凤岐,为弟弟取名池凤山。池凤岐、池凤山,就是宋集池氏家族的先祖。
  1985年,由于池氏家谱中的8个辈分已经用完,池姓族人重新召开会议,在族长池文科的主持下,又延续了24个辈分:鲲、祥、朝、圣、武、运、明、道、思、宗、广、善、传、家、永、茂、济、民、昌、德、延、世、友、孝
  今年,池姓族人专门成立了理事会,以发扬池姓的家族文化。理事会还专门研究制定了池姓家族精神文化要点,规定:1.池姓家谱,确定20年一续,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各门人员参加。2.凡家族人员都要尊老爱幼,谨守孝道,不准伤风败俗,无老无少,胡吵乱骂,发酒疯,如出现矛盾,由各族长或理事长解决。3.每年春节,各族人员都要到长辈堂前问候,到坟前悼念。4.家族凡有病丧嫁娶大事,病前问候、丧者守孝、嫁娶箱礼,可据家庭条件多少不限。5.我族人员一定要对人谦恭忍让、安分守规,禁止仗势欺人、惹是生非。
  ■文\晚报首席记者 蒋友胜 图 \资料图片

2013年4月9日  京九晚报


http://epaper.cnsq.com.cn/jjwb/html/2013-04/09/content_197466.htm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17 10:25 , Processed in 0.05382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