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16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文] 池鲁生(1955届):回英华

[复制链接]

934

主题

2156

帖子

591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09: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 英 华

1955届  池鲁生

---- 序

  我是闽清溪源人,毕业离开福州已经四十年头了。每当忆起高中生活,往事如昨。今写下四十言散句,事述当年,点及老师、同学十人,意欲联想及所能及者也,以此缅怀母校,取名《回英华》
  闽江泱泱鼓山碧,夜宿青芝梦石笔,
  少时春游成飘渺,轶事还问同窗友。
  我乘汽轮下福州,赤足寄读英华斋,
  红楼绿树错山坪,构筑颇具西方情。

  望北台上篮球场, 比赛爱看恩勋球,
  陡坡脚下龙潭角,三分便渡南台北;
  上游沙洲滩流急,木排压倒王唯一,
  国兴人文好景象,归侨善打羽毛球。
  西园集会下半旗,带孝悼念斯大林,
  传统校风予熏陶,启迪愚钝迎波涛;
  台江空袭遭火后,移读借舍寻华府,
  昼修沟壕早晚课,教程不变情涌跃。
  严师执教陈景汉,甲班学子谁敢鼾,
  榜首常挂林张魏,还有西德作家翁;
  谈笑几何代表队,夏令野营荔枝春,
  要问谁人后来事,多赖此时基础功。
  海外师尊捐新宇,闽水江畔立丰碑;
  届届培育栋梁才,代代振兴我中华。
  四十年后聚故地,你我颜改音犹是,
  奔波四海居天下,若望千里共婵娟。

(遵景汉老师语示,对散句补写注文)
  “闽江泱泱鼓山碧”这句是景汉老师改的,原句“闽江洪流鼓山碧”(因去鼓山春游时正逢闽江发大水)。内容所写,回忆纪实。
  背景:1952年,闽清县还未设高中部,要继续求学都要到福州市参加统考,记得那年我是住在池步云堂伯父家,就近在苍前山考区参加应试。家庭经济困难,报考的志愿便填“高航”等中专学校,可享受全额助学金。可是,第一批发榜的是中专学校,榜上无名,忧心忡忡,回家候信。当接到的录取通知书是省福二中时,心想不错,就是读不起。抱着不甘心的不平衡心理,再去一趟福州,看看再说。在福州闽清会馆熟人不多,询问攀谈之间,知道还有闽清三都的许翊贤、十五都的钱久为都录取在同一学校,这样就有了商量,三人一起从万侯街附近每人只花三分钱坐小船过江,登上望北台,先到学校报到处打听一下情况,随后在校园内走了走,才知道统考应试就在初中部大棚礼堂内,那时没有看到山上的风光好,三人不约而同的赞叹:学校环境真不错呀!
  三人去一次学校,知道了自己所分配的班级,从学校的名声到环境,都很满意,他们两位(中医世家、农商人家)家境都比我好的多,也只是怕花费大些,而我只好叹息,学费与生活费都没出处。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拿定了一个主意,再去一趟学校看看,还个愿就回家吧。第二天的任务明确,三人一起先到教务处,李正修老师接待我们,问:你们有什么事吗?我们互相补充的作了回答,现在知道分在那个班了吗?知道!于是李老师很客气的说:这样,你们先找自己班主任谈一谈,我告诉在那儿找到你们的班主任。翊贤分在乙班,久为丁班,我在甲班,我们分头找班主任。甲班的班主任是陈景汉老师,一见面,虽感到和蔼可亲,而我是初中刚毕业的小孩,到省城上学,又抱希望,又被经济所困,故以战战兢兢心情,述说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家庭的困难,还没有报到,最后只想见一下班主任就回家去。陈老师边听边问一些情况,最后鼓励的说:你年纪还小,回去能干什么呢?要下决心上学,将来争取上大学,为国家建设多出力,中专有补助,普通中学也有助学金。学校规定困难的同学学杂费可以免交,现在我给你写个证明到教务处李正修主任签一下字先去报到吧,助学金申请等上学后再办。我听着不觉的已热泪盈眶,忘了当时说出什么不成句的感激话,向陈老师深深地敬个礼,转身便拿着“证明”签字报到去了。后来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无不感谢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制定的人民助学金政策和陈老师关怀的指引,一种无形的力量驱驶着,要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这些心情,在散句中溶融于“国兴人文好景象,归侨好打羽毛球” 、“西园集会下半旗,带孝悼念斯大林,传统校风予熏陶,启迪愚钝迎波涛”与“严师执教陈景汉,甲班学子谁敢鼾”叙事字句的深一层次中,没有直接表述。
  基于我考上高中时的曲折背景,“我乘汽轮下福州”一句,足见山猴子下洋,坐汽轮也感新鲜。“赤足寄读英华斋”,赤足,在北方生活惯了看到打赤脚感到奇怪,正如当时我们看穿短袜的人一样,感到短袜冬不御寒夏添热,多此一举,现在人们都习惯了,否则反感不文明礼貌。其实这在当时,打光脚板上学、干活的人很普遍,一是气候温暖,客观条件充许,二是可省了鞋袜钱,不象如今鞋袜换季、式样翻新,不整理就乱成一团。那时上学我是以光脚丫为主,一直到大学之初篮球赛光脚板上场,留给同学们深刻印象。
  母校至今几度更名,入学时为省福二中,此时高中部设在望北台,后改福大附中,又福建师院附中,现为福建师大附中,百年老校,原名英华中学,用名最久,故标题取名“回英华”。“红楼绿树错山坪,构筑颇具西方情”,不单地势好,闽江之畔,居高临下,风景宜人,其校舍也是别致讲究,有西方建筑的风味,曾是悠久历史的教会学校。“传统校风予熏陶,启迪愚钝迎波涛”中的“传统校风”,有两解,一是革命传统,即培育出许多有影响为后人所崇尚的革命前辈,二是治学严紧有序,师资力量强,教学务实,学习空气浓郁,培养出很多名人学者。我们入学时外语已改学俄语,据闻前两届的校友在课余交谈常用英语,高考时录取率高,其中多有考上名牌大学,听说张钹院士就是以数理化三百分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其弟张铃是后调在甲班,数理化也很突出,如上三角课老师提问在黑板上出题,几乎出完题的同时,就应答了准确的答案。林方域品学兼优是大家所熟悉的,其文、理成绩皆出众;魏城不但学习成绩好,还善长音乐,大家还记的不?学校组织音乐比赛,我班全体穿军装演出,乐队出错,魏城指挥坚定,大家听指挥声调刷齐稍停(歌唱:抗美援朝英雄驾驶员的歌曲...是谁开车到朝鲜,英雄志愿上前线...),得了一等奖;安西罗学习得法又很灵活,陈叔诚、林伯成小互助组学习用功,翁柏钦学习好,文章突出,外号作家,在写“回英华”时联想很多,许多同学的特色,不能都装入所写,比喻陈秋凡用功俄语,颇受吴东岳老师欣赏等等,因此只写了:“严师执教陈景汉,甲班学子谁敢鼾,榜首常挂林张魏,还有西德作家翁”。其中作家翁是指翁柏钦也算说明了,而“西德”要专注:系指安西罗与陈叔诚,前者取西,后者取德,德字恕我不恭取其卓号“德国头”的德。底稿征求柏青(翁柏钦现名)意见时,他问真有西德的作家来啦?说明后,他说句:原来是你写的什么打油诗噢,笑起来了。
  那时学习是紧张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各门课程任教老师的讲课,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属于基本上没买教科书只靠课堂笔记的学生,体会犹深,可惜有一回地理课孙老师讲的太精彩了只顾听忘了做笔记。上学之初,几何课甲、乙两班曾有一次合上,是复习性摸底,邵宗周老师出题商高(Pythagoras)等定理,要大家用不同方法解题求证,其中我上黑板次数较多,受了邵老师表扬,课后“牛仔”吴友禧取笑我,所以写了“谈笑几何代表队”。改名福大附中后,时有请来福大的教授进行课外广泛的答疑,增加大家积极性与趣味性。在望北台山顶有个好球场,我是同学中好动、好玩型的,尤其是山顶的篮球场,雨过水干,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以及有围墙、四周花木茂盛的西操场,都占了我不少的时间,也许这就是我上大学时有了十项全能运动的基础,其实我最喜欢打篮球,就想到林恩勋,常为我班、年级、学校争光,他球打的灵活,又能频频得分,无不博得围观者鼓掌喝彩,乙班陈仁柱他打后卫很出色,所以写了“望北台上篮球场,比赛爱看恩勋球”。“国兴人文好景象,归侨善打羽毛球”。新中国成立,政通人和,蒸蒸日上,归侨同学多,大家课余也常围观归侨同学打羽毛球,黄耀钦、许继德表演的很精彩,而那时一般玩不起羽毛球。家住本市的走读,外县来都是寄宿生,在山顶校舍上课一年多,学府优雅,学风浓郁,同学友好,积极向上,一生难忘。“台江空袭遭火后,移读借舍寻华府,昼修沟壕早晚课,教程不变情涌跃”。国民党蒋介石不甘心其失败,时有空袭,于1953年轰炸了台江区,事后为了防备再受侵犯,望北台成了高射炮阵地,校址迁到原寻珍女中与华南女子学院的校舍(即附中现在的校区),为防空袭,在桃花山上白天修建防空壕,清早与晚上上课,过上战斗与学习的生活。
  八闽宝地,福州为首,单说水果,盛产:桃、李、柑、桔、枇杷、橄榄、荔枝、龙眼等等,常言闽江两岸桔子红仅是句代表,其实略数珍贵的还是荔枝与龙眼,因为味好、量有限、难保存,稀为贵。记得修防空壕时,正是荔枝初上的季节,后来还举办夏令营,便有“夏令野营荔枝春”之句。同时就想起了王唯一的溺水死亡,他身体壮实,有名的百米负重赛手,学习脑也灵,心情豪放亦自负。只知在迁校后,他情绪消沉、低落的独步桃花山后,自尽于闽江三县洲木排下。此事至今不明他为何突然想不开了。故写上一句“上游沙洲滩流急,木排压倒王唯一”。沙洲(三县洲今为江中公园)之东水面,过去停放很多上游放下来的木排。
  回想这许多之后,说起乐事,莫过于学校组织去鼓山和青芝寺的春游,锦秀山河,南疆名胜,家乡春色,至今仍时时浮现,有的事忘了便问老同学,又生一番乐趣。故一开头便写“闽江泱泱鼓山碧,夜宿青芝萝石笔,少时春游成飘渺,轶事还问同窗友”;结尾写到“四十年后聚故地,你我颜改音犹是,奔波四海居天下,若望千里共婵娟。”本想回到母校老同学即将见面所预期的心情,久别重聚,言谈难尽,又是别了,所以还是情思寄赏月,有事靠现代化的通讯。这里借用的“若望”是乙班薛若望的名字,我们又是大学时的同学,思及写及。
  具有百年校史的母校,桃李满天下,遍及海内外,我们应为校友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而高兴,受鼓舞。同时听到英华老前辈陈芝美校长、陈霖等英华校友巨款捐赠,在新条件下创建了福州英语等学校,为国家教育做贡献,为母校增添现代化教学设施,寄更大希望于英华的将来,所以写了“海外师尊捐新宇,闽水江畔立丰碑;届届培育栋梁才,代代振兴我中华。”1995年春后,大聚会前,我跟老班长郑济兴一起先回了一趟老校园,所见变化之大,有的依稀还认的,有的旧景只好永远留在回忆中,几十年了,母校大发展,越发灿烂。当时我问济兴班长有关同学的情况,老师们健康情况,从李正修老师、陈景汉老师、毕业班时的班主任刘熹泽老师直到能想到各科任教的老师,我们边谈边玩,都在祈祝老师们健康长寿。
校友  池鲁生 2011-8-15


附:给陈景汉老师的信
景汉老师:您好!
  新世纪的元旦即将来临,在京的老同学都在想念老师,故特拜托在榕的老同学看望老师。
  半个世纪了,老师执教过的莘莘学子,您自己难于屈指细数,唯受教于老师的学生无不受益于老师的为人与认真教学精神,因而时常怀念。正如当年鲁迅先生怀念藤野老师一样,书以文章,以寄情思,这一章段当年老师讲解时情景,学生记忆犹深。然,半世纪前的乱世(世界),鲁迅先生只好著文寄思,半世纪来的盛世(中国),学生们有条件问候于老师膝下。
  我们这一年级的同学几乎也都退休了,各人生活都安排的还不错(难得两年前老师与师母来北京,和同学们相聚,已有所知),但感到力不从心,也开始注重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如刘可慈讲的谚语三则:笑口常开,青春常在;心平气和,身体安宁,心欢返少年。我大学同学总结的1042108康乐长寿经:
[10]---十乐随身,其乐无穷乐观精神,自得其乐,知足常乐;亏屈也乐,苦中作乐;夫妻快乐,合家欢乐;与人同乐,忘年齐乐,终身安乐。
[4]  ---坚持活动,四动为本。
脑动、嘴动、手动、腿动。
[2]  ---注意休息,注重二休。
睡眠休息,是第一种主要休息方式,保足睡眠时间;
动态休息,歌舞诗文书画各择所好,搞好精神休息。
[1]  ---合理膳食,单腿为佳。
多吃一条腿(蔬菜、水果、蘑菇最佳)
少吃四条腿(猪、牛、羊等)。
可吃二条腿(鸡、鸭、鹅等)。
最好没有腿(鱼类)。
[0]  ---保持良习,0烟少酒。
不抽烟或少抽烟;适量饮用低度酒。
[8]  ---保健卫生,八条守则。
按时查体,病求确诊,小病勿藐,及时治疗;
不滥用药,不乱贪补,讲究卫生,防范感染。
  这些经验之谈对老人健康都有好处,我想精神好和相信医学科学是主要的。社会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带来人类的长寿,两者相互相成,已为近代历史证实。前不久我电话秋凡同学(刚从福州回来)专问老师的近况,提出些想法,大家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行动,其意在于告慰老师,大家在思念,望老师精神好,遵明医嘱,早日康复,晚年幸福,合家康乐,学生之愿也。
  澳门回归,元旦即临,时不待人,想及所写,恐有不周,望老师见谅。
  另附:遵老师嘱将“回英华”写了注文,供老师闲阅。
       敬  祝
新年愉快!
学生 池鲁生 敬拜             1999年12月8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612
沙发
发表于 2017-10-21 23:50:42 | 只看该作者
池鲁生 原能源部/原闽清乡亲联谊会会长 高级教授 闽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5-6 05:29 , Processed in 0.10090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