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7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 池耕襄烈士

[复制链接]

175

主题

578

帖子

14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3 08:54: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池三 于 2017-7-3 08:56 编辑



池耕襄烈士
池耕襄(1905-1928)原名楷,字菊庄,化名史学章,桐乡县人,出生于商人家庭,先后进浙江二中、二师、湖州海岛教会学堂读书。1926年,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时参加国民革命活动,加入国民党。是年冬,回崇德石湾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经党组织决定,帮助国民党组建崇德第二区党部,任区党部常务委员,并以此为掩护,发展共产党员,先后建立起三个中共基层支部,1927年2月,国民党的活动在镇上公开,他积极推动和组织工人、店员的进步运动。“四•一一”反革命政变后,遭通缉,避走上海,在“店总”工作。8月奉派去苏北军队内工作。10月,又调到杭州,重组中共杭县县委,任常委。他积极整顿和恢复党的组织,民展党员,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组织“飞行集会”,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开展多种形式的地下斗争。还在萧山西兴发动农民,准备武装暴动。12月10日参加县委在西湖饭店开会时遭敌逮捕,囚于浙江陆军监狱。屡遭刑讯,坚贞不屈。并写信给朋友说:“每一个做社会解放运动者,牢狱之灾,在所难免……我愿有意识地死,不愿无意识的生。”1928年1月20日,被枪杀于狱中刑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沙发
发表于 2018-9-13 23:06:58 | 只看该作者
池耕襄(1905—1928),又名池楷,字菊庄,化名史学章,崇德石湾(今桐乡石门镇)东高桥下塘人。少年丧母,与继母及其子共同生活,性刚强而时感孤独。小学毕业后,曾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和湖州海岛教会学堂读书,都没有毕业,爱好文学,常阅读《小说月报》、《新青年》等书刊,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初,与李恺良、陈丹池、魏莲初友善,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研讨时事。曾多次投稿嘉兴《秀水花》杂志,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一文重点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又自办《吟啸月刊》,因经费不敷,出3期后停刊。是年秋,进上海大夏大学文学系攻读。时北伐战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耕襄即离校投身革命斗争。1926年秋,加入国民党(左派),同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受上海党组织指派回浙江,经中共杭州地委调回家乡石湾镇,领导开展工农运动,迎接北伐军。至石湾后发展陈丹池等入党,又与党员张兰接上关系,组建中共石湾党组织。同时以国民党党员公开身份,成立国民党(左派)崇德县第二区党部,任常务委员,后又兼任商会会长。带领中共党员深入工农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在镇上,组建新工会,开展-,以争取提高工资;在农村,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土豪劣绅。影响所及,附近乡间之土豪劣绅闻风潜逃。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下令通缉池耕襄、陈丹池、张兰3人。耕襄逃往上海,受党指派去店员总工会工作。8月,去苏北从事兵运。10月,中共杭州支部工作指导委员会遭破坏,书记宋侃夫被捕,耕襄受命返浙重建中共杭州县委。11月,选定羊坝头赵衙弄11号作秘密联络机关,着手恢复党组织,发展党员,相继建立中共江干、拱墅两区委。又去萧山县西兴农村发动农民,计划于次年1月举行-,促成杭城四郊农民大起义。是月,组织“飞行-”,张贴标语,以庆祝苏联十月革命。时杭城内外处于-之中,中共省委机关在杭州无法立足,-迁往宁波。12月10日,秘密联络点遭国民党武装侦察队破坏,陈丹池(化名郑桐)、周勖哉夫妇和耕襄等12人先后被捕。耕襄受尽酷刑,刻诗于狱中墙上:“碧血渲染处,红花照眼明。钱塘潮不尽,吾辈岂无人。”用以表明共产党人革命必胜之信念和视死如归之决心。1928年1月20日,被秘密处死于杭州陆军监狱刑场,另有6名共产党员同时就义。耕襄虽遍体鳞伤,临刑前犹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板凳
发表于 2018-9-13 23:08:24 | 只看该作者
无题

  碧血渲染处①②,

  红花照眼心,

  钱塘潮不尽,

  吾辈岂无人。 [1]

  ①碧血: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②渲染:图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2]

  革命自有后来人

  诗一开始,就写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碧血渲染处”,作者身临生死考验,面无惧色,而是早已做好了准备,愿有意识的死,用自己的热血来描绘人民解放,社会前进的壮丽画面。第二句是说,在这幅画面中,鲜血涂抹成了红花,它射放红色的光,映照在作者的眼里和心中。一个“照”宇,把作者的人生追求和精神世界映得透亮。上联表现了作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和无数共产党人坚贞气节和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后两句抒发了革命者是杀不尽的和革命事业必胜的豪情壮志。‘钱塘潮不尽,吾辈岂无人”,尽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及其后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作者相信革命潮流如同著名的钱塘潮一般,万马奔腾,汹涌向前。作者凭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看到革命者掩埋了战友,擦干了血迹,前仆后继,英勇不屈,坚信革命队伍会更加壮大。

  这首无题诗风格明朗、豪迈。作者面对死亡,毫无畏惧,是因为他从投身革命起,对坐牢杀头早有准备,正如他所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自然“也不以死为悲哀”,这样昂扬的精神在整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如“红花”喻作革命事业,“钱塘潮”喻作革命队伍,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这些具体的视觉形象中得到艺术传达,从而增强了这首五绝的感染力量。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1

主题

960

帖子

30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地板
发表于 2018-9-14 14:06:37 | 只看该作者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6 11:04 , Processed in 0.09919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