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21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太平军入松始末(历史钩沉)——池建功“剿匪”!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00:3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福建松溪县渭田镇五福桥上悬挂一块黑漆金宇匾额,是清光绪卅四年立的,记载着太平军经过此地,桥焚于兵灾。“文革”中被无知者作“四旧”扫除。一九八四年重修五福桥,刻石碑重记翼王石达开部曾经此桥。然而有些人士,提出质疑松溪地处边陲,又非战略要地,太平军何以至此?要回答这问题,须从太平军当时发展形势讲起。
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农历三月廿九日天王洪秀全进京,改金陵为天京。三年后,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严重政治斗争。东王杨秀清独揽大权,挟制天王,逼天王封他为“万岁”。天王密诏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回京图杨,九月韦昌辉带兵三千从江西人京,乘机扩大事态,残杀杨秀清及其部众、家属二万余人。石达开回京后,对韦的屠杀,表示不满,韦又欲杀石,石逃出天京至安庆起兵围韦。十一月洪秀全与合朝文武诛韦,石达开回京辅政。次年五月石达开因天王对他猜忌,被逼出走,带领十万精锐大军单独行动。
1857年(咸丰七年)五月,翼王石达开离京在苏皖交界铜井镇渡江,经皖南,人赣东,与杨辅清(杨秀清弟,封国宗①)会师于贵溪。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石达开东进浙江,占领江山,控制浙西南。另一路由杨辅清经分水关进攻福建。自此,闽北各地也响彻了太平军的战斗号角。
1858年(咸丰八年)春,杨辅清奉命带领戴天燕、省天燕和雄天豫等部进入闽北,直取浦城,然后经岩鼻头、际溪等村,进入松溪境内庆原里(祖墩、花桥)。因探知城内无备,即密遣部卒十人化装入城潜伏,采取里应外合,于二月廿九日攻克松溪县城。这时知县阳椿(广西人)早已丧胆,仓促出逃,于兵乱之中不知所终,贪官污吏均被正法,一切顽抗者都被杀戳。
太平军进城后,立即下令修固城垣,并四出征剿,筹粮纳款,在夙屯、黄屯、张屯一带都发生过激烈战斗。三月初一日,太平军留下守城军队外,杨辅清又亲率数万人马,出东关里(今茶平乡)用同样办法攻下政和县城。松政两县沿途数十里,均有太平军营垒,但见旌旗蔽日,火炮战鼓,震天动地。
正当太平军为反封建反侵略浴血奋战在闽浙边境时候,而清皇朝的主力军还在大江南北。曾国藩的战略思想是以安徽为重,浙江次之,福建又次之。因此,仅派部属萧启江、张运兰赴闽剿办,偏逢天雨连绵,道路泥泞,军士又染时疫,只得中道折回。福建官府只好调福宁总镇池建功、游击袁艮、道员陈维汉、连江管带叶某和部份兴化兵丁陆续来闽北征剿。他们依靠地主武装,在各县设置联甲总局,自募乡勇,操练民团。松溪与东平局联系,时派联丁往还报警。因杉溪离城十里,离东平三十里,乃移炮于杉溪,共同向太平军发起连续不断进攻。
三月初二日,杉溪、郑墩、夙屯③、东平等数乡一些地主拼凑联兵5000多人,向驻在松溪县城的太平军发起猛烈进攻。此役杀得天昏地黑,联丁死伤甚多,只好退守杉溪。
三月初十日,新任松溪知县丁杰(番禺人)又纠集松政联甲,分三路反攻松城。一路由蹲狮山小路进攻北门,一路由回场水路进攻迎恩门(西门),一路由杉溪叶其亭进攻小西门。太平军出城迎敌,两相斗杀,各有死伤,东平联首陈启元、欧紫溪,生员施作霖相继阵亡,双方鸣金收兵,各坚垒防守,不相攻击。
三月十四日,清兵统带水师道员陈维汉奉檄收复松溪,带领大批人马进驻杉溪,因知联甲连日出兵失利,因此,不敢轻易前往挑战,只好等待后援部队来临。半个月后,清兵游击袁艮带兵勇五百名才赶到政和西津。四月初六日清军陈维汉,袁艮与东平联甲局董宋士琛等在杉溪奇洲园会合,组织四千兵勇联合攻城。两军对仗,一场恶战,数里之内,但闻嘶杀之声。从清晨打到黄昏,清兵攻城不下,伤亡惨重,游击袁艮只好鸣金收兵,退守西津,水师陈维汉败退三里,以溪河之险,将水兵驻扎河中,环列为营,覆以鱼网。是夜三更,太平军乘胜用油筏烧船之计,大破水师。次夜又砍木头十株,直流冲舟。清兵抵挡不住,狼狈逃窜,直退梅口,所剩无几。四月初七日陈维汉独坐小舟,奔赴建宁府,请上宪添兵救援。
太平军屡战屡胜,军威大振,所向披靡,民团乡勇都逃之夭夭。东出东关里和政和县城连成一片,皆为太平军驻军营垒;西南向杉溪林屯、夙屯等村庄尽在控制之内。
在杨辅清部进入松溪城的同时,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的一小部揭国宗、陶国宗也从古弄黄土隘进人渭田,把军营扎在渭水之滨。
渭田自古是城北集镇,明嘉靖时设巡检司。清咸丰八年巡检章俊,乃浙江会稽人,平时贪赃枉法,造成许多冤狱,百姓恨之入骨。当太平军冲进巡检衙内,他才从后门鼠窜深山,在慌乱之中,跌下溪涧深渊,大声呼救。适逢一农夫路过,见其状本欲救之,定眼一看原来还是这位“大老爷”。就对他说:“你平时作威作福,冤枉好人,今日天兵已到,干脆送你上西天”。边说边捡起一块石头,将其砸死。他的家属也被太平军杀尽。民团乡勇负隅抵抗者被杀戳不计其数。
三天之后,太平军宣布“封刀”,出“安民告示”,远避山林之百姓始敢陆续返家。太平军官兵也常到民家访问,宜传天朝政策;田头园尾常见他和农民和睦相处,谈笑如一家,特别儿童最受爱护,每到军营游玩者,常赠食品。因此,有的农民也弃家投军,如溪东的后洋、西坑等小村参军者尤多。
太平军在渭田停马四月,建立了新兴县。为了防守计,曾拆八岭、巨口、村尾等民间房屋二十八幢和五福桥、竹贤圣境庵、溪东碧岩寺,将木头筑成木城以资防守。他们早出晚归,向附近村庄催征粮草,筹划军需,遇到团练必奋力攻打。
当时团练乡勇经几次战斗之后,所剩无几,残余部份多龟缩在董坑密林之中,此地两面高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山沟可通,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民团利用此地形地物,运来大量木石,堵塞要道,设下层层关卡,两边树林中潜伏所有兵力,以此与太平军对抗月余。农历五月初旬太平军一方面派兵从上塘、古幼正面向董坑阵地发起猛攻。另一方面出奇兵从竹贤南山偷袭,包抄董坑,使民团腹背受敌,阵容大乱,死伤惨重,终被太平军攻破。翼王石达开在贵溪与杨辅清分手之后,带领他那一路兵马东进浙江,势如破竹,占江山、围衙州、取常山、下处州,命部将石镇吉征战金华、遂昌、龙泉等县,迅速控制浙西南。但是与此同时,太平军在江西的地盘接连失守,后路危险,在此情况下,只得放弃经略浙江的计划,改为南下福建。他们战略目标是:经闽西、赣南、湘南,而后进人四川,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因而,下令转战在闽浙边境的太平军陆续向闽西方作战略转移,准备远征。
六月下旬驻在松溪城里的太平军奉命撤退。他们一路上和赶来前堵后追的清兵激战几场,最后越东平茶筒岭向水吉、建阳方向进发。到七月初一太平军从城里撤退完毕。与此同时,驻在龙泉县的石镇吉部也奉翼王之命分两路向福建转移。
当时松溪城里自杨辅清部撤走之后,清政府新任命知县丁杰才进城七天,但见到处硝烟弥漫,遍地破砖碎瓦,城外街三十余户成为火堆,惠政桥也焚于战火,从山里归来的百姓不及百人,守城兵丁仅有二百四十余人。他们本来惊魂未定,又接警报说:“石达开率众数万,以排山倒海之势而来”,吓得知县魂不附体,赶紧飞檄各乡联丁,沿途要隘堵截,自己紧闭城门不敢动弹。但是太平军当时军事目标不是松溪,而是要到庆元筹饷充实军需,因而约同驻守政和方面的太平军联合攻打浙江庆元,从百丈山分兵进攻。但是庆元知县周李燮早有准备,组织了大批僚属乡董和各乡团勇兵分三路,进行阻击。一从百丈山,一从白头岭,一从棘兰隘三面兜剿,由于当地形势险恶,易守难攻,太平军虽发起多次猛攻,反被清兵杀得大败而退,先锋戚国宗也在这次战役壮烈牺牲。
七月十三日松溪境内的太平军先后开向浦城,战斗始告结束。十四日翼王石达开从浙南越过仙霞岭到了闽北。八月中旬和石镇吉、杨辅清、杨义清等都会师于浦城会师之后,杨辅清、杨义清等即脱离石达开,返回江西,经皖南,返回天京。而石达开则率众继续南进,八月三十日占建阳,经邵武,进赣南,开始他的西征。
太平军两次经过松溪境内,一次攻陷城池;一次仅过境,前后延续五个多月。清兵负隅顽抗,大小战斗十多次,双方伤亡惨重,尸横遍野,血染溪河,殃及百姓者更为惨重,至今民间谈起“咸丰八年”仍不寒而栗。

    注:①国宗:按天朝规定,诸王之伯叔称为国伯国叔王之兄称为国宗。实为国戚意思。但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大封诸王,至1864年7月止,共封2700多王,所以其国宗尤多。
    ②天燕:是太平军官职名称。天朝规定王之下为将,将之下有六字为次:天义、天安、天福、天燕、天豫、天候。侯之下为文武军政司,又其下为宣传,为丞相、为参军。最小为百长。
    ③1961年,在松溪县夙屯农民震中神龛内,发现一面黄缎直翅三角大旗,斜边一束长,正面上写“联乡杀贼”四个大宇,落款为“咸丰八年八月兵部正堂’,还盖有大印。现存于省博物馆。由此证实当时确与东平结为联乡民团。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00:31:26 | 只看该作者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6-8 00:47 , Processed in 0.06777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