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遇见老福州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23:05: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01-13

来源:
东南快报
(福州)

出主意的是他,拍照的是他,做设计的是他,画手稿的还是他
池志海收藏的部分藏品
从老住户那儿收来的瓷碗
“福州美女”的老照片

  池志海是福州青年文化圈里一位小有名气的“草根达人”,想必部分读者已在散见于各类媒体的报道中记住了他的名字。“老建筑”是他身上的标签之一,仓山、烟台山、上下杭、螺洲古镇—走街串巷,摄影寻踪,透过那一扇虚掩着的雕花木门,便可瞥见一座老城的年轮。

《漫走鼓岭》、《仓山老洋房探寻之旅》,这些手绘地图是他的旧作,最新创作的《福建协和大学复原鸟瞰图》也已绘制成图。除了手绘和摄影,收藏各式的老物件也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之一。

这不免使人揣测,大抵是生长于斯的故土情怀,才能让一个人对乡土有如此深厚的眷恋。然而,断然令人意外的是,池志海却来自宁德福安!这个“福安仔”眼中的福州城,究竟有哪些色彩斑斓的故事让他着迷至今?

时间葬礼上的致敬

榕树下,老街坊们悠哉地搓着麻将聊着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010年,池志海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他坦言,上大学时对福州并没有太多好感,是摄影让他重新认识了福州,更准确地说—是老福州。

毕业后,池志海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不久后他辞了职,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并笃定要做老建筑的手绘地图。个中原因,用歌词中所说的“原谅我放荡不羁爱自由”大概可以概括。大学期间,他拍遍校园,部分作品被收录于官方的对外宣传照,那时,他便对老建筑情有独钟,他称这是因为一种“怀旧”情节,不仅是因为建筑形式上的美,更感兴趣于其人文内涵。

这几年来,他不厌其烦地光顾仓山、烟台山、上下杭等老建筑聚集区。无论是古朴的门墙、石井的天窗、院落的石桌、还是门边的青苔、巷弄的石板,都令他流连。

去年,民国青楼杏花天的部分房体损毁于一场大火,巧的是,事发两天前,池志海经过此地进行了一番拍摄。他在微博上晒出了杏花天被烧毁前后的对比,并感叹:“没想到这成了它的遗照。”

摄影,也让他走进老福州人的故事中。去上下杭采风,伴着午后的夕阳,榕树下,那些老街坊们悠哉地搓着麻将聊着天,在他眼中,这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这些老街坊将因拆迁分散各地,那是老住户们留在上下杭的最后时光。他在微博中俏皮地说:“夕阳下的麻将党们,最后一次‘放和’给你,我的老麻吉。”

摄影是手绘的铺垫,手绘,则是从古老地图的残迹中补回那些缺失的密码。在《仓山老洋房探寻之旅》手绘地图的序言中,池志海回忆,“我们曾数十次穿行在这片不算太大的空间里,不断寻找、不断发现数千张照片、几万步的脚印。我们曾收集了所有能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参考了所有能参考的历史图片,走访了愿和我们细谈的住户,拜访了史学专家及名人后裔。”

无数次的走访采风,也让池志海偶遇过一些名人后裔,如陈宝琛、沈葆桢等人的直系后代。陈宝琛的后人是在烟台山遇见的,那是一对年过七旬的双胞胎姐妹,老奶奶说,她们终生未嫁,互相陪伴。

今年,池志海计划为上下杭和仓山林浦村绘制手绘地图,老家福安也在他的考虑之中。

往事风云里的留守

收集别人的故事,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

池志海的工作室挨着他的卧室,这套租下的小套间,其陈设倒是符合他身上那种“不修边幅”的风格。

初入其中却也让人惊诧,这哪是一个青年人的房间?客厅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老木箱,香樟木箱、皮箱、藤箱、楠木柜,古色古香;那座西洋式的落地古钟,笨重厚实,兀自蹲坐成一段静默的故事;残缺的梳妆台、老式的木椅、六边形的粉色石砖、雕镂精美的铜锁—来客如若未做功课,定会认为室主人该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夫子。

这间本就不大宽敞的工作室,被池志海收藏的“宝贝”们堆得满满当当。墙上的几幅画作、案几上的几尊雕塑,的确给居室平添了些许艺术气息,而这些老物件,却又让居室瞬间变得更像是古老的“仓库”。

池志海说,这些私人“藏品”,有捡来的,有买来的,也有老住户送的。“伴随着上下杭、烟台山拆迁,才得以见到许多尘封多年的老箱子,这些都是福州本土的品牌货,当然也不乏傍名牌的。”这十多个老木箱中,最著名的应该属皮箱“萬福來”,这可是光绪清宫的御用品。箱子内多以油墨标注商标等文字,这些商号大多集中在杨桥巷,少许在泛船浦。“沉睡多年的皮箱打开,犹如打开了那段百年的历史。”

一个雕有金色祥云与凤凰图案的木箱显得格外别致,这个木箱还牵扯着一段小故事。“一百多年前,这个精美的木箱作为嫁妆之一被抬到仓山,一百多年后,那位新娘的女儿,已经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又将它赠与我。”或许是投缘,又或许是惺惺相惜,深居简出的老依姆被到访的池志海打动,竟将具有特殊意义的祖传嫁妆送给了他。

既有情谊在,池志海对木箱也分外珍视,他反复擦洗、修补,甚至搜遍淘宝上所有泡钉的款式,买来尺寸和颜色相当的泡钉,把老皮箱残缺的部分都一一修齐。他打趣,“现在箱子比我自己还完整了。”

其中有一件藏品是池志海想重点推荐的—一套“福州美女”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池志海推测它们应该摄于三十多年前。那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爱美的女性在服饰上更趋多元化,照片中的女人恰似小说中的“神仙姐姐”一般,五官俏丽、神态怡然,一袭翩翩的白色长裙,更衬托出一种“清水出芙蓉”之美。“如果有缘,我希望借着照片,找到照片中的这位女主人,如果她还健在,该是六十多岁的老依姆了吧!”

“每一样收藏都有自己的故事,收集别人的故事,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池志海说,他计划给每个老物件都挂上属于它的故事纸片,为了“让回忆看得见!”

本报记者林鹏浩 图由受访者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2 13:08 , Processed in 0.10425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