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441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池氏祖居地巡礼:故乡情深——福建南平漳湖镇高州村前村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5:41: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池三 于 2017-9-7 15:43 编辑

池氏祖居地巡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高州村前村

故乡情深





羊肠小道

前村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庄,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今天又踏上故土小道,泥土的气息还是那样的浓厚与芬芳,人不管你走到哪里,根就飘到哪里,但思乡之情却永生难忘。而眼前的故乡已是人去楼空,唯有历史的厚重与苍凉在青山绿水间延续。
故乡是思绪中的一把小提琴,总想去弹奏一曲悠扬而又凄凉的旋律。故乡是童年的画卷,当生命绕上岁月的印痕,思绪中总能找到童年的缤纷画卷。故乡是伤心时的创可贴,夜深人静时的无声安慰和心灵抚伤。人其实跟树是一样的,都会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家乡,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远在千里,故土的根总在你的身边萦绕。家乡情像是一条绵延而坚韧的透明丝带,无形、无色,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与我相伴。

去年百年一遇的“尼伯特”台风肆虐,山体滑坡,道路塌陷至使进村道路中断,涵洞冲毁,一条唯一进村机耕便道受阻。尽管进村的愿望已久,但在困难面前畏缩了好几回,今天毅然决心徒步前往,峰回路转,山一程水一程,万山披绿,小溪潡潡,心中有一根故乡情思在牵引,脚步也轻盈了许多, 遍山桐花洁白素雅,四周青山绿叶掩映,几幢古民房若隐若现,桐花丛中几株透红的杨梅点缀大自然赋予的诗韵,更显几分凄美与古扑,骤然心中升腾起对家乡的旷古眷恋和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5:45:17 | 只看该作者

“五角窝”看连绵群山

“桥头洋”麦浪看不到了,而今已是荒草地一片。



桐花满山洁白,顿显几份古朴、素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5:47:07 | 只看该作者




桥头厝。左边为古厝,曾是父子秀才府第,记得该房屋在顶楼有个小阁楼(暗室),白天只有微弱的光线透入,有几分神秘,一天午后夏日阳光明亮,好奇心纵然无意间走进阁楼,不足5平方的房中空荡荡,只有一个木箱,箱里全是书,真是如获至宝怀揣几本高兴地度过了一生难忘的一夏清凉。第一次读到《牛郎织女》《鱼夫和海》等故事,还有根本看不来的书,父亲说这是好书,好像是《大学》《中庸》《幼学琼林》等。这些书现都遗失了,实为一件憾事。仅留两本易学,一本《地理直指原真》,还有一本破损不知书名,这也促使我现在喜欢五行八卦,易经的原因吧。这里有着太多的回忆~~







桐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5:49:44 | 只看该作者


野生杨梅,满口生津



岁月、云天、枯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5#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5:53:43 | 只看该作者

建于永乐二年的池氏宗祠(回龙拜祖吉地)
相传一父子在现有对面洋上锻地方搭草房养鸭母,维持生计,生活清贫。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来了一个陌生人求宿,父子俩好生相待,家中唯一一张破棉被给远客御寒,自已生火度过寒夜。第二天临行时客人叫过俩父子说:”你们的善良,淳朴,厚道,真正是有福之人,我千里寻龙至此,对面田下有一回龙拜祖风水宝地送你们父子,日后一定发达显贵。今就此答谢留宿之恩!”后来父子俩依言搬到此地居住,鸭母每天生双丸蛋,生活渐好,娶妻生子,子孙发达。永乐二年盖起池氏祠堂。

原国民党团长府第

欧式建筑分格

红专时代的烙印

东窗含画屏

新敦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6#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6:02:07 | 只看该作者

远处:大王庙
近瓦:道庆厝




旧敦厝(金顺厝)

下陈厝曾为一古老微派建筑一大厝,共有大小房屋108间。因房间多居住少,倍感阴森,成了我们儿童时代的探险之地,几个胆大的经常探进”迷宫”,年纪渐长后在我们心中就成了聊齊鬼屋~~~可惜八十年代初被福州某商人以二万多元购买拆除到城市复古,房族人为了纪念先贤盖此亭阁以示铭记!

尾厝

我的家(桥头仑)



桥头仑

对面洋新厝



对面洋旧厝





对面洋横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1 21:22 , Processed in 0.09873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