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348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关于从《孙中山先生葬事始末》中知池博二三事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7:2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从《孙中山先生葬事始末》中知池博二三事






作者:池元又

元又对先父池博(字衍一,号庆祥)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段历史模糊不清。近日由元浩弟用心从网上搜集中,从《孙中山先生葬事始末》资料中,才略微清楚知悉池博在此期间的身份及活动。

从资料中可见,此期间他一直在孙中山先生左右,处于相当近身的侍从地位。当时,他已毕业于北洋医科大学(清末洋务派所建,现为天津大学),正孙中山先生北上与冯玉祥等北方军阀洽商南北统一事宜。孙先生不幸患病逝世,举国哀悼!

池博本人以孙先生医务侍从身份待命孙先生左右的。孙先生病重于北平协和医院时,池博为医疗组成员之一。孙先生逝世后,即转为治丧大员之一,为迎榇(柩)专员(郑洪辛、池博、林森、吴铁城),池博参与或主持了奉安大典前后诸事宜。移灵南京时,只留池博、郑洪辛在北平处理未了之事。其他人等皆随灵归南京(孙科、林森、吴铁城等后皆为国府高官)。

由此可知,池博与上述诸人关系密切,马湘、赵超等当时就住于池府(原北平市双年胡同三大院,现拆建为首都美术馆)。

人各有志,池博虽有医术,但不愿从医,又惧官场的险恶,不求官职;又不顾家,留妻子女四人于北平,只身一人返故里广州,从事医管之类(如卫生局行政、汕头医院院长等)以谋生。他一生好书画、喜欣赏粤剧等、休闲散漫、胸无大志,不求进取,自以为乐。

1938年失业,日寇入侵,国难当头,求职甚难,巧遇友人介绍参加铁道部成渝铁路勘察队伍随队一生一职,自上海出发入川,勘察任务完成后,在返重庆途中,发生翻车事故,立殁。

池博受该勘察队十分照顾的,让他单独乘一大卡车,上置行军床便他休息,以免劳累,并由池鸿集(广东番禺,石牌人,2001年逝于香港)得护。此安排竟成灾难。车覆人亡(鸿集及司机无伤),棺木至重庆,城卫不许入内(战时法规),勘察队长等人力陈力求仍不可。鸿集怒不可遏,竟要城卫打电话请示孙科,并要求与孙科直接通话(鸿集知孙科与池博为好友),城卫见势不敢忽视,竟打电话至孙宅,正巧孙在家中,闻池博事,马上通知城卫放行入城,此为巧闯城关。停灵于重庆广东会馆。后葬于郊,留有碑文。

元又于“文革”后,曾专程去重庆十日觅葬墓,怎奈沧桑巨变、无觅处、苦雨凄风十日而返武汉,憾然!

以上记录及附《孙中山先生葬事始末》望善为保存。

元又

2006.12.3于广州

附记(1)

1935年夏,元又随先母返广州省亲,火车路过南京,马湘(少将,中山陵护灵处处长)到浦口接我母子往陵园马湘官邸。车到陵园,先领我等到陵墓内向孙中山先生三拜首,而后才网官邸,两家人欢聚,马湘对中山先生之敬仰,由此可见。

附记(2)

前面所提到的“池府三大院”是在北京原双辇胡同东口的池博住宅,双开大门,斜坡上去,里面由三个四合院组成,分东院、外院、内院三部分。解放后,新中国十年大庆前夕,北京市政府修建有名的十大建筑之一的美术馆,就是拆除了包括双辇胡同池府三大院在内的建筑。

孙中山先生北上并病逝于北平的那前前后后几年中,大批追随中山先生的国民党人来到北平。因此,不少人都暂住三大院(这些人皆为广东同乡、朋友,后来多成为国府高官)。元又当时年幼,但深记得家中人们川流不息,有穿中山装的、有穿军装的。特别是奉安大典中山先生灵棺(柩)从香山碧云寺启运到北平火车站的那天。军人们戴着高高一缕白羽毛的军帽(只觉威武好看,不知何名)、身系武装皮带、佩指挥刀、长筒马靴,身后有卫兵随从,清晨聚满整个外院,大门外,汽车成排待发,一个个满脸严肃……

那年我只有五岁不到,但感觉到今天叔叔伯伯们为何见了面,没人逗我玩、他们一个一个没有半点笑容?

当年这批人,后来我了解是真真正正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的先辈们。

那天一大早,我也跟着大人上了汽车,母亲、马伯母(马湘夫人)、姐姐、哥哥。汽车开得很慢,道路不平。那时大方匣子式的汽车,两边有踏板的,两边踏板各站两位士兵,正好挡住两边车窗,想看看车外的“景”也看不见。昏睡一直到碧云寺下,被叫醒。人山人海,我在大人们腰身高挤来挤去,到了上面,前后仍然是大人们挡着我,上面也看不见。

接连不知多少首哀乐之后,突然听到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声音在讲话,全场肃静。原来是父亲在讲话(后来才知道他是大会的司仪)……

总之,五岁不到的我,只记得那一整天,周围气氛和往日截然不同,现在可以用悲痛二字来形容吧。

前些时,家姐问我,你怎么把那天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

是的,我那时不到五岁,记得清有几个原因,如个个中山装、个个军装,头顶一缕白毛、佩刀、马靴,人人没了笑脸……

而最刺激我,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天一大早发生了一件我永生难忘的事:那天一早,唐妈把我叫醒,她捧着一套我十分向往的土黄色棉军装、马裤、牛皮武装带、军帽。我兴奋至极,唐妈说“快点穿,外院已催着快出去,要出发去碧云寺了!”唐妈(三河县人,缠足,30来岁,人瘦小),她费了很大力气才帮我穿好马裤及上装,系每个扣子都十分费力,尤其系那武装带,皮带又宽又厚,总算穿好了。在穿衣镜前,我成方形的了,唐妈一脸的汗,朝我微笑,但我说:“唐妈,我要拉屎!”,这一下,只见她的脸由红变白,而我实在忍不住,又喊“唐妈,快,憋不住啦!”,“哎哟,我的大爷!”,她只好帮我解武装带,脱马裤,解皮带甚至比系还费劲。何况心急手抖。当时唐妈的表情,使我一生难忘,她满头大汗,我也替她着急,还是不忍心看她那个惨状,我也说不清了。到如今,我一闭眼还能记得她当时的容貌,我小小的心灵中,也觉得对她过意不去,正是由于那天早上发生了这件事,所以对那一整天发生的事,也记忆十之七八。

本来,在记述孙中山先生逝世中的一段日子中,不应将上述极不严肃的插曲写出来,但,这个插曲的的确确是刺激了我记忆神经的。

附记(3)

奉安大典,南方革命派绝大多数都随之去了南京,孙先生的属下们,父亲的朋友们急于南下,将许多南方用不着的东西都存在池家三大院。尤其是许多文物、资料、相片、书籍,都留下。池家三大院的内院两屋是书房,这些文物都存放于两屋。

我一二年级在家自读,三年级入当时私立育英小学;年幼,母亲允许我上外面游玩。姐姐哥哥已入高小、初中,我一个人在家没事,常到两屋翻看书橱中的书籍文物等,我见过有孙中山先生的亲笔写的演讲稿、建国大纲、三民主义解……还有一些孙先生亲笔书信。我对上述文物,只是略懂一二,但对一些相片颇有兴趣,尤其是有一长卷手绘画:孙先生灵棺自西直门到东火车站的队列顺序,实在壮观。

另外,字画就太多了,黎元洪临时大总统的四个大字的横幅,以及东屋饭厅整整一面墙那样打的一副猛虎下山国画,印象深刻。

父亲喜欢书画,当年在北平,民国初,满清留下的遗老遗少以及军阀的幕僚们送“人情”、“留后路”送来的想也不少,可惜我年幼,又无人指点,只看看“热闹”而已。

这些文物,如留到现在,捐献给博物馆、纪念馆必为宝物展出。
但,一夜化为灰烬!

父亲独自返故乡广州,母亲当年人在中年,挂牌行医(产科、妇科、儿科、内科),带着我们一女二子,在那个日寇入侵东北,北方兵荒马乱,社会封建混乱,我们母子私人已如履薄冰。1937年日寇进北平城的前两天,“*面上”来人通知:1.日本人可能先派飞机轰炸、放毒气,每家用大蒜末拌炉灰,飞机来如放毒气,用湿手巾粘上那蒜拌炉灰捂着鼻子就可以防毒气了;2.有抗日书刊什么和国旗最好藏好……当局是铁了心打算亡国的了。

母亲更加紧张,晚上吧冬天取暖的炉子命佣人抬到内院,将西屋书房中所有文物、书籍……从晚上七点烧到半夜,这就是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不抵抗政策的恶果之一部分。

第三天,汉奸市长带着日本兵马队在大街上巡城了,我们成了亡国奴。蒋介石还在打共产党,这就是1937年的北平,也是家中的国宝付之一炬的惨痛记录,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先父1938年车祸逝世,时年49岁)

元又

2006年12.13日补记。

以上附记,只用了一个下午写完的,写后自己也没有再看一遍,错别字不会少,修辞更未能加工。这一切,以后再说吧,这只能算草稿。

又及。


史料提供者:池光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7:3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7:4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7:42:27 | 只看该作者



拍摄于1891年的照片


拍摄于1917年(民国5年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5#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7:4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6#
发表于 2019-7-23 23:38:55 | 只看该作者
担任过孙中山医务侍从,在孙中山病危时直接参与医疗救治,在孙中山逝世后的奉天大典中担任大会司仪的池博(1892~1938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7 07:24 , Processed in 0.08861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