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姓氏介绍] 姬姓起源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670

帖子

21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15:4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姬姓起源
  
   姬姓是黄帝族的姓氏。关于姬姓的来历,也有一些神秘的传说。
  据说,它同一条河流有关,这条河名叫“姬水”。不过,它的准确的地理位置,始终无人知晓。关于姬字的内在涵义的说法大概要算是最为复杂的了。有人说它标志了一种熊的图腾,“姬”字的右半乃描画了一个熊的脚印;有人说它标志了一种芳草图腾,姬就是《离骚》里面说的蕙茝,还有人说它标志了一种蛇图腾,姬读已,已字写如蛇形。
  这些说法所涉及的事实过于遥远,面对它们,我们真有烟涛微茫、云霓明灭的感觉。我们不敢轻易否定这一切,但也不敢轻易相信这一切。因为,黄帝诚然号为“有熊氏”,但把姬字解释为熊的脚印,却似乎过于牵强;姬,已尽管读音相近,但姬字的同偏旁字很多,又未必皆可通于已;至于释姬为茝(chai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则同黄帝族作为游猎民族的本色不甚吻合。
  姬姓的黄帝部族,大约是发祥在今天的陕西北部地区的部族。近年来在这一带发掘出来的大量仰韶文化遗址,可以同它们的活动相互印证。证明它们是由“穴居而野处”走向逐渐定居的部族,是由母权制走向父权制的部族。
  但是,出现于古代文献中的黄帝族,却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姬姓氏族,而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部族。这一部族拥有多种图腾集团。关于黄帝率领熊、罴、貔、貅、豸区、虎、狼、豹等部族与炎帝作战的传说,以及关于黄帝“龙颜”、“乘龙”的传说,都表明了黄帝族图腾的复杂性。前一传说反映黄帝族中存在许多分支图腾,后一传说反映黄帝族中有了与部族的联盟性相适应的综合图腾,亦即综合各个原生图腾的特征而形成的再生图腾——龙图腾。
  图腾的复杂性,曾掩盖了黄帝氏族的原生图腾,使之暗昧不明,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姬”姓去寻找这个图腾。我们认为,它一定产生在母系氏族时代,亦即早在黄帝成为部族首领之前(因此,它同“轩辕之国”或“有熊之国”并无瓜葛)。它应当是一种称作“口(姬去女)”的动物。
  “口(姬去女)”作为动物名的事实,可以从另一个古文字“獄口”(si)的形与义中辩折出来。口在甲骨卜辞中用为地名,在金文中用为人名,这可以佐证“獄口”字的名词性。在殷代的口父丁卣的铭文上,“獄口”字特别清晰,它的字形是:两犬相背,中有一个有耳有尾的四足动物,这一点则可佐证“獄口”字同动物的关系。《说文解字》说:“獄口”意为司狱之官和辩狱之官。据此,我们可以联系关于姜姓的辩狱之官的传说,确认“口”与“獄口”字都同姬姓图腾有关。这个道理很清楚,既然姜姓部族是把自己的图腾神(岳)看作司狱之神的,那么,姬姓部族的司狱之神(獄)也应当就是它的图腾神;既然“姜”同“姬”“獄“同“嶽”在字体构造上明显有一种对应,或者说,它们都是图腾符号同另一义符的结合,那么,我们很有理由作出这样一个推测:“口”字是图腾符号,它所代表的那个有耳有尾的四足兽,就是姬姓氏族的原生图腾。
  读者们也许会问:“口(姬去女)”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假如不用现代名词来指明这种动物,那不是太含糊了吗?我们将这样回答:尽管我们不能具体指明这种动物,但仅用“口(姬去女)”字来称呼它,却也达到了目前图腾分类的一般水平。因为,原始人类拥有不同于文明人类的一套思维习惯,他们的动物分类观念远比现代人复杂得多、细致得多。西方人类学家曾经强调过“他们在区分同一属内各个种之间微差别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确的辩别力”。这种辩别力自然会体现在图腾指称上。当我们说某个氏族集团以鸟为图腾,某个氏族集团以蛇为图腾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只是对远古信仰作了模糊描述;原始人对图腾的理解绝不会这样粗糙,他们的图腾物会使现代的生物学家也感到难以描写。所以,我们用“口(姬去女)”来标明姬姓氏族的图腾而未使用现代名词来标明它,这是非常正常的。
  
  总而言之,以“口(姬去女)”为图腾的姬姓氏族,就这样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惊天动地地诞生了。它并且在继炎帝族之后的若干个世纪内,也进入了中国腹心地区。当时还处于半农半牧的经济阶段,尚未摆脱游猎习俗,“迁徒往来无常处。”这意味着它同炎帝族和东方风姓部族在黄河中下游建设起来的农业文明,它充满扩张欲望。于是它经晋南、豫西向豫中蚕食,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一带建立了有熊之国,亦即轩辕之国。然后它挥师北向,在河北省北部的釜山一带击败了獯鬻部族。接着它乘胜扩充力量,联合起许多部落酋长,在河北中南部的涿鹿、阪泉等地部署了三个大战役,“三战然后得其志”,击败炎帝族,取得中原地区的部族联盟首领的地位。
  黄帝族的成功造成了许多重要后果。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后果是: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尧、舜、禹、夏、商、周等不同时期的华夏骨干民族,都被记载为黄帝的后代。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则是:姬姓属地遍布中原,黄帝子族俗衍化出许许多多的次生姓氏国。例如据《国语·晋语》所言,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分为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儇、依。又如据《左传》所记,周代的虞、虢、焦、滑、霍、杨、韩、芮、苟、贾、狐、耿等诸侯国,都是姬姓国。若按《世本》的介绍,则在春秋时候,姬姓已有六十一个属地和四百三十二个氏了。
  这里有一点很耐人寻味,黄帝之子既然是二十五宗,为何只有十二姓呢?我们猜测,这里面一定隐藏着一些有趣的故事的,至少,这十二姓中的若干姓一定会同黄帝族的图腾有关。
  十二姓中,和图腾有关的姓有酉、己、苟三姓。酉大约代表了一种鸡图腾,已大约代表了一种蛇图腾,苟大约代表了一种狗图腾。我们的根据是:一、酉和鸡的通称有很长的历史。在甲骨文和金文时代,酉和鸡都指同一样东西——鸡形酒或刻有鸡形图饰的酒器。《周礼》所谓“六彝”(六种祭祀用的法定酒器),第一彝是“鸡彝”;《礼记》所说的夏商周三代“灌尊”(举行灌礼用的酒尊),时代最早的也是鸡彝。这些事实都表明:醴祭或灌礼,是同鸡崇拜相关的仪典。如果说概念的相关总是表现为文字的相关性,那么在古老的语言中,“酉”和“鸡”便会是同一字眼。这种情况也在后代风俗中保留了下来。《论衡·物势》说:“酉,鸡也”,它指的是:在十二生肖风俗中,鸡与酉是互相对立的。二、苟同狗的互通关系,也可以通过对古文字字形字音的考虑得出。苟、鸡同音;在金文中,苟字象狗贴着耳朵张望之形,这说明苟那狗。苟字加上表示放牧的“攵”旁成为“敬”字,仍然表示用狗警卫,很有警觉的样子。三、已字的其中一义为蛇类动物,这一点几乎已人所公认。已字字形象蛇的屈曲形状。学者们并认为:龙与蛇的关系,也表现为龙字由已字演变而成;已字上辊角,下加脚,便成了“龙”字。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佐证这一意见。这个故意是:已姓族曾经进行一次从黄河北岸南渡大河向南的迁移,这使它成为祝融八姓之一。据记载,八姓中有一姓为已姓,已姓有一支后代姓董,是“好龙”的部族。这个故事便表明:董姓的龙崇拜是由已姓的蛇崇拜演变而成的;黄帝族的综合图腾(龙)有一个重要的原生图腾的基础,即已姓的蛇图腾。而且,以上种种似乎暗示了这样一点,黄帝部族在它的形成时期经历了一个很大规模的氏族融合和氏族改组的运动。
  
  说来也有趣,这个氏族改组、氏族融合的运动,既大大地壮大了黄帝部族,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姬姓人的人数。由于封国和官职是世袭的,由于封国和官职的世袭表现为氏的世袭,也由于上述世袭起到了巩固和贵族地位的作用,所以姬姓的后人纷纷改以国名,封邑名和祖父名号为姓氏,反而使姬姓逐渐变成了小姓。这个过程也是同父权制彻底取代母权制的过程平行的,所以,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姬姓女子仍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遵从了祖姓。这就导致了一个挺滑稽的后果,“姬”字变成了女人们的人称。春秋以后的姬字有这样几悠闲的的引申义:一是指美女,比如所谓“秦姬越女”;二是指贵族妇女,比如所谓“虽有姬姜,无弃蕉萃”;三是指妻妾,比如“姬人”、“姬侍”、“吕不韦姬”等等。在姬姓刚刚产生的时候,那些伟大的母亲们大概未曾预料到,历史结果给她们开了一个这样轻佻的玩笑。
  郡望人物:姬氏望出南阳郡,即今河南省南阳市。汉有卫公姬常,后魏有楼烦侯姬澹,明有西安知府姬敏,当代有戏剧理论家姬文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2 10:23 , Processed in 0.08513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