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6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人物访谈:池恒昌 神兵成为红军战士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24: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09-22


人物访谈:池恒昌 神兵成为红军战士





91岁高龄的老红军池恒昌接受记者采访。


 1933年,池恒昌18岁。当时,黄埔军校毕业生冉少波在当地成立了农民暴动队伍“神兵”,经常组织印江及周边县的农民进行暴动。而父母双亡已5年的池恒昌正是血气少年,就带着年幼的弟弟参加了这个被当地群众称作“追山夫”的组织。次年,在时任红三军政委熊仲勋的争取下,“神兵”约一个师的力量参加了以贺龙为军长的红三军。
  根据贵州印江地方志记载,1934年6月,在湘鄂西根据地遭受重创的红三军辗转战斗进入黔东,并至印江联合,收编了“神兵”,此举壮大了红军队伍。随即,红三军创建了以印江、沿河、德江为主体的黔东特区,建立了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
  这支队伍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活动一段时间后,于当年年底主力转移至湘西。在红军大学学习了约40天后,“可能是长得怪机灵吧”,池恒昌后被熊仲勋推荐给贺龙做警卫员。
  老人说,当时跟着部队到处行军,自己也不知道要到哪儿去,只是不管白天黑夜的走啊走,很少停下来。有次他突然十分困乏就睡了过去,等睁眼一看,部队早就没了影踪,“我起来赶紧追,一直追了十多里路才看到我们的收容队”。过金沙江时,老人还差点命丧长征路上。当时他和战友们坐着船,眼看就要到岸边了,天上盘旋的敌机丢下的炸弹在江中爆炸,把木船也给炸得稀巴烂,他自己掉入江中,“幸好一个波浪把我推到了岸边,我才逃过一劫”。
  史载,单印江县所在的黔东地区就有约6000人参加了红军。现在,池恒昌老人是该县惟一健在的老红军。
 本版文图由记者王丽 实习生屈莹采写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31:26 | 只看该作者
  在观众进场时,10位身着军装的老人引起了群众的阵阵欢呼:“老红军来了、老红军来了!”原来,他们是印江自治县曾经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英雄,其中一位还是红军,走完了印江以后的2万里长征路。

  10位老英雄身着老式解放军军装,有的穿着解放鞋,有的戴着灰色红军军帽。91岁的池恒昌是印江县尚健在的两位老红军之一,他在老伴的搀扶下来到会场,胸前挂着“华北解放纪念”、“淮海战役”、“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等革命勋章。在他的旁边,坐着80岁的老八路杨淑琴,另外8位则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战士。
  老英雄们聚精会神看着表演。《红军不怕远征难》、《跟着贺龙去当兵》、《红军干人一家亲》等歌舞节目令他们激动起来,打开了他们尘封的记忆,有的情不自禁随着节拍用手敲打椅子扶手,轻声吟唱。看着这群孙子辈的年轻演员的表演,78岁的靳化珠老英雄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眼里泛起了泪花,几次用手帕擦拭掉落的眼泪,他说:“这就像我们与敌人战斗的时候那样!(打仗的时候)太艰苦了,太惨了!我们牺牲了好多好多战士!”说着哽咽起来。作者: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2006年04月17日10:01 贵州都市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4:05:28 | 只看该作者
在印江自治县县城,91岁的老红军池恒昌是个名人。18岁他就参加了当地农民的暴动队伍——“神兵”,19岁参加红军,后来随大部队长征,翻雪山、过草地。1月25日,池恒昌在家里向记者兴致勃勃地讲述难忘的长征岁月。

1933年,池恒昌是个18岁的小伙子。当时,印江及其周边县的农民时常暴动,起来反抗苛捐杂税,这年,池恒昌参加了暴动队伍“神兵”。1934年,“神兵”接受了贺龙为军长的红三军领导,很多“神兵”纷纷加入红军,池恒昌也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红军在黔东革命根据地活动一段时间后,1934年底主力转移到湘西,池恒昌进入红军大学学习了40天。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被分配去任排长、连长,而池恒昌和另一名同乡被首长叫出列,得到一把英国制造的梭扳枪。后来,他才知道首长让他们当警卫员。

  因为是警卫员,他得以经常见到首长,并和贺龙的外甥向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当时,向轩只有10多岁。

  前几年,向轩来到印江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一个纪念活动,提出要亲自去见池恒昌,两人见面后,竟不约而同地喊起了对方的绰号。

  池恒昌老人记忆力很好,他说:“当时就听说部队要行军,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白天夜晚就是不停地走。”长征途中,他有一次十分困乏睡过了头,也没有战友喊他,醒来一看,部队都不见了。于是起来拔腿就跑,一直跑了十多里路才看见红军的收容队。“在过金沙江时,眼看就要到岸了,敌机丢下的炸弹在江中爆炸,把我们的船炸烂了,我也掉入江中,幸好一个波浪把我推向了岸边。”

  到了四川,池恒昌和部队进入了一个人烟稀少的地区。这时,他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头昏眼花。遇到一个追上来的侦察兵,他翻遍了这个侦察兵的包,才在一个小角落里找到一颗米粒大小的盐巴,冲水喝下后又走了两天。

  在一个山坡,池恒昌发现了一头皮包骨头的牛,在强烈的求生本能驱使下,他杀死了那头牛,并烤了一大包牛肉干,就是这包牛肉干,成为了他最珍贵的干粮。他说:“当时,实在饿得不行了,在杀牛前,我对它说了一句‘伙计,对不住了’。我又从身上取出两块大洋,把它放在杀牛的地方,不知主人家是否发现。”

  过草地时,池恒昌成为了收容队队长,队里还有一个男战士,后来,他们收容了4个掉队的女红军,几个人相依为命。晚上睡觉时,脚下有一尺多深的水,天气很冷,他们互相抱着取暖。在路上,他们拣前面部队吃剩下的胡豆空壳来吃,运气好时,还可以找到前面战士便下的没有消化的青稞,用水一冲就吃掉。

  走出人烟稀少地区后,他们到了一个集镇上买烧饼。1个男战士边吃边说“好吃、好吃。”“我当时提醒他,不要吃得太多,他不听。后来一喝水,他就被胀死了。”

  池恒昌最终和部队到达了陕北,和红军一起战胜了艰难困苦、血雨腥风。

  如今,池恒昌老人过得非常好,有4个儿子,两个女儿。

  作者:黄烨 韩闽 陈玉祥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6 05:05 , Processed in 0.08000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