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 策展人池艺宁:“作为一名00后女策展人,自我表达前常常...

[复制链接]

5023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17:57: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策展人池艺宁:“作为一名00后女策展人,自我表达前常常会经历几层自我审查”

时间:2022.8.28


策展人池艺宁 | © 歌德学院在线杂志《亦》

池艺宁,这位出生于北京的青年策展人在歌德学院灰盒子空间里策划的“野餐计划”中,围绕着“界线”这一主题,将展览空间转化为一个冲突和妥协并存的游戏场域。池艺宁与歌德学院在线杂志《亦》谈到了物理学、象征意义、社会学、文化以及其他领域的“界线”,这些界线不仅出现在她的展览中,也贯穿着她在中国的日常生活。

相关展览回顾:野餐计划 The Intimate Revolt

你策划的这次展览取名“野餐计划”,引用了冷战末期的“泛欧野餐”这一历史事件。请问你是如何想到以这一事件为题的呢,是出于哪些构想?

“野餐计划”是一桩真实的历史事件,原名为泛欧野餐(pan-European picnic),发生在1989年8月19日的奥匈边境。匈牙利的边境大门于那天象征性地开放三小时,有600多名东德人提前通过传单得知这一活动,利用这一短暂的铁幕开放时机逃往西方。

这是冷战开始之后东欧国家第一次开放边境,这三个小时就犹如蝴蝶扇了扇翅膀,紧接着在同年的11月,柏林墙坍塌,再后来苏联共产帝国分崩离析,国际政治重新洗牌……泛欧野餐所撕开的那道口子,成为了铁幕开始瓦解的标志。


1989年12月,柏林市民在拆除柏林墙 | © wikipedia.org


我还了解到,在戈尔巴乔夫仍是政治局委员的1984年,他曾递交给克里姆林宫的一份报告里早已预告了东欧的崩溃,并预言苏联将在1990年丧失领导地位。而且苏联外交部曾在1988年提交过一份关于德国统一三重设想的报告,里面第一重设想是东西德维持现状、保持共存,第二重是东德被西德吸收归入北约,第三重是西德脱离北约、东德脱离华约,建立中立的统一德国。众所周知,这两份报告后来都有所应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泛欧野餐”同时是一种“预感性”的象征,大厦将倾、鸟兽将散,当怀疑由内而外蔓延,围墙一推即倒。泛欧野餐是荒谬的,颠覆性的,预示性的。

我将这个展览的中文名取为“野餐计划”,正是看中了这件史实背后的标志意义——一种在对抗压力下开辟弹性空间的尝试,并意图把它以轻松的语言外显出来。当然也欢迎大家抛弃这一套历史的叙述,就姑且将它理解为一场欢快的野餐,随处撒野,就地躺下。


策展人池艺宁 | © 歌德学院在线杂志《亦》


本次展览的作品中不仅涉及到具象的界线,也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象征性的呈现。请问你是如何选择展览作品的?

“墙”“边界”确实是这次展览里非常核心的一个概念,它可以引申为规则、秩序,并与真实的对立感、疏离感、撕裂感息息相关。

为了表达这一点,我在设计展览空间时人为设置了边界:一道高耸的黑色栏杆将灰盒子一分为二,它可以被理解为监狱、柏林墙或是任何东西。有了这道栏杆,我便可以摇身一变为空间的掌权者,轻松地制定展厅的观看规则。

观众如果想进入内部区域必须穿过狭窄的仙人掌通道(姚清妹《刺》),再推开一扇未知而沉重的黑色羽毛门(姚清妹《消》),如果不愿承担这份风险便只能自愿放弃观看;出口处的闸机也是单向的,所有想从闸机进入内区的观众都会碰壁。规则既定,人们有权选择却也别无选择。

关于具体作品的选择,我的做法是从直觉出发——当我把许多讨论身份、权力、形态建构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并在其部分之间察觉到关联的时候,将这几个相互重叠的作品拎出来,一条与“边界”相勾连的作品线就自然形成了。在此我想主要阐释展览中的三件作品:


刘辛夷《世界中心》 ,录像,2011

刘辛夷的《世界中心》将世界地图投射在饱满的人类臀部之上,地图缓慢转动,每个国家都有平等的机会位居中缝之处,成为“众人向往”的世界中心。地缘边界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冲突在现实中又应如何化解?



徐冠宇《复杂构成》,录像,2019



徐冠宇的《复杂构成》也试图讨论一个答案。艺术家和母亲在影像里的对话不仅提及真实的大国摩擦,也包含对艺术、文化影响、美国梦、理想生活、安全系数、未来发展的不同想法。二人每个冲突论点的背后是性向、阶级、意识形态的划分和建构。





杨迪《安全词》,录像,2020


杨迪的《安全词》则将权力的影响进一步具象化了。在这部虚构的火星科幻片里,中产阶级长子试图延长火星签证却遭到了官员的滥权。身体的防线一步步被挑衅、打破,其能够忍受的边界在哪里?我们都在“濒临”的体验中等待着临界点的出现。

地缘的,种族的,性别性向的,社会文化的,阶级的,身体的……这些边界线在展览里纵横交织出一张覆盖的网。


策展人池艺宁 | © 歌德学院在线杂志《亦》


通过策划这个展览,仿佛你自己也 "跨越 "或 "解构"了一个界限——也就是在艺术界中,由中年男性主导的父权结构。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权力结构的?

好问题,但也是个好难答的问题。难在我总担心我的答案会冒犯到任何人,冒犯到男性,冒犯到前辈——而这种谨小慎微、对于“触碰界线”的惧怕,恰恰体现了个体在结构性不平等之中的脆弱处境。

广泛来讲,男性确实更多地主导了社会话语体系,这样的父权结构持续至今天演变为一种内化的规训。作为一名00后女策展人,在进行自我表达之前常常会经历几层自我审查:我好像还不够了解政治和历史,是不是没资格在这方面发言?我的评判会不会太片面和主观?别人有可能从哪些角度反对我的观点?几乎是习惯性地将自己放置于被凝视的客体状态,继而在讲述时不自觉地加入“我感觉”、“我个人认为”等柔和用词,但这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自身话语的信服力。

具体到中国的艺术语境,女性在艺术院校学生、艺术从业者间的数量占比是远高于男性的,也就是艺术系统在准入时对女性是包容的。但如果聚焦于更精英的一层,例如艺术院校教授、知名策展人、艺术家成交额Top榜单的性别比,女性占比便显著下降了。

这与男性掌控学科的历史构建话语权等原因有关。如何从根本上拒绝艺术圈内的权力差序并在行为上向它发起挑战,是所有反霸权人士的共同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策展人和艺术家出现,这也使得我在策划“野餐计划”时很轻松(几乎是非刻意地)就平衡了参展艺术家的性别比。

虽然“野餐计划”并非是一个基于性别视角的展览,但我在展厅的观众留言区看到了一张写着“女性力量,above us only sky”的便签,实在是让我感动和惊喜的一件事。

身为“00后”,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想建立区分度和吸引关注度时非常好用的标签。但事实上,我认为人们对于“00后”抱有了过多不切实际的期许,例如前段时间“00后整顿职场”的热搜话题,似乎不过是“大人们”在自身无力改变的情况下生成的理想投射。如何不只是企图被体系接纳,还尝试重建体系?如何不只是被标签限制,还拓宽标签定义?这些并非是专属于00后的问题。

展览现场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 歌德学院(中国)

再次说回“泛欧野餐”这一主题——请问你有没有接触过中国相关的“野餐”经验?

我来举一些轻松的例子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北京今年有近两个月的时间电影院关闭,饭店、咖啡馆、酒馆不允许堂食。但城市本应是聚拢各类迥然主体,促成相遇、集合和共时性的地方,人们相识相聚的愿望很难被阻止。于是更多的公共空间区域以富有创意和浪漫的方式被利用了起来:

比如前段时间我就在河边看了一场“桥洞放映”,水泥桥柱简直是一座城市最完美的幕布,电影投射在其上,观众们自然地在桥洞的阴影下席地而坐。我还曾去过另一场夜晚的露天放映,那是一个完全流动的存在,跑步经过的附近居民,坐在轮椅上的大爷,嬉戏打闹的小朋友,各式各样的路人随机地驻足、加入,观看一阵再悄悄离开,人群如湖泊一样保持着流入和流出,直到外部的强力干预出现摁下了暂停键。人们哗地一下散开,但又默契地溜到另一处地点再相遇。

在那期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鼓楼一个酒馆在门口卖酒,大家围坐在街边喝酒、跳舞、弹吉他、唱歌;亮马河里三三两两的人划着桨板,岸边的草坪上躺满了晒太阳的人,胆大的少年从桥上纵身入水,路边还有扔飞盘的,玩滑板的,合唱阿卡贝拉的……不同的身体行为在此同时激发。

当人已不再热衷于扮演一名克制、得体、循规蹈矩的现代居民,而是选择与更广阔的公共空间产生联系,并融合于日常生活的互动中——这便是一场盛大的“野餐”,我们集体相约着游走在界限之外。



池艺宁,2001年出生于北京,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采访人:小罗,我的中国故事始于2006年去往成都的中学生交流活动,此后我围绕中国展开了学业,分别在柏林、成都、伦敦以及杭州求学。文化交流在我看来是打破界限的工作,是清醒地意识到不同文化与社会现象的可交换性与偶然性。此外我还对食肉植物感兴趣,还有Techno以及万智牌(Magic: The Gathering)。

“如果一个事物一个人,
让你觉得眼花缭乱,
那么大概率是错的、假的、低劣的。
最了不起的人和事,
都简洁而优雅,朴素到一剑封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8 08:59 , Processed in 0.09694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