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宿迁村民讲述墨斗和刨子还有那位老木匠的故事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1:2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11-21  来自宿迁网



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乡苏黄村,不久前建起来的民俗博物馆里的老物件琳琅满目,那里摆放着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里留下来的农用工具,如今 早已派不上用场,什么铁叉、竹扒子、大笆斗、小簸箕等,成为很多年轻人看着都稀罕的古董。特别是过去木匠用过的墨斗、刨子之类的生产工具,看到它总让人回 想起生产力落后的年代。

关于墨斗和刨子,下面就来听听老村民池新春讲述墨斗和刨子的故事,还有那位老木匠的一些往事。

我家也有一些很不起眼的木匠工具,什么小锯子、墨斗、角尺、刨子、斧头、锤子。我家虽然不是木匠世家,没有人干过木匠活,但是,这些老玩艺儿过去用得多,由于摆放时间太久,长期无人触摸,上面已经堆积厚厚一层灰尘。

这些是我的邻居耿大爷留下来的木匠工具。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南京的下放户,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木匠。说起老木匠耿大爷,这已经是40多年前发生的事 了。耿大爷一家下放到我们村里生活不少年,一直和我们家为邻相处很多年。记得那是1979年的冬天,他们全家才返省城南京生活,把他用过的木匠工具留给了 我们家。

记得耿大爷家住的是3间土坯草房,另外还有两间厨房和一个土墙大院。他家回南京时,竟然连他的吃饭家伙木匠工具也不要了。耿大爷说,这些带回城里就 用不上了,带走好累。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也留下来给我们家用。我清晰地记得,我父亲当时花了200元钱买下他家房屋。那时候200元钱不是一般人家能 拿出来的。

当时,我父亲开店,手里有点钱,一般人家平时用的柴米油盐,只能等老母鸡下蛋拿去换,或者去店里赊账,农民们一年四季都为几个工分在生产队拼命干活。现在看到这个墨斗及刨子,便想到老木匠耿大爷一家在我们村里和大家一起生活过的一些事情。

耿大爷的一家,解放前就是我们苏北人,抗战前夕流亡到南京。解放后,耿大爷一家响应上级的号召,下放到农村生活,与我家为邻长达10年。耿大爷一家 6口人,老两口有3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耿大爷夫妻俩和我们家和睦相处,10年间我们俩家从未吵过架、红过脸。我们家的人外出,门从来不锁,和他家打招乎就 放心地出门。他家如有人外出,和我们打个招呼也就放心地出门了。记得一个暑假里,我还专门为他家照看过小孙子。就这样,我们两家天天在一起有说有笑,相处 得和一家人一样。

耿大爷的一家,由于成分不好,被打成“四类分子反革命”,经常挨批挨斗,挂牌子、带高帽游街示众。那时最讲究家庭成分问题,每当要批斗耿大爷,我们 家消息灵通,便立马告诉他家。他儿子娶新媳妇后,每每听到这个消息,我家通风报信后,他家就连夜告诉好远的亲戚把新娶来的媳妇带走过几天,等批判大会结束 后才通知新媳妇回来。每天晚上,耿大爷还要被大队治保主任通知去,坐在墙根腿伸直了进行阶级斗争思想教育。

耿大爷都是利用晚上在家干木匠活的。由于当时木料相当紧张,他家用的木工原料都是用废旧木材打东西。他家的院子不大,满院都堆满了大小不等木料,地 上到处都是刨花皮和锯末。他们家没有烧锅草,就用这些废料烧锅做饭,烧起来那味道特别难闻刺鼻。记得耿大爷干木匠活时,我只有几岁,我经常站在他旁边看热 闹。只见他用墨斗的线拉在长长木料上,手拉线向上一提再放下,笔直的一条黑线清晰地弹出来了。刨子握在两手中,腰一弯,用力向前一推,那薄如白纸的刨花飞 过头顶……


耿大爷曾对我说过,墨斗也叫墨线斗,古时候叫密斗,用它放线是木匠师傅必不可少的工具。锯开木料后,耿大爷还要拿起木料,放在手中左看右看,然后, 左眼一斜,调一下线,看看锯完是否笔直,如有走线的地方,便用斧头修理,再把木料固定在一条长长的凳子上,用刨子在上面推来推去。刨子的出屑口不时刨出刨 花皮,比白纸还要薄。可想而知,那刨木料的水平是好木匠必须具备的。

耿大爷对我讲了一个关于刨子的故事。一次,他在干木匠活时,他和人打赌,他说,自己能把一根3米长木料刨出长度3.05米的刨花来,但是要一口气刨 出,如果刨不出,他就把一瓶白酒一口气喝下去。如果刨出,对方一口气把一瓶白酒喝下肚。于是,他和一个不服气的人就赌了起来。耿大爷利用他那多年精湛的木 工技术,一口气刨出长度3.05米的刨花,用尺一量一点不差,而且刨花薄如白纸。耿大爷说只有功夫到家的老木匠才有这种技术。那个人输了,耿大爷解释说, 刨花有伸缩性,刨出来的刨花比木料长一点点,也在情理之中。

耿大爷回城20年后,我长大成了家,有幸去省城南京打工。一次去看望多年没见的老邻居耿大爷。那时候,他在南京上新河邮局门前摆摊卖水果。当时耿大 爷正在卖水果,我来到水果摊前,耿大爷一眼便认出来,高兴地说,这不是苏北来的大春吗?老人说出了我的小名,我激动地点了点头。他一把把我搂在怀中。记得 那一次,耿大爷夫妻俩老泪纵横地送我一程又一程,他们都舍不得让我离开,我也被老夫妻俩感动得流下了激动的泪。

至今想起,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那一年,耿大爷夫妻俩都已经80多岁了。当我几年后再次去探望耿大爷夫妻俩的时候,两位老人都已不在人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5 05:04 , Processed in 0.0901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