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池茂花:老牛湾游记

[复制链接]

503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3:11: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池茂花:老牛湾游记

作者:池茂花


五月二日,立夏前夕,五一假期,我带着家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天下黄河第一湾——老牛湾的旅程,偏关果然偏,所处在崇山峻岭深处,山路蜿蜒,九曲十八弯,一路转的头晕,但沿途风景很美,诸多烽火台,台台相望,让人遥想当年金戈铁马,鼓角争鸣,浮想联翩,山色绿意盎然,看得心旷神怡。


老牛湾,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岁月的痕迹,也是一个挺土气的名,中国农耕文明把牛当生产资料也当朋友当伙伴,“但得苍生俱温饱,不惜羸弱卧残阳”,游牧文明把牛当成是重要的物质财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牛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作用比主要用作军事用途的马有更高的地位,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对牛有着比其他家畜更深厚的感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牛是奉献的,是智慧的,是仁厚的象征。


老牛湾位于晋蒙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往南是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一鸡鸣两省三市的所在。黄河从蒙古高原大体和缓温柔走过八百多公里,从这里入晋后变得磅礴咆哮,巨大落差下的河水侵蚀造就了晋陕蒙大峡谷,而大峡谷的开端就是老牛湾。


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中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此水乳交融,长城和黄河在此握手相拥,据《山西通志》记载:“老牛湾,在偏关县北六十里。边墙起河曲之石梯隘,沿河而北,至关河口而入县境,至老牛湾面儿东折,为大边所始。其堡在边南,隶偏关营。出边为清水河厅界有老牛沟,北达厅治,西临河套。”这段文字说明了老牛湾堡和明长城的依附关系。外长城从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起,经河北、北京、天津进入山西和内蒙,一路上经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来到了偏头关,万里蜿蜒,在老牛湾这个地方,第一次和母亲河黄河相拥,合力共同拱卫和平安宁。老牛湾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整个老牛湾旅游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老牛湾偏关一侧是当时屯兵的地方。老牛湾望河楼亦称护水楼,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山西巡抚曾铣所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又在旧基上增高加厚,既有河防又有烽燧之功能。《明史》说老牛湾“夏守边而冬守河即为寇卫”。望河楼为方形,分两层,由长条石砌筑15层基础,大城砖砌墙,石灰勾缝,无梯道,上下只可乘绳梯,可谓是人造天险。望河楼,屹立在悬岩边,目睹着四百多年的风霜雨雪,下游的万家寨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了老牛湾原有水位水文的变化,望河楼静静的伫立看着这沧海桑田,现在刀兵已远去,黄河也不再泛滥,得益于经几十年的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缓解,黄河也不再那么黄,海晏河清,时和岁丰,看了感慨良多。

作为晋蒙边境,这里作为一个特别的所在,过去还长期承担着长城内外交流和贸易的作用,长城内外汉蒙辉胡群众将建筑文化、茶文化、服装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以及手工业制作等文化交流与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层面,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18 20:17 , Processed in 0.06723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