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hix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料] 关于移民介绍类书籍,各地先祖移民线路线索考证

[复制链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35:31 | 只看该作者
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以侨批业为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黄清海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2230版次:1商品编码:12048623包装:平装丛书名: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丛书 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6-12-01用纸:胶版纸页数:300字数:245000正文语种:中文

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下南洋”“淘金热”的移民潮。在当时跨国邮政和金融尚不发达之时,体现华人智慧的移民金融产物——侨批及侨批业出现了。早于中国现代银行业出现的侨批业,贴近南洋移民族群的汇款与通信需求,一百多年来,与海洋移民、华人商贸活动等融合互动,不断创新,逐步建立起华人跨国金融体系,进而协同华资银行、中资银行融入全球化的金融网络之中,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国际金融汇兑的发展历史。

黄清海,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侨批收藏与研究者。从事银行职业,主要研究侨批与金融史。

第一章 全球化与中国海洋移民
  第一节 新航线:促进全球海洋移民
  第二节 中国海洋移民:“下南洋”与淘金潮
第二章 侨批业与海洋贸易
  第一节 侨批:中国移民的智慧创造
  第二节 侨批的金融属性
  第三节 移民财富转移:物资与资金的选择
  第四节 侨汇与贸易互动:资金头寸跨国转移
第三章 侨批局与其跨国经营网络
  第一节 郭有品与其天一信局
  第二节 王世碑与其王顺兴信局
  第三节 新加坡侨通行与厦门侨通批信局
  第四节 正大信局
第四章 全球视野下侨汇与海外华人金融网络
  第一节 中国侨汇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节 移民族群商业活动与金融开创
  第三节 全球化金融视野下的侨汇网络
  第四节 闽粤侨批业与晋商票号的金融文化传承
结 语 从侨批、侨汇到“侨汇通”
    ——中国近现代国际金融汇兑历史缩影
参考文献
索 引


图目录
006/图1-1 1650~1940年非洲、欧洲及亚洲移民概况
013/图1-2 中国东南沿海部分侨批(银信)发生地的全球分布
017/图1-3 1914年菲律宾马尼拉海关《入境居住证明书》
020/图1-4 中国广东寄美国金山大埠的信封(未使用)
025/图1-5 1852年(咸丰二年)西班牙驻厦门总领事馆颁发给王粗前往巴西的许可证
      (西班牙文)和王粗的立约字(中文,背面)
034/图2-1 1920年代,口供纸:新侨民过海关答移民局官员问询之秘诀
037/图2-2 拆开后的侨批信简(1900年新加坡寄福建永春)
039/图2-3 清末黄开物记载南下马尼拉经香港中转的侨批
041/图2-4 1937年李焕月寄回的侨批
047/图2-5 1858年由水客从巴城埠递送的侨批信简
054/图2-6 侨批业发展阶段
057/图2-7 1948年菲律宾怡朗寄福建晋江侨批封(友联信局封)
058/图2-8 1941年菲律宾马尼拉东方汇兑信局支票及1953年清偿时领款收据
059/图2-9 1952年9月菲律宾马尼拉发福建石狮新民信局电汇单
062/图2-10 侨批封上的货币名称(1935年之前的银本位时期)
063/图2-11 侨批封上的货币名称(1935年之后的纸币时期)
065/图2-12 1935年文德甲盛益汇兑信局向新加坡华侨银行开具的汇票
074/图2-13 1910年菲律宾带至福建龙海水客封及内信
077/图2-14 戊午(1918年)五月初十坤甸黄世剑寄福建南安侨批
078/图2-15 1918年10月8日坤甸黄世剑寄福建南安国际挂号封
081/图2-16 1962年6月马来亚芙蓉寄福建南安刘林乡挂号家书
087/图2-17 1921年5月31日菲律宾马尼拉黄开銌致锦宅黄开物的侨批
090/图2-18 1887年8月19日《叻报》记载的汇市行情和轮船开行信息
091/图2-19 1928年2月10日《叻报》刊发的《汇票行情一览表》等
092/图2-20 1932年3月31日《叻报》刊发的《市况一览表》
093/图2-21 1928年2月15日菲律宾宿务中华学校校报刊登的宿务同兴公司广告
095/图2-22 1948年新加坡金龙泰茶行汇兑信局的新加坡广告
106/图3-1 邮政部门发行个性化邮票图案展示天一信局现存的相关文物
110/图3-2 郭有品天一信局在菲律宾马尼拉使用的部分印章戳记
110/图3-3 郭有品天一信局在厦门使用的部分印章戳记
111/图3-4 郭有品天一总局在流传使用的部分印章戳记
112/图3-5 郭有品天一批郊在安海使用的印章戳记
114/图3-6 1905年天一信局信用章
114/图3-7 1908年安海天一信局信用章
115/图3-8 1914年11月22日菲律宾马尼拉寄锦宅社侨批
116/图3-9 流传、安海、泉州天一信局信用戳记
119/图3-10 1925年(乙年)天一信局发给寄批人陈玉坑的票根
126/图3-11 天一信局的管理网络分布示意
136/图3-12 个性化邮票展示王顺兴信局遗址和文物
138/图3-13 1908年菲律宾马尼拉寄晋江青阳的王顺兴信局侨批封
138/图3-14 泉州王宫乡邮政代办所印章
142/图3-15 1926年王顺兴信局《约章》
152/图3-16 1913年“客头王为针收交厦门廿四崎脚会文堂书庄分送”章
153/图3-17 1930年泉州王顺兴信局寄马尼拉回批封
154/图3-18 1930年代小吕宋王顺兴汇兑信局章
155/图3-19 1932年菲律宾马尼拉王顺兴信局寄本国信封
166/图3-20 1947年侨通企业有限公司广告
167/图3-21 1948年侨通企业有限公司广告
168/图3-22 侨通行机构网络示意
169/图3-23 1958年侨通企业有限公司广告
170/图3-24 1947年交通部邮政总局颁发给厦门侨通批信局执照
172/图3-25 1947年厦门侨通批信局海内外机构分布
173/图3-26 民国时期“侨通行厦门分行”汇票
174/图3-27 1948年12月《厦门侨通行汇款通知书》
179/图3-28 厦门正大信局分庄——新加坡兴隆信局广告
180/图3-29 1948年印度尼西亚巨港经厦门正大汇兑庄转安溪侨批
182/图3-30 1937年东石寄马来亚加智埠回批(使用安海正大信局封)
183/图3-31 1940年9月泉州正大信局印制的回批封
184/图3-32 1947年安海正大分局回批封及内回文
185/图3-33 1953年正大侨信局回批封
187/图3-34 1933年9月怡保(IPOH)华侨银行签发给厦门华侨银行兑付的汇票
187/图3-35 1937年10月印度尼西亚泗水汇厦门华侨银行交正大信局收的电汇单
190/图3-36 1947年元旦厦门正大总局全体职员合影
202/图4-1 1911年11月20日马尼拉康春景、林书晏寄给厦门过水锦宅黄开物的侨批
204/图4-2 1932年4月菲律宾怡朗杨文焕寄给南安玄西的批信
211/图4-3 1929年2月23日马来亚吧冬宁仔的壬癸寄给荷属印度尼西亚网甲高木的丙寅
      的书信原件
214/图4-4 使用陈嘉庚公司信笺的侨批(1931年由井里汶寄往同安)
216/图4-5 1927年1月汕头寄往香港的黉利栈汇票
216/图4-6 1927年12月曼谷寄往香港的黉利栈汇票
221/图4-7 1921年7月6日马尼拉黄开銌致锦宅胞弟黄开物的侨批
223/图4-8 1930年9月20日菲律宾宿务寄往泉晋深沪的侨批
224/图4-9 1937年11月菲律宾马尼拉寄往晋江十五都留宅的侨批
231/图4-10 1931年3月印度尼西亚棉兰中华商业有限公司汇往厦门的由厦门汇丰银行参
       与办理的汇票
232/图4-11 新加坡汇丰银行的广告
235/图4-12 1920年代新加坡和丰银行网点的全球分布情况
236/图4-13 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的经营网络分布情况
238/图4-14 1929年9月2日吉隆坡华侨银行汇往厦门捷兴信局的汇票
239/图4-15 1941年11月由印度尼西亚日里寄往福建泉州的侨批
240/图4-16 在侨批侨汇流转中中国银行扮演的角色
241/图4-17 加拿大商业银行受理的由中国银行纽约经理处转汇至广东台山的《信汇请求
       书》
243/图4-18 1933年10月20日新加坡华侨银行开出的在厦门兑付的汇票
248/图4-19 1939年11月由荷属印度尼西亚垄川寄往漳州廿七都的侨批
252/图4-20 华资银行与侨批信局交叠的网络机构
258/图4-21 1910年6月25日(庚蒲月十九日)马尼拉黄开物致锦宅妻子林氏的侨批
263/图4-22 益华汇兑信局汇票与华侨银行汇票的比较
268/图4-23 中国银行的“速汇金”广告单表目录
005/表1-1 4位著名探险家开辟新航线情况
059/表2-1 侨批汇兑与银行汇款方式比较
070/表2-2 水客转驳并附寄物品的侨批一览表
123/表3-1 郭有品天一信局海外机构一览表
124/表3-2 郭有品天一信局国内机构一览表
171/表3-3 侨通批信局国内外开设机构情况
176/表3-4 1945年底正大信局国内分联号情况
177/表3-5 1945年底正大信局海外分联号情况
196/表4-1 侨批侨汇转递流程
198/表4-2 1902~1936年中国侨汇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情况
244/表4-3 中国银行部分海外机构的分布与设立情况
251/表4-4 闽南侨批业海外、国内网络关系
259/表4-5 晋商票号与闽粤侨批信局的企业形态及文物价值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37:01 | 只看该作者
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
庄国土,刘文正 著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33376版次:1商品编码:10718129包装:精装开本:大16开出版时间:2009-09-01用纸:胶版纸页数:561字数:70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华商网络、移民与一体化趋势》是通过研究东亚地区华人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与中国大陆互动的历史,论证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东亚华人经济体之间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及其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作者根据新发掘的资料,论证了形成于15世纪初的华商网络与当前华商网络的历史承继关系,论证了经贸和移民是华商网络的两大支柱,并进一步指出,华商网络是当代东亚华人经济体整合的基础。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东亚经贸圈及华商网络与移民的互动
三、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篇东亚华商网络、中国海外移民与华侨社会的形成
第一章 明清时期中国的二次海洋机遇与华商网络的形局
第一节 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二次发展机遇及丧失原因
一、宋元时期: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机遇
二、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
三、中国丧失海洋发展史上两次机遇的原因
第二节 闽南人与18-19世纪华商网络的发展
一、闽南人文精神特点
二、10-14世纪:闽南海商集团的崛起
三、15-17世纪:从走私贸易、海寇贸易、合法贸易到、“海上帝国”

第二章 17-19世纪的中国移民下南洋
第一节 越南、缅甸与暹罗
一、越南
二、缅甸
三、暹罗
第二节 西(美)属菲律宾、荷属印尼和英属新马
一、菲律宾
二、荷属印尼
三、英属马来亚

第三章 南洋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7-20世纪初)
第一节 英属新马与荷属东印度
一、新加坡与马来半岛
二、荷属东印度(印尼)
第二节 越南与暹罗(泰国)
一、暹罗
二、越南
第三节 菲律宾与缅甸
一、菲律宾
二、缅甸

第四章 台湾汉民社会及日本、朝鲜华侨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台湾汉民社会的形成
一、人口压力——闽南人向海外移民的客观原因
二、东亚海域贸易网络的形成和开发:闽南人向台湾移民的外在原因
三、闽南人移民台湾和台湾汉民社会的形成
四、漳泉移民的差异
第二节 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
一、明治前的日本华侨
二、明治后的日本华侨
第三节 朝鲜华侨社会的形成
一、同治之前的朝鲜华侨
二、同治之后的朝鲜华侨

第二篇 侨政和东亚华人社会的转型
第五章 清代和民国侨政与东南亚华侨认同的变化
第一节 清廷和民国政府的华侨政策
一、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华侨政策
二、晚清时期的华侨政策与侨务
第二节 在南洋设立领事馆的检讨
一、在南洋设立领事馆的动机
二、南洋各领事馆的设立过程
三、南洋设领过程检讨
第三节 晚清华侨民族主义的形成
一、只知有家不知有国
二、被唤醒的民族主义
三、华侨社会各阶层对民族主义的认知和特点
第四节 民国政府的侨政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侨务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侨务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华侨爱国主义
一、从民族国家到政府领袖:南洋华侨对中国认同的发展
二、南洋华侨爱国主义热潮形成的原因
三、20世纪20-30年代华侨爱国主义的评价

第六章 华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与革命
第一节 清代华侨投资与汇款
一、投资
二、侨汇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华侨投资与侨汇
一、侨汇数量与侨资行业
二、侨汇来源地与作用
第三节 华侨与保皇会
一、海外保皇组织的发展
二、保皇派对华社的贡献及其没落
第四节 华侨与革命党
一、兴中会组织
二、同盟会组织
三、资助革命
四、披坚执锐
五、二次革命和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转型与中国侨务政策的变化
第一节 东南亚华人社会的转型
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族的形成
二、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和发展趋势
三、东南亚华族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侨务政策的变化
一、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看法的改变
二、1978年以来的侨务政策

第八章 东亚各国对华人的政策与态度
第一节 东南亚穆斯林国家对华侨华人的政策
一、印尼
二、马来西亚
三、文莱
第二节 泰、缅、菲对华侨华人的政策
一、泰国
二、缅甸
三、菲律宾
第三节 印度支那国家对华侨华人的政策
一、越南
二、柬埔寨
三、老挝
第四节 日韩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及中国新移民
一、日本的华侨华人政策
二、韩国对华侨的政策

第三篇 东亚华人经济体崛起及其一体化趋势
第九章 东亚经济崛起与华商
第一节 香港、台湾、新加坡经济的崛起
……
第十章 东亚华商与中国大陆的经济整合
第十一章 中国新移民前往东南亚的过程、原因和分布
第十二章 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籍贯、分布和职业构成
第十三章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华商
第十四章 华侨华人智力资源在中国大陆的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闽南的乡土文化习俗,有着浓郁的西洋特色。其生意活动,更贯穿了“经济关系高于一切关系”(包括亲属关系)的西方市场经济原则。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是闽南人务实精神与蔑视正统的体现。
3.闽南人文精神的局限
以上闽南人文精神的三个特点相互依存与联系,以重商趋利为核心,为逐利而勇于冒险进取,因重商而兼容开放,藐视权威定式。这些特点的发挥同时也带来局限性。
闽南人通常缺乏坚定的政治理念以及为之奋斗的献身精神,这种献身精神与修身、律己相关。由于重商逐利而功利目的明确,其活动有明显的短期行为。由于全民重商又常历风波之险,如王十朋咏泉州诗中所谓“大商航海蹈万死”,闽南这块土地上很少滋生出领一代风骚之大思想家,有破旧之勇气而无立新之韧性。即使是明末大思想家李贽,其学说也是对传统现实抨击有余而建构不足。南宋以降,南方学术重镇此伏彼起,引领中国政治思潮,蜀学、浙学、湘学、徽学等先后引导中国思潮,南粤大地近百年更领社会思潮的风气之先。福建对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闽学,其基地在闽江流域,与闽南基本无关。近千年来在中国政治、文化舞台上叱咤风云者,闽人屈指可数,林则徐、严复等,都是闽江流域孕育出来的,亦与闽南无关。
相反,闽南人在政治理念上的摇摆和务实,却常受时人的诟病。率南宋水师降元而加速南宋覆灭的蒲寿庚,为清军扫荡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的洪承畴,受南明大恩却又降清的郑芝龙,背叛郑成功又率水师剿灭郑成功后裔的施琅,都被时人和后人认为气节有亏。唯一的异数是郑成功,据金厦丛迩小岛而敢北向中原争天下,南拓海疆与欧人抗争。在南明国子监就学和隆武帝的知遇之恩使郑成功矢志孤忠,与清朝抗争到底,其坚定的政治理念与军事组织能力在闽南人中可谓千载难遇,但郑成功却有一半日本人血统。毛泽东在谈到北伐战争时曾戏言:广东人闹革命,福建人出钱,湖南人当兵,浙江人做官。这里说的福建人,相信指的是闽南人(闽南籍华侨)。
与政治、文化人才凤毛麟角相反,闽南籍大商家辈出,东南亚闽南籍华商如陈嘉庚、胡文虎、陈六使、黄仲涵、李清泉等,当前的黄奕聪、郑周敏、陈永栽、郭令灿等,都是富甲一方的豪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38:06 | 只看该作者
清乾嘉道时期新疆的内地移民社会
贾建飞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32724版次:1商品编码:11000273包装:平装丛书名: 新疆研究丛书 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2-05-01页数:384

《清乾嘉道时期新疆的内地移民社会》主要依据清代满、汉档案史料和相关官私文献等,论述了乾嘉道时期清朝之新疆经营理念、清朝对内地人口向新疆进行流动的认识和管理政策、内地人口在新疆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犯罪活动,以及内地文化在新疆之发展等问题,探讨了内地人向新疆的流动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人口流动、边疆开发对清代新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内地人对新疆的认知的发展变化。

前 言
第一章 清朝统一新疆与清朝对内地移民的管理政策
一 新疆问题之争与清朝统一新疆
二 清朝的新疆经营理念及对内地流动人口的政策
三 清政府管理新疆内地人的政策及其演变
四 内地人口的增加与新疆官制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 西出口外:内地人在新疆的社会经济生活(一)
一 职业的分布
二 移民、伐木与煤矿开采
三 内地民人与新疆的采金业
……
试读章节
建议上架类别:中国历史
图书营销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39:11 | 只看该作者
固始移民与闽台文化研究
尹全海,崔振剑 编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06223 版次:1商品编码:10480042包装:精装丛书名: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丛书 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0-09-01用纸:胶版纸页数:349字数:38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古至今,在中国有两大文化特别突出,自始至终影响海内外同胞和世界华人,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精神家园。一个是龙文化,它是海内外同胞与世界华人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另一个就是根文化,它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归依的大文化,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情感、凝聚中华民族精神,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固始因历史上先后四次大规模移民南迁,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根亲文化,也使固始与闽、粤、台等地的血缘、史缘、文缘紧密相连,成为部分海外侨胞的乡关祖地,被誉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在当今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固始的根亲文化成为中原文化的一枝奇葩,熠熠生辉,备受关注。

让固始根亲文化咽响中原大地
坚持认真合作求实

第一编 固始与固始移民研究
根在信阳
蒋国历史地理考辨
周代蓼国地理与历史综考
先秦时期固始的古国与移民活动
古代河南的四次政治性外迁移民及其影响
关于唐代固始移民史的研究取向
中原河洛人南徙之动因及条件——以固始为例
唐末固始人移民福建的路线选择
唐代固始移民简论
从陈元光“开漳”看唐代移民特点
南朝地下流民社会与客家形成初探
——兼谈客家形成过程中的“固始符号
豫闽方志中所见之陈元光籍贯及相关问题再探讨
大槐树移民与光州固始移民之比较研究

第二编 固始移民与闽台文化研究
关于陈元光与闽南开发研究的几个问题
论固始移民对闽南文化形成及传播的影响
论开漳圣王信仰体系的特点
开漳圣王文化与圣王巡安民俗研究
“开漳圣王”信仰形成原因分析
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
——陈元光开漳与圣王信仰
闽台民间信仰的“光州固始”情结
由人到神:陈元光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
闽国文学评述
闽南歌谣起源年代及其流变
——论漳州《排甲子》在闽南语区的影响嬗变与发展
论陈元光对泉潮地区开发的贡献
唐朝开漳别驾许天正对开发漳州的贡献
客家人的光荣——台湾抗日英雄罗福星烈士
“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的家史与悲剧
不辱客家先祖的台湾佳冬萧家

第三编 闽台姓氏固始寻根研究
论固始寻根
中原姓氏寻根概述
从历史移民看豫、闽、台姓氏渊源
台湾姓氏人口与河南固始的渊源关系
移民与台湾的“内地化”
闽王故里与固始临泉王氏
“开漳圣王”固始寻根
论河南的根文化与根文化研究
台湾姓氏、祖籍与中原亲缘关系
固始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及利用
固始移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初步设想
近三十年来固始寻根研究综述
“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2009”侧记
后记

(三)关于研究方法和观点更新的问题。这些年在研究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料的鉴别问题,许多研究者虽面对众多资料却不知所从,时常可以听到有人询问:“这资料能引用吗?不是说族谱资料都不可靠吗?”对于古代传世的资料,尤其像族谱这类民间流传的史料,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因为有一些疑义便不敢问津,那就不对了。自20世纪初年,疑古风大煽,古代典籍动辄受到“伪作”的指责,各种传世资料亦不能幸免,族谱资料更是怀疑的对象,批评者往往根据其中的某些讹误动辄否定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这其实是更不慎重的态度。我国的私家族谱编纂是北宋时方形成的普遍风气,编谱人为寻找本族祖先,往往到史书中去找一些知名人物,以光大本族门面。因此往往导致张冠李戴的谬误。学界普遍认为,族谱资料中,年代越远的,资料可靠性越差,而年代越近的,其可信度越高。因此,我们应当采用分析的方法,不能动辄一概否定。顾颉刚先生是“疑古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依然对族谱资料的价值给予很高的肯定。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就笔者所阅读的漳州众多家族的族谱资料看,其中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史料,可供我们去综合分析和研究,不能因为某一部族谱资料中有问题,就把所有传世族谱资料都一棍子打死。我们现在的史料整理,不仅需要将所有传世的资料妥善保存下来,还要整理没有文字资料的“口传史”,因为其中也保存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史学界当前正在开展的关于怎样认识20世纪以来“疑古派”的是与非,也对当前流行的“走出疑古时代”的提法开展争鸣,甚至有人对“二重证据法”也持不同评价,大家应该关心这场争论,它对于我们拓展视野、重新审视我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更新观念是大有好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40:47 | 只看该作者
明清大移民与川陕开发
陈良学 著

398.00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13006版次:1商品编码:11740619包装:精装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5-03-01用纸:胶版纸页数:794字数:1061000正文语种:中文

 《明清大移民与川陕开发》紧密联系陕南秦巴山区人口源流及经济文化构成之要素,以明清两代大移民为脉络、以陕西南部和川渝东部为主线,以服务于现实为目的,纵横捭阖,集文化寻根与历史研究于一体,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明清大移民与川陕开发》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史料为基础,广泛采纳和借鉴史学界的趋同观点,结合川东陕南实际进行研究论证,对历史事实秉笔直书。地名称谓,遵历史沿革使用。凡原称谓今已废用者,一般予以注释;地名古今有别(如句阳-洵阳、商洛-商雒),因文之叙述而异,新旧错杂,不刻意追求统一;涉及新、旧字体或简、繁字体的运用,概遵出处。

  陈良学,网名汉水纤夫。祖籍粤北,1947年出生于陕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移民与客家文化学者。有历史研究、地域文化探寻、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以及新闻作品发表于国内各媒体;1998年以来出版个人作品专集八部,300余万字。现定居北京。

第一卷 移民大潮
第一章 历代人口的迁徙与繁衍
一、巴蜀古国的辉煌足迹
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
三、客家人在秦巴山区分布的思考
四、川陕地区历代人口的迁徙
五、明清移民的历史大潮
第二章 明代流民对川陕的开垦
一、明代移民的起因
二、明代移民大潮的形成
三、明代流徙大潮的几个主流源头
四、明中后期移民的几种类型
第三章 明末清初的大浩劫
一、明统治者对农民军的残酷镇压
二、清军与抗清武力的反复交战
三、三藩之乱带来的深重灾难
四、惨绝人寰的瘟疫与灾荒
第四章 清前期大移民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荒芜引起的民生凋敝
二、“迁界”造成的政治悲剧
三、“平台”后对前明降军的消化
四、“圈地”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五、“剃发”引起士民离乡背井
第五章 清代前期移民大潮的形成
一、移垦政策的制定
二、川陕的屏障与通道
三、流徙大潮的形成
四、对客民的户籍管理
第六章 同光时期的第二次大移民
一、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人口消耗
二、第二次招垦政策的制定与推行
三、第二次移民的组成分类
四、客民所承受的封建压迫
五、清政府对吏治的整饬

第二卷 漂泊家族(307例)
第七章 湖南移民(61例)
一、长沙地区
1.延陵世家,善化吴氏
2.三槐衍派,善化王氏
3.庐陵望族,善化彭氏
4.潭州镇守,善化陈氏
5.江右流移,善化李氏
6.豫章世家,善化唐氏
7.武威世家,长沙石氏
8.茶陵千户,长沙柳氏
9.武陵源派,长沙龙氏
10.湖广流移,长沙杨氏
11.太邱脉裔,宁乡陈氏
12.曲江望族,宁乡张氏
13.太原衍派,宁乡王氏
14.湖广流移,宁乡彭氏
15.江西流移,宁乡孙氏
16.闽粤客家,浏阳罗氏
17.南阳衍派,浏阳傅氏
……
第八章 湖北移民(54例)
第九章 麻城移民(40例)
第十章 广东移民(35例)
第十一章 福建移民(23例)
第十二章 江西移民(32例)
第十三章 安徽移民(33例)
第十四章 江浙移民(8例)
第十五章 晋鲁移民(9例)
第十六章 川黔移民(12例)

第三卷 社会变革
第十七章 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
第十八章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第十九章 经济作物及土特产品的商品化
第二十章 手工业的异军突起
第二十一章 农村市场的形成及商业资本的活动
第二十二章 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十三章 连接移民的纽带——会馆和帮会

第四卷 文化融合
第二十四章 源远流长的氏族文化
第二十五章 南北交融的民俗风情
第二十六章 兼容并存的生活习俗
第二十七章 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
第二十八章 错综复杂的语言体系
第二十九章 色彩斑斓的民间文艺
第三十章 优美动听的民间歌谣
第三十一章 神秘奇特的宗教文化

图片索引
后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44:48 | 只看该作者
山西移民史
安介生 著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ISBN:9787545708592版次:1商品编码:12019267包装:平装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4-02-01用纸:胶版纸页数:519正文语种:中文
《山西移民史》专门论述先秦至清末山西地区移民运动的过程及其规律。《山西移民史》致力于挖掘各个时期重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移民运动,并对每一次移民运动的规模及其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在对七个时期移民运动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山西移民史》着重于从山西地区的人口发展、民族融合及文化变迁等方面阐发移民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

家山何止大槐树(代序)
导言
一、先秦至清末山西移民史研究之价值及现状
二、本书论述的地域范围与时段划分
三、本书的研究构想与基本方法

第一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原始文化时期
一、山西原始文化遗址与先民迁徙大势
二、上古传说中与迁徙有关的山西地名
第二节 晋国早期历史中的迁移问题
一、古唐国的变迁与部族迁徙
二、故绛与新绛
三、晋国早期疆域的开拓
第三节 晋国开拓疆土与“戎狄”人口的迁移
一、晋南地区
二、晋东南地区
三、霍山以北地区
第四节 秦晋间的人口迁移
一、秦孝公即位前
二、商鞅变法后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秦汉至十六国时期
第一节 秦和两汉时期汉匈关系与匈奴族的南下迁居
一、东汉以前匈奴族对山西地区人口的影响
二、东汉以后南匈奴向山西地区的入居
第二节 魏晋时期匈奴与其他少数民族在山西的分布及迁徙
一、魏晋时期匈奴人在山西的分布与迁徙
二、东汉至魏晋时期“西戎”与“东胡”对山西地区的冲击
第三节 “永嘉丧乱”中山西地区人口迁徙
一、“永嘉丧乱”中山西士民的外迁
二、刘琨与“永嘉丧乱”中的山西地区
第四节 十六国时期山西地区人口迁徙概况
一、刘氏汉国时期
二、前后赵时期
三、前燕政权与山西移民
四、前秦时期山西地区的人口迁移
五、十六国晚期山西的人口迁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朝时期
第一节 拓跋鲜卑早期历史对山西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
一、拓跋什翼犍即位前
二、拓跋什翼犍在位时期
第二节 北魏道武帝时期向山西地区的移民
一、道武帝向山西地区的移民行动
二、代都规模与移民安置
第三节 北魏明元帝和太武帝时期向代都的移民
一、明元帝在位时
二、太武帝即位后
第四节 文成帝至孝文帝时期向代都的移民
第五节 北魏时期代都人口的外迁
一、孝文帝即位前
二、孝文帝在位期间
第六节 北朝时期“山胡”在山西地区的活动及分布与北朝后期山西地区的人口迁移状况
一、北魏前期“山胡”在并州地区的活动及分布
二、北朝后期山西地区的人口迁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突厥与山西地区人口的迁徙
第二节 “安史之乱”后及藩镇割据时期山西地区人口的迁徙
第三节 唐末与后梁、后唐时期山西地区的人口迁徙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辽与北宋时期
第一节 五代后期山西地区人口的变迁
一、契丹族的发展与山西人口的北迁
二、吐谷浑在山西地区的居留与迁移
第二节 北宋初年山西向外大移民
第三节 北宋、辽、西夏三大政权边地间(山西部分)的人口迁徙
一、北宋与辽国的边地之争与人口迁徙
二、北宋与西夏之间边民的迁徙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元时期
第一节 女真人的崛起与“靖康之乱”
一、金朝初年云中地区人口的东迁
二、辽国汉民的南迁与“义胜军事变”
三、“靖康之乱”中河东百姓的南奔
第二节 女真人人居山西与汉民的回归
一、女真人人居河东地区之概况
二、汉族士民向山西地区的回归
第三节 金末的“贞祜南渡”与元初的“壬辰北渡”——金末元初山西人口与社会变迁
一、“贞祜南渡”中山西人口的迁移
二、河东百姓归降蒙古政权
三、“壬辰北渡”与元初山西地区的恢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明清时期
第一节 明朝初年的向外大移民
一、洪武时期
二、永乐时期
三、关于“洪洞大槐树”
第二节 明代流民潮中的山西移民
一、成化以前的山西流民潮
二、“荆襄流民”中的山西人
第三节 明代汉蒙关系与山西人口变迁
一、蒙古部族对山西居民的掳掠
二、关于“板升”
第四节 清代山西经商风尚与人口外迁
一、晋中地区
二、临汾地区
三、运城地区
四、晋东南地区
第五节 清代山西自然灾害与人口迁移.
一、清代山西自然灾害与人口流迁概况
二、清代至民国年间山西境内“客民”概述
第六节 山西移民与清代北部边疆的开发——试析“走西口”
一、“走西口”移民运动述略
二、山西移民在塞外地区开发中的贡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综论一移民与山西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一节 人居汉地——游牧民族“汉化”的必由之路
一、匈奴族向山西的人居与“汉化”
二、拓跋鲜卑向山西的入居与“汉化”
第二节 略论“北人”问题——山西汉族人士在南北民族融合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南北朝时期的“北人”问题
二、宋辽金时期的“北人”问题

第九章 综论二移民与山西区域文化之变迁
第一节 历史时期山西区域文化基本格局
第二节 匈奴人居与稽胡文化区
第三节 移民与北魏代都文化区
第四节 山西移民与塞外土默特文化区的形成

第十章 综论三移民与山西人口发展——代结语
第一节 人口密度与土地承载力
第二节 山西流民与生存危机
余论
一、附图
二、主要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再版后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4

主题

3072

帖子

1万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596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46:03 | 只看该作者
山东地方史文库(第2辑):山东移民史
刘德增 著;韩遇群 编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58094版次:1商品编码:10921394包装:精装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1-10-01用纸:胶版纸页数:494字数:480000正文语种:中文

山东是一个沿海大省,有着沿太平洋3000多千米的海岸线,风光秀丽,交通发达,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山东半岛就是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
山东人是最早走向海外的中国人。早期的齐鲁文化中就包含了山东人认识海外、走向海外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人物邹衍的“大小九州”说,道家宣传的“海外有仙山、仙药”说等构成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秦代徐福一行东渡日本,则是山东人,也是中国人大规模走向海外的一次可贵实践。
历史上的山东籍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西周初年,箕子率5000人到朝鲜,建立了古朝鲜国,率先把中国文明在东邻发扬光大。秦末徐福率3000童男女扬帆东渡朝鲜和日本,加快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秦汉时期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更加沟通了中日朝三国广泛密切的联系。唐代四大名僧之一的济南人义净,在东南亚、南亚取经20余年,不仅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金元之际,著名全真教领袖栖霞人丘处机西行中亚诸国,一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也将中亚文化带回国内。

《山东地方史文库》总序

绪论
一、移民:乡土中国的变态
二、天灾、战乱与行政决策:移民离乡的原因
三、山东移民的影响
四、山东村落史上的一个悬案
五、从“人口迁移史”到“移民史

第一章 东夷的迁徙
一、沂源猿人:最早的山东人
(一)鲁中南山地:山东人最早的家园
(二)东夷人与鸟图腾崇拜
二、大汶口文化时代居民的迁徙
(一)从刻画符号与拔牙习俗看大汶口文化居民的迁徙
(二)蚩尤西迁的传说
三、龙山文化时代居民的迁徙
(一)中国文明的东方源点
(二)大洪水与部族迁徙
(三)大舜部族迁徙的传说
四、商人的西迁与东进
(一)“玄鸟生商”:从神话到传说
(二)从大汶口文化含球习俗看商人的发祥地
(三)商都的西迁
(四)商人的东进
五、赢秦的西迁

第二章 西周至西晋时期山东地区人口迁徙
一、齐国的建国及人口迁徙
(一)齐国的建国
(二)临淄:五方之民
(三)学者云集的稷下学宫
(四)孟尝君的六万家食客
二、姬姓及殷遗民的东迁
(一)鲁国的建国
(二)姬姓与殷遗民的东迁
(三)孔子的三千弟子
三、薄姑、莒、杞等国的迁徙
四、越王勾践徙都琅邪质疑
五、徐市东渡:历史与传说
(一)三神山的传说
(二)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
(三)徐市寻求三神山的历史
(四)徐市东渡日本的传说
六、“齐诸田”与“三选”的西迁
七、负笈拜师
八、汉末魏初战乱与山东人外迁
(一)天灾人祸与人口锐减
……
第三章 西晋末年至元朝年山东人的迁徙
第四章 明初大移民
第五章 闯关东
第六章 运河移民、黄河移民、赴台湾及其他
后记

(二)蚩尤西迁的传说
蚩尤,东夷人的首领。《续夷坚志》卷四“蚩尤城”条云:“老言蚩尤阚姓。”古时把他奉为中国冷兵器的发明人。《世本·作篇》日:“蚩尤以金作兵器。”①如此,则蚩尤至晚应为金石并用时代之人。又《管子·地数》云:“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春秋·僖公二十九年》记载:“春,介葛卢来。”杜预注:“介,东夷国也,在城阳黔陬县。葛卢,介君名也。”东汉废介根人黔陬。黔陬,侯国,都治今山东胶州市西南。又析置葛卢县,葛卢地望无考。如此,则蚩尤部族应在胶东半岛一带。王志民、张富祥认为蚩尤可能属于莱夷部族②。传世文献记载,蚩尤与黄帝之间有一场恶战。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
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③如此,蚩尤又与黄帝同时。蚩尤的真实面貌应是:一个势力强大、勇猛善战的东夷族群的首领。《文献通考·郊社考》记日:
先儒或以蚩尤为天子,或以为庶人,其详不可以考。然管仲称蚩尤
作剑戟,《史记》称黄帝与蚩尤战于阪泉,盖军法之兴,始于此也,故后
世祭之。
蚩尤率东夷人向西拓进,与从渭水流域开拔东进的黄帝、炎帝联盟,在逐鹿(今河北涿鹿)一带遭遇,蚩尤战败被杀。
《史记·封禅书》云:“蚩尤冢在东平陆监乡。”裴驷《集解》引《皇览》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
喜以成败论英雄的古人把蚩尤描绘成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说他是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眼六手,以沙石为饭云云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7 14:56 , Processed in 0.0908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