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爱情与梦想——张思聪池渌的金婚岁月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20:57: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情与梦想——张思聪池渌的金婚岁月

作者:沈绍真
来源:温州人杂志
时间:2023-04-19


2023年正月初五,
张思聪池渌在七都某民宿举行金婚纪念仪式

掌上明珠,花落谁家


温州,50年之前。

1972年6月一个晚上,市区八字桥一幢西式小楼客厅里,有一场别样的相亲。男方只是一人,一介书生,削瘦,略显侷促不安;女方却是父母、外婆、哥哥、嫂子、侄女,甚至她学校的校长,计有十余人。


1972年认识恋爱

这女生就是池渌,小学音乐老师;男生张思聪,市文化局创作室干部。

池家相亲这等阵势自然事出有因。池渌父亲池访荪先生,是科班出身的温州知名儿科专家,母亲沈慕岚是温州三医妇产科资深护士长。池渌是小学老师,气质高雅,年轻漂亮,性格开朗,自幼能歌善舞。

池家有女初长成,开始考虑女儿婚事。池访荪对子女教导严格,期许甚高。池渌是掌上明珠,未来佳婿,他希望应是大学生(那个年代温州大学生凤毛麟角)。

名门淑女,家境优渥。于是亲友同事,热心红娘,纷纷登门作阀。池渌坦言,那段时间她确实相过很多亲,见过很多人,但都没能得遇被她和她家人认可接受的如意郎君。

当时张思聪在戏剧创作上崭露头角,也曾被亲友师长介绍推荐给池家。说他如何文质彬彬如何温良谦恭,如何青年才俊前程可期等等……这些自然是池家看重和在意的,但只有高中毕业,这是硬伤,一票否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倾慕池渌芳名的足智多谋者,甚至借口求医直接找上池访荪,欲出奇兵速战速决的……

一时名媛,花落谁家?

不能不说婚姻是有缘份的。一段时间里,又有多位亲友(包括母亲医院同事)热心提名张思聪。池家于是开始做侧面了解,中学老师称赞他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池渌大哥反馈信息:一位颇自负的业余作家说:“温州搞文艺创作的,我就只佩服张思聪一个人!”

当时,张思聪创作了大型越剧《七女闹海》,上演后广受好评(后曾连演80场,场场满座)。这是一部反映围海造田农业学大寨主题的现代越剧,参加全省戏曲调演后,引起重视,省文化部门领导专程来温调研,约见张思聪,决定调集省市骨干力量继续加工,以期推向全国。

他的真才实学当属不谬。在多重信息推动下,池家父母征得池渌同意,表示不妨先见个面……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篇那个阵容豪华的相亲团。

其实在这之前,张思聪是见过池渌的。当时市文化局常在市人民大会堂组织各类文艺会演,一次会演时,一女孩挎着军包风风火火疾步走过舞台(显然是协调演出事务)……她的专注干练,她的年轻洒脱,眉宇间的艺术气质,令张思聪一瞥惊艳!

他在市区中山公园的中山堂也曾看到过她。那时张思聪常在这里打乒乓,而池渌常带学生来此排练节目。尽管一见心仪,尽管思聪也姓张,然男儿须自重,他是不会上前去做“小生张生,年方二十,尚未婚娶……”之类流里流气自报家门的搭讪的。

所以,当被告知去池家相亲,他便光明坦荡地“单刀赴会”了。但考虑家庭与自身条件,对相亲前景并不抱太大希望。他料想,像池渌这样出类拔萃的温州媛子,“眼珠都是长在头顶心的”。

而让他不曾料想的是,池家相亲竟这般阵势!简直就是“三堂会审”么,局促与忐忑可想而知。

然而,“三堂会审”居然通过了,中间人传话,女方表示可以“谈谈看”……

张思聪自然心中暗喜。


失路学子,东床快婿


于是,他们开始了花前月下。通常下班后,张思聪便会来到中山堂,等候池渌,一路陪伴回家……

出中山堂,走公园路,到五马街口,右拐进解放北路,再到百里坊口,左拐前往八字桥,长约2公里……一路走来,老城繁华街市,留下了他们初恋的足迹。

池访荪沈慕岚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对子女教管有方。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池渌,是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子。她率真开朗,看重人品学识,不图富贵不慕权势,尤其不喜欢那种轻浮油滑高调张扬的男生。张思聪谦和内敛,知识广博,言谈举止间的儒雅从容,让你敬佩尊重,正是池渌赏识喜欢的。

张思聪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祖父从事乡村教育和温州早期幼教20多年,后在瓯中任总务主任。外祖父潘怀素是著名乐律专家,在北京做过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参事。父亲早年在上海作过刊物编辑,后在瓯中当教师,但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他壮年丧妻(1952年“三反五反”中蒙冤自尽),没几年自己也在肃反错案中成为“历史反革命”,被判劳改两年。父亲蒙冤20年,到1979年平反已是花甲老者,痛失一生最好年华。

童年失恃,张思聪依傍祖父成长。父母命运的代际传递,使少年思聪因家庭成分被压在了政治十字架下。

张思聪早慧,小学至高中一直学业优异,他自定努力方向是:入队入团入党,小学中学大学留学……

然而中学时,他表现再好却总也入不了团。高考感觉良好,自信定能被第一志愿录取(上海外国语学院),甚至每听到上海“民主”轮船进港的汽笛声,都会出现将去上海的怦怦心跳,但邮差始终没把录取通知书送上门来。若干年后知道,他的升学档案里早已盖上“此生不宜录取”六字。

失学待业,张思聪路在何方?

入学无门,下决心自学求知。他喜欢文学,酷爱戏剧,便执着地追逐人生理想。有位初中同学考上中国戏曲学院,他就请同学把《编剧概论》教材寄来,然后一页一页,把几十万字的教科书全都抄下来。受灵感与热情驱动,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然后寄给剧团,寄给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董锐(董锐爱才,赏识作者并曾派人了解)。

上世纪60年代初开展抢救传统剧目工作,我市有一批口述记录的瓯剧、和剧剧本是手写孤本,须另抄备份以求安全。宣传部派人找到待业在家生计困难的张思聪。

他高兴地接下了这项抄写业务:500格稿纸抄一张2分钱。那一年里,每天从早抄到晚,一天最多能抄40张,获报酬8毛钱,共抄了约250万字。这是张思聪人生的第一桶金,虽微不足道,却心怀欢喜,因为接触熟悉了大量传统戏曲剧本,对戏剧内容形式有了更多认识。

此后6年,张思聪在温四中代课,同时创作了许多剧本:1962年越剧《鸳鸯剑》(根据《红楼梦》尤三姐故事改编);1963年话剧《为了明天》(合作,反映教育领域的思想斗争);1966年电影文学剧本《无限风光》(与金帆合作,反映山区教师生活);1969年话剧《时代的使命》(反映中国远洋货轮船员生活)……

《鸳鸯剑》得到田汉(中国剧协主席)、许思言(上海京剧院著名编剧,温州人)、吴琛(上海越剧院副院长)等戏剧界人士不同方式的肯定鼓励。《为了明天》引起京沪十几家剧团兴趣,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派人来温,持文化部介绍信找地委宣传部董锐,说此剧将作为重点剧目,希望地委支持。《无限风光》被北京电影制片厂看中,说已落实导演,只等档期……

然而种种原因,这些本子都未能排演或拍摄。虽如此,20多岁的张思聪与国内戏剧界有了广泛交流,作为青年才俊,他被调往市文化局创作室。他记着前辈许思言的箴言:编剧是条通往“地狱”的路,如果你要吃这碗饭,得有十个剧本只能成一个的思想准备……1972年,他的越剧《七女闹海》成功上演。但三十而立,他志存高远,还要走出温州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希望与失落,青春与梦想,张思聪与池渌聊人生,谈创作,讲成败,他不甘沉沦的励志,深得池渌敬重爱慕。

一趟趟接送陪伴,一次次约会送别,才子佳人,他们很快就进入热恋。

50年后的2023年初春,回首这段往事,池渌不禁浅笑道:“我们很快就‘烫’起来了……”

她说两人只谈了7个月就决定结婚了。

1973年春节正月初五,张池走进婚姻殿堂。

这是一场没有婚纱、没有豪华迎亲车队的简约婚礼。回首洞房花烛的吉日良辰,这些记忆依旧鲜活:

温州风俗:女儿出嫁跨出门槛那一刻,娘家人要立马关上大门,以免风水被女儿带走。

但当池渌跨出家门时,妈妈沈慕岚却断然道:只管把门打开,只管打开!我们池家风水好,让她多带些过去……

父母倾其所有的爱女之情,池渌不能忘怀。

婚宴在简陋的文化食堂举办,婚宴7桌,每桌35元,是那个年代顶级婚宴了。

新郎官敬酒环节,有两位妻舅着意保驾护航,不会喝酒的张思聪顺利过关。第二天照例是池家会亲,此时舅老爷和小姨子便不再客气了。新郞官也是心里高兴,便把斟满的黄酒喝了下去。众亲友认定新郎官海量,要他再喝再喝。不料不等他举杯,就“咕咚”一声滑到桌底下,还口吐白沫,休克了……

新娘池渌见状,吓得珠泪如雨……

好在岳父乃是名医,吩咐挂上盐水,便化险为夷了。


与儿子在三官殿巷旧居留影

因没有理想房间,结婚房子是向亲友借的,在兴文里原市文化局附近,一个十几平方米明敞方正的房间。个余月后,春暖花开时节,他们搬回到三官殿巷自己家里。


艰难岁月,举案齐眉


这是座又老又旧暮气沉沉有很多住户的老旧平屋。门台进去有敞亮的道坦,左侧一间12平米西厢间,便是新婚夫妻新房(张父将自己安排在后边巴掌大小间里)。老屋大堂改作公用空间,是众住户炉台灶房的汇集处。

就是在这里,春夏秋冬,上班下班,池渌与张思聪——月薪分别为24元与35元的新婚伉俪,融入万千芸芸众生之中,柴米油盐、生儿育女,在艰难岁月中开启人生新旅程,一住5年。

婚后的池渌,决心要助一臂之力,帮丈夫圆梦!上班之余,她包揽了所有家务。张思聪有红袖添香,便埋头创作,不管家务(通常只帮忙抬水倒马桶)。

池渌没怨言。她说这没办法,你只有理解他,体谅他,他才会成功。

那是个还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管道煤气、自来水还没入户的年代,家家户户,要每天倒马桶、每天挑自来水、隔三差五捣煤球晒煤饼……

即便是这样,池渌也会把日子过得有情调,浪漫恩爱,充满阳光。那时学校离家近,她下班回家时思聪多半还没回来,她会像初恋情人那样,等在门口,远远地看着他回来,有儿子后就抱着孩子望夫归来。

倚闾而望,使她每天都能收获恩爱与甜蜜。不过也曾有过彻夜无眠的牵挂。那年思聪出差余后回来,在杭州先写信告知坐汽车回温日期。池渌就计日而待,结果当天没回来,愁得她整夜不能合眼。那时没电话,无法联系,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到第二天更是度日如年的煎熬了……后来知道,是车子被堵在了30公里外104国道的梅岙渡口(1984年9月瓯江大桥通车之前,汽车在梅岙轮渡排队等上几天是常态)。

池渌不是个体格健硕的女子,却敢于挑战生活。1980年张思聪考取上海戏剧学院带职研修生,要脱岗两年,池渌担心单位不放人,亲自去找领导:叶局长,你可得给他去读书啊……

局长说:你两个孩子咋办?池渌道:会有办法的!

岁月如烟,50年前,三官殿巷,那时的艰难,池渌不会忘记。

走过艰难时日,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文化事业走向繁荣。1979年,张思聪参加全省在莫干山的戏剧创作年会,自此迎来他戏剧创作第一个高峰期。几年间,他先后创作推出《决战》《光明行》《何处不风流》《女老板秘史》《喂,菲亚特》《荆钗记》《大唐骊歌》等话剧、电视剧、电影、戏曲作品。作品歌颂改革开放、反映温州模式、赞扬温州人精神而广受好评。剧作多次在省、市及全国获奖(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飞天奖、金鹰奖等),有的被收入《中国戏剧年鉴》。


观看越剧《荆钗记》

1999年,张思聪改编的越剧《荆钗记》获国家戏剧创作最高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同年,荣登“建国五十年浙江文坛五十杰”,1992年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其间,他担任了温州市文联主席、温州市剧协主席、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剧协副主席。

埋头笔耕数十年,张思聪功成名就。在此期间,池渌也实现了人生梦想,她创作编排的少儿歌舞节目数十次获国际、国家及省级奖,创造了艺术教育的温州传奇。

她是省特级教师,省为人师表优秀教师、温州市首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温州市首届“十佳女性”。她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曾为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温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是省第八次、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2014年,卸任少艺校校长近10年的池渌荣获第二届浙江舞蹈奖荣誉奖。此奖类似于“终身成就奖”,颁发给已离开一线、但在舞蹈编导、表演、理论、教学、组织运营等领域有过突出贡献的艺术家。

池渌成就人生梦想,源于她的艺术天赋,始于濒于倒闭的业余艺术学校。


奇葩学堂,临危受命


池渌天赋异禀,自幼擅长歌舞。小学毕业那年,被省艺术学校海选看中,送到杭州读书(全市仅取两名)。但半年不到,叔父就受她爸妈委托,到杭州把她带回了温州。然而痴迷歌舞艺术,她还是成为小学声乐舞蹈老师。她沉醉其中,其乐无穷。

她的才能得到施展,先是负责本校,然后是学区,再后担任全市“红小兵师”文宣队的艺术指导老师。凡经她编排指导的少儿歌舞节目,汇演时屡获好评。

1974年,我市创办市少年业余文艺学校(温州少艺校前身),草创时期极其寒酸,池渌自荐来当舞蹈老师。1984年原校长退休,老师只剩四五人,学校处于停办边缘。也是正月初五这天,教育局长约见池渌,因业务能力突出,要她接任校长。


在少艺校旧址接受电视台采访

那时的“少艺校”没有正儿八经的校大门、没有器乐排练房,舞蹈室地板破旧不堪,破败简陋令人难以置信。更奇葩的是学校没有自家厕所,得去旁边儿童电影院共享……

池渌说,如果她不接这个担子,这学校就留不住了,学校虽破,但这是她喜欢的事业。在老师们的拥戴下,满怀理想的池渌,上任当家成了校长(这个“家”一如她三官殿巷老屋)。


池渌与少艺校的孩子们在一起

池渌擅长歌舞编创,也不乏行政能力。她三十五六岁,年富力强,思路明确,走马上任便确定三大治校方略:一是改善学校环境,二是筹措足够办学经费,三是要调一批优秀专业老师。她还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所学校。

艺术学校要拿作品说话。池渌上任校长那年,学校首次参加全省少儿艺术比赛,她带着四个精心编排的舞蹈参赛。比赛成绩一鸣惊人,四个节目三个一等奖!之后她编导的《司马光砸缸》(合作)《跑马灯》《友情》上送全国参赛也获大奖,池渌受邀到北京参加研讨会。

少儿节目的“温州现象”引起媒体兴趣,1984年省电视台过来拍专题片,以《他们从这里起飞》为题作了报道(次日央视播出)。办学成效与办学条件的巨大反差,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学校办得这么好,为什么不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审时度势,池渌下出一手妙棋:直接写信给市委书记袁芳烈。她写好初稿,请夫君润色修改,还决定亲手面交书记。那天她来到柴桥巷招待所,鼓起勇气,拦车上书。池渌说,袁书记这人是“有威的”,递信时,紧张得气都喘不过来啦……

袁书记是去杭州开会,在车上就把信看了,还写信回复。开会回来第二天,又亲自到学校视察……

市委书记旗帜鲜明,之后市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前来调研、视察,力挺改善办学条件。

舆论形成共识,池渌趁热打铁抓落实,她开始去找市长,常常是市长还没进办公室,快人快语讲效率的池校长便已等在门口了。于是,她以能找市长区长出名了。区里一局长抱怨总碰不到领导,区长便反呛:人家池渌怎么都找得到?

一趟一趟跑项目跑资金,一趟一趟找市长找区长,就因为学生排练后没条件洗把脸,大汗淋漓也没能喝上一口水,每看到这景况,她会有一种沉重的失职负罪感,虽也曾忍不住掏钱买条冰棒给学生……

全凭那辆吱吱作响的自行车给力,她日晒雨淋,跑项目、跑经费,还跑教师调动……其间种种曲折辛劳一言难尽。

1990年龟湖路新校舍落成,之后出席庆典的副省长建议,校名去掉“业余”,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就此诞生。

少艺校每年只招收几十名学生,为挖掘艺术苗子,池渌和老师们几乎跑遍了市区所有小学,她们不放过一发现人才的机会。后成为少艺校校长、艺术总监的应真就是偶然发现的。那天路边小店里的一个女孩令池渌两眼一亮,就进去说服家长,把她招到少艺校。

在学生身上,池渌倾注了所有的爱。一位学舞蹈的学生脚伤红肿,怕影响排练仍踮着脚照样上学。池渌发现后,就用自行车,驮着学生,早接晚归送了20多天……

一个雨夜,排练到了九十点钟,她就骑自行车驮着三个学生回家,路上被交警查扣,说明情况后,交警破例放行……


1994年 7月 参加上海国际少儿艺术节后师生在舞台合影

优秀的艺术教育团队,具有潜质的温州孩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池渌带领少艺校教师团队,创作了数百个少儿作品,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屡获奖。更为显耀的成绩是,为北京、上海、军艺等著名艺术院校输送了众多成长为知名艺术家的优秀学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歌舞、影视、戏剧领域许多知名艺术界人士,如谷好好(十九大党代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党委书记)、黄豆豆、张志、章乐斌、刘迎宏、张文海、曹众、应真、柯绿娃、毛戈平、黄依群、池浚等,都是从温州少艺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2003年参加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

池渌说,她当校长20多年,思聪给了她很多支持。风风雨雨干了很多事,只有得到他的认可,她才甩开膀子大胆干。少艺校所有晚会的串联词都是思聪写的,学校所有重大活动都请他帮助。学校所有创作参赛的获奖节目,排练时都请他过来看,提建议和意见。少艺校校歌也是他写的,他给学校写的教师格言“奉献爱,追求美”,是最准确最让人满意的。她快退休时,他还帮她拟定“知行合一,德艺双馨”的校训。

转眼二三十年,当年的学生也陆续退休了,回首当年的相遇相知,感念少艺校的难忘岁月,她们把池渌称为“池妈妈”。每年都会有一拨又一拨国内外学生来温州看望她,于是她们又成为闺蜜、成为驴友,在餐桌上碰杯,在微信群点赞。这一声“池妈妈”“池老师”的呼唤,让池渌充满不负此生的幸福感。

夕阳红里,一起变老

2023年春节正月初五,瓯江口七都岛一片草坪上,来了市区的祖孙三代一家人。两位知识分子模样的长者气质高雅,愉悦怡然,儿子媳妇孙子环绕身边。


《张思聪戏文六卷》首发式留影

不错,他们就是从三官殿巷出发,穿越了五十个春夏秋冬的张思聪池渌和他们的晚辈。选择正月初五,是为纪念金婚50周年;选择七都,是他们不想声张高调,打扰亲友。

几天后,一个时长2分钟的微信视频在朋友圈广为转发,制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大二的孙子张视之。视频精选爷爷奶奶数十张照片,分“相识相爱在艰难岁月”“追逐梦想在风云年代”“收获幸福在奋斗路上”“一起变老在夕阳红里”四个板块,追溯他们50年的恩爱人生追梦历程,总标题是“五十年相濡以沫,半世纪携手并行”。



全家福

是的,50载相濡以沫,50载恩爱和美,像张思聪池渌这样,夫妻双双都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实是鲜见。

尽管上文已披露很多,但以下片段仍是这段金婚传奇不可忽略的精采所在:

片段一:这个家庭是温馨而又温暖的。池渌说,我很幸运命运让我遇见了他。他这个人很方正,正直正派,绝不投机取巧,一辈子走过来都是这样。他内心平和,从不焦虑,他带给我们家庭的是温馨和快乐。他不抽烟,不开夜车,晚上一般都陪伴在我和两个儿子身边,看书看电视。他有时也会傻傻地全神贯注地想问题,偶而会夜里起来看足球赛。他写了几十个剧本,我知道这是非常辛苦的,或许内心也会有纠结有烦恼,但他从没说过一声累与苦。

片段二:这个家庭是注重正能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官方媒体每年都评选公布“年度十大新闻”(国际国内、经济科技文体)。那时张思聪池渌处于人生事业的黄金年代,两个儿子也都在学习成长关键期,他们就评选起家庭“十佳新闻”来。吃饭时一家人议论交流,父母谈工作事业新成绩,孩子说学业思想新收获……对比平衡、几上几下,“三官殿巷年度十佳新闻”就此揭晓……

正是这个评选,使家庭的幸福美满传递到今天。张家三代人,有公务员医生记者在校学生,有在职有退休,没有大富大贵,却都各安其所,向往美好明天。爷爷奶奶虽都已是逾七望八的老人,依然身板笔直,精神健旺,思维敏捷,没有老态。爱美的奶奶形象妆容上更是毫不马虎,居家出门都以优雅得体示人。

片段三:1999年,张思聪荣获曹禺文学戏剧奖,载誉归来那天,池渌照例去接机,为表达祝福和爱意,她特地买了一束康乃馨带去。但大庭广众之下,人到中年,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便把花束裹在大衣里……

接过花束的思聪知道,在她内心,巴不得冲向前来紧紧拥抱,再给一个热吻!

片段四:池渌张思聪合影照片中,不难发现:在与张思聪合影时,池渌总是或挽着他的手臂,或爱意浓浓地把头靠向他……

是的,她怎会不爱他?正是爱情的力量,成就了梦想,营建了家庭,缔造了幸福晚年……

https://mp.weixin.qq.com/s/7kTmPqjPOtzO0pgn2ahmtg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4 07:51 , Processed in 0.10776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