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8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单县抗日老兵——池清永老人

[复制链接]

503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23:25: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iw.org 于 2019-6-27 00:27 编辑

单县抗日老兵——池清永老人

文/朱秋霞




池青永,1924年生人,山东单县张集镇秦庙村人1940年响应扩军号召,胸带红花入伍,跟着老十团战斗在湖西大地上。他作战勇敢,当兵18天就被提升为副班长,在枪林弹雨中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打完日本打老蒋,打过金县、丰县、常店、于屯、曹县,子弹“嗖嗖嗖”在身边乱飞,当时他也不知道害怕,只知道往前看,打敌人,精神高度集中,丝毫不敢松懈。

有一次与日作战中,八路军用迫击炮把炮楼里的敌人打死了,池清永率先爬上炮楼,占据高地,敌人突然扔来一颗手榴弹,在他脚下冒着烟滚动着,他没有犹豫就捡起来就往外扔,手榴弹在敌人群中开了花。他也曾经用刀捅死过日本兵,划开敌人的肚皮,肠子淌了一片。

记忆中打曹县最艰难,打了八天八夜,极其残酷,几百人十几分钟就打光了,只剩下他和连长及战友三个人,随后连长也负伤了,池清永为救连长后肩挂了花,危急时刻,增援部队赶到,曹县城被攻破了。

池清永在单县养伤期间,因思念家中亲人,回家了。老十团奉命整编北撤了,把他落在家里了。池清永从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在家结婚生子,当了一辈子老农民。

村里人都知道池清永当过八路军,打过很多仗,几乎都听他讲过战争经历。池清永老人的子女后来听说政府有优待老兵的政策,也找过相关部门,因没有证明材料,能联系到的老战友也都去世了,办理不了手续,未能获得福利照顾。

讲起战争往事,池清永老人说:“打过那么仗,最后一次挂花被部队落下了!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也算有福!”

岁月不饶人,池清永不再是当年那个斗志昂扬的八路军战士了,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腿脚不便,耳聋眼花,但记忆依然清楚,回忆战斗的残酷,战友的牺牲,他心里很难受,忍不住用手背擦拭眼泪。

池清永老人的子女表示,都这岁数了,福利不福利的没啥意思了,只希望在老人有生之年得到名誉上的认可,池清永当年跟着老十团打了很多仗,为国家出过力流过血汗,起码对老人也是一种精神安慰啊!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2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6-27 00:28:15 | 只看该作者
从赵辛庄村西沿着公路往南直行4.2公里,即到张集镇。池清永老人是张集镇秦庙村人,这个村现在已经合并搬迁到张集新村了。

遇前方道路施工,下公路走田间小路。有一片牡丹园,牡丹叶子已经脱落,光秃秃的没有生机,却开着几朵白牡丹花,很是显眼。牡丹本应在春天开花,现在已经是深秋了还能看到牡丹花!不由得走近细看,只见牡丹枝头上零星冒出一些花骨朵来,有的刚露出头,有的正含苞待放,十分惹人喜爱。

一进张集大街,就看到拉煤的大卡车一辆辆呼啸而过,掀起的尘土半天落不下来,像是刮风卷起的黄沙,弄得天空灰蒙蒙的,完全没有了农村田间清新的气味了。我只能屏住呼吸前行,打问着来到了张集新村。

张集新村的环境还可以,统一规格的二层小楼,整齐划一,街道干净,路边有绿化带,也有健身场所。一户人家敞开大门,我特意往里看了看,院子不大,因为多数农民还在种地,有些杂七杂八的工具和农作物放在院子里,与城市郊区养生休闲的农家小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位妇女正从院子里往门口倒腾棉花,我搭讪道:你们现在住的新房挺不错啊!

她却有点不太喜欢的样子,说:唉,不如原来的院子大,晒点东西都没地方,几个村都搬到一起,种地跑得很远,一点也不方便。现在搞煤矿,听说有的人家的地好像陷了,搞得大家心里也不踏实,真不知道以后会咋办?不种地又没有别的收入。

我打问老年房的位置,她说在最西边,不是二层楼的房子就是老年房。

骑着自行车过几条街了,还没有找到老年房,感觉新村面积挺大。

又问了两个人,终于找到了新村西边的老年房。来到池清永老人家,他正独自坐在门口,家中没有其他人。隔壁大婶问我干啥的,我解释说:听说这位老人以前打过仗?我想了解点素材。大婶忙说:对对,当了十年兵,啥也没有。

池青永老人聋得很,需要大声说好几遍,他才能听清。

通过池老人的叙述,我了解到一些信息,他是1924年生人,1940年响应扩军号召,胸带红花入伍,加入八路军老十团,在湖西大地上,打完日本打老蒋,打过金县、丰县、常店、于屯、曹县,他作战勇敢,当兵18天就被提升为副班长,在枪林弹雨中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子弹“嗖嗖嗖”在身边乱飞,他也不知道害怕,只知道往前看,打敌人,精神高度集中,丝毫不敢松懈。

有一次与日作战中,八路军用迫击炮把炮楼里的敌人打死了,池清永率先爬上炮楼,占据高地,敌人突然扔来一颗手榴弹,在他脚下冒着烟滚动,他没有犹豫,捡起来就往外扔,手榴弹在敌人群中开了花。他曾经用刀捅死过日本兵,划开敌人的肚皮,肠子淌了一片。

他说打曹县最艰难,打了八天八夜,几百人上来,十几分钟就打光了,最后只剩下他和连长及战友三个人,连长也负伤了,他为救连长后肩也挂了花。危急时刻,增援部队赶到,曹县城被攻破了。他在单县养伤期间,因思念家中亲人,回家了。这时候老十团奉命整编北撤了,把他落在家里了。从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在家结婚生子,安心种地。

秦庙村里人都知道池清永当过八路军,打过很多仗,几乎都听他讲过战争经历。

讲起战争往事,池清永老人说:打过那么仗,最后一次挂花被部队落下了!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也算有福!

岁月不饶人,池清永不再是当年那个斗志昂扬的八路军战士,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腿脚不便,耳聋眼花,但记忆依然清楚,回忆起战斗的残酷、战友的牺牲,他心里很难受,忍不住用手背擦拭眼泪。

听老人讲述的过程中,又过来几位村民旁听,有人替老人惋惜说:打了那么多仗,枪林弹雨都过来了,因为没有证明材料,没有得到照顾。

一位大叔对我说:瞿楼有个感恩碑你去看了吗?以前打仗的一个官受伤了,在村里养伤,多少年后回来报恩,立了一块大碑,就在瞿楼马路边,上面有碑文。

我听了很感兴趣,问:瞿楼远不远?大叔说:不远,最多也就三四里地,你要去赶紧去吧!别回家天黑了!

我谢过池老人和乡亲,骑上自行车直奔瞿楼村。

从张集大街往东不远,十字路口往南拐,过一个桥,第一个村就是瞿楼村。

到了瞿楼村,通过村民的指引,我看到了马路东边的感恩碑。

据碑文记载:许超,原名许怀德,1940年7、8月间打终兴时负了伤,与时念畴等四名伤员在瞿庄瞿德轩家养伤,伤好后归队。时刻不忘瞿楼村民对他的恩情,1990年特来感恩,立碑为念。

本想找碑文中的瞿德轩了解下情况,老人在世大概有一百岁多了,在世的可能性不大了,他的后人能了解当时的情况吗?看看天色已晚,只好作罢,回去要黑天了。

从张集镇返回时楼镇,路过时油坊村南时,注意到路边有一块碑石,刻着净觉寺几个字,心里疑问:难道此地是个寺庙旧址?解放前各村都有寺庙,可能这个寺庙比较有名气,所以立石为记?因为没有机会找谁问个明白,在文中作个记号,以便将来再问吧!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25 15:15 , Processed in 0.10764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