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氏网

 找回密码
 回家
查看: 9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谱学知识] 你了解中国的官制吗?你家远祖当过什么官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512

帖子

124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17: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历来注重官职,官职大小体现一个宗族的尊卑贵贱和一方势力,当然时代不同官职的称胃有别,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作级别对比时,只能以几个区域品级来对应。

如巡抚对应省级、知府对应厅级、知县对应处级;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

我国最早的俸禄,是按时支给实物(米或谷)。官高者米多,位卑者米少,每年各支给禄米若干。于是,一些度量单位,便借用为当时的俸禄级别单位。

秦汉时期的标准单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级,数字大的,官阶级别也高。隋唐以后,官阶单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级别,以数字少的为尊。由"石"到"品"的转化,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沿用北周的官阶制度,继续"以命官人"。在统一中国之后,"削周用齐",正式制定 正从九品三十阶 的官阶制度。官吏的俸禄也视官品的尊卑支给,不再另设标准。隋炀帝杨广一度废除上下阶,只保留正从十八品,但上下阶制度不久又改了回来⒆。从此,正从九品三十阶制度便成为正式的官阶制度,此后的一千数百年里,历代王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国,这一官阶制度才被废除。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 左除 ,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 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

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 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 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中的 出 ,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去,卸职。《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 去 ,就是卸职之意。

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 黜 与 贬谪 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 黜臧使者 的 黜 就是指 台臣 以对 臧使者 的处分。

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中的 放 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 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 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中的 放 就是 委任委派 的意思。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 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 常和 黜 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 黜 升官曰 陟 。如韩愈《送李盘谷序》: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

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 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 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中的 复 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内阁【相当于国务院】: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这些宰相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由于部比较少,所以这些堂官相当于副总理兼部长】。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相当与中央的直属机构】。

清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省委书记】,布政【省长】、按察【政法委书记】两使为督、抚的属官。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省军区司令】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的。省以下有道【地委】的设置,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市委书记】、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委书记】、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在少数民族地区则设专门机构管理,即土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军事部门管辖,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长官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另一种是由行政部门管辖,也设府、县等,官员称土知府、土知县,通常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

清朝官制(总表)文京内官武京内官武京外官大清朝官员等级分 九品十八级 ,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官职之多,分工之细,你家有过什么官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回家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池氏网|池氏宗亲网 ( 备案号:蜀ICP备09019917号-2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 WX:xuyuanchiw

GMT+8, 2024-4-27 01:50 , Processed in 0.09343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