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92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解读“池仲鱼”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7 16:2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iw.org 于 2019-3-28 22:39 编辑

解读“池仲鱼”

池上舆

2007.5

     我曾以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仅是成语比喻而已,但细查一下,还真觉有点来头:  

《吕氏春秋》系战国末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它“在议论中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知识”,其中《吕氏春秋·必己》中说:“于是渴池而求,无得,鱼死焉”——《辞海》这样引用了“池鱼”的来历。为何“竭池而求”?看来不是自然现象,而是有“故事”。  

及至东汉汝南人应劭著有《风俗通》三十卷,他对上述“池鱼”可能作了进一步考证,后人写《百家姓》尤其唐代颜师古注《汉书》“多引用此书”,如北宋李搛等编辑的“《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引《风俗通》: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可见该成语来源早在战国秦相吕不韦手里就因“古史旧闻”而有了,东汉应劭则说明了它。该故事发生在春秋时宋国,而不是其它朝代。今市场上卖的《中华成语故事》解释此成语时,虽开头提到“一说春秋时······池仲鱼······”,但还是细说了出自南北朝杜弼之《为东魏檄梁文》,其实故事发生要早上千年。  

为何叫“池仲鱼”?“池”,指护城池之池;“仲”属伯、冲、叔、季排行“老二”;“鱼”,遭殃也。这不知是我的“杰作”还是应劭另有考证,但我想,在春秋仍实行宗法制度下,像池仲鱼这样的庶民是只有名而无姓或氏的,东汉应劭肯定也不知“池仲鱼”的名,故只好以“假说”托出,以方便后人。正因为不是“原汁原味”和门第问题,所以后人不好在《百家姓》之“风俗通”中把“池仲鱼”写出。  

池仲鱼是干什么的?今通行本504姓之《百家姓》引用《风俗通》说是“春秋时······居于池边的人家便以池为姓”。但我觉得范围太广,不如今有人出书认为“护城河叫围池,设专人管理,称池人,日久,有些池人后代即以此为姓”来得合适,故池仲鱼职业是管理护城池的。据04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之专著《春秋史》,管理护城池等的还设有“校人”(即小吏)负责。  

西周至春秋到底分封了多少国?“谁也说不清”,借近上演电视剧《秦始皇》之口,约一百三十国,但“至春秋末已剩三分之一了”(见《百科·中国史》)。然而又不是所有分封国都是有护城池(河)的,按台湾作家柏杨《中国人史纲》说法,有些小国国都不过就几栋矮房子(没有楼房,据说后为客家人袭传)和只有几张办公桌而已。他们的国都没有城墙和城池,只有大、中诸侯国才有(当然也不能界定得太死)。据《春秋史》,当时“著名的城市”有周天子王城(今河南洛阳)、郑国的新郑(今河南新郑)、卫国的朝歌(今河南杞县)、宋国的商丘,陈国的宛丘(今河南淮阳)、蔡国的上蔡(今河南上蔡)等十几个城市。他们那儿肯定有“池人”。  

池仲鱼生活的大国“宋”都,“在今河南商丘南”,辖境“相当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它的开国君主是微子。  

从上我们可清楚地看出,我们经常所说以居住在城池边即以池为姓和池仲鱼都出自《风俗通》,他们都是同时代即春秋时的“池人”,池仲鱼不过是他们“有名有姓”的“代表”而已。他们由于都是管理城池的人,不是名门望族,所以“望”不出来。又由于都生活在宋都(今河南商丘)等一带,是以群体面貌出现的,这就给我们的另一支池氏来源来自河南提供了更直接的根据,以致汉有池瑗等乃至西平、陈留有池氏都可能是“就近取材”,即系从春秋时“池人”衍生发展而来的。有鉴于此,我们似不必苦心地去与生活在咸阳等地的公子华、公子池后代直接挂勾(属另支来源,似源出河西,以后再叙)。至于河南池氏人后来哪儿去了,正如兴开先生所说“十有八成”可能都迁移了——随着“客家”等迁移走了,对不?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39:48 | 只看该作者
附录:

  

“来自2500年前的亲切问候”

  

      20世纪40年代中期,河北平山县一农民发现了一块古老而又刻着怪异符号的石头,一米见方。出于好奇,他把这块石头搬回家,放在屋檐下。三十五年后(即1974年),他让前来考古的专家们看这块石头,结果发现这块被河水冲刷了几十世纪、边缘平整光滑的石头上,记载的是有关战国时的内容。它两边文字大意是:“皇家鱼池的看守者和墓的监工向后人致以亲切的问候”。于是,考古学家发现此地原系中山王国的都城灵寿所在地,并掘得二千多件青铜器・・・・・・。

  

  

――以上摘自06年7月言实出版社《古中国简史》

附:

    请参见南京池澄《“孤姓”轶事》。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2:44:10 | 只看该作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句使用很广泛的成语,我们经常听说,在许多古籍,例如<太平广记>、<清波杂志>等书,都有关于这句成语的记栽。我们这里只说<太平广记>里记载的故事。

据说,古时候宋国有个名叫池仲鱼的人,他的家就在城门旁边。有一次,城搂上失火,大火很快烧到池仲鱼的家,池仲鱼躲避不及,被烧死了。因此人们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有意思、也更容易被入接受的说法:有一次,城搂上失了火,人们赶紧从“池”(即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护城河里的水不久就被提干了,河里的鱼也都遭了殃,不是连同水一齐被泼进烈火之中,就是旱死在干涸了的河床上。


上面这两个故亊,“城门失火”是相同的,遭殃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个“池鱼”是人,一个“池鱼”则是护城河中的鱼。

不过,是人也好,是鱼也好,这句成语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城门失了火,使到“池鱼”遭了殃,比喻无辜的人也受到牵连而遭祸害。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18:51 | 只看该作者
城门武侯,伟绩巍巍共仰;中牟良吏,贤声处处相传。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名人池仲鱼,是池氏始祖公子池第四十九世之裔孙,北魏孝文帝朝(公元220~265年)城门侯。

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人池琼,是池氏始祖公子池第五十五世之裔孙。唐商宗朝时封宁海节度使。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5#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20:47 | 只看该作者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想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字面解释现在人很统一,那就是: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

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逃走了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事情的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然,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辨惑》中说:“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宋代李昉《太平广记·水族三·池中鱼》说:“‘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宋代周煇《清波杂志·池鱼》说:“古有姓池名仲鱼者,城门失火烧死。谚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翻译过来就是:有一个叫池仲鱼的人,家住在宋国城门旁。本来没有事情,可是,有一天城门突然着火,按理说二者没有联系,可是火太大,最后蔓延到他的家里,就这样池仲鱼被烧死了。

这个成语在流传过程中,渐渐变了主人公,受灾对象由人变成了动物,我想泉下有知的池仲鱼一定会气愤地说:“老子白死了。”所以,对待学问一定要严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妄下结论,要不就会贻笑大方起来。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23:10 | 只看该作者
【成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拼音】: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解释】: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成语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受连累而死。(一说春秋时宋国有个池仲鱼,住在城门附近。一次城门失火,大火蔓延到他的家,池仲鱼被烧死。)比喻无辜受连累。
  这个成语来源于《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但恐楚国亡援,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使江、淮士子,荆、杨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雾露之中。
  南北朝时,北方的东魏有一员大将,叫侯景,坐镇河南,拥有十万军队。因为与大丞相高欢之子高澄不和,在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背叛东魏,投降西魏。高澄派韩轨讨伐侯景,侯景担心与西魏的联系被切断,又投降南方的梁朝。
  梁朝许多大臣认为侯景反复无常,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损害和东魏的友好关系;但是八十四岁的梁武帝却相信这是统一国家的预兆,接受侯景投降,封他为河南王。
  这年八月,梁武帝派萧渊明率领军队讨伐东魏。九月,萧渊明的军队逼近彭城(今江苏徐州)。十一月,高澄派高岳和慕容绍宗率军救援彭城,派杜弼担任救援大军的军司。慕容绍宗用诱敌之计,引诱萧渊明深入追击,然后以伏兵夹击,活捉萧渊明,梁军伤亡逃走的有几万人。
  大胜之后,军司杜弼写了一篇给梁朝的檄文。文中说:“东魏皇帝和大丞相有心平息战争,所以多年和南朝通和。现在侯景生了背逆之心,先投靠西魏,后来又说尽好话投靠梁朝,企图容身。而梁朝君臣竟然幸灾乐祸,忘了道义,连结奸人,断绝了与邻邦的友好关系。侯景这样的卑鄙小人,一有机会还会兴风作浪。怕只怕楚国的猴子逃亡,灾祸延及林中树木,宋国城门失火,连累池中鱼儿遭殃,将来会无辜地使长江淮河流域、荆州扬州一带的官员百姓遭受战争之苦。......”
  正如杜弼文中所说的一样,第二年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造成梁朝多年政局动荡,使人民遭受战乱的苦难。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7#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25:11 | 只看该作者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译文

宋国司马桓有一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宋王派人去问他宝珠藏在哪里,他说:“扔到池子里了。”于是,宋王命令把池里的水全部掏干去寻找宝珠。宝珠没有找到,池里的鱼全枯死了。

   


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意可解如下: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其事本于《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 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后人加以附会,演化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8#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26:49 | 只看该作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出处有两个,一个是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说:人们只是害怕,由于要捉从楚国逃出来的猿猴,会破坏整片森林;由于城门失火了,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去灭火,水被用完了,最终池中的鱼类也跟着遭殃,干死了。

另一个是《广韵》又云: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名叫池仲鱼的这个人居住在宋城门,因为城门着了火,火势蔓延到了池仲鱼的家,导致他被烧死。形容无辜受到牵连而遭受灾祸。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3 14:49 , Processed in 0.09696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